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龄组木麻黄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古丽再排尔·安外尔 尤龙辉 +3 位作者 叶功富 聂森 胥喆 陈凤娇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2,共11页
为提取木麻黄高精度的单木结构参数,并建立多样化的木麻黄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快速、高效地调查和监测木麻黄林分的生长趋势,以福建省平潭岛不同龄组木麻黄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UAV-LiDAR)点云、无人机-地基激光雷达融合激光... 为提取木麻黄高精度的单木结构参数,并建立多样化的木麻黄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快速、高效地调查和监测木麻黄林分的生长趋势,以福建省平潭岛不同龄组木麻黄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UAV-LiDAR)点云、无人机-地基激光雷达融合激光雷达(Fusion-LiDAR)点云,快速、精确地获取单木尺度下木麻黄的树高、冠幅、胸径等关键结构参数,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随机森林以及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等算法构建木麻黄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Fusion-LiDAR点云构建的冠层高度模型的单木分割精度明显优于UAV-LiDAR,尤其是在幼龄林中差异较大;与UAV-LiDAR点云提取的结果相比,Fusion-LiDAR点云提取的树高和冠幅的决定系数(R^(2))普遍更高,特别是在过熟林中,其树高、冠幅决定系数分别比UAV-LiDAR点云增大了11.41%、16.73%;在3种算法模型中,不同龄组BPNN模型的R^(2)均大于0.75,相对分析误差均大于1.40,展现出了优越的性能;随着林龄的增长,木麻黄单木分割精度、单木结构参数提取精度及模型预测精度均会逐步下降。无人机与地基激光雷达的融合显著提高了木麻黄单木分割的准确度和单木结构参数的提取精度,BPNN模型在预测不同林龄木麻黄地上生物量方面表现出了较优异的性能,进一步提升了建模的效率和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无人机 地基激光雷达 偏最小二乘法 随机森林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单木分割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4种典型桫椤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钟鹏燕 古丽再排尔·安外尔 +3 位作者 吴晓 叶功富 聂森 徐惠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1-892,共12页
【目的】探讨南亚热带4种典型桫椤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为我国桫椤种群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参考资料和依据。【方法】在福建省闽侯南屿国有林场选取4种典型的桫椤群落设置12块样地,分乔、灌、草和层... 【目的】探讨南亚热带4种典型桫椤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为我国桫椤种群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参考资料和依据。【方法】在福建省闽侯南屿国有林场选取4种典型的桫椤群落设置12块样地,分乔、灌、草和层间层进行群落学调查,分析4种群落各层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再运用CCA排序法分析4种桫椤群落样地及其物种重要值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所调查的12块样地总共记录维管植物72种,隶属于43科66属,其中乔木13种,灌木32种,草本12种,层间植物21种;枇杷叶紫珠+杉木+桫椤群落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1)指数和Pielou(2)指数与其他3种群落存在显著差异(P<0.05),柳杉+桫椤群落层间层的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1)指数和Pielou(2)指数总体上高于其他3种群落,其群落结构与其他3种群落存在较大差异;4种群落的桫椤种群在草本层稀少;4种群落的桫椤种群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关系均不明显。【结论】试验地林下桫椤幼苗稀少将导致桫椤种群趋向退化,在管护过程中应加强桫椤自然更新的研究,减少人为干扰,促进桫椤种群的稳定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群落特征 生物多样性 土壤因子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