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吡啶基)-4-羟基喹唑啉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庆 高继兴 +4 位作者 古志峰 罗燕生 蓝慧明 谭育慧 唐云志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6期144-148,共5页
利用2-(2-吡啶基)-4-羟基喹唑啉和醋酸锌在水热法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型锌配合物[(Zn(phdq)_2·2H_2O)](1)(phdq=2-(2-吡啶基)-4-羟基喹唑啉).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单分子结构,结晶于单斜晶系,P-1空间群.在配合物1中存在着丰富氢键... 利用2-(2-吡啶基)-4-羟基喹唑啉和醋酸锌在水热法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型锌配合物[(Zn(phdq)_2·2H_2O)](1)(phdq=2-(2-吡啶基)-4-羟基喹唑啉).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单分子结构,结晶于单斜晶系,P-1空间群.在配合物1中存在着丰富氢键和π…π作用力,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力使得配合物1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对配合物1和配体的固体荧光研究表明配合物的荧光明显增强,其原因可能是配体与金属ZnⅡ离子配位后增加了结构中的刚性.这对于开发新型荧光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 晶体结构 锌配合物 固体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羧基-1,2,4-三氮唑Mn~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3
2
作者 谭育慧 古志峰 +3 位作者 刘艺 杨昌善 王宾 唐云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360,共7页
为了探讨3-羧基-1,2,4-三氮唑(MTC)配合物的性质。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Mn(C_3H_2N_3O_2)_2(H_2O)_2]。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热重分析(TGA)和粉末X射线衍射(PXRD)等技术手段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X... 为了探讨3-羧基-1,2,4-三氮唑(MTC)配合物的性质。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Mn(C_3H_2N_3O_2)_2(H_2O)_2]。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热重分析(TGA)和粉末X射线衍射(PXRD)等技术手段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为一单核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MnⅡ离子采取六配位,每个Mn离子位于反演中心,分别与两个MTC配体中的1个O和1个N原子螯合配位,同时还与2个水分子配位,形成一个稍微变形八面体构型结构。同时,在配合物中存在着丰富的氢键和弱的π-π作用力,通过分子间氢键和弱π-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三维网络结构。固体荧光研究表明,配合物的发射峰为517nm,较配体发生7nm蓝移。该研究对新型金属有机配合物荧光材料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羧基三氮唑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二吡啶胺Ni~Ⅱ、Mn~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谭育慧 古志峰 +3 位作者 王宾 杨昌善 刘艺 唐云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52-2458,共7页
利用NaNCO(异氰酸钠),Dipy(Dipy=2,2'-二吡啶基胺),NiSO_4·6H_2O或MnSO_4自由组装,得到2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Ni(Dipy)_2(NCO)_2](1)、[Mn(Dipy)_2(NCO)_2](2),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TGA(热重分析)、PXRD(X-射线粉末衍射... 利用NaNCO(异氰酸钠),Dipy(Dipy=2,2'-二吡啶基胺),NiSO_4·6H_2O或MnSO_4自由组装,得到2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Ni(Dipy)_2(NCO)_2](1)、[Mn(Dipy)_2(NCO)_2](2),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TGA(热重分析)、PXRD(X-射线粉末衍射)等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检测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06202(10)nm,b=1.60978(15)nm,c=1.30856(13)nm,β=96.632(2)°,V=2.2222(4)nm3,Z=4;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0.85272(4)nm,b=1.65974(7)nm,c=1.57540(7)nm,β=101.8690(10)°,V=2.18198(17)nm3,Z=4。在配合物1、2中,每个金属离子与两个配体(Dipy)及两个阴离子NCO-配位,形成一个以金属离子为中心的六配位八面体构型,然而中心金属离子的半径、电子云分布不同致使配合物1、2的空间排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二吡啶基胺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基四唑FeⅡ、CoⅡ配合物的[2+3]原位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继兴 古志峰 +3 位作者 杨昌善 罗燕生 谭育慧 唐云志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73-79,共7页
采用咪唑基配体MID(1-甲基-1H-咪唑-4,5-二甲腈)和Na N3为[2+3]环加成反应原料,分别在Fe SO4·7H2O和Co SO4·7H2O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原位合成2个结构新颖的单核咪唑基四唑配合物[Fe·(MTIC)·(H2O)... 采用咪唑基配体MID(1-甲基-1H-咪唑-4,5-二甲腈)和Na N3为[2+3]环加成反应原料,分别在Fe SO4·7H2O和Co SO4·7H2O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原位合成2个结构新颖的单核咪唑基四唑配合物[Fe·(MTIC)·(H2O)](1)和[Co·(MTIC)·(H2O)](2)及1个配体结构[(MTIC)·(H2O)](3).结果表明:在化合物1-3中,只有1个氰基发生生成四唑的Sharpless反应,而另一个氰基未发生变化.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3均结晶于P-1空间群.此外,还对上述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粉末衍射等表征.研究结果对开发新型有机金属超分子结构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咪唑基 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