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球式旋转直驱压力伺服阀卡滞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陆亮 夏飞燕 +2 位作者 訚耀保 原佳阳 郭生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65-1273,1339,共10页
针对小球式旋转直驱压力伺服阀(BRDDPSV)静态测试卡滞问题,建立阀芯运动全局函数,包括基于缝隙流理论建立倾斜阀芯径向力模型,基于Coulomb摩擦理论建立阀肩触壁静摩擦-滑动摩擦模型.理论解析曲线合理复现了静态测试卡滞问题:偏心驱动下... 针对小球式旋转直驱压力伺服阀(BRDDPSV)静态测试卡滞问题,建立阀芯运动全局函数,包括基于缝隙流理论建立倾斜阀芯径向力模型,基于Coulomb摩擦理论建立阀肩触壁静摩擦-滑动摩擦模型.理论解析曲线合理复现了静态测试卡滞问题:偏心驱动下阀芯逆时针旋转倾斜,右侧阀肩触壁,初始静摩擦导致阀芯卡滞,逐渐提升的电流水平克服摩擦形成阀芯运动超调.为了保证电流指令与控制压力的近似比例特性,阀芯回拉复位,形成重复的正向驱动阀芯卡滞.基于阀肩不触壁原则,获得阀芯是否卡滞阈值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增大阀芯与阀套初始半径间隙或减小小球偏离阀芯轴线的初始偏心量,均可以提高阀芯不卡滞的输出压力阈值;对于21MPa系统压力及0~8MPa输出压力的实际需求,在不改变其他参数的情况下,将初始半径间隙和初始偏心距分别调整为5.1μm和0.2mm,可以在维持原有性能的基础上获得阀芯运动全局不卡滞的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式旋转直驱 压力伺服阀 阀芯卡滞 防卡滞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双杆液压缸偏载力和径向力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訚耀保 李双路 +2 位作者 陆畅 原佳阳 肖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09-1517,共9页
针对矢量喷管发动机采用的并联双杆液压缸存在不均匀磨损和运动抖动的问题,建立液压缸数学模型和等效静力学模型,研究不同负载、不同阀口开度下偏载力以及活塞与缸筒、活塞杆与导向套之间的径向力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外负载一定时... 针对矢量喷管发动机采用的并联双杆液压缸存在不均匀磨损和运动抖动的问题,建立液压缸数学模型和等效静力学模型,研究不同负载、不同阀口开度下偏载力以及活塞与缸筒、活塞杆与导向套之间的径向力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外负载一定时,偏载力与阀口开度近似呈二次函数关系;当阀口开度一定时,偏载力与外负载呈线性关系;在空载条件下,偏载会对2根活塞杆的运动顺序产生影响;在外负载作用下,并联结构的形变导致径向力的产生,2根活塞杆的轴向偏载对径向力影响较小;活塞与缸筒之间的径向力随活塞杆伸出长度增大而增大,活塞杆与导向套之间的径向力随活塞杆伸出长度增大先减小再增大;并联液压缸之间的串联孔面积越大,2根活塞杆的轴向偏载力越小;采用增大连接块厚度或者采用高弹性模量的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液压缸的径向力。关于偏载力对2根活塞杆运动顺序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杆液压缸 偏载力 径向力 运动状态 超静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伺服机构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訚耀保 梁俊哲 +1 位作者 原佳阳 曹静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24,共8页
分析了一种由减压阀、电磁阀、固定节流器、单喷嘴挡板阀、单作用气缸构成的气动伺服机构原理,建立了其数学建模.基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工作环境,分析了气动伺服机构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供气温度、环境温度、供气压力对伺服机构... 分析了一种由减压阀、电磁阀、固定节流器、单喷嘴挡板阀、单作用气缸构成的气动伺服机构原理,建立了其数学建模.基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工作环境,分析了气动伺服机构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供气温度、环境温度、供气压力对伺服机构的特性影响较小;海拔高度上升时,气动系统背压降低,导致伺服机构工作点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伺服机构 数值仿真 机构特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转板伺服阀射流盘组件的压力特性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双路 訚耀保 +2 位作者 刘敏鑫 原佳阳 李文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1-78,共8页
针对偏转板伺服阀射流盘组件两腔恢复压力不对称和一致性差的问题,建立了考虑射流盘尺寸和形位误差时的流场仿真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射流盘的形状因素与压力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实现了不同尺寸和形位误差... 针对偏转板伺服阀射流盘组件两腔恢复压力不对称和一致性差的问题,建立了考虑射流盘尺寸和形位误差时的流场仿真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射流盘的形状因素与压力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实现了不同尺寸和形位误差组合下的射流盘组件两腔恢复压力的预测,并研究了导致两腔压差超差的形状因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恢复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劈尖宽度、射流口宽度、射流盘厚度、接收腔圆角以及劈尖对称度;两腔压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劈尖对称度、射流口垂直度、接收腔圆角以及内角对称度;射流盘的两腔压差大小呈正态分布规律,压差超差主要是多个因素组合引起,但即使所有形状因素符合设计要求,也可能出现压差超差。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转板伺服阀 射流盘 压力特性 多元线性回归 神经网络 形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