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碎裂QRS波及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预测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柏荣 陈笑容 +3 位作者 彭湖 危小良 罗礼云 伍卫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 AMI患者507例,均于入院72 h内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及心电监护,其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98例(恶性组)、潜在恶性心律失常157例(...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 AMI患者507例,均于入院72 h内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及心电监护,其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98例(恶性组)、潜在恶性心律失常157例(潜在恶性组),良性心律失常252例(良性组)。比较三组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情况及外周血(NLR)。结果三组心电图共出现碎裂QRS波257例(50.7%),恶性组、潜在恶性组及良性组分别为67例(68.4%)、83例(52.9%)、107例(42.5%),恶性组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率明显高于潜在恶性组及良性组(P均<0.01);恶性组、潜在恶性组及良性组外周血NLR分别为8.42±2.57、5.98±1.56、4.31±0.67,恶性组明显高于潜在恶性组及良性组(P均<0.01)。结论心电图出现碎裂QRS波及外周血(NLR)升高,对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碎裂QRS波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 心脏性猝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与血清尿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宏凯 危小良 +2 位作者 陈柏荣 刘天民 林岫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10期752-755,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房颤)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15例,入选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A组,75例)、持续性/永久性房颤组(B组,62例)和单纯高血压组(C组,78例)....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房颤)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15例,入选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A组,75例)、持续性/永久性房颤组(B组,62例)和单纯高血压组(C组,78例).记录三组患者年龄、心血管相关病史、尿酸水平、心脏彩超情况及相关用药史,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年龄、尿酸水平、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房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左房内径增大、室间隔肥厚是高血压患者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尿酸与房颤相关性最显著(P<0.001,OR =0.092,95%CI:0.824~1.087).结论 高尿酸是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尿酸 高血压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精氨酸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心肌保护作用
3
作者 罗礼云 李玥 +2 位作者 彭湖 危小良 林岫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1140-1144,F0003,共6页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酸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AMI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左旋精氨酸干预组.在冠状动脉结扎后4周...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酸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AMI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左旋精氨酸干预组.在冠状动脉结扎后4周,超声心动图测量大鼠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缩分数(LVFS),Masson染色测定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脑钠尿肽(BNP)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数量及α-SMA阳性平滑肌细胞数量,以评估新生血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梗死边缘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及胶原-Ⅰ蛋白含量.结果 冠状动脉结扎术后4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左旋精氨酸干预组LVEF(48.20%比35.20%,P<0.01)、LVFS(24.10%比17.38%,P<0.01)明显升高,而LVEDD(7.82 mm比9.06 mm,P<0.01)及LVESD(6.29 mm比7.32 mm,P<0.01)降低;梗死面积明显缩小(25.11%比35.02%,P<0.01);血浆BNP水平亦较低(872.33 pg/ml比1203 pg/ml,P<0.01);而梗死边缘区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01.4/mm^2比34.8/mm^2,P<0.01),α-SMA阳性平滑肌细胞密度亦高于对照组(20.2/mm^2比7.2/mm^2,P<0.01);梗死周围区eNOS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胶原-Ⅰ蛋白含量则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左旋精氨酸干预可促进AMI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新生,减少胶原-1蛋白含量,促进eNOS的表达,并具有改善左心收缩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缩小梗死面积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左旋精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