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神经源性损害的非炎性肌病临床与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古力切木·艾麦尔 陈静燕 +3 位作者 黄姿 何若洁 姚晓黎 廖松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82-587,共6页
目的探究伴神经源性损害的非炎性肌病患者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5至2017年我院明确诊断为肌肉疾病且在我院肌电图室完成常规肌电图检查的所有患者,分析伴神经源性损害且诊断为非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结果... 目的探究伴神经源性损害的非炎性肌病患者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5至2017年我院明确诊断为肌肉疾病且在我院肌电图室完成常规肌电图检查的所有患者,分析伴神经源性损害且诊断为非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结果共收集经基因检测或肌肉活检明确诊断为肌肉疾病患者110例,肌电图出现神经源性损害者为10例,其中出现神经源性损害且为非炎性肌病者4例。上述4例患者分别为1例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中央轴空病、1例包涵体肌病及1例Welander型远端型肌病;肌电图均合并神经源性损害,同时伴或不伴周围神经损害。结论少数非炎性肌病患者肌电图可出现神经源性损害,肌电图不能作为诊断肌肉疾病的单独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疾病 肌电图 神经源性损害 肌源性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梗死后瘫痪肢体运动单位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赖重媛 冯淑兴 +4 位作者 冯扬 梁银杏 古力切木·艾麦尔 陈静燕 廖松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05-709,共5页
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梗死后瘫痪肢体下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40例单侧新发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分为皮质-基底节组(26例)与基底节组(14例),并纳入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入院48 h内行NIHSS评分、m RS评分、Fugl-Me... 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梗死后瘫痪肢体下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40例单侧新发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分为皮质-基底节组(26例)与基底节组(14例),并纳入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入院48 h内行NIHSS评分、m R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于发病2~4周内行上下肢神经传导检测及拇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ion,MUNE)检测,同时采集单个运动单位电位(single 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SMUAP)数据,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瘫痪侧肢体MUNE较健侧显著下降(皮质-基底节组:95.85±26.82 vs.143.65±38.86,P<0.001;基底节组:126.71±44.13 vs.157.36±56.72,P=0.001)且SMUAP波幅及面积显著增加(P<0.05),皮质-基底节组瘫痪侧肢体MUNE较基底节组显著下降(95.85±26.82 vs.161.40±48.90,P=0.027),MUNE与NIHSS评分(r=-0.339,P=0.032)及m RS评分(r=-0.362,P=0.022)呈显著负相关,入院时NIHSS评分(β=-1.603,P=0.032,95%CI:-3.064^-0.142)与m RS评分(OR=2.885,P=0.025,95%CI:1.139~7.158)均可预测瘫痪侧MUNE下降。结论大脑中动脉梗死后瘫痪肢体可见运动单位丢失和残存的运动单位代偿,急性期NIHSS评分、m RS评分可预测瘫痪侧运动单位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梗死 运动单位计数 单个运动单位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