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坛紫菜氨基酸提取工艺影响条件的优化与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史修周 陈昌生 +5 位作者 谢潮添 纪德华 徐燕 赵玲敏 张元 周巍巍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137,共6页
以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为实验材料,采用盐酸水解法和浸提法,以日立L-8900型高速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为测定仪器,分别研究了坛紫菜总氨基酸(TAA)和游离氨基酸(FAA)在提取过程中各条件的不同水平对提取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 以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为实验材料,采用盐酸水解法和浸提法,以日立L-8900型高速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为测定仪器,分别研究了坛紫菜总氨基酸(TAA)和游离氨基酸(FAA)在提取过程中各条件的不同水平对提取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利用正交设计L9(34)对影响TAA提取的4个条件(藻体质量、稀释倍数、干燥温度、空白值)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藻体质量、稀释倍数对测定结果影响显著,干燥温度影响不显著;通过实验筛选出各条件的最佳水平为:藻体质量为0.050 0g,稀释3倍,干燥温度为60℃.(2)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影响FAA测定的5个条件(藻体质量、提取液、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空白值)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藻体质量、提取液、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的不同水平对测定结果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藻体质量对结果的影响最大;通过实验筛选出各条件的最佳水平为:藻体质量为0.010 0 g,提取液为去离子水,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坛紫菜 总氨基酸(TAA) 游离氨基酸(FAA) 正交设计 提取 优化与分析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耐高温品系选育及经济性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昌生 纪德华 +6 位作者 谢潮添 徐燕 梁艳 郑永健 史修周 王凤霞 赵玲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0-106,共7页
将人工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Z-26,Z-61,Z-81,Z-17的子3代(F3)与野生型对照组进行遗传性状的比较,旨在筛选耐高温品系。实验结果表明:(1)在高温29℃下培养40 d,人工选育的4个新品系丝状体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其中Z-26丝状体... 将人工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Z-26,Z-61,Z-81,Z-17的子3代(F3)与野生型对照组进行遗传性状的比较,旨在筛选耐高温品系。实验结果表明:(1)在高温29℃下培养40 d,人工选育的4个新品系丝状体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其中Z-26丝状体生长较快,Z-61在29℃下较易成熟,95%的营养藻丝发育成孢子囊枝,Z-17只有30%形成孢子囊枝;(2)Z-26和Z-61品系的叶状体在30℃下培养10 d,虽然藻体变白,但没有死亡,此时将其移至21℃下恢复培养3-4 d,藻体逐渐恢复为原有的色泽;(3)Z-81和Z-17的叶状体在29℃下培养7-10 d,虽然藻体发白但尚未死亡,移至21℃下培养基本可恢复正常,但在30℃下培养10 d,藻体腐烂不可恢复;(4)野生型对照组不耐高温,藻体在27℃下培养5 d就腐烂死亡,人工选育的4个品系耐受高温的幅度比野生型对照组高1-3℃;(5)4个品系叶状体在26-28℃温度下培养10 d后,其主要的藻胆蛋白和叶绿素a的含量与21℃培养下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短时间的高温培养并不影响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品系 高温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薄叶新品系选育及经济性状的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昌生 梁艳 +5 位作者 徐燕 谢潮添 纪德华 王佩合 史修周 赵玲敏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对坛紫菜人工杂交和选育的Z-26、Z-61和Z-81品系的F2、F3代的经济性状进行比较,旨在选育优良的薄叶新品系。实验结果表明,(1)Z-61新品系藻体薄,厚度约为26~32μm,培养期间经两次剪收,厚度增长不明显,日平均增厚0.32~0.35μm/d;Z-81藻... 对坛紫菜人工杂交和选育的Z-26、Z-61和Z-81品系的F2、F3代的经济性状进行比较,旨在选育优良的薄叶新品系。实验结果表明,(1)Z-61新品系藻体薄,厚度约为26~32μm,培养期间经两次剪收,厚度增长不明显,日平均增厚0.32~0.35μm/d;Z-81藻体厚度为36~40μm,比Z-61厚38~50%,剪收后厚度增长明显,日平均增厚0.60~0.70μm/d,经两次剪收后藻体厚度可达52μm;Z-26新品系厚度为30~42μm,剪收后厚度日增长介于Z-61和Z-81新品系之间,为0.37~0.55μm/d;(2)Z-61的F3代在低氮、磷培育液培养8d,藻体虽然发黄但未死亡,移至含有氮、磷的正常培养液中培养2~3d,色泽和生长均可恢复正常;Z-81F3代和Z-26F3代在低氮、磷下生长较Z-61F3代慢,恢复时间需要3~5d;(3)Z-61F2代第1次剪收时的藻胆蛋白含量较Z-26、Z-81品系高30.2%~34.4%,叶绿素a含量比Z-81高13.8%~44.7%。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选育薄叶型坛紫菜,提高坛紫菜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品系 薄叶 育种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杂交品系优势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燕 陈昌生 +5 位作者 谢潮添 纪德华 梁艳 柳佩娟 王凤霞 史修周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9,共8页
通过坛紫菜诱变选育品系和野生选育品系间杂交,筛选出了4个经济性状优良的杂交品系(Ⅱ、Ⅲ、Ⅳ和Ⅴ);杂交品系的子代表现出较大的杂交优势,既具有亲本优势,又具有超亲优势;品系Ⅱ、Ⅲ、Ⅳ和Ⅴ的3~5cm幼苗经过10d培育,平均日增重量的超... 通过坛紫菜诱变选育品系和野生选育品系间杂交,筛选出了4个经济性状优良的杂交品系(Ⅱ、Ⅲ、Ⅳ和Ⅴ);杂交品系的子代表现出较大的杂交优势,既具有亲本优势,又具有超亲优势;品系Ⅱ、Ⅲ、Ⅳ和Ⅴ的3~5cm幼苗经过10d培育,平均日增重量的超标优势分别达12.35%、139.78%、107.57%和173.52%;杂种优势指数达99.83%、213.07%、184.44%和243.05%;品系Ⅱ耐高温能力较强,在29℃水温中可正常生存10d以上;品系Ⅲ在4个杂交品系中生长最快,培育20d时藻体的平均长度是父本的1.29倍,总藻胆蛋白含量最高,达(103.83±0.49)mg/g干品;品系Ⅳ和Ⅴ藻体宽而薄,不易腐烂和老化,其中品系Ⅳ叶绿素含量高达(9.79±0.48)mg/g干品,比母本高46.21;从杂交品系的性状稳定性来看,品系Ⅱ的F2和F3叶状体长度生长相对稳定,品系Ⅲ的F3叶状体经过选育后,生长性能比F2叶状体更加突出。和F2叶状体相比,品系Ⅳ的F3各项指标表现出较大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坛紫菜杂交育种的应用积累了有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杂交 新品系 优势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优质新品系(Q-1)主要经济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梁艳 徐燕 +5 位作者 陈昌生 纪德华 谢潮添 史修周 王凤霞 赵玲敏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8-116,共9页
对杂交选育的坛紫菜优质品系(Q-1)和人工养殖的坛紫菜(对照组)进行叶状体生长、藻体厚度、4种色素含量、粗蛋白、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以及丝状体的生长发育等实验。结果表明,(1)(Q-1)F2、F3叶状体生长迅速,不易成熟;3~4cm的F3叶状体经过10... 对杂交选育的坛紫菜优质品系(Q-1)和人工养殖的坛紫菜(对照组)进行叶状体生长、藻体厚度、4种色素含量、粗蛋白、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以及丝状体的生长发育等实验。结果表明,(1)(Q-1)F2、F3叶状体生长迅速,不易成熟;3~4cm的F3叶状体经过10~15d的培养,平均日增长量高达(8.33±1.01)cm,分别为父、母本的1.4和2.7倍;(2)F3叶状体在第1次剪收时藻体厚度为(21.0±1.5)μm,仅为对照组厚度的52%,第2次剪收时为(25.6±1.9)μm,为对照组的56%;F2剪收1次后藻体的长度、宽度和鲜重平均日增长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1、2.4和2.2倍;(3)F2叶状体的总藻胆蛋白含量为(109.52±0.94)mg/g,为对照组的1.6倍;粗蛋白的含量高达(41.71±.11)g/100g,比对照组高27%;F3叶状体第1次剪收时叶绿素a的含量高达(7.66±0.19)mg/g,比对照组高13%;(4)F3叶状体第1次剪收时呈味氨基酸中鲜味氨基酸与甜味氨基酸的总量为2.49g/100g,为对照组的1.8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5.66g/100g,比对照组高13%;(5)(Q-1)和对照组的丝状体在29℃分别培养30~40d时,90%的营养藻丝发育成孢子囊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优质品系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不同色素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柳佩娟 谢潮添 +5 位作者 陈昌生 纪德华 徐燕 史修周 梁艳 王凤霞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8-83,共6页
初步探讨了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褐色、褐绿色、翠绿色、红棕色、棕褐色、桔红色和紫色7种色素突变体的子一代叶状体形态特征、生长及4种主要色素含量的变化。3~4cm长的不同色泽幼苗经20d培养后的结果显示:(1)各色素突变体从长... 初步探讨了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褐色、褐绿色、翠绿色、红棕色、棕褐色、桔红色和紫色7种色素突变体的子一代叶状体形态特征、生长及4种主要色素含量的变化。3~4cm长的不同色泽幼苗经20d培养后的结果显示:(1)各色素突变体从长度、宽度、鲜重量和细胞厚度方面较野生坛紫菜均具有显著优势;在培养时间内,各色素突变体的长度日增长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坛紫菜;褐绿色、棕褐色和红棕色突变体在鲜重日增重率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第11~15天所有色素突变体的平均日增重率均高于野生型;(2)红棕色、棕褐色和紫色突变体的总藻胆蛋白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紫色突变体的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均为最高,其中藻红蛋白、别藻蓝蛋白含量为野生型的3倍。叶绿素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为有效利用坛紫菜的不同色素突变体进行种质改良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色素突变体 生长 藻胆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新品系(Z-17)F_2、F_3的经济性状的研究
7
作者 陈昌生 徐燕 +5 位作者 谢潮添 纪德华 梁艳 藏莹莹 史修周 赵玲敏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9-416,共8页
以人工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Z-17)的F2、F3和对照组(YSX-3)的叶状体及丝状体为材料,进行高温、低氮磷实验,测定藻体的生长、4种色素含量及不同剪收次数后藻体厚度的变化等经济性状.结果表明:(1)在高温29℃下,F2和F3叶状... 以人工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Z-17)的F2、F3和对照组(YSX-3)的叶状体及丝状体为材料,进行高温、低氮磷实验,测定藻体的生长、4种色素含量及不同剪收次数后藻体厚度的变化等经济性状.结果表明:(1)在高温29℃下,F2和F3叶状体耐高温时间长,腐烂程度轻,其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1.70%、11.55%;30℃时藻体开始腐烂;(2)在低氮磷条件下,F2适应性较强,F3次之.F2培养到第15d颜色褪为浅黄色,移至含氮磷的培养液中培养3d后部分藻体颜色恢复,细胞正常;F3在培养到第12d颜色褪为黄绿色,移至正常培养液3d可恢复正常;(3)新品系F2和F3剪收2次后,藻体厚度增长不明显,实际厚度为26~31μm;(4)4种色素蛋白含量中,F2总藻胆蛋白含量最高为89.12mg/g,叶绿素含量高达6.29mg/g;(5)F2与F3的吸收光谱值相近;(6)在25、27、29℃培养温度下,对照组的丝状体生长发育较好,但新品系丝状体成熟晚,较耐高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品系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