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贸易网络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玛尔江·胡安别克 古丽娜尔·玉素甫 夏子惠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92,共7页
基于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Eora全球供应链数据库,实证分析贸易网络特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中的中心性提升、贸易关系的拓展以及贸易联系的深化,可以促进沿线国... 基于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Eora全球供应链数据库,实证分析贸易网络特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中的中心性提升、贸易关系的拓展以及贸易联系的深化,可以促进沿线国家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贸易网络特征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和低技术行业中更为突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特征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机制影响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研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化贸易网络、推动技术进步及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网络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疗产品出口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效率——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古丽娜尔·玉素甫 艾山·吐尼亚孜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67,共9页
基于2005—2018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医疗产品出口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了医疗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和贸易效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出口贸易潜力。结果显示:中国经济规模会促进医疗产品出口,东道国经济规模会起到抑制作... 基于2005—2018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医疗产品出口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了医疗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和贸易效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出口贸易潜力。结果显示:中国经济规模会促进医疗产品出口,东道国经济规模会起到抑制作用;中国人口增长会降低医疗产品出口量,东道国人口增长会增加对中国医疗产品的需求;地理距离和国家接壤因素并未对医疗产品出口产生显著影响;文化距离、税负和经济自由度会增加贸易非效率,而政府效率和物流绩效会显著提升出口贸易效率。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医疗产品出口效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贸易潜力看,对印度、巴基斯坦和希腊等国的出口潜力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医疗产品出口 贸易潜力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潜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古丽娜尔·玉素甫 麦麦提力·阿卜杜克热木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79,共8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向其他金砖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逐年增加。基于2000—2018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数据,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向其他金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向其他金砖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逐年增加。基于2000—2018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数据,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向其他金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和双方的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国经济规模、其他金砖国家的人口、经济距离、技术距离和人力资本存量会促进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而中国人口、地理距离、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出口,其他金砖国家人口、汇率变动、其他金砖国家产权保护强度对中国向其他金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出口的影响不显著。在高新技术细分产品方面,各种指标的影响有所区别。通过整体和细分产品研究得出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砖国家 高新技术产品 贸易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治理水平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
4
作者 古丽娜尔·玉素甫 艾山·吐尼亚孜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72,83,共8页
基于2005-2018年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数据,分析了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及各项子指标与我国OFDI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投资动机交互项,进一步考察政府治理水平对我国不同动机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 基于2005-2018年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数据,分析了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及各项子指标与我国OFDI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投资动机交互项,进一步考察政府治理水平对我国不同动机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治理水平总体上促进我国OFDI的进入;分指标来看,沿线国家的腐败控制、政府效率、政权稳定性和无暴力、监管质量等指标显著吸引我国的直接投资,话语权和责任指标则相反。引入交互项后发现,当基于市场寻求和劳动力寻求动机时,政府治理水平对我国OFDI的进入有正向作用,而基于资源寻求动机时,我国OFDI更偏向于流入政府治理水平较差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水平 对外直接投资 投资动机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中国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中介和门槛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夏子惠 古丽娜尔·玉素甫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共7页
文章选取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正“U”型特征;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经... 文章选取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正“U”型特征;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三种渠道促进绿色能源效率提升;门槛效应发现只有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门槛效应,当超越门槛值时对绿色能源效率的负向影响开始凸显。由于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省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建议要着重提升中、西部地区省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发挥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作用,进而提升全国绿色能源效率水平,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能源效率 高质量发展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制造业OFDI的区位选择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瑞瑞 刘永旺 古丽娜尔·玉素甫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102,共4页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增长。文章基于2003-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6个国家面板数据,通过OLS、SLM、SEM回归方法论证了我国对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空间效应。以东...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增长。文章基于2003-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6个国家面板数据,通过OLS、SLM、SEM回归方法论证了我国对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空间效应。以东道国市场潜力及制造业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以制造业OFDI为被解释变量的空间计量模型。结果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潜力影响显著;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存在多重效应,包括空间集聚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第三国效应;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空间效应主要表现为空间溢出效应,一定程度上对制造业OFDI有显著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制造业OFDI 空间效应 区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开放的规模、技术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 被引量:4
7
作者 夏子惠 古丽娜尔·玉素甫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Grossman的经典理论框架下剖析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影响,并从规模、技术和结构效应角度分析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碳排放具有较强的直接促进效应;机制检验表明...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Grossman的经典理论框架下剖析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影响,并从规模、技术和结构效应角度分析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碳排放具有较强的直接促进效应;机制检验表明,贸易开放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和数字经济的技术效应增加碳排放,但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结构效应抑制碳排放,但综合效应会增加碳排放;基于人均GDP的异质性检验显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间接抑制作用无法抵消直接效应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贸易开放能够通过直接效应抑制碳排放,但综合效应会增加碳排放;碳泄漏检验显示,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存在较严重的碳泄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开放 碳排放 碳泄漏 中介模型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RCEP成员国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的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夏子惠 古丽娜尔·玉素甫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103,共6页
选取2010—2020年RCEP成员国面板数据,借鉴经典的Markandya研究方法,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的收敛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差异逐渐收敛;中国与RCEP发达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差异逐渐收敛,而发展中成员国与中国的能源强... 选取2010—2020年RCEP成员国面板数据,借鉴经典的Markandya研究方法,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的收敛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差异逐渐收敛;中国与RCEP发达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差异逐渐收敛,而发展中成员国与中国的能源强度差距逐渐扩大。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提高市场化程度有利于中国和发展中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外商直接投资还未达到门槛值时,外商直接投资的提升会促使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当超过门槛值后能源强度差异将逐渐扩大。为此,中国要利用好RCEP合作平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产能合作,以命运共同体定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度 市场化程度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