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管治疗后隐匿性牙根纵裂裂纹宽度对CBCT检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古丽比热·艾合买提 曹雅 +5 位作者 谢思静 王铁梅 梁家豪 高安天 王从跃 林梓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裂纹宽度对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检测根管治疗后隐匿性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VRF)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26例根管治疗后怀疑隐匿性牙根纵裂患牙,所有患牙均行CBCT扫描并进行术前CBC... 目的:探讨裂纹宽度对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检测根管治疗后隐匿性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VRF)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26例根管治疗后怀疑隐匿性牙根纵裂患牙,所有患牙均行CBCT扫描并进行术前CBCT评价裂纹有无,所有患牙均因折裂或明显骨吸收拔除,拔除后的离体牙在显微镜下确认裂纹有无,并将拔除后的VRF患牙立即进行micro-CT扫描,使用ImageJ对micro-CT图像检测出的裂纹进行宽度测量。将VRF患牙中CBCT裂纹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裂纹宽度使用t检验比较裂纹宽度的差异。结果:26个患牙拔除后确认24个为VRF患牙,24个患牙共有49条裂纹,CBCT术前诊断VRF患牙11颗,CBCT评价VRF牙的灵敏度为45.83%,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50%,micro-CT扫描VRF牙检出的准确率为100%,裂纹检出的准确率为95.92%。对micro-CT图像上检测出的裂纹使用ImageJ测量CBCT阴性组的裂纹宽度在15~99μm之间,阳性组的裂纹宽度在62~288μm之间,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裂纹宽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管治疗后隐匿性牙根纵裂牙在体CBCT检测的准确率相对较低,裂纹宽度是影响CBCT检测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纵裂 锥体束CT MICRO-CT 裂纹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治疗后隐匿性牙根纵裂临床特征分析及CBCT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丹彤 古丽比热·艾合买提 +4 位作者 高安天 曹雅 谭葆春 王从跃 林梓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44-647,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根管治疗后隐匿性牙根纵裂牙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方法:对临床上收集的92例患者的97颗隐匿性牙根纵裂(subtle vertical root fracture,SVRF)...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根管治疗后隐匿性牙根纵裂牙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方法:对临床上收集的92例患者的97颗隐匿性牙根纵裂(subtle vertical root fracture,SVRF)患牙的临床特征及CBCT影像学特征进行统计,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牙位,同时对其CBCT上牙根折裂线情况,牙槽骨及根尖周骨质吸收情况进行评价和统计。结果:92名被诊断为SVRF患者中,男性占35.9%,女性占64.1%,年龄26~84岁,其中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4个年龄段间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下颌第一磨牙发生率最高(35颗,36.1%),其次为上颌第二前磨牙(18颗,18.6%)和上颌第一前磨牙(17颗,17.5%)。97颗SVRF患牙中,有28颗(28.9%)患牙在CBCT图像上能观察到细小折裂纹。97颗SVRF患牙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骨吸收,其中68颗(70.1%)合并垂直型骨吸收及根尖周骨吸收,28颗(28.9%)表现为垂直型骨吸收,仅1颗(1.0%)表现为根尖周骨吸收。结论:SVRF多见于女性,年龄无明显差异,多见于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及上颌前磨牙,考虑与牙根形态有关,VRF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垂直型牙周骨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牙根纵裂 锥形束CT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