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YOLOv4的公路路面信息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古丽妮尕尔·阿卜来提 《市政技术》 2024年第2期45-55,共11页
公路路面信息的获取和识别是构建智慧公路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现有的公路路面信息检测算法存在的耗时费力、识别精度差与端对端应用难以实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4算法。为增强模型泛化能力,以IoU值度量边界框与先验框的距... 公路路面信息的获取和识别是构建智慧公路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现有的公路路面信息检测算法存在的耗时费力、识别精度差与端对端应用难以实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4算法。为增强模型泛化能力,以IoU值度量边界框与先验框的距离,形成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对路面遗撒与病害数据集进行锚框聚类;为提升网络特征描述能力,在特征增强网络PANNet的最后3个分支上分别添加兼具通道与空间注意力机制的轻量化CBAM模块,保证了模块在现有网络架构中做到即插即用;为节约参数与计算力,对稀疏训练后的模型进行通道剪枝,针对道路检测任务对于小目标物体的高识别精度要求进行模型剪枝率的迭代优化,进一步实现公路路面信息识别算法的端对端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4网络模型的mAP0.5较原网络模型提升了0.78%,mAP@0.75较原网络模型提升了1.06%,FPS达到了34.85帧/s,检测效果满足自动识别的性能要求;0.4的剪枝率得到的剪枝模型综合性能较好,在保证模型的mAP0.5达到98.3%的条件下,储存空间较原模型降低了47.6%,GFLOPs较原模型降低了34.0%,参数总数较原模型降低了51.4%,FPS较原模型提升了6.3%,计算复杂度和占用内存都显著降低。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智慧公路的路网感知能力体系建设,实现对公路路面信息的高效精准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公路 公路路面信息 YOLOv4 K-MEANS聚类算法 注意力模块 通道剪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融冰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尊青 李宗才 +1 位作者 古丽妮尕尔·阿卜来提 贾艺璇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6期130-135,共6页
制备了钢渣掺量分别为0、50%、75%、100%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加热试验,研究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加热性能;并基于COMSOL模拟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的融冰性能。结果表明:不同钢渣掺量沥青混合料的升温速率提高范围在30%~50%... 制备了钢渣掺量分别为0、50%、75%、100%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加热试验,研究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加热性能;并基于COMSOL模拟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的融冰性能。结果表明:不同钢渣掺量沥青混合料的升温速率提高范围在30%~50%内,钢渣掺量100%的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加热均匀性最好,钢渣掺量50%的沥青混合料冰表面温度上升速率是未掺钢渣混合料的1.44倍,钢渣的掺入提高了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的升温速率、最终温度、均匀性和融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沥青混合料 微波加热 融冰 COMSOL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掺杂对BiFeO3薄膜晶体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古丽妮尕尔·阿卜来提 麦合木·麦麦 +3 位作者 阿比迪古丽·萨拉木 买买热夏·买买 吴赵锋 孙言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08-111,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Si/SiO2衬底上制备BiFeO3(BiFe1-xNixO3,x=0,0.05,0.10,0.15)薄膜。分别研究了Ni对BiFe1-xNixO3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学性能以及磁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光谱显示,Ni掺杂改变了BiFe1-xNixO3体系的晶体结构,由菱形相转...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Si/SiO2衬底上制备BiFeO3(BiFe1-xNixO3,x=0,0.05,0.10,0.15)薄膜。分别研究了Ni对BiFe1-xNixO3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学性能以及磁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光谱显示,Ni掺杂改变了BiFe1-xNixO3体系的晶体结构,由菱形相转变为正方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Ni掺杂可以提高BiFe1-xNixO3薄膜的结晶度。拉曼光谱表明纯BFO具有较强的振动峰,但随着Ni掺杂量的增加,拉曼峰发生了红移,这表明Ni掺杂缩短了BiFeO3薄膜中Bi-O原子间的距离。与BiFeO3薄膜相比,BiFe1-xNixO3(x=0.05,0.1,0.15)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Ms)明显增强,说明Ni含量的增加导致了更多的结构畸变,从而抑制了BiFe1-xNixO3薄膜的自旋结构。研究结果可为信息存储提供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铋 镍掺杂 薄膜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轮廓扫描的3D打印地聚合物工作性评价方法研究
4
作者 古丽妮尕尔·阿卜来提 周思齐 +2 位作者 周婧 刘端阳 牛琦 《市政技术》 2023年第8期26-30,259,共6页
3D打印地聚合物胶凝材料的工作性评价存在方法不统一、受试验人员主观影响较大的问题,以不同水胶比的碱激发火山灰基地聚合物为墨水,在不同打印温度下制备了3D打印试件,利用三维轮廓扫描设备获取了3D打印试件表面点云数据,引入横向多线... 3D打印地聚合物胶凝材料的工作性评价存在方法不统一、受试验人员主观影响较大的问题,以不同水胶比的碱激发火山灰基地聚合物为墨水,在不同打印温度下制备了3D打印试件,利用三维轮廓扫描设备获取了3D打印试件表面点云数据,引入横向多线粗糙度和纵向多线粗糙度2个形态参数对3D打印可挤出性、可建造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维轮廓扫描法能够定量地反映3D打印试件整体的表面特征和形状特征,可对3D打印材料的可挤出性和可建造性进行更加精确的评价;对于3D打印火山灰基地聚合物,可以通过增大水胶比来提升材料的可挤出性,通过升高温度来提升材料的可建造性;当水胶比为0.32、打印温度为80℃时,材料可以达到可挤出性和可建造性的平衡,此时材料工作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技术 3D打印 地聚合物 三维轮廓扫描 可挤出性 可建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