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苯并三氮唑单元的聚对苯撑乙炔类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古丽巴哈尔·达吾提 阿布力克木·吾布力达 +2 位作者 布买日艳·吾布力卡斯木 张建平 司马义·努尔拉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3,共6页
利用Pd(Ⅱ)配合物为催化剂,使用4,7-二溴-2-十二烷基-1,2,3-苯并三氮唑和1,4-二乙炔基-2,5-二(烷氧基)苯通过Sonogashira反应合成了3个带有不同长度烷氧基侧链,主链中含有1,2,3-苯并三氮唑单元的聚苯乙炔类聚合物。采用FT-IR、1H-NMR对... 利用Pd(Ⅱ)配合物为催化剂,使用4,7-二溴-2-十二烷基-1,2,3-苯并三氮唑和1,4-二乙炔基-2,5-二(烷氧基)苯通过Sonogashira反应合成了3个带有不同长度烷氧基侧链,主链中含有1,2,3-苯并三氮唑单元的聚苯乙炔类聚合物。采用FT-IR、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类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在0.93×104~1.13×104,苯并三氮唑单元上长链烷基和苯环上长链烷氧基的存在使此类聚合物在CHCl3、THF等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其固态薄膜也较容易制备,聚合物在固态薄膜状态下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比在CHCl3溶液中红移了约45 nm,在固态薄膜状态下的荧光发射峰比在CHCl3溶液中也发生了较大的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三氮唑 烷氧基链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与噻吩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古丽巴哈尔·达吾提 司马义·努尔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9-143,共5页
以4,7-二溴-2-十二烷基-1,2,3-苯并三氮唑和带不同碳数烷基的3-烷基噻吩格式试剂为单体,通过Ni(Ⅱ)配合物催化法分别合成了带有丁基、辛基和十二烷基侧链的共聚物,并采用FT-IR、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得共聚物的M n分别为0.5... 以4,7-二溴-2-十二烷基-1,2,3-苯并三氮唑和带不同碳数烷基的3-烷基噻吩格式试剂为单体,通过Ni(Ⅱ)配合物催化法分别合成了带有丁基、辛基和十二烷基侧链的共聚物,并采用FT-IR、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得共聚物的M n分别为0.57×104,0.59×104和0.49×104g/mol,其M w(g/mol)分别为1.25×104,1.24×104和0.96×104g/mol。所得共聚物在CHCl3、THF等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和成膜性。聚合物在CHCl3溶液中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33,432和415 nm,共聚物在固态薄膜状态下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与溶液比较约红移8nm。3种共聚物表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三氮唑 噻吩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二呋喃基萘基喹喔啉与对苯撑乙炔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布买日艳·吾布力卡斯木 吐尼莎古丽·阿吾提 +2 位作者 古丽巴哈尔·达吾提 阿布力克木·吾布力达 司马义·努尔拉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6,共8页
利用Stille耦合反应合成了新型单体5,8-二呋喃基萘基喹喔啉,溴化后与不同长链烷氧基侧链的对苯撑乙炔共聚,合成了聚[2,5-二(辛氧基)-1,4-苯撑乙炔撑-5,8-二(呋喃基)萘基喹喔啉](PⅠ)和聚[2,5-二(十二烷氧基)-1,4-苯撑乙炔撑-5,8-二(呋喃... 利用Stille耦合反应合成了新型单体5,8-二呋喃基萘基喹喔啉,溴化后与不同长链烷氧基侧链的对苯撑乙炔共聚,合成了聚[2,5-二(辛氧基)-1,4-苯撑乙炔撑-5,8-二(呋喃基)萘基喹喔啉](PⅠ)和聚[2,5-二(十二烷氧基)-1,4-苯撑乙炔撑-5,8-二(呋喃基)萘基喹喔啉](PⅡ)。通过FT-IR、1 H-NMR等手段对单体和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聚合物的光、电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单体和共聚物PⅠ、PⅡ在长波处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分别为435、418、423nm,相应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为551、589、579nm。2种共聚物均在1.54V处出现氧化峰,无相应的还原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呋喃基萘基喹喔啉 对苯撑乙炔 金属配合物催化 交替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充锂电池醌类化合物电极材料 被引量:8
4
作者 古丽巴哈尔·达吾提 卢勇 +3 位作者 赵庆 梁静 陶占良 陈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93-1603,共11页
醌类化合物电极材料具有理论比容量高、结构可设计、成本低廉和绿色可持续等优点,被认为是可充锂电池理想的电极材料。本文介绍了醌类化合物电极材料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电化学工作原理及其电化学性能,对醌类化合物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醌类化合物电极材料具有理论比容量高、结构可设计、成本低廉和绿色可持续等优点,被认为是可充锂电池理想的电极材料。本文介绍了醌类化合物电极材料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电化学工作原理及其电化学性能,对醌类化合物的发展、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概括,探讨了提高该类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并对醌类化合物电极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充锂电池 有机电极材料 醌类化合物 理论比容量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在维药祖卡木颗粒活性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买买提·吐尔逊 古丽巴哈尔·达吾提 +3 位作者 热萨莱提·伊敏 楚刚辉 买合木提江·杰力 木合塔尔·吐尔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02-2408,共7页
以二苄基三硫代碳酸酯(DBTTC)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RAFT试剂),槲皮素(Quercetin)为印迹化合物,分别以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4-乙烯基吡啶(4-VP)和2-乙烯基吡啶(2-VP)作为功能单体,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 以二苄基三硫代碳酸酯(DBTTC)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RAFT试剂),槲皮素(Quercetin)为印迹化合物,分别以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4-乙烯基吡啶(4-VP)和2-乙烯基吡啶(2-VP)作为功能单体,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考察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利用氮吸附测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测定,采用色谱法对印迹聚合物的识别能力及分离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了聚合条件-聚合物结构-分离效率的关系,探讨了利用活性自由基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及特点;并将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作固定相,对维药祖卡木颗粒中的槲皮素进行了分离富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形态结构,对目标分子具有很好的吸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自由基聚合 分子印迹聚合物 槲皮素 维药祖卡木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PAD法同时测定维药祖卡木颗粒中甘草苷、柚皮苷、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 被引量:6
6
作者 买买提·吐尔逊 古丽巴哈尔·达吾提 +1 位作者 陈娟 麦麦提江·热麦提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54-1357,1362,共5页
建立采用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测定祖卡木颗粒中甘草苷、柚皮苷、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方法。色谱柱:安捷伦HC-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6 nm,36... 建立采用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测定祖卡木颗粒中甘草苷、柚皮苷、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方法。色谱柱:安捷伦HC-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6 nm,365 nm,柱温30℃,流速1.0 m L/min。结果表明,甘草苷、柚皮苷、槲皮素和山奈酚分别在0.2-40μg/m L(r=0.999 8)和1.0-60μg/m L(r=0.999 9),0.5-60μg/m L(r=0.999 9)和0.5-60μg/m L(r=0.999 8)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8%(RSD=1.08%,n=5),97.3%(RSD=0.65%,n=5),103.6%(RSD=1.36%,n=5)和101.4%(RSD=1.63%,n=5)。该方法简便、快速、有效、灵敏、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该药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祖卡木颗粒 甘草苷 柚皮苷 槲皮素 山奈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