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日本成人教育与科技发展的互动 被引量:3
1
作者 史少博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15-116,共2页
  日本的"科技创新立国"和"教育立国"互相促进,而在教育体系中,日本成人教育也相当发达,成为整个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日本的成人教育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刺激了成人...   日本的"科技创新立国"和"教育立国"互相促进,而在教育体系中,日本成人教育也相当发达,成为整个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日本的成人教育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刺激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 职业能力 经济 终身学习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心术》与《韩非子·心度》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史少博 《管子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心术》乃《管子》著作中的一部分;《心度》是《韩非子》中的一篇。比较管子《心术》与韩非子《心度》思想,两者的相同点是:都强调获得"民心"的重要性,都以治国为宗旨。其思想的不同点是:《心术》与《心度》对"圣人&qu... 《心术》乃《管子》著作中的一部分;《心度》是《韩非子》中的一篇。比较管子《心术》与韩非子《心度》思想,两者的相同点是:都强调获得"民心"的重要性,都以治国为宗旨。其思想的不同点是:《心术》与《心度》对"圣人"理解不同、《心术》与《心度》对"心""性"诠释的不同、《心术》侧重"德"而《心度》侧重刑。通过比较发现《管子·心术》以"静"治心的研究之精湛,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韩非子·心度》以"法"约束"心","刑胜,治之首也"的理念,在当今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术》 《心度》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象数思维中的矛盾现象 被引量:3
3
作者 史少博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10-14,共5页
《周易》的象数思维是从取象向逻辑思维的一种推移 ,是以符号和数为媒介 ,认识、推断或预测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思维形式 ,它在借助形象思维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数的变化 ,以象数合一的观念考察事物变化的过程和规律。象数思维包括取象思维... 《周易》的象数思维是从取象向逻辑思维的一种推移 ,是以符号和数为媒介 ,认识、推断或预测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思维形式 ,它在借助形象思维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数的变化 ,以象数合一的观念考察事物变化的过程和规律。象数思维包括取象思维和运数思维两种思维模式 ,在《周易》的象数思维中 ,存在着取象的有序性与无序性的矛盾 ,也存在着“运数”比类的矛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象数思维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有序性 无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的“宇宙论”和“本体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史少博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31-38,I0002,共9页
在我国哲学史上,一般来说,把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起源、万物的基质等都归结为"宇宙论";"本体论"多关注世界万事万物所以然的根据、原因,也往往突现其"形而上"的本性。《周易》揭示了天地生万物的世界... 在我国哲学史上,一般来说,把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起源、万物的基质等都归结为"宇宙论";"本体论"多关注世界万事万物所以然的根据、原因,也往往突现其"形而上"的本性。《周易》揭示了天地生万物的世界之源,阐释了万物虽多,皆出于"阴阳"的宇宙观;《周易》又揭示了宇宙世界之万事、万物之变化的根据即"一阴一阳"之"道",又把"道"上升到了超验的、形而上之的地位,即"形而上者谓之道"。在《周易》中虽然没有对"道"进行过多的阐释,但《易传》中首次出现了"太极"之词,并且通过"《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使《周易》的宇宙观与本体论形成了双层结构的交融,既蕴涵了"道即太极"的本体论,又蕴涵了万物皆出于阴阳的宇宙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宇宙论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以人为本”与当代的“以人为本” 被引量:1
5
作者 史少博 《管子学刊》 CSSCI 2014年第2期5-7,65,共4页
《管子》中提出"夫霸王之所以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当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管子》中的"以人为本"与当代的"以人为本"虽然时间距离几千年,但是都有... 《管子》中提出"夫霸王之所以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当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管子》中的"以人为本"与当代的"以人为本"虽然时间距离几千年,但是都有强调顺民心、对人民"诚心"、富民、关注人民谋利益的共同之处。但是《管子》的"以人为本"目的是为了稳固统治,治理人民。即所谓的"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而当代的"以人为本"则是为了人民,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且《管子》中的"以人为本"与当代的"以人为本"视野不同;当代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是对《管子》"以人为本"的继承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以人为本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论“命” 被引量:1
6
作者 史少博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3期107-109,125,共4页
朱熹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创性地把"命"分为"气之命"和"理之命",并且认为"理之命"操之在我,而"气之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不能为的,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罕言命"。
关键词 气之命 理之命 罕言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近代“国学四大人”研究旨趣之异同 被引量:1
7
作者 史少博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36-40,共5页
在日本,荷田春满、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被誉为近代"国学四大人",而这四大国学家的研究既有共同点,也有学术的差异。其学术的共同点是:都极力排斥儒学、佛学,都极力推崇固有的"日本精神"。其研究的相异之处... 在日本,荷田春满、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被誉为近代"国学四大人",而这四大国学家的研究既有共同点,也有学术的差异。其学术的共同点是:都极力排斥儒学、佛学,都极力推崇固有的"日本精神"。其研究的相异之处是:荷田春满是以研究古语为中心的思想;贺茂真渊是以国意考为中心的思想;本居宣长是以直毘灵为中心的思想;平田笃胤是复古神道之‘道’的思想体系。日本近代"国学四大人",在日本国学界一度受到吹捧,被赞誉为:"荷田春满、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等大人日益展开的国学,成为了明治维新的指导原理。"日本近代"国学四大人",虽然提倡"国学"是本国的固有精神之学无可厚非,但是他们极力排斥、甚至污蔑儒学、佛学,也是偏激的,无论"国学四大人"怎样费尽心思地排斥儒学、佛学,也很难割裂其对日本神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国学四大人 研究 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充论“命” 被引量:1
8
作者 史少博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6-39,共4页
王充在继承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用元气、星象、骨相这些物质的东西来解释“命”,主张偶然的禀气决定了必然性的“命”;而从另一角度,他又认为偶然发生的任何变故,又都是必然性的“命”决定的,最终陷入了机械的宿命论。
关键词 王充 禀气 骨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易学思想论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史少博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25-28,52,共5页
梁启超著有许多著作,而在《清代学术概论》、《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著作中集中了其易学思想,他重视《易》义理的阐释,也不否认《易》的占筮,他强调"卦起源于谁画无法确定",认定"十翼"不都是孔子所作,又根据《易》... 梁启超著有许多著作,而在《清代学术概论》、《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著作中集中了其易学思想,他重视《易》义理的阐释,也不否认《易》的占筮,他强调"卦起源于谁画无法确定",认定"十翼"不都是孔子所作,又根据《易》是不同时代、不同人所作而认为《易》是很凌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易学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有为“国学”的“东学”渊源
10
作者 史少博 张文青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85,共4页
近代学者普遍把"日本学术"称为"东学"。本文借用了近代学者"东学"的术语,分析康有为"国学"的"东学"渊源。其一,康有为阅读大量日本明治时期的书籍,从而了解了日本明治思想及其日本... 近代学者普遍把"日本学术"称为"东学"。本文借用了近代学者"东学"的术语,分析康有为"国学"的"东学"渊源。其一,康有为阅读大量日本明治时期的书籍,从而了解了日本明治思想及其日本近代思想的变迁。其二,康有为试图模仿日本明治时期的神道,而使"孔教国教化"。其三,康有为"国学"受日本近代"国学"影响,提倡"国魂"。日本近代"国学",一直强调"日本精神"是日本之"国魂",康有为"国魂"的提法也是受到了日本近代国学之影响。其四,康有为思想也受到了日本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国学 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教育政策再思考
11
作者 史少博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成人教育 教育政策 课程设置 专业结构 网络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论“天道”与“人道”
12
作者 史少博 《管子学刊》 CSSCI 2016年第2期5-8,2,共4页
《管子》中论述"天道",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含义:自然界运行的规律、人行为的终极依据与价值本原、主宰人的超验存在。《管子》中也从"君之道""臣之道""君臣之道"等方面论述了"人道",又... 《管子》中论述"天道",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含义:自然界运行的规律、人行为的终极依据与价值本原、主宰人的超验存在。《管子》中也从"君之道""臣之道""君臣之道"等方面论述了"人道",又从"人道"效法"天道"、"人道"尊"天道"、"人道"顺应"天道"等方面,论述了"人道"与"天道"的关系。它告诫我们既重视"天道",顺应"天道"、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也要重视"人道",赏罚严明,"有罪必罚"。还告诫我们要注重"人道"顺应"天道",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天道 人道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太炎国学的东学渊源
13
作者 史少博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1期53-60,共8页
章太炎的"国学"与日本近代明治时期的学术有密切的关系,有其深刻的"东学"渊源。章太炎曾多次去日本,阅读了大量日本书籍,接触了明治思潮,从中吸取了大量的西方近代思想。但是到了《民报》时期,他对待西方近代思想... 章太炎的"国学"与日本近代明治时期的学术有密切的关系,有其深刻的"东学"渊源。章太炎曾多次去日本,阅读了大量日本书籍,接触了明治思潮,从中吸取了大量的西方近代思想。但是到了《民报》时期,他对待西方近代思想的态度从接受转变为批判。章太炎的"国学",是以日本明治思想为媒介,对西方近代思想从吸取转向批判后的一种"回归"。这种"回归",不是仅仅回到中国古典文化,而是结合近代中国现实,在经历对西方近代思想的吸取与批判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精神的再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国学 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江户时期的《易道拨乱辨》对《易道拨乱》之辩驳
14
作者 史少博 《哲学分析》 2015年第1期190-196,共7页
《易道拨乱》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学家、哲学家太宰纯的著作,太宰纯(太宰春台)是信州(长野县)饭田人,生于1680年,卒于1747年,字德夫,小字弥右卫,号春台,又号紫芝园,是古文辞学派(萱园学派)创始人荻生徂徕的门人... 《易道拨乱》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学家、哲学家太宰纯的著作,太宰纯(太宰春台)是信州(长野县)饭田人,生于1680年,卒于1747年,字德夫,小字弥右卫,号春台,又号紫芝园,是古文辞学派(萱园学派)创始人荻生徂徕的门人。著有《古文孝经孔安国传校正音注》一卷、《古文孝经正文》一卷、《古文孝经略解》一卷,太宰纯校刻、音注的《古文孝经孔氏传》被收入乾隆钦定的《四库全书》,还著有:《论语古训外传》二十卷、《论语正义》二卷、《论语古训》十卷等书。森銕大年,又称森東郭,江户时期中期的儒者,名鉄,字大年,生于1729年,卒于1791年,千叶县人,他排斥荻生徂徕之学,著有《非弁道弁名》、《易道拨乱辨》等书。本文主要解剖《易道拨乱辨》对《易道拨乱》之辨驳,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时期 易道 日本 《论语正义》 古文孝经 《四库全书》 荻生徂徕 思想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与《周易》思维之交点(续)
15
作者 史少博 《蒲松龄研究》 2002年第4期62-67,共6页
《周易》讲“中”,是指的中位,每卦有六爻,二、五爻分居下卦、上卦之中,号称中位。按易理,阳爻居奇数爻位,阴爻居偶数爻位就是位之“正”。如果阳爻居第五爻位,阴爻居第二爻位,那就是既中又正,称为“中正”。而二、五爻位又以... 《周易》讲“中”,是指的中位,每卦有六爻,二、五爻分居下卦、上卦之中,号称中位。按易理,阳爻居奇数爻位,阴爻居偶数爻位就是位之“正”。如果阳爻居第五爻位,阴爻居第二爻位,那就是既中又正,称为“中正”。而二、五爻位又以第五爻位最重要,第五爻位旧称皇帝的位置,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九五之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史书 基点 《周易》 皇帝 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户时代汉学者中村兰林《读诗要领》之观
16
作者 史少博 《北方论丛》 2020年第4期30-36,共7页
日本江户时代是中国儒学、汉学在日本的鼎盛时代,在江户时代朱子学一度成为日本的官学,故而江户时代是朱熹的《诗》学独霸时期。江户时代日本涌现出一大批儒学家、汉学家,中村兰林就是其中一位。中村兰林著作颇多,并且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日本江户时代是中国儒学、汉学在日本的鼎盛时代,在江户时代朱子学一度成为日本的官学,故而江户时代是朱熹的《诗》学独霸时期。江户时代日本涌现出一大批儒学家、汉学家,中村兰林就是其中一位。中村兰林著作颇多,并且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中村兰林热爱读诗,著有《读诗要领》,其中主要观点为:读《诗》须反复咏诵、"观其诗"而"知君政善恶"、读《诗》须知"诗"之"经""纬"、读《诗》感触"诗"之教、读《诗》体察"言何志"。作为日本人的中村兰林,在其著作《读诗要领》中,引用大量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思想,他不仅对中国古代的《诗》进行了研究,还对中国古诗有关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中村兰林对读《诗》要领的论述,是其对中国的古籍博览的总结和独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江户时代 中村兰林 《读诗要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福泽谕吉儒学与西学的视域
17
作者 史少博 《管子学刊》 2018年第2期94-99,共6页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启蒙运动的缔造者,是日本资本主义文化的先驱者,也是一位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理论家,他的名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他一生著述颇多,从其著作中可以看出其对"儒学"思想的排斥,以及对西方近代思想的汲取。福...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启蒙运动的缔造者,是日本资本主义文化的先驱者,也是一位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理论家,他的名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他一生著述颇多,从其著作中可以看出其对"儒学"思想的排斥,以及对西方近代思想的汲取。福泽谕吉还提出"脱亚论",日本学者丸山真男一针见血地指出福泽谕吉的"脱亚",实际上就是"脱儒"。福泽谕吉提倡以欧美为目标改造日本社会;排斥"儒学",提倡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其思想的实质,就是想汲取西方近代文明之精华,谋求日本之独立,发展日本之文明,使日本尽快强大。福泽谕吉继而站在了"国权主义"立场上,拥护"天皇制度",积极地为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大造舆论,极力倡导"脱亚入欧"论,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泽谕吉 排斥儒学 汲取西学 脱亚 军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师培“国学”的“东学”渊源
18
作者 史少博 《管子学刊》 2017年第2期76-79,共4页
近代国学大师刘师培,是古文经学家,也曾是政治上的活跃人物。1907年,刘师培在章炳麟等人的邀请下,携夫人一同东渡日本,其思想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其一,刘师培借鉴日本的国粹思想。刘师培是中国近代最早使用"国粹"词汇的国学... 近代国学大师刘师培,是古文经学家,也曾是政治上的活跃人物。1907年,刘师培在章炳麟等人的邀请下,携夫人一同东渡日本,其思想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其一,刘师培借鉴日本的国粹思想。刘师培是中国近代最早使用"国粹"词汇的国学者之一,据学者考证,"国粹"一词,是日本学者把英语Nationality一词翻译成日文的词汇。东渡日本的刘师培也深受日本"保粹"派的影响,借鉴日本的"国粹"词汇而力图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由于我国的近代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侵蚀,为了抵制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借鉴日本的"国粹"思想,于是在国内也开始了保存"国粹"的运动。其二,刘师培汲取日本近代的反专制思想。在日本刘师培受到了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刘师培夫妇在日本成立了"社会主义讲习会",宣传社会主义。其三,刘师培"国学"深受日本思想的影响。刘师培受到日本国学复兴日本"古学"的影响,也主张复兴中国"古学",挖掘本国文化之固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国学 东学 国粹 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田大诚对日本明治“国学”与近代神道学关系的研究
19
作者 史少博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26-31,共6页
藤田大诚对日本明治时期"神道研究"如何兴起进行了考证,通过整理、分析日本明治时期进行"神道学"兴起以及发展脉络,他认为传统"国学史"的神道研究,是在传统性的"国学"系的学问的基础上,导入了... 藤田大诚对日本明治时期"神道研究"如何兴起进行了考证,通过整理、分析日本明治时期进行"神道学"兴起以及发展脉络,他认为传统"国学史"的神道研究,是在传统性的"国学"系的学问的基础上,导入了近代以后"哲学"的学问给予了刺激的结果。藤田大诚还论证了日本明治时期的国学与近代神道学的关系,指出大正时期的"近代神道学"成立的前提,是以"国体"的学问、同时排除"神道"的宗教性作为"近代国学"发展的根据,在强调日本固有之学这点上,日本近代"国学"与"神道学"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田大诚 明治时期 近代国学 近代神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经济学”、“哲学”与人的二重性存在
20
作者 史少博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10,共6页
经济学和哲学在马克思那里是一块不可分割的整钢,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始终是一个双向建构的同一过程,他在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同时也实现了伟大的哲学革命。马克思“经济”和“哲学”视野是融合的,这是由人的二重性存在的不可分... 经济学和哲学在马克思那里是一块不可分割的整钢,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始终是一个双向建构的同一过程,他在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同时也实现了伟大的哲学革命。马克思“经济”和“哲学”视野是融合的,这是由人的二重性存在的不可分割决定的,“经济”和“哲学”与人的二重属性是紧密相连的。经济学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可见,经济学本身就和哲学的超验性相互交织,是属于同一过程的双向建构,而哲学又同人的存在的社会性、超验性相对应。因此,马克思双重视野的前提是人的二重存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学 哲学 人的二重性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