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野豌豆族植物叶形态结构的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史传奇 刘玫 +2 位作者 王臣 张欣欣 程薪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7-166,共10页
本研究采用了扫描电镜、叶片透明及GMA切片法,深入研究了东北野豌豆族3属,22种,2变种及1变型叶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至多对,多为卵形。叶表皮细胞垂周壁多为波形。山黧豆属与豌豆属的气孔主要为不等型,野豌豆属... 本研究采用了扫描电镜、叶片透明及GMA切片法,深入研究了东北野豌豆族3属,22种,2变种及1变型叶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至多对,多为卵形。叶表皮细胞垂周壁多为波形。山黧豆属与豌豆属的气孔主要为不等型,野豌豆属多为无规则型。多数物种的叶片具单细胞非腺毛和多细胞腺毛。叶柄横切面多为戟形,近轴面具沟槽。叶柄具多个维管束,排列成V形、心形或圆形。本研究为野豌豆族的分类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并为探讨这一类群的系统演化及深入研究豆科的系统学提供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豌豆族 形态 分类学 系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豆科山羊豆族4属植物叶形态特征及数量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史传奇 刘玫 王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189,共8页
本研究采用GMA切片、扫描电镜及叶片透明法,深入研究了东北豆科山羊豆族4属25种植物叶的形态结构。选取与叶相关的23个形态性状,参考8个非叶的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在0.58处时,4属植物被分为3组,黄耆属... 本研究采用GMA切片、扫描电镜及叶片透明法,深入研究了东北豆科山羊豆族4属25种植物叶的形态结构。选取与叶相关的23个形态性状,参考8个非叶的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在0.58处时,4属植物被分为3组,黄耆属与米口袋属为一组,棘豆属和甘草属各自为一组。小叶是否具腺体、叶柄横切面形状及叶柄细胞是否具单宁等特征具有较高的绝对权重值,可以作为区分刺果甘草与甘草和其他山羊豆族植物的依据。托叶质地、托叶与叶柄联合程度及小叶叶缘是否反卷等特征可作为棘豆属的识别特征。托叶形状在属下种间具一定的分类学价值。本研究为山羊豆族植物分类学及豆科植物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叶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豆族 形态 结构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堇菜属植物叶形态结构的研究及其分类学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雪芹 刘玫 +2 位作者 孙天航 张欣欣 史传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采用GMA半薄切片及叶表皮撕取法,深入研究了东北堇菜属28种及1变种叶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堇菜属植物叶为心形、肾形、卵形及长三角形。托叶多为披针形。毛状体为单细胞非腺毛或两细胞非腺毛。气孔主要为不等型。叶柄横切面多呈半圆形,... 采用GMA半薄切片及叶表皮撕取法,深入研究了东北堇菜属28种及1变种叶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堇菜属植物叶为心形、肾形、卵形及长三角形。托叶多为披针形。毛状体为单细胞非腺毛或两细胞非腺毛。气孔主要为不等型。叶柄横切面多呈半圆形,两侧通常具翼,维管束常为3个,呈马蹄形或肾形,少数物种叶柄内具通气组织和纤维。堇菜属不同物种叶柄的形态结构有差异,其特征在组内相似,可作为种及组划分的形态依据。本研究为须毛柱头亚属、美丽堇菜亚属及堇菜组的建立,裂叶堇菜组并入合生托叶组,早开堇菜、茜堇菜和紫花地丁作为3个独立的种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堇菜属及堇菜科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菜属 形态 结构 分类 中国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下陌上菜的形态解剖学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欣欣 刘玫 +3 位作者 程薪宇 史传奇 茹剑 孙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5-242,共8页
本研究首次采用GMA切片等方法对不同生境下陌上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陌上菜种苗发育具有水生植物的特征:种子及种苗需浸水萌发及发育,具下胚轴毛,胚根发育迟缓。成株的营养器官兼具水生及陆生植物的结构特征:完全陆... 本研究首次采用GMA切片等方法对不同生境下陌上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陌上菜种苗发育具有水生植物的特征:种子及种苗需浸水萌发及发育,具下胚轴毛,胚根发育迟缓。成株的营养器官兼具水生及陆生植物的结构特征:完全陆生的植株和湿生植株的气生部位具有较厚角质层,发达的机械组织及较发达的通气组织。完全水生的植株和湿生植株浸水部位的角质层和机械组织不发达,但通气组织非常发达。生殖器官:完全陆生和湿生的植株具有闭锁和开放2种类型的花,而完全水生的植株仅具闭锁花,从而保证了这一物种在不同生境下均能正常结实。此外,陌上菜具有特立中央胎座。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陌上菜在不同生境下种苗发育、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结构的变化,完善了陌上菜的形态学,为进一步研究母草科的系统学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上菜 形态 结构 特立中央胎座 母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十字花科果实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曹董玲 刘玫 +4 位作者 茹剑 王靖茹 程薪宇 史传奇 王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41,共12页
采用GMA半薄切片法,首次深入研究了中国十字花科(Brassicaceae)76种及7变种(包括9族35属)果实的微形态,结果显示十字花科果实分两侧压扁及背腹压扁。除乌头荠族、紫罗兰族的果实无毛状体外,其他7个族均具单细胞毛。毛状体分为4种类型:... 采用GMA半薄切片法,首次深入研究了中国十字花科(Brassicaceae)76种及7变种(包括9族35属)果实的微形态,结果显示十字花科果实分两侧压扁及背腹压扁。除乌头荠族、紫罗兰族的果实无毛状体外,其他7个族均具单细胞毛。毛状体分为4种类型:单毛不分枝、丁字毛、分叉毛及星状毛。独行菜族果实具翅,包括微翅、周翅、宽翅及披针形翅。中果皮通常由薄壁细胞层及纤维层构成,少数物种的中果皮细胞木化(如南芥族、独行菜族、香花芥族)。维管束多数,分布于果皮薄壁组织。假隔膜通常为2层薄壁细胞,但南芥族及香花芥族少数属种的假隔膜细胞木化,三肋菘蓝及厚壁荠未见明显假隔膜。十字花科果实特征通常在属内是稳定的,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本研究完善了十字花科果实形态学,为该科族或属的划分提供了形态学依据,为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学支持,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十字花科系统学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 果实 毛状体 形态 结构 系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条件下金鱼藻净水效果与微生物群落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史传奇 胡宝忠 +4 位作者 于少鹏 孟博 杨春雪 刘嘉 丁俊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0-1081,共12页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曝气条件下,沉水植物金鱼藻对寒区静水湿地水体净化作用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从寒区静水湿地水体采集样品,在实验室投加金鱼藻的固定容器中进行曝气处理,测定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曝气条件下,沉水植物金鱼藻对寒区静水湿地水体净化作用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从寒区静水湿地水体采集样品,在实验室投加金鱼藻的固定容器中进行曝气处理,测定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去除效果;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时间和不同处理间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结合水体理化因子分析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结合金鱼藻用量和能耗,金鱼藻种植密度为4.44 g·L-1,曝气12 h条件下可达到良好的水体净化效果,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51.23%、89.27%。微生物样品测序共得到3283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核心OTU数量为107个,对照组中特有OTU数量较多。总体上看,各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均未增加,组间差异显著性逐渐降低;优势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投加适量金鱼藻可提高优势门的相对丰度,但曝气处理使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不同样品间微生物属水平上存在较大比例的未分类类群,变形菌门多核杆菌属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投加适量金鱼藻和曝气处理有利于提高其相对丰度。与对TN、TP浓度变化的影响相比,投加金鱼藻和曝气处理对微生物优势类群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藻 曝气 总氮 总磷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基于BIM的明挖基坑施工组织筹划
7
作者 史传奇 《建筑施工》 2023年第5期995-997,共3页
在上海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中,A46、A47两个基坑处于武宁路曹杨路交叉口,且正好划分为两个标段,基坑上方紧邻老旧住宅,下方紧贴运营中的轨交11号线。同时,市政管线与既有交通综合形成的复杂环境,使得该处的明挖基坑施工组织筹划变得非... 在上海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中,A46、A47两个基坑处于武宁路曹杨路交叉口,且正好划分为两个标段,基坑上方紧邻老旧住宅,下方紧贴运营中的轨交11号线。同时,市政管线与既有交通综合形成的复杂环境,使得该处的明挖基坑施工组织筹划变得非常困难。基于BIM对施工组织期间各环节进行模拟,提前暴露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过程中利用平台进行虚实对比,在实际实施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环境 市政工程 BIM 明挖基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