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注采井数比对抚顺油页岩注高温氮气原位转化开采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厉家宗
朱超凡
+2 位作者
徐绍涛
董光顺
郭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3-750,共8页
油页岩原位转化技术是油页岩工业的发展趋势,注高温氮气是一种对流加热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开采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安全环保、加热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文中以抚顺油页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油页岩注高温氮气原位...
油页岩原位转化技术是油页岩工业的发展趋势,注高温氮气是一种对流加热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开采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安全环保、加热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文中以抚顺油页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油页岩注高温氮气原位转化过程,并分析了常规油气田开采5种布井方式对应的注采井数比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油气田开采中,以注采井数比1∶1为界,增大注采井数比有利于缩短生产时间,减小注采井数比有利于增大能量效率;注采井数比为1∶3或1∶2时,油气产量受到生产井处地层渗透率、孔隙度变化的影响,生产过程出现2个峰值;通过对比不同布井方式,注采井数比为1∶2的反七点井网法单位体积产油量最大,能量效率最大为56%,开采效果最优。该研究成果为油页岩注氮气原位开采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高温氮气
原位转化
布井方式
注采井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陵矿区富油煤对流加热原位转化开发效果数值模拟
被引量:
10
2
作者
董光顺
朱超凡
+2 位作者
厉家宗
徐绍涛
郭威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7,共11页
有效开发富油煤提取石油对缓解我国油气紧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下原位开采对流加热技术是富油煤有效开发的主要技术之一。以黄陵矿区延安组富油煤层为例,将高温蒸汽和氮气作为加热介质,采用地下原位转化开采对流加热的技术手段,分别...
有效开发富油煤提取石油对缓解我国油气紧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下原位开采对流加热技术是富油煤有效开发的主要技术之一。以黄陵矿区延安组富油煤层为例,将高温蒸汽和氮气作为加热介质,采用地下原位转化开采对流加热的技术手段,分别研究2种加热介质在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开采效果与能量回报率。结果表明:当注入气体的温度为400℃时,注蒸汽开采的加热效率更高,相同注入压力下注蒸汽开采将地层干酪根开采完所需要的时间小于注入高温氮气,二者比例为0.52~0.68,节省时间效果明显,注蒸汽开采与注氮气开采的天然气总产量比例为1.07~1.11,油总产量比例为0.82~0.85,二者差值随注入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注蒸汽开采与注氮气开采的能量回报率比例为1.754~2.363,注蒸汽开采注入压力为6 MPa时能量回报率在4.99 a达到峰值1.796,注氮气开采均未达到能量正收益。无论哪种加热介质,增加注入压力都能够缩短加热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注蒸汽能量回报率。注氮气开采的地层流体有效渗透率较高,利于油气在地层中流动。注蒸汽开采在富油煤清洁开采方面具有优越性,为富油煤清洁开采的具体生产过程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加热
注蒸汽热采
注氮气原位转化
富油煤
黄陵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注采井数比对抚顺油页岩注高温氮气原位转化开采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厉家宗
朱超凡
徐绍涛
董光顺
郭威
机构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吉林大学教育部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吉林大学自然资源部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3-750,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油页岩原位转化高效加热方法”(2019YFA0705502)
吉林大学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20TD-05)
+1 种基金
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卓越团队项目“油页岩原位转化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团队”(20220508135RC)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作室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022C021)。
文摘
油页岩原位转化技术是油页岩工业的发展趋势,注高温氮气是一种对流加热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开采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安全环保、加热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文中以抚顺油页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油页岩注高温氮气原位转化过程,并分析了常规油气田开采5种布井方式对应的注采井数比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油气田开采中,以注采井数比1∶1为界,增大注采井数比有利于缩短生产时间,减小注采井数比有利于增大能量效率;注采井数比为1∶3或1∶2时,油气产量受到生产井处地层渗透率、孔隙度变化的影响,生产过程出现2个峰值;通过对比不同布井方式,注采井数比为1∶2的反七点井网法单位体积产油量最大,能量效率最大为56%,开采效果最优。该研究成果为油页岩注氮气原位开采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页岩
高温氮气
原位转化
布井方式
注采井数比
Keywords
oil shale
high-temperature nitrogen gas
in-situ conversion
well pattern
injection-production wells ratio
分类号
TD83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陵矿区富油煤对流加热原位转化开发效果数值模拟
被引量:
10
2
作者
董光顺
朱超凡
厉家宗
徐绍涛
郭威
机构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自然资源部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7,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19YFA0705502)
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卓越团队项目(20220508135RC)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项目(2022C021)。
文摘
有效开发富油煤提取石油对缓解我国油气紧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下原位开采对流加热技术是富油煤有效开发的主要技术之一。以黄陵矿区延安组富油煤层为例,将高温蒸汽和氮气作为加热介质,采用地下原位转化开采对流加热的技术手段,分别研究2种加热介质在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开采效果与能量回报率。结果表明:当注入气体的温度为400℃时,注蒸汽开采的加热效率更高,相同注入压力下注蒸汽开采将地层干酪根开采完所需要的时间小于注入高温氮气,二者比例为0.52~0.68,节省时间效果明显,注蒸汽开采与注氮气开采的天然气总产量比例为1.07~1.11,油总产量比例为0.82~0.85,二者差值随注入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注蒸汽开采与注氮气开采的能量回报率比例为1.754~2.363,注蒸汽开采注入压力为6 MPa时能量回报率在4.99 a达到峰值1.796,注氮气开采均未达到能量正收益。无论哪种加热介质,增加注入压力都能够缩短加热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注蒸汽能量回报率。注氮气开采的地层流体有效渗透率较高,利于油气在地层中流动。注蒸汽开采在富油煤清洁开采方面具有优越性,为富油煤清洁开采的具体生产过程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依据。
关键词
对流加热
注蒸汽热采
注氮气原位转化
富油煤
黄陵矿区
Keywords
convective heating
thermal recovery by steam injection
in-situ conversion with nitrogen injection
tar-rich coal
Huangling Mining Area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注采井数比对抚顺油页岩注高温氮气原位转化开采的影响
厉家宗
朱超凡
徐绍涛
董光顺
郭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陵矿区富油煤对流加热原位转化开发效果数值模拟
董光顺
朱超凡
厉家宗
徐绍涛
郭威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