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种阻尼硅橡胶的黏-超弹性本构模型
1
作者 祝亮 陈薄 +1 位作者 贾清健 古忠涛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ZN-37特种阻尼硅橡胶是一种能够消耗并储存振动能量的黏弹性阻尼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精密减振结构中。在对基于ZN-37特种阻尼硅橡胶的减振结构进行分析与设计时,充分表征材料的黏弹性力学行为以及精确描述其本构关系显得... ZN-37特种阻尼硅橡胶是一种能够消耗并储存振动能量的黏弹性阻尼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精密减振结构中。在对基于ZN-37特种阻尼硅橡胶的减振结构进行分析与设计时,充分表征材料的黏弹性力学行为以及精确描述其本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依据Zener修正模型,将ZN-37特种阻尼硅橡胶的黏-超弹性本构模型分解为超弹性本构模型与黏弹性本构模型并联耦合的系统。通过标准试样的准静态拉伸试验与应力松弛试验,获得了本构模型中的材料参数,并采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准静态拉伸试验验证了本构模型的可靠性。所建立的黏-超弹性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ZN-37特种阻尼硅橡胶在低加载速率下的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硅橡胶 黏-超弹性 本构模型 准静态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等离子体球化钛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古忠涛 叶高英 +1 位作者 刘川东 童洪辉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4,共5页
采用射频(RF)等离子体球化颗粒形状不规则的钛粉。研究了加料速度和携带气量对球化率的影响。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制备出的钛粉进行表征,发现其表面光滑、球形度高。当加料速度大于130 g/min时,钛粉的球化率随着加料速度的增大急剧减小... 采用射频(RF)等离子体球化颗粒形状不规则的钛粉。研究了加料速度和携带气量对球化率的影响。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制备出的钛粉进行表征,发现其表面光滑、球形度高。当加料速度大于130 g/min时,钛粉的球化率随着加料速度的增大急剧减小;加料速度增至185.75g/m in时,球化率仅为40%。当携带气量为0.20m3/h时,分散效果较佳,其球形度相应也较好,球化率几乎达到100%。随着钛粉球化率提高,其松装密度、振实密度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等离子体 球化 钛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感应等离子体制备球形钨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古忠涛 叶高英 +1 位作者 刘川东 童洪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79-1082,共4页
采用射频感应等离子体球化颗粒形状不规则的钨粉(平均粒度尺寸5-12μm),研究了加料速率、物料分散方式、钨粉颗粒大小等因素对球化率的影响。当加料速率大于95 g/min时,粉体的球化率随着加料速率的增大急剧减小,加料速率增大到135.75 ... 采用射频感应等离子体球化颗粒形状不规则的钨粉(平均粒度尺寸5-12μm),研究了加料速率、物料分散方式、钨粉颗粒大小等因素对球化率的影响。当加料速率大于95 g/min时,粉体的球化率随着加料速率的增大急剧减小,加料速率增大到135.75 g/min时,样品钨粉球化率仅为30%。当携带气量为0.12m^3/h时,分散效果较佳,其球形度相应也较好,球化率几乎达到100%;随着钨粉球化率提高,其松装密度有所增大。通过对不同粒度分布的原粉进行球化处理,得出结论:钨粉原粉粒度分布均匀,则相应制备出的球形钨粉的粒度分布也比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感应等离子体 球化 钨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感应等离子体制备球形钛粉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古忠涛 叶高英 金玉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09-1413,共5页
射频等离子体制备球形钛粉技术是利用等离子体炬产生的高温热将形状不规则的钛粉快速熔融成液滴,随后急冷,"冻结"成球形钛粉。通过射频等离子体球化处理前后的钛粉的粒度与粒径分布的测试表明,钛粉经过球化处理后,平均粒度基... 射频等离子体制备球形钛粉技术是利用等离子体炬产生的高温热将形状不规则的钛粉快速熔融成液滴,随后急冷,"冻结"成球形钛粉。通过射频等离子体球化处理前后的钛粉的粒度与粒径分布的测试表明,钛粉经过球化处理后,平均粒度基本上没有改变,而粒径分布相对变窄。实验通过随机对球化处理的钛粉进行X射线衍射谱检测,发现最终获得的球形钛粉没有物质结构和相的变化。C,O,H和N的含量有所降低,而Ti的含量略有所增加,可见射频等离子体的球化处理有一定的纯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炬 球化 钛粉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等离子体制备球形钨粉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古忠涛 叶高英 +1 位作者 刘川东 童洪辉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采用射频(RF)等离子体对颗粒形状不规则的钨粉球化,研究了加料速率和钨粉分散方式对球化率的影响。通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测得到的被球化粉末的百分比评估了球化效率。通过对球化处理的钨粉的X射线衍射谱(XRD)的检测,验证了在球... 采用射频(RF)等离子体对颗粒形状不规则的钨粉球化,研究了加料速率和钨粉分散方式对球化率的影响。通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测得到的被球化粉末的百分比评估了球化效率。通过对球化处理的钨粉的X射线衍射谱(XRD)的检测,验证了在球化过程中无氧化发生和其它杂质介入。当钨粉以极短暂时间(约几毫秒)快速穿越等离子体炬时,钨粉颗粒因受热而熔化成液滴,快速冷却后,形成致密的球形固态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等离子体 球化 钨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感应等离子体制备球形钛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古忠涛 叶高英 金玉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53-3357,共5页
采用单因素法对制备球形钛粉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控制和调节射频等离子体工作的阳极电流与电压、中气流量、边气流量、粉体携带气流量、抽风负压和钛粉送粉速率等参数,以获得制备球形度较佳的钛粉工艺参数。通过射频感应等离子体对粒度... 采用单因素法对制备球形钛粉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控制和调节射频等离子体工作的阳极电流与电压、中气流量、边气流量、粉体携带气流量、抽风负压和钛粉送粉速率等参数,以获得制备球形度较佳的钛粉工艺参数。通过射频感应等离子体对粒度为(17.0±2.0)μm的钛粉球化处理研究,制备出球形度好、球化率高、表面粗糙度低的钛粉,钛粉球化率随着抽风负压增加而增加,当抽风负压大于1 800Pa时,钛粉的球化率随着抽风负压的增大迅速降低;同样钛粉球化率也随着钛粉送粉速率增加而增加,当钛粉送粉速率大于90.0g/min时,钛粉的球化率随着钛粉送粉速率的增大而迅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感应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炬 球形粉末 球化率 钛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感应等离子体制备球形氧化铝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钟良 侯力 古忠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11-316,共6页
采用射频(RF)感应等离子体对颗粒形状不规则的氧化铝粉作球化处理,当氧化铝以极短暂时间快速穿越射频等离子体炬时,颗粒因受热而熔化成液滴,快速冷却,形成球形固态颗粒。应用单因素法讨论射频等离子体制备球形氧化铝的工艺参数,研究了... 采用射频(RF)感应等离子体对颗粒形状不规则的氧化铝粉作球化处理,当氧化铝以极短暂时间快速穿越射频等离子体炬时,颗粒因受热而熔化成液滴,快速冷却,形成球形固态颗粒。应用单因素法讨论射频等离子体制备球形氧化铝的工艺参数,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相关的中气流量、抽风负压、送粉速度和分散方式等主要工艺参数对球形氧化铝粉的影响。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测评估球化效果,测定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感应等离子体 球化 球形度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炭黑微观结构及其应用性能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薄 古忠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7-292,共6页
以乙炔炭黑、副产炭黑和炉法导电炭黑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与导电炭黑应用性能密切相关的微晶结构、表面性质、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特征,探讨了导电炭黑微观结构对应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电炭黑的微观结构决定了其应用性... 以乙炔炭黑、副产炭黑和炉法导电炭黑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与导电炭黑应用性能密切相关的微晶结构、表面性质、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特征,探讨了导电炭黑微观结构对应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电炭黑的微观结构决定了其应用性能,而决定应用性能的关键在于其与基体材料的匹配性。副产炭黑在橡胶和塑料中导电性能较好,乙炔炭黑在锂离子电极材料中的导电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炭黑 微观结构 应用性能 导电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圆盘表面油膜破碎转捩临界特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薄 王鼎铭 古忠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3-500,共8页
高速滚动轴承内圈和保持架等旋转运动件表面润滑油膜的流动铺展以及破碎为油带和油矢的特性决定着轴承的润滑与冷却状态.在获得轴承旋转运动件拓扑结构—旋转圆盘表面油膜稳态流动特性的基础上,利用力学平衡和液体表面波不稳定破碎理论... 高速滚动轴承内圈和保持架等旋转运动件表面润滑油膜的流动铺展以及破碎为油带和油矢的特性决定着轴承的润滑与冷却状态.在获得轴承旋转运动件拓扑结构—旋转圆盘表面油膜稳态流动特性的基础上,利用力学平衡和液体表面波不稳定破碎理论,建立表面油膜破碎转捩为油带和油矢的临界特性分析模型,分析和探讨了表面油膜的稳态流动特性以及供油量和润滑油物理特征参数对油膜破碎转捩临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油膜沿着圆盘径向逐渐变薄,因与圆盘表面存在滑移现象,其流动速度也随之减小;表面油膜破碎的临界波数和临界半径随着圆盘转速的增高而增大,临界厚度则随之减小;表面油膜破碎的临界半径和临界厚度随着润滑油供油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大润滑油密度,将延缓表面油膜破碎,破碎临界半径增大,临界厚度减小;增大润滑油的黏度和表面张力系数将促进表面油膜破碎,破碎临界半径减小.与相关的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圆盘 油膜 破碎 转捩 临界厚度 临界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矢量C-V模型的空心叶片图像分割
10
作者 刘震昆 古忠涛 +1 位作者 廖晓波 蔡勇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14-3816,共3页
空心叶片CT断面图像存在大片同质区,还有小的气膜孔及缺陷区,正确提取气膜孔及缺陷等局部形状对判断叶片质量有重要意义。基本C-V模型利用同质灰度分布信息对图像进行分割,没有考虑局部特征;在CV模型中加入轮廓梯度矢量扩散场,使模型在... 空心叶片CT断面图像存在大片同质区,还有小的气膜孔及缺陷区,正确提取气膜孔及缺陷等局部形状对判断叶片质量有重要意义。基本C-V模型利用同质灰度分布信息对图像进行分割,没有考虑局部特征;在CV模型中加入轮廓梯度矢量扩散场,使模型在最小化求解过程中,曲线始终沿最速下降方向演化,最终达到并停留在期望的轮廓上。这样既利用了目标区域内外图像灰度的全局信息,也考虑了局部边缘形状特征,以便在识别图像大块同质区的同时,实现小的局部形状的正确分割。通过对空心叶片断面图像的分割,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收敛于真实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集方法 C-V模型 梯度矢量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圆盘表面油膜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鼎铭 陈薄 +1 位作者 古忠涛 周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探究轴承旋转运动件表面油膜的流动和迁移特性,针对其拓扑结构——旋转圆盘,采用VOF方法描述圆盘表面油膜与空气界面的动态变化,结合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旋转圆盘表面油膜流动分析的计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和探讨了运行工况和... 为探究轴承旋转运动件表面油膜的流动和迁移特性,针对其拓扑结构——旋转圆盘,采用VOF方法描述圆盘表面油膜与空气界面的动态变化,结合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旋转圆盘表面油膜流动分析的计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和探讨了运行工况和润滑油粘度对圆盘表面油膜流动速度和厚度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润滑油膜呈近似圆盘状向圆盘边缘运动和迁移,离开圆盘边缘后分裂成油矢和油滴;油膜的厚度沿圆盘径向逐渐变薄;并随着供油量和润滑油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圆盘转速的增高而减小;油膜的切向速度随着圆盘转速的增高而增大,但受供油量和润滑油粘度的影响较小;油膜的径向速度随着圆盘转速和供油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润滑油粘度的增大而减小。与相关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建立的数值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圆盘 油膜厚度 油膜速度 油气两相 高速滚动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激励下的预紧螺栓轴向应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鹏 古忠涛 +1 位作者 陈薄 陈政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57,共4页
螺纹是一种使机械各个组成部分联接起来的机械要素。为了提高螺纹联接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对螺纹联接结构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并分析了螺栓在预紧力以及动载激励下的轴向应力特征。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螺栓螺纹牙底的应力集中,螺栓螺纹牙... 螺纹是一种使机械各个组成部分联接起来的机械要素。为了提高螺纹联接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对螺纹联接结构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并分析了螺栓在预紧力以及动载激励下的轴向应力特征。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螺栓螺纹牙底的应力集中,螺栓螺纹牙的轴向承载不均,螺纹孔倒角角度对螺栓螺纹的影响以及外载荷与施加在螺栓上的载荷之间的关系等多个现象的物理实质。结果表明,螺纹联接模型是可靠的,并且其分析方法对螺纹联接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及其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 有限元模型 预紧力 动载 轴向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柴油发动机主轴承盖螺栓的动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政果 古忠涛 +1 位作者 陈薄 张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5-229,共5页
主轴承盖螺栓作为发动机中重要的紧固零件,因工作中承受着复杂的动态激励载荷容易发生疲劳失效。在考虑装配预紧力、曲柄连杆惯性力和气体作用力的情况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主轴承盖螺栓联接结构动态分析力学模型,分析了主轴承盖螺... 主轴承盖螺栓作为发动机中重要的紧固零件,因工作中承受着复杂的动态激励载荷容易发生疲劳失效。在考虑装配预紧力、曲柄连杆惯性力和气体作用力的情况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主轴承盖螺栓联接结构动态分析力学模型,分析了主轴承盖螺栓在复杂激励载荷下的应力分布特点,探讨了装配预紧力、曲柄连杆惯性力和气体作用力等重要工作参数对螺栓螺纹牙根部和最大应力截面中心区域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作用力是主轴承盖螺栓重要的外部冲击载荷;主轴承盖螺栓最大应力截面中心区域等效应力随着预紧力的增加而增大;工况(转速)对主轴承盖螺栓的受力影响不显著;螺纹牙根部最大应力区域径向等效应力在螺纹牙根部附近急剧下降,其后至螺纹中心逐渐减小。研究对主轴承盖螺栓可靠性和疲劳寿命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承盖螺栓 动态特性 有限元法 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滴与深油膜正碰撞的动力学分析
14
作者 王博东 陈薄 +1 位作者 宁慧铭 古忠涛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6-116,共11页
为揭示航空发动机轴承腔中润滑油滴与壁面油膜的碰撞特性,采用VOF方法建立了油滴与深油膜正碰撞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油滴与深油膜正碰撞后溅射油膜与空腔的形貌演化与流动铺展过程,以及二次油滴的初始特性;探讨了... 为揭示航空发动机轴承腔中润滑油滴与壁面油膜的碰撞特性,采用VOF方法建立了油滴与深油膜正碰撞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油滴与深油膜正碰撞后溅射油膜与空腔的形貌演化与流动铺展过程,以及二次油滴的初始特性;探讨了油滴直径和碰撞速度对碰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碰撞形成的溅射油膜以油滴接触点为中心向外铺展,最终发展为冠状油膜,其间伴随有大量尺寸各异的二次油滴产生;油膜内部形成的空腔近似空间半球形状,二次油滴的直径呈对数正态分布;随着油滴直径和碰撞速度的增大,油冠高度、空腔深度和直径均增大;二次油滴直径分布区间随着油滴直径的增大和碰撞速度的减小而更加分散。与相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提出的数值分析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滴 深油膜 正碰撞 冠状油膜 轴承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