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源储条件的致密油富集因素与有利区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周长地区延长组下组合为例
1
作者 张小奇 白江 +4 位作者 赵小春 马荣 双立娜 杨可欣 吴伟涛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烃源岩和储层条件对致密油富集的影响是石油富集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周长地区延长组下组合(长7—长9油层组为主)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岩心、试油、试采等资料,分析了烃源岩和储层条件,以及其对准连... 烃源岩和储层条件对致密油富集的影响是石油富集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周长地区延长组下组合(长7—长9油层组为主)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岩心、试油、试采等资料,分析了烃源岩和储层条件,以及其对准连续型致密油藏的控制作用,预测了有利区。研究表明:周长地区下组合储层孔隙度平均为7.1%,渗透率平均为1.22×10^(-3)μm^(2),中值为0.32×10^(-3)μm^(2),属于致密储层,其油藏类型为三角洲前缘背景下形成的透镜状岩性致密油藏,呈现平面连片、纵向叠置的准连续型分布特征。储层孔隙度和泥质质量分数对致密油的控制作用明显,渗透率次之;烃源岩生烃强度的控制作用明显,其次为泥岩厚度。利用油层富集因子预测了下组合致密油的有利区:Ⅰ类有利区8块,面积为23.1×10^(4) km^(2),主要在周长地区南部;Ⅱ类有利区13块,面积为56.2×10^(4) km^(2),分布相对分散。研究成果旨在丰富致密油富集理论的同时,进一步指导致密油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致密油 主控因素 有利区预测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起油田楼坊坪油区储层特征研究及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小奇 赵小春 +5 位作者 马涛 双立娜 齐博 冯全宏 张文奕 高胜利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6期53-60,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吴起油田楼坊坪油区的储层特征,挖掘开发潜力,针对研究区长8和长9储层特征研究中存在的薄弱问题,利用岩心薄片、压汞、测井及岩心等分析资料,从岩石学特征、物性、孔隙结构以及非均质性等方面对研究区进行储层表征研究,并... 为进一步了解吴起油田楼坊坪油区的储层特征,挖掘开发潜力,针对研究区长8和长9储层特征研究中存在的薄弱问题,利用岩心薄片、压汞、测井及岩心等分析资料,从岩石学特征、物性、孔隙结构以及非均质性等方面对研究区进行储层表征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油层主要成分为长石砂岩,其余依次为岩屑、云母和填隙物;2)研究区储层孔隙度主要为6%~12%,渗透率主要为(0.3~1.0)×10^(-3)μm^(2),整体上属于低-特低孔隙度及超低渗透率储层,物性较差;3)该区油组砂岩储层的非均质程度层内为不均质地层,层间为“极不均质”;4)储层类型以Ⅳ_(a)和Ⅳ_(b)为主,是超低渗储层。以上成果认识,对研究区持续开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起油田 楼坊坪油区 储层特征 长8 长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地质模型在XP1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小奇 双立娜 +2 位作者 高俊龙 张东海 李春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2年第3期70-73,81,共5页
应用地质建模技术,根据建模的对象、地质条件和沉积特征等相关的已知信息选择适用的随机模拟技术,建立水平井目的层三维地质模型设计。文中通过分析储层有利区的位置,部署水平井井位;经过地应力及水力压裂裂缝方向研究,确定水平段的方位... 应用地质建模技术,根据建模的对象、地质条件和沉积特征等相关的已知信息选择适用的随机模拟技术,建立水平井目的层三维地质模型设计。文中通过分析储层有利区的位置,部署水平井井位;经过地应力及水力压裂裂缝方向研究,确定水平段的方位;根据储层状况并结合压裂缝与产能的关系,论证出水平段的长度;投产初期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水平段 井位 方位 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起油田楼坊坪油区深层含油层系开发井网密度研究
4
作者 赵阳 高胜利 +6 位作者 张小奇 马涛 双立娜 赵小春 齐博 冯全宏 张文奕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4期115-120,共6页
为了合理高效地开发未动用的长8和长9油层,需要确定1套合理的井网系统,以便积累经验,指导吴起油田其他深层含油区域进行高效合理开发。根据不同流度下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相关性,研究区长8和长9油层的井网密度为6.8口井/km^(2);实际上,... 为了合理高效地开发未动用的长8和长9油层,需要确定1套合理的井网系统,以便积累经验,指导吴起油田其他深层含油区域进行高效合理开发。根据不同流度下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相关性,研究区长8和长9油层的井网密度为6.8口井/km^(2);实际上,延长油田西部三叠系已开发油田的井网密度为9.2~18.0口井/km^(2)。考虑到新老井网的衔接,确定长8和长9油层开发井网密度宜在10~15口井/km^(2),以300 m井距部署井网密度较为适合;在分析研究区最大主应力与裂缝走向的基础上,尽可能在原有300 m×300 m正方形井网的基础上进行井网布置,以继承原有井网;采用300×300正方形反九点布井,采用反九点法注水。以上成果对整个吴起油田深层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网密度 长9油层 楼坊坪油区 吴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