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东地区菜用甘薯引种评价
1
作者 刘广卿 孙喜云 +4 位作者 韩玉璞 丁芳 史国礼 李子薇 曹刚强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17-19,共3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豫东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菜用甘薯品种,对福薯7-6(CK)、台农71、福菜薯18号、鄂菜薯1号、鄂菜薯10号、薯绿1号、泉薯830、蒲薯53、阜菜1号9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综合分析评价参试品种的鲜嫩茎尖的特征特性、... 为筛选出适宜在豫东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菜用甘薯品种,对福薯7-6(CK)、台农71、福菜薯18号、鄂菜薯1号、鄂菜薯10号、薯绿1号、泉薯830、蒲薯53、阜菜1号9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综合分析评价参试品种的鲜嫩茎尖的特征特性、农艺性状、食味和产量。结果表明,菜用甘薯在豫东地区5—10月份可露地栽培,田间表现良好,生长旺盛,病虫害少,产量高;福菜薯18号、鄂菜薯1号和鄂菜薯10号食味好、产量高;台农71、泉薯830直立性强,适合机械化采收;阜菜1号叶片大而肥厚且叶柄长,适合喜爱食用叶柄及薯叶食品的群体。生产中可根据需要对相关品种有目的地种植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甘薯 引种 品种性状比较 品质评价 豫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豫东地区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同进 郭灿 +6 位作者 张修引 连少英 刘红杰 任德超 倪永静 牛吉山 史国礼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3-47,共5页
为进一步明确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与播期的关系,选育适播期广的小麦新品种,为豫东地区小麦生产提供保障。研究选择了6个小麦品种,分别在2020~2021年和2021~2022年在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双八基地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播期对小麦产量及其产量性... 为进一步明确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与播期的关系,选育适播期广的小麦新品种,为豫东地区小麦生产提供保障。研究选择了6个小麦品种,分别在2020~2021年和2021~2022年在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双八基地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播期对小麦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影响的试验。研究发现播期和品种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影响。播期对株高、最高群体、667 m2穗数、成穗率和千粒重也有显著影响;千粒重和产量均在T2播期(10月15日)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播期。6个参试品种中,尚农6在不同播期下其株高、667 m2穗数、千粒重成穗率和产量均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产量 播期 尚农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DBB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分析
3
作者 连少英 姜晓君 +5 位作者 张修引 郭灿 李磊 张庆琛 史国礼 倪永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9-67,共9页
为了解小麦DBB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在基因结构、蛋白结构、系统发育进化树、染色体定位、不同物种间的进化情况,并对小麦DBB基因家族成员在小麦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基于小麦中国春的基因组数据,共鉴定得... 为了解小麦DBB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在基因结构、蛋白结构、系统发育进化树、染色体定位、不同物种间的进化情况,并对小麦DBB基因家族成员在小麦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基于小麦中国春的基因组数据,共鉴定得到29个DBB基因家族成员,它们不均匀地分布在小麦15条染色体上;系统发育进化树将小麦DBB蛋白分为4个亚族,其中拟南芥DBB基因家族成员在聚类中显示出明显的特异性,与其他物种具有较远的进化关系;motif1位于小麦DBB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大部分TaDBB基因含有2~3个外显子,最多为5个外显子;小麦DBB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具有丰富的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响应激素以及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暗示TaDBB基因在调控小麦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发挥着多种潜在作用;小麦DBB基因在基因组内的进化主要是通过基因片段复制完成的,且同源基因间的片段复制在进化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不同物种间的进化结果表明,小麦DBB基因与玉米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转录组数据的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TaDBB1、TaDBB15和TaDBB21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该结果将为后续解析DBB基因在小麦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BB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麦套花生主要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雷 贺群岭 +5 位作者 张梦圆 张枫叶 连少英 史国礼 李可 吴继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9-985,991,共8页
【目的】探明河南省麦套花生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及综合表现,促进品种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对其14个主要经济和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结果】1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74%~34.34%,其中主茎高、总分枝数... 【目的】探明河南省麦套花生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及综合表现,促进品种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对其14个主要经济和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结果】1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74%~34.34%,其中主茎高、总分枝数、单株生产力、油酸和亚油酸变异系数分别为8.12%、9.05%、10.76%、26.32%和34.34%,变异较大,出仁率、脂肪和蛋白质变异系数分别为2.74%、3.73%和5.83%,变异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荚果产量与单株生产力、百果重、百仁重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57、0.55,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高、侧枝长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53,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分枝数相关系数为-0.42,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有效控制群体旺长是高产的关键。聚类分析把22个麦套花生品种分为6大类,中果型、大果型与超大果型种质划分明显,其中第Ⅰ和Ⅳ类可作为选育大果高产品种的优质资源,第Ⅵ类可作为选育高油酸品种的种质资源。主成分分析将14个主要性状归纳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91%,基本能够反映出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结论】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单株生产力和荚果产量可作为麦套花生品种选择的重要参考性状。商花21号、开农86、豫花82号、豫花102号、商花22号和洛花1号,综合得分为1.1168~1.6745,可作为本区域生产的主推品种和育种选配的骨干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套花生 性状 产量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