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
作者 古映莹 邱小勇 +1 位作者 胡启明 刘雪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6,共4页
简单介绍了电磁辐射的危害性及发展电磁屏蔽材料的意义,阐述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原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表层导电型、填充复合型、导电纤维、导电织物等电磁屏蔽材料及各种材料在工艺上的优缺点;同时阐述了各种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简单介绍了电磁辐射的危害性及发展电磁屏蔽材料的意义,阐述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原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表层导电型、填充复合型、导电纤维、导电织物等电磁屏蔽材料及各种材料在工艺上的优缺点;同时阐述了各种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预测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材料 导电纤维 填充 屏蔽原理 工艺 复合型 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型纳米TiO_2的水热合成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6
2
作者 古映莹 邱小勇 杜作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16,39,共4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 纳米粉 ,并通过XRD、TEM、激光粒度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发现 ,采用不同的钛源 ,不同的加料方式 ,可得到不同晶型的TiO2 纳米粒子。通过系列样品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发现混晶相纳米TiO2 的光催...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 纳米粉 ,并通过XRD、TEM、激光粒度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发现 ,采用不同的钛源 ,不同的加料方式 ,可得到不同晶型的TiO2 纳米粒子。通过系列样品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发现混晶相纳米TiO2 的光催化性能最好 ,其次是锐钛矿相 ,金红石相的光催化性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水热合成技术 光催化性能 激光粒度 表征 加料方式 甲基橙溶液 无机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和铈量法测定过氧化氢的比较 被引量:47
3
作者 古映莹 李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8-789,791,共3页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可作为消毒剂、杀菌剂、脱氧剂、漂白剂和聚合反应的引发剂等。目前过氧化氢的分析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和化学滴定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和硫酸铈法等。本文分...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可作为消毒剂、杀菌剂、脱氧剂、漂白剂和聚合反应的引发剂等。目前过氧化氢的分析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和化学滴定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和硫酸铈法等。本文分别对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和铈量法测定过氧化氢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法 过氧化氢 碘量法 铈量法 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共沉淀法制备尖晶石型锰锌铁氧体粉体 被引量:16
4
作者 古映莹 谭小平 +3 位作者 桑商斌 刘胜 朱丹 李强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4-366,共3页
以硫酸锰、硫酸锌和硫酸亚铁为原料 ,草酸铵为沉淀剂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尖晶石型锰锌铁氧体粉体 .利用XRD ,SEM ,IR等技术考察了原料中金属离子配比、共沉淀前驱体煅烧温度和添加剂等因素对产物的晶形、纯度和结晶性的影响 ,对不同条... 以硫酸锰、硫酸锌和硫酸亚铁为原料 ,草酸铵为沉淀剂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尖晶石型锰锌铁氧体粉体 .利用XRD ,SEM ,IR等技术考察了原料中金属离子配比、共沉淀前驱体煅烧温度和添加剂等因素对产物的晶形、纯度和结晶性的影响 ,对不同条件下制得的粉体进行了磁性能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 :原料中锰、锌、铁离子的量比对产物的物相影响很大 ,当Zn2 + ,Mn2 + ,Fe2 + 的量比为 1 0∶1 .5∶6 0 ,且共沉淀有添加剂CH3COONa时 ,所得产物为单相的尖晶石型锰锌铁氧体 ,其晶形为规整的立方体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粉体 ,工艺简单 ,成本低 ,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尖晶石型 锰锌铁氧体粉体 锰锌铁氧体 共沉淀 软磁材料 磁记录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生产中锆硅渣及含碱废液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古映莹 潘春跃 +1 位作者 黄可龙 杨天足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5-46,F003,F004,共4页
对某厂氧化锆生产过程产生的锆硅渣和废碱液进行了综合利用研究 ,制备了白炭黑产品 ,所得产品达到国家橡胶用白炭黑质量标准 ,使工业废渣和废碱液成为二次资源。
关键词 锆硅渣 含碱废液 硅溶胶 白炭黑 氧化锆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矿石活化焙烧-酸浸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古映莹 周琼华 +2 位作者 周建良 钟世安 庄树新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2-395,409,共5页
对河南某钒矿进行了活化焙烧-酸浸实验,系统考察了添加剂种类与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酸度、液固比、浸取温度及时间对钒浸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焙烧过程中,采用氧化钙为添加剂,控制添加量为10%,850~900℃下焙烧3h,矿样... 对河南某钒矿进行了活化焙烧-酸浸实验,系统考察了添加剂种类与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酸度、液固比、浸取温度及时间对钒浸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焙烧过程中,采用氧化钙为添加剂,控制添加量为10%,850~900℃下焙烧3h,矿样的活化效果较好;酸浸过程中,硫酸酸度为5%,液固比为2.5∶1,70~80℃,浸出3h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最高,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焙烧 酸浸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的铟锡氧化物超细粉末 被引量:4
7
作者 古映莹 刘雪颖 +3 位作者 谭坚 李丹 杨天足 赖琼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7-840,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铟锡氧化物超细粉末, 并用差热分析仪测定铟锡氧化物前驱体的分解温度、用X射线衍射分析其晶型, 用透射电镜观察颗粒的大小和形貌, 用自动吸附仪测量颗粒的比表面积;对分散剂的添加及添加方式、煅烧温度等因素对产...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铟锡氧化物超细粉末, 并用差热分析仪测定铟锡氧化物前驱体的分解温度、用X射线衍射分析其晶型, 用透射电镜观察颗粒的大小和形貌, 用自动吸附仪测量颗粒的比表面积;对分散剂的添加及添加方式、煅烧温度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也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在抽滤洗涤共沉淀凝胶时用Na2SiO3做分散剂润洗, 然后在700 ℃下煅烧2 h, 可以得到粒度为20~30 nm、比表面积达150 m2/g、分布均匀、结晶性好的铟锡氧化物超细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末 共沉淀法 铟锡氧化物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和条件对ITO粉体吸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古映莹 刘雪颖 +1 位作者 秦利平 吴会永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6-490,共5页
分别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水热-煅烧法制备ITO粉体,并通过测定所得ITO粉体在8~12 GHz频率段的微波吸收率,考察制备条件和制备方法对ITO粉体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水热-煅烧法制得的ITO粉体微波吸收性能优于化学共沉淀法得到... 分别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水热-煅烧法制备ITO粉体,并通过测定所得ITO粉体在8~12 GHz频率段的微波吸收率,考察制备条件和制备方法对ITO粉体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水热-煅烧法制得的ITO粉体微波吸收性能优于化学共沉淀法得到的ITO粉体微波吸收性能,最大吸收率可达-34 dB,频宽为8.8~10.5 GHz。水热-煅烧法中,水热反应温度影响ITO粉体的微波吸收性能,随水热反应温度的增加,微波吸收率先增大后降低;随煅烧温度的增加,ITO粉体微波吸收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 水热-煅烧法 掺杂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基质粉体YAG及荧光粉体Ce:YAG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古映莹 胡盛青 +1 位作者 周建良 王曼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2-84,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尺寸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的立方相钇铝石榴石(YAG)与Ce:YAG纳米粉体。考察了煅烧温度和时间对粉体物相和颗粒大小的影响及Ce3+的掺杂量对Ce:YAG粉体的荧光光谱的影响。借助IR、XRD、BET、SEM和荧光分析仪等测试手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尺寸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的立方相钇铝石榴石(YAG)与Ce:YAG纳米粉体。考察了煅烧温度和时间对粉体物相和颗粒大小的影响及Ce3+的掺杂量对Ce:YAG粉体的荧光光谱的影响。借助IR、XRD、BET、SEM和荧光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前驱体、YAG及Ce:YAG纳米粉体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共沉淀前驱体经900℃煅烧2h后可得到纯立方相的YAG(Ce:YAG)纳米粉体;所得Ce:YAG粉体具有较好的荧光特性且Ce3+的掺杂量增加会造成其荧光光谱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铝石榴石 掺铈钇铝石榴石 共沉淀法 荧光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加共沉淀水热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粉末工艺 被引量:2
10
作者 古映莹 胡启明 +1 位作者 李丹 董宇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5,共3页
采用不同的共沉淀方式制备前驱体 ,在 180℃、6h水热条件下制备锰锌铁氧体粉末。将得到的样品进行XRD分析和粒度分析 ,发现采用并加共沉淀水热法制备得到的样品其粒度最小 ,且颗粒一致性很好。差热分析结果表明 ,这种粉体开始发生烧结... 采用不同的共沉淀方式制备前驱体 ,在 180℃、6h水热条件下制备锰锌铁氧体粉末。将得到的样品进行XRD分析和粒度分析 ,发现采用并加共沉淀水热法制备得到的样品其粒度最小 ,且颗粒一致性很好。差热分析结果表明 ,这种粉体开始发生烧结的温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粉末工艺 水热法 生烧 共沉淀 前驱体 粉体 锰锌铁氧体 XRD分析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煅烧法合成纳米ITO粉体 被引量:2
11
作者 古映莹 秦利平 +4 位作者 吴会永 冯圣生 彭穗 宋丰轩 庄树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38,共3页
本文采用溶剂热-煅烧法制备纳米铟锡复合氧化物(ITO)。以In(4N)、SnCl4.5H2O为起始原料,通过XRD、SEM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分析,考察了溶剂热反应中溶剂对ITO粉体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1,4-丁二醇为溶剂,KBr为矿化剂(浓度0.5mol/L)在... 本文采用溶剂热-煅烧法制备纳米铟锡复合氧化物(ITO)。以In(4N)、SnCl4.5H2O为起始原料,通过XRD、SEM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分析,考察了溶剂热反应中溶剂对ITO粉体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1,4-丁二醇为溶剂,KBr为矿化剂(浓度0.5mol/L)在260℃下醇热6h,得到结晶性良好的羟基氧化铟和锡掺杂氧化铟的混合物。溶剂热产物在550℃下煅烧2h得到纳米ITO粉体,醇热-煅烧产物的吸波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铟锡氧化物) 水热 醇热 煅烧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焙烧工艺综合处理二次硫铁尾矿 被引量:6
12
作者 古映莹 徐文泱 +1 位作者 杨天足 彭焕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08年第4期41-44,共4页
采用氧化一还原焙烧工艺流程综合处理二次硫铁尾矿,考察了气体流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脱硫、脱砷效果以及烧渣中铁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段氧化焙烧法分别进行脱硫、脱砷,在氧化焙烧温度为600—750℃时,处理后的氧... 采用氧化一还原焙烧工艺流程综合处理二次硫铁尾矿,考察了气体流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脱硫、脱砷效果以及烧渣中铁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段氧化焙烧法分别进行脱硫、脱砷,在氧化焙烧温度为600—750℃时,处理后的氧化焙烧渣中铁的品位达到64%,然后在1100℃进行还原焙烧,可有效回收有价金属Sb、Pb、In及Zn等,且最后烧渣中铁的品位达到66%以上,可以作为优良的炼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尾矿 焙烧 脱硫 脱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长石活化焙烧-酸浸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古映莹 苏莎 +1 位作者 莫红兵 徐文泱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对湘西某钾长石矿进行了活化焙烧-酸浸新工艺的研究。在焙烧过程中,通过添加低熔点的碳酸钾作助熔剂,使钾长石的熔解在助熔剂的液体状态下进行,在增加反应的接触面积的同时生成了一种在酸性介质下易溶的化合物,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钾长石... 对湘西某钾长石矿进行了活化焙烧-酸浸新工艺的研究。在焙烧过程中,通过添加低熔点的碳酸钾作助熔剂,使钾长石的熔解在助熔剂的液体状态下进行,在增加反应的接触面积的同时生成了一种在酸性介质下易溶的化合物,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钾长石的分解能力。在浸出过程中,采用了先水浸后酸浸的方式。由于焙炒本身呈碱性,先水浸有利于降低其pH值,使得后续的酸浸可在保持酸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钾长石的分解率。本试验主要考察了焙烧过程中助熔剂与矿石的物料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硫酸浸出过程中酸浸液固比、硫酸浓度、酸浸温度、酸浸时间等因素对钾长石分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焙烧过程中控制助熔剂碳酸钾与钾长石的质量比为0.7,在950℃下焙烧1.5h后所得的物料,用3mol/L硫酸在室温下浸出1h,控制液固比为3∶1,钾长石的分解率可达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石 焙烧 酸浸 分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量法和铈量法测定过氧化氢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古映莹 李丹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55-58,共4页
分别阐述了碘量法和铈量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原理,研究了这两种方法测定时的影响因素,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碘量法和铈量法的相对误差和RSD都很小,适合测定过氧化氢。相对于碘量法,铈量法的标准溶液稳定,影响因素少,使其测... 分别阐述了碘量法和铈量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原理,研究了这两种方法测定时的影响因素,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碘量法和铈量法的相对误差和RSD都很小,适合测定过氧化氢。相对于碘量法,铈量法的标准溶液稳定,影响因素少,使其测定结果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量法 铈量法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锑的合成 被引量:5
15
作者 古映莹 舒万艮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257-260,共4页
对羧酸锑的合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羧酸与三氧化锑在溶剂中直接合成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五种羧酸锑化合物(RCOO)_3Sb,其中R为CH_3(CH_2)_4─,CN_3(CH_2)_6─,CH_3(CH_2)_8─,C... 对羧酸锑的合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羧酸与三氧化锑在溶剂中直接合成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五种羧酸锑化合物(RCOO)_3Sb,其中R为CH_3(CH_2)_4─,CN_3(CH_2)_6─,CH_3(CH_2)_8─,CH_3(CH_2)_10─和C_6H_5─.己酸锑和辛酸锑是浅黄色液体,癸酸锑为棕褐色液体,而月桂酸锑和苯甲酸锑则为白色固体;首次对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锑含量及有关物化常数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盐 合成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乙二醇为模板剂水热法合成Ce_(0.9)Fe_(0.1)O_2固溶体 被引量:1
16
作者 古映莹 王海利 +1 位作者 徐文泱 李金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6-58,共3页
以Ce(NO3)3.6H2O和Fe(NO3)3.9H2O为原料,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4000)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介孔结构的萤石型Ce0.9Fe0.1O2固溶体。通过XRD、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共沉淀pH、水热温度、PEG-4... 以Ce(NO3)3.6H2O和Fe(NO3)3.9H2O为原料,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4000)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介孔结构的萤石型Ce0.9Fe0.1O2固溶体。通过XRD、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共沉淀pH、水热温度、PEG-4000添加量、焙烧温度对产物的物相、比表面积、孔径分布、N2吸附-脱附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10,水热温度为150℃,n[PEG/(Ce+Fe)]=0.3时,所得产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为160.6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铁固溶体 聚乙二醇 水热法 模板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Sb^(3+)纳米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17
作者 古映莹 李陆柯 +1 位作者 胡肖华 卢周广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4,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六方纤锌矿结构的Sb3+掺杂ZnO纳米荧光粉,并系统研究了不同Sb3+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和时间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借助于XRD、SEM、荧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粉体的相组成、形貌及其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六方纤锌矿结构的Sb3+掺杂ZnO纳米荧光粉,并系统研究了不同Sb3+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和时间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借助于XRD、SEM、荧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粉体的相组成、形貌及其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Sb3+样品的粒度小于未掺杂样品的粒度,当Sb3+掺杂浓度小于3%时,ZnO:Sb3+样品均具有纯相的六方纤锌矿结构;掺入Sb3+时会引起ZnO晶体发光强度的改变,当Sb3+掺杂浓度为2%、600℃煅烧4 h时,纳米粉具有较强的发射强度,两个主峰中心位置分别在450nm和510nm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Sb3+掺杂 纳米荧光粉 共沉淀法 光致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nO_2电触点材料制备方法进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杜作娟 杨天足 +1 位作者 古映莹 邱晓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42,共4页
综合评价了 AgSnO_2电触点材料的制备方法,对比分析了粉末冶金法、合金内氧化法、预氧化合金粉末法和反应合成法等几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简要介绍了 AgSnO_2电触点材料的应用进展及国内外差距,并展望了AgSnO_2电触点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AGSNO2 电触点 反应合成 内氧化 合金粉末 材料制备 粉末冶金法 制备方法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水热氧化法合成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末 被引量:6
19
作者 江名喜 杨天足 +2 位作者 楚广 古映莹 杜作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7-251,共5页
以锡酸钠、锑白和硫酸为原料,酒石酸氢钠为配合剂,双氧水为氧化剂,采用配合水热氧化法在水热氧化温度为240℃和水热保温时间为17 h时,合成单分散性的蓝色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末,用差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所制得的... 以锡酸钠、锑白和硫酸为原料,酒石酸氢钠为配合剂,双氧水为氧化剂,采用配合水热氧化法在水热氧化温度为240℃和水热保温时间为17 h时,合成单分散性的蓝色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末,用差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所制得的粉末进行表征,并对ATO纳米粉体的配合水热氧化合成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ATO纳米粉体结晶性好,容易过滤洗涤,粒度分布窄(平均颗粒度为50 nm左右),基本无团聚。在纳米ATO粉体制备过程中晶核的生成和生长是分离的,从而能够得到形状一致、大小均匀的纳米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水热氧化 纳米粉末 二氧化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锰锌铁氧体纳米晶水热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桑商斌 古映莹 +1 位作者 唐爱东 黄可龙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7-329,共3页
均匀的共沉淀前驱体是通过水热法制备单相锰锌铁氧体的前提 .通过加入添加剂 ,制备了无杂相、团聚程度低、结晶度完好、粒度分布窄、粒径为 1 0~ 2 0nm的单相以及具有较好磁性能的锰锌铁氧体纳米晶 .此外 ,对产物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 ,... 均匀的共沉淀前驱体是通过水热法制备单相锰锌铁氧体的前提 .通过加入添加剂 ,制备了无杂相、团聚程度低、结晶度完好、粒度分布窄、粒径为 1 0~ 2 0nm的单相以及具有较好磁性能的锰锌铁氧体纳米晶 .此外 ,对产物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 ,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烧结活性 ,烧结温度在空气中为 870℃ ,在氩气中为 1 1 5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锌铁氧体纳米晶 水热法 添加剂 制备 水热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