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心皇致古远清
1
作者 古远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苏雪林 鲁迅 文坛 登龙 泼妇 胡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秋原致古远清
2
作者 古远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胡秋原 文学 拜上 先生 季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在香港载沉载浮的历程 被引量:3
3
作者 古远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0-49,55,共11页
谈鲁迅在香港的接受与传播,《鲁迅评传》和《鲁迅年谱》的作者曹聚仁是不可遗漏的人物。尽管左派疑其为右派、右派疑其为左派,但曹聚仁对鲁迅研究的贡献,在台港地区毕竟是第一人。
关键词 《鲁迅年谱》 香港 《鲁迅评传》 鲁迅研究 曹聚仁 第一人 右派 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生在台湾“戒严”时期的“文坛往事辨伪案”——重评苏雪林与刘心皇、寒爵“交恶事件” 被引量:3
4
作者 古远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5-69,共5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苏雪林 刘心皇 寒爵 194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在当代台湾载沉载浮的历程 被引量:2
5
作者 古远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7,62,共9页
与鲁迅又爱又恨的矛盾冲突由于许寿裳等人到台湾,1946年宝岛出现了短暂的"鲁迅热"。可这一切很快就变了样,随着"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他们把反鲁这股风也带到了所谓"自由中国",使得被毛泽东大力推荐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 与鲁迅又爱又恨的矛盾冲突由于许寿裳等人到台湾,1946年宝岛出现了短暂的"鲁迅热"。可这一切很快就变了样,随着"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他们把反鲁这股风也带到了所谓"自由中国",使得被毛泽东大力推荐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及其他左翼作家,在两岸的传播呈逆反方向发展:当大陆新政权成立后不断歪曲利用鲁迅,以至在文革中几乎只剩下他一人可以合法存在即所谓"鲁迅走在金光大道上"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台湾地区 当代 矛盾冲突 国民政府 左翼作家 许寿裳 思想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秋雨与“石一歌”——“文革”匿名写作研究之一 被引量:1
6
作者 古远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鲁迅 姚文元 余秋雨 张春桥 永嘉 “文革” 写作研究 假借 相对 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出“鄂派批评”的旗号 被引量:1
7
作者 古远清 於可训 《长江文艺评论》 2018年第2期4-10,共7页
致於可训教授可训:新春好!自从在《新文学评论》创刊五周年纪念会见你后,再没有机会与你切磋。最近读了你在《长江文艺评论》第二期发表的长文《湖北文艺评论文艺理论研究建设研究报告》后,我感到这是一部微型的《湖北当代文艺批评... 致於可训教授可训:新春好!自从在《新文学评论》创刊五周年纪念会见你后,再没有机会与你切磋。最近读了你在《长江文艺评论》第二期发表的长文《湖北文艺评论文艺理论研究建设研究报告》后,我感到这是一部微型的《湖北当代文艺批评史》。全文高屋建瓴,信息量大,尤其是你提供的我省艺术批评现状,使我大开眼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史 文艺理论研究 文艺评论 文学评论 当代文艺 艺术批评 纪念会 信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文学研究二十年 被引量:2
8
作者 古远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社会的改革带动了学术的开放。香港文学研究不仅在弥补我国的文学研究空白中占有不同寻常的地位,而且还承担着开拓内地学者研究视野和整合两岸三地文学这一重任。它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仍属“试写”的草创阶段。正如全球化不会... 社会的改革带动了学术的开放。香港文学研究不仅在弥补我国的文学研究空白中占有不同寻常的地位,而且还承担着开拓内地学者研究视野和整合两岸三地文学这一重任。它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仍属“试写”的草创阶段。正如全球化不会使香港文学失却自己的特色一样,新世纪的香港文学研究在一国两制背景下仍可成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一个独特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香港回归 文学 试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出版的新文学研究论著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古远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91,95,共20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地区,还未解除戒严,仍在查禁之列的以鲁迅为代表的1930年代文艺作品,属于特种文艺。为防堵左翼思想再度抬头,国民党退守台湾后采取了各种严格的监控措施,使新文学研究成为诸多禁忌的特区,但随着蒋介石1975...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地区,还未解除戒严,仍在查禁之列的以鲁迅为代表的1930年代文艺作品,属于特种文艺。为防堵左翼思想再度抬头,国民党退守台湾后采取了各种严格的监控措施,使新文学研究成为诸多禁忌的特区,但随着蒋介石1975年去世及其威权体制的削弱,尤其是经过乡土文学大论战,岛内已出现了开放1930年代文艺作品的呼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研究 台湾地区 七十年代 二十世纪 研究论著 述评 出版 文艺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当代文艺思潮的混合性结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古远清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6期11-20,共10页
当代香港文艺思潮,出现了传统与前卫文学思潮不断混合在一起的奇异景观。其中"美元文化"与写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混合,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反殖民意识的混合,本土意识与中国意识的混合,后现代与后殖民、分离主义等文学思潮相组合... 当代香港文艺思潮,出现了传统与前卫文学思潮不断混合在一起的奇异景观。其中"美元文化"与写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混合,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反殖民意识的混合,本土意识与中国意识的混合,后现代与后殖民、分离主义等文学思潮相组合,共同形塑了香港当代文学思潮的混合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文艺思潮 本土意识 混合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南地北的台湾文学——新世纪台湾文学的走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古远清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3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台湾文学 南北分立现象 中国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新诗研究在大陆的进程及其特殊经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古远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4,共5页
从最初受政治论诗学支配到后来走向学术语境,说明大陆的台湾新诗研究品质在不断提高。其特殊经验是坚持台湾新诗是中国新诗的一个特殊分支,两岸的诗学交流是国内不同地区的交流原则,以及整合两岸诗歌应坚持和而不同,合而不并。
关键词 台湾新诗 中国新诗 大陆的台湾新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述卓:“文化诗学”的国内首创者 被引量:2
13
作者 古远清 《城市学刊》 2017年第5期101-103,共3页
从宗教艺术到"文化诗学",这是蒋述卓学术道路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文化诗学"最先在西方流行,随后被引进中国。在这方面,蒋述卓功不可没。在"文化诗学"的理论建构方面,蒋述卓开风气之先。"文化诗学&qu... 从宗教艺术到"文化诗学",这是蒋述卓学术道路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文化诗学"最先在西方流行,随后被引进中国。在这方面,蒋述卓功不可没。在"文化诗学"的理论建构方面,蒋述卓开风气之先。"文化诗学"只是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的一种探讨,它不可能是唯一的探讨与选择。同时,蒋述卓在中国学术界提出"城市诗学"的理论命题,这让"诗学"真正走向了现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艺术 文化诗学 城市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余光中的现代诗 被引量:1
14
作者 古远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57-61,共5页
论作品之丰富、思想之深广、技巧之超卓、风格之多变、影响之深远,余光中无疑是当代诗坛成就最大者之一。他是中国当代大诗人之一。
关键词 余光中 现代诗 诗坛祭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枝芒:华文文学史上失踪的常熟籍经典作家——在吉隆坡新纪元大学“缅怀马新文坛前辈金枝芒座谈会”上的演讲 被引量:1
15
作者 古远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96-103,共8页
关于金枝芒在华文文学史上的定位:首先,他是马华文坛从"侨民文艺"转型为"马华文艺"的标杆性人物。其次,他的代表作《饥饿》是马华文学战争叙事的经典,同时是世界华文文学描写饥饿的经典。这部纪念碑式的作品,把汉... 关于金枝芒在华文文学史上的定位:首先,他是马华文坛从"侨民文艺"转型为"马华文艺"的标杆性人物。其次,他的代表作《饥饿》是马华文学战争叙事的经典,同时是世界华文文学描写饥饿的经典。这部纪念碑式的作品,把汉语文学饥饿描写推向了新的高峰,并足以和许多知名小说相媲美。金枝芒之所以会在中国出版的华文文学史及词典、教材、作品选中失踪,除资料的缺失外,还与"重写文学史"的口号提出后对左翼作家的评价普遍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民文艺 马华文艺 金枝芒 饥饿 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是兴趣,谈不上是志业”——读《琦君书信集》 被引量:1
16
作者 古远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9-11,共3页
文化生命是琦君散文的整体审美建构。在致蔡文甫等人信中的细细诉说中,典型地显现出一种只满足于生活过得去的人生旨趣。作为杰出散文家的琦君,她的书信同样体现了澄静淡泊的艺术境界。另一些书信则散发出幽默的芬芳。
关键词 台湾当代文学 琦君 书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诗人文化身份的认同定位——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新诗 被引量:1
17
作者 古远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6-21,共6页
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新诗,通过对五六十年代“难民文学”和现代主义的深刻反省,既不囿于新月式的浪漫抒情,也不盲从西方现代派,以香港作为立足点,关注中华民族的命运,诗风从晦涩走向明朗,存在主义色彩弱化,具有本土意识的诗刊及其诗作得... 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新诗,通过对五六十年代“难民文学”和现代主义的深刻反省,既不囿于新月式的浪漫抒情,也不盲从西方现代派,以香港作为立足点,关注中华民族的命运,诗风从晦涩走向明朗,存在主义色彩弱化,具有本土意识的诗刊及其诗作得到蓬勃发展,香港诗人的文化身份由此从暧昧走向认同地位。这是一个转型的时代,也是香港新诗踏上一个里程碑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新诗 本土诗刊 香港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诗人的“香港经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古远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2-17,21,共7页
流动性大,是香港文坛一大特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一小批来自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诗人客居香港。其中韩牧语言流畅,文字洗炼,不用新潮的霓红灯装饰自己。原甸诗风明白晓畅,情感充沛真挚,比过去多了对香港这个千奇百态社... 流动性大,是香港文坛一大特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一小批来自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诗人客居香港。其中韩牧语言流畅,文字洗炼,不用新潮的霓红灯装饰自己。原甸诗风明白晓畅,情感充沛真挚,比过去多了对香港这个千奇百态社会的剖析。余光中在香港十年,是他一生中最安定最舒畅的时期。这十年的文学生涯在他的创作道路上占有重要地位。钟玲是学者型诗人,有鲜明的女性意识。林幸谦对边陲化、漂泊离散、族群差异、文化乡愁和躯体与欲望关系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外来诗人 香港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的台湾文学制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古远清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97-103,共7页
文学制度通常是指文学社团的组织机制、报纸杂志的传播机制、文学奖励机制、文学教育体制和作为制度保障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它属于无形的巨手,在指挥着作家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文学的发展方向应往那条道路走,而不应该往别的道路走... 文学制度通常是指文学社团的组织机制、报纸杂志的传播机制、文学奖励机制、文学教育体制和作为制度保障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它属于无形的巨手,在指挥着作家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文学的发展方向应往那条道路走,而不应该往别的道路走。台湾的文学体制在1945年后,从日本殖民体系被转换为中国文学的现代传统,到1949年与大陆分离后,逐步形成不同于大陆的文学体制。但再怎么不同,也没有脱离中华文化这一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中国 文学制度 文学体制 文艺政策 文学社团 文学奖 文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精深,艺术精湛--评张新科的长篇小说《苍茫大地》 被引量:1
20
作者 古远清 《写作》 2017年第4期70-73,共4页
《苍茫大地》的价值,在于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英勇就义的中共早期党员许子鹤的光辉事迹。它是典型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在既定的意识形态内叙述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从胜利走向辉煌的故事,以达到让读者不忘革命传统的目的。
关键词 苍茫大地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许子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