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阴极修饰层提高有机光伏电池的性能及稳定性 被引量:4
1
作者 印寿根 杨利营 +1 位作者 许新蕊 秦文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3-237,共5页
分别制备了以苯甲酸锂、碳酸铯和聚氧化乙烯为阴极修饰层的基于P3HT∶PCBM体系的本体异质结有机光伏电池。比较了3种阴极修饰层对器件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阴极修饰层材料是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可... 分别制备了以苯甲酸锂、碳酸铯和聚氧化乙烯为阴极修饰层的基于P3HT∶PCBM体系的本体异质结有机光伏电池。比较了3种阴极修饰层对器件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阴极修饰层材料是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可行性途径之一。纯无机阴极修饰层不能有效地阻挡氧气和水进入活性层,对于减缓器件的性能衰退效果不如有机阴极修饰层材料。有机聚合物材料可以减小漏电流的产生,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都得到很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合成可溶液加工的具有极性基团的共轭聚合物材料是未来阴极修饰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光伏电池 阴极修饰层 光电转换效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4-乙酰胺基-1,8-萘酰亚胺的合成与电致发光 被引量:2
2
作者 印寿根 李晨曦 +4 位作者 黄文强 何炳林 刘星元 彭俊彪 李文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5-347,共3页
合成了N-甲基-4-乙酰胺基-1,8-萘酰亚胺(MAAN).结果表明,以MAAN为发光层,聚乙烯咔唑(PVK)为空穴传输层的双层薄膜发光器件,在驱动电压为27.5V时,可获得亮度为150cd/m2的黄绿色发光.
关键词 电致发光器件 有机薄膜器件 MAAN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BTZ)_2白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器件制备 被引量:16
3
作者 郑加金 华玉林 +7 位作者 印寿根 冯秀岚 吴晓明 王树国 孙媛媛 李永舫 杨春和 帅志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1-236,共6页
以PCl3为脱水剂 ,将邻氨基硫酚与水杨酸脱水环化合成出 2 (2 羟基苯基 )苯并噻唑 ,并进一步将所得产物与乙酸锌反应合成出 2 (2 羟基苯基 )苯并噻唑螯合锌 (Zn (BTZ) 2 )材料。以该配合物作为发光层制备出结构为ITO PVK∶TPD Zn(BTZ... 以PCl3为脱水剂 ,将邻氨基硫酚与水杨酸脱水环化合成出 2 (2 羟基苯基 )苯并噻唑 ,并进一步将所得产物与乙酸锌反应合成出 2 (2 羟基苯基 )苯并噻唑螯合锌 (Zn (BTZ) 2 )材料。以该配合物作为发光层制备出结构为ITO PVK∶TPD Zn(BTZ) 2 Al近白色电致发光器件 ,其色坐标位于白场之内 (x =0 .2 4 2 ,y =0 .35 9) ,在驱动电压为 1 6V时 ,亮度达 32 0 0cd m2 ,对应的量子效率为 0 .32 %。进一步在Zn (BTZ) 2 中掺入橙红色染料Ru brene ,制成ITO PVK∶TPD Zn(BTZ) 2 ∶Rubrene Al结构器件 ,实现了纯白色发光 (色坐标值 :x =0 .32 4 ,y =0 .343) ,非常接近于白色等能点 ,且量子效率达 0 .4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螯合锌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 有机金属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技术 被引量:11
4
作者 董波 杨利营 +3 位作者 叶丹琴 陆燕 华玉林 印寿根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6-181,共6页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被认为是综合性能最理想、最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之一。但由于其使用寿命太短,制约了OLED显示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对OLED进行有效的封装是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高其使用寿命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文...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被认为是综合性能最理想、最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之一。但由于其使用寿命太短,制约了OLED显示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对OLED进行有效的封装是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高其使用寿命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文章综述了OLED显示器件老化的机理及其封装技术(物理法、化学法、复合封装法);分析了各种封装技术对OLED显示器件寿命的影响因素及各自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寿命 封装 老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Pe作蓝光材料的双层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 被引量:10
5
作者 牛霞 华玉林 +5 位作者 吴空物 朱飞剑 吴晓明 印寿根 邓家春 刘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7-542,共6页
选用一种新型高效的蓝光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TBPe,首次制备了以PVK∶TBPe为蓝光发光层和A lq3∶rubrene为橙红光发光层的双层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VK∶TBPe/A lq3∶rubrene/Mg∶Ag。通过适当调节各有机层的掺杂比例和厚... 选用一种新型高效的蓝光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TBPe,首次制备了以PVK∶TBPe为蓝光发光层和A lq3∶rubrene为橙红光发光层的双层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VK∶TBPe/A lq3∶rubrene/Mg∶Ag。通过适当调节各有机层的掺杂比例和厚度,得到了发光性能比较理想的白光器件。器件在7 V左右启亮,而且随着外加电压的变化,色坐标基本保持不变,在外加驱动电压为16 V时,器件的亮度为738 cd/m2,外量子效率为0.2%。我们还尝试选用本身可以发绿白光,而且兼具电子传输特性的母体材料Zn(BTZ)2替代A lq3,器件的最大亮度提高到1 300 cd/m2,色坐标为(0.32,0.36),更加接近白色等能点,器件其他光电性能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发射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TBPe Zn(BTZ)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Zn(BTZ)_2∶rubrene为发光层的一种新型白色有机电致发光液晶显示背光源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空物 华玉林 +4 位作者 朱飞剑 牛霞 吴晓明 印寿根 邓家春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7-421,共5页
制备了以Zn(BTZ)2∶rubrene为发光层的5种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将其应用于液晶显示背光源。5种器件色度最好时的CIE坐标值为(0.32,0.33),最大有效发光面积达到3 cm×3 cm,此时器件的平均亮度达到264 cd/m2,亮度均匀性达到80%。... 制备了以Zn(BTZ)2∶rubrene为发光层的5种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将其应用于液晶显示背光源。5种器件色度最好时的CIE坐标值为(0.32,0.33),最大有效发光面积达到3 cm×3 cm,此时器件的平均亮度达到264 cd/m2,亮度均匀性达到80%。并且分析了随器件有效发光面积增大,发光均匀性、亮度以及最大量子效率减小而器件电流密度反而增大的原因。同时发现附加金属(Ag)辅助电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器件的性能。最后将所制备的5种器件与液晶显示屏相匹配,它们均基本满足液晶显示对背光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 液晶显示背光源 Zn(BTZ)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BAlq为主体的高效高色纯度的红色有机电致磷光器件 被引量:10
7
作者 申霖 徐昊 +3 位作者 叶丹琴 吴晓明 华玉林 印寿根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5,共5页
以铱配合物红色磷光体Ir(piq)2(acac)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BAlq材料的红色电致磷光器件,其结构为ITO/NPB(30nm)/Ir(piq)2(acac)∶BAlq(25nm)/BCP(13nm)/Alq3(35nm)/LiF(1nm)/Al(1000nm),当掺杂浓度为8%的时候,器件发光的色坐标为(x=0.67,... 以铱配合物红色磷光体Ir(piq)2(acac)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BAlq材料的红色电致磷光器件,其结构为ITO/NPB(30nm)/Ir(piq)2(acac)∶BAlq(25nm)/BCP(13nm)/Alq3(35nm)/LiF(1nm)/Al(1000nm),当掺杂浓度为8%的时候,器件发光的色坐标为(x=0.67,y=0.32),基本满足了全色显示对红色发光的要求。在电压为16V时,器件达到最高亮度9380cd/m2。在电流密度为5.45mA/cm2时,外量子效率达到最大5.7%。由于磷光体Ir(piq)2(acac)的磷光寿命较短,所以器件在高电流密度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外量子效率。电流密度为100mA/cm2时,外量子效率仍然维持在4.7%。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器件中短程的Dexter能量传递以及红光染料对空穴的直接捕获两种机制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光体 二线态 能量传递 T—T湮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铕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嵩 杨利营 +6 位作者 张贺丰 牛霞 邓家春 钟鼎 华玉林 印寿根 杜晨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3-556,共4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金属铕配合物EuL1L2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将这种铕配合物掺杂到PVK∶PBD中,制备成结构为ITO/PVK∶PBD∶EuL1L2/PBD/A lq3/Mg∶Ag/Ag的器件,对其电致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发现Eu3+离子和A lq3的相对发光强度随PVK...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金属铕配合物EuL1L2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将这种铕配合物掺杂到PVK∶PBD中,制备成结构为ITO/PVK∶PBD∶EuL1L2/PBD/A lq3/Mg∶Ag/Ag的器件,对其电致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发现Eu3+离子和A lq3的相对发光强度随PVK∶PBD∶EuL1L2和A lq3之间的激子阻挡层PBD的厚度变化而变化,通过调节PBD的厚度,得到了色纯度较高的红色电致发光器件,其光谱具有显著的Eu3+离子的光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铕配合物 红光 激子阻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衬底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媛媛 华玉林 +3 位作者 郑加金 印寿根 冯秀岚 王树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7-332,共6页
采用以ITO为导电层的柔性透明PET基片作为衬底,以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螯合锌(Zn(BTZ)2)作为发光层制备出结构为PET/ITO/PVK∶TPD/Zn(BTZ)2/Al明亮的近白色柔性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的色坐标值为x=0.242,y=0.359,在25V的直流电... 采用以ITO为导电层的柔性透明PET基片作为衬底,以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螯合锌(Zn(BTZ)2)作为发光层制备出结构为PET/ITO/PVK∶TPD/Zn(BTZ)2/Al明亮的近白色柔性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的色坐标值为x=0.242,y=0.359,在25V的直流电压驱动下,亮度为1000cd/m2,量子效率达到了0.30%。并进一步在Zn(BTZ)2中掺入橙红色染料Rubrene,制成PET/ITO/PVK∶TPD/Zn(BTZ)2∶Rubrene/Al结构器件。实现了纯白色发光(色坐标值:x=0.339,y=0.339),非常接近于白色等能点,驱动电压为25V时器件的亮度达1200cd/m2,且量子效率达0.35%。最后对器件的发光性能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衬底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 苯并噻唑螯合锌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 被引量:3
10
作者 惠娟利 华玉林 +4 位作者 张国辉 吴晓明 朱飞剑 杨利营 印寿根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综述了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FOLED)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提高其寿命问题的研究,选择和比较了聚合物、金属箔片、超薄玻璃3种柔性衬底材料的优缺点及发展概况;结合本课题组的实验分析,说明设计并选择合理的器件结构、发光材料和阴... 综述了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FOLED)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提高其寿命问题的研究,选择和比较了聚合物、金属箔片、超薄玻璃3种柔性衬底材料的优缺点及发展概况;结合本课题组的实验分析,说明设计并选择合理的器件结构、发光材料和阴极材料对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非常有效;提高FOLED寿命的另一重要步骤是减少水蒸汽和氧气向器件内部的渗透,最后也简介了以聚合物和超薄玻璃为衬底材料的器件封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寿命 柔性衬底 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效应对聚喹啉铝发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晓红 徐征 +6 位作者 王振家 刘育新 印寿根 侯延冰 张希清 李云白 徐叙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6,共4页
研究了非共轭聚喹啉铝 (Palq)在氯仿和乙醇不同极性的溶剂下所获得的薄膜的吸收和发光光谱。由于溶剂极性的不同 ,聚喹啉铝链在氯仿和乙醇溶液中表现出不同的聚集状态。当各种溶液分别旋涂成膜时 ,溶液中的聚喹啉铝的聚集态仍部分地保... 研究了非共轭聚喹啉铝 (Palq)在氯仿和乙醇不同极性的溶剂下所获得的薄膜的吸收和发光光谱。由于溶剂极性的不同 ,聚喹啉铝链在氯仿和乙醇溶液中表现出不同的聚集状态。当各种溶液分别旋涂成膜时 ,溶液中的聚喹啉铝的聚集态仍部分地保存下来 ,导致不同聚喹啉铝薄膜的电子结构状态的差别 ,结果 ,聚喹啉铝的薄膜表现出不同的发光特性。实验表明 ,在制作聚合物器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喹啉铝 发光特性 聚集状态 溶剂效应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薄膜器件负电阻特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鑫华 韩明川 印寿根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9-464,共6页
研究了影响有机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器件负电阻特性的因素,为探索有机负电阻的机理提供实验依据。实验中制备了多种有机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器件,研究了有机小分子染料、聚合物基体、薄膜组成及厚度、ITO和聚苯胺阳极等对有机染料掺杂聚... 研究了影响有机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器件负电阻特性的因素,为探索有机负电阻的机理提供实验依据。实验中制备了多种有机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器件,研究了有机小分子染料、聚合物基体、薄膜组成及厚度、ITO和聚苯胺阳极等对有机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器件负电阻特性的影响。在室温、大气环境下,所制备的多种有机染料掺杂聚合物器件在所加电压为3~4V时,观察到明显的负电阻特性,电流峰谷比最大约为8。负电阻现象及峰谷比的大小受膜厚和器件的结构、制备工艺等影响。提出用负电阻和二极管并联组成的等效电路模型解释影响负电阻特性的因素,认为负电阻特性与载流子的不平衡注入有关。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主链含二唑电子传输基团的可溶性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该聚合物兼具空穴和电子传输功能,在空气中具有较稳定的N型负电阻特性。进一步控制相关材料和工艺条件,有可能得到易于控制的负阻效应,开发出新型的有机负电阻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电阻 掺杂 有机染料 薄膜器件 聚合物 电致发光器件 隧道效应 载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O—PPV的链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晓红 王振家 +3 位作者 印寿根 侯延冰 徐征 徐叙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9-181,共3页
The photoluminescence(PL) properties of poly[ (2, 5 - diphenylene - 1, 3, 4 - oxadiazole) - 4, 4’ - viny-lene] (O - PPV) are investigated using absorption and excitation measurements fo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ratio... The photoluminescence(PL) properties of poly[ (2, 5 - diphenylene - 1, 3, 4 - oxadiazole) - 4, 4’ - viny-lene] (O - PPV) are investigated using absorption and excitation measurements fo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ratios of solid-state O - PPV/ PEO (polyethylene oxide ) blends, as well as by comparing PL spectra for dilute solution and solid state pristine O - PPV. The solid film of O - PPV/PEO is prepar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ymers. The O - PPV molecules are dispersed into PEO which is used as a inert material in order to chang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 - PPV. In the O -PPV/PEO blends, it is found that the PL spectra excited by 300nm fo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ratios are different. There are three peaks in the PL spectra of 1: 100 and 1: 200 (O - PPV/PEO) blends, and the relative intensities of peaks at 500nm and 460nm gradually decrease with lower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O - PPV. There leaves one peak at 416nm when the ratio of O - PPV to PEO is below 1: 300, and PL shape does not change any long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id-state O - PPV emission arises from interchain charge-transfer states due to interchain effects.According to the absorption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of the solid films, it is also believed that there are types of localized and delocalized states in conjugated polymers. The two types of stat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charge-transfer state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olid fil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显示器 O-PPV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吩噻嗪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和器件制备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飞剑 华玉林 +5 位作者 李立强 印寿根 邓家春 吴空物 牛霞 吴晓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5-718,共4页
利用吩噻嗪单体的空穴传输能力、吩噻嗪衍生物单体的拉电子特性和它们分子结构的非共面性,制备了高效的含吩噻嗪及其衍生物结构单元的对苯撑乙烯聚合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P1。同时在单体中引入了烷氧基和长链烷基,使得合成的聚合物在四氢... 利用吩噻嗪单体的空穴传输能力、吩噻嗪衍生物单体的拉电子特性和它们分子结构的非共面性,制备了高效的含吩噻嗪及其衍生物结构单元的对苯撑乙烯聚合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P1。同时在单体中引入了烷氧基和长链烷基,使得合成的聚合物在四氢呋喃、氯仿、二氯甲烷、甲苯等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研究吩噻嗪衍生物单体的拉电子特性对聚合物P1的电子传输性能的影响,合成不含吩噻嗪衍生物的同一类型聚合物P2。制备以聚合物P1和P2为发光层的单层OLED器件,经测量,聚合物P1的器件外量子效率是聚合物P2器件的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ED 吩噻嗪 电子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PDHPV的合成及单、双层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性能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晨曦 尹春 +5 位作者 黄文强 印寿根 张会旗 何炳林 郑军 华玉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818-1820,共3页
可溶性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PDHPV的合成及单、双层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性能比较李晨曦,尹春,黄文强,印寿根,张会旗,何炳林,郑军,华玉林(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天津,300071)(天津理工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关... 可溶性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PDHPV的合成及单、双层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性能比较李晨曦,尹春,黄文强,印寿根,张会旗,何炳林,郑军,华玉林(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天津,300071)(天津理工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关键词PDHPV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HPV 共轭聚合物 电致发光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链含电子传输型团的可溶性PPV聚合物载流子传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晓晖 印寿根 +2 位作者 王振家 侯延冰 徐叙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47-850,共4页
合成了一种聚苯撑乙烯撑 (PPV)主链上含有电子传输基团的新型结构电子聚合物 (O-PPV) .该低聚物的 Mw=1 0 0 0 ,Tg=1 97℃ ,可溶于氯仿和四氢呋喃 .单层 O-PPV器件的发光效率约为单层 PPV器件的5~ 8倍 .进一步构造了结构为空穴传输特... 合成了一种聚苯撑乙烯撑 (PPV)主链上含有电子传输基团的新型结构电子聚合物 (O-PPV) .该低聚物的 Mw=1 0 0 0 ,Tg=1 97℃ ,可溶于氯仿和四氢呋喃 .单层 O-PPV器件的发光效率约为单层 PPV器件的5~ 8倍 .进一步构造了结构为空穴传输特性材料 /O-PPV和 O-PPV/电子传输特性材料的双层器件来研究O-PPV的载流子传输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撑乙烯 电致发光器件 电子传输层 空穴传输层 两性载流子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入电荷控制层对蓝色OLED发光性能的提高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丽 吴晓明 +4 位作者 华玉林 肖志慧 张欣 辛利文 印寿根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9,共6页
用蓝色有机荧光材料N6,N6,N12,N12-tetrap-tolylchrysene-6,12-diamine(DNCA)作为发光层,在发光层中间以及发光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插入2-methyl-9,10-di(2-napthyl)anthracene(MADN)和9,10-di(2-naphthyl)anthracene(ADN)作为电荷控制层... 用蓝色有机荧光材料N6,N6,N12,N12-tetrap-tolylchrysene-6,12-diamine(DNCA)作为发光层,在发光层中间以及发光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插入2-methyl-9,10-di(2-napthyl)anthracene(MADN)和9,10-di(2-naphthyl)anthracene(ADN)作为电荷控制层,制备了结构为ITO/NPB(40 nm)/DNCA(15 nm)/MADN(3nm)/DNCA(15 nm)/ADN(3 nm)/Bphen(30 nm)/LiF(0.8 nm)/Al(120 nm)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该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和最大亮度分别为5.6 cd/A和23 310 cd/m2。与传统的单发光层器件相比,最大电流效率和最大亮度分别提高了70%和87%。器件发光性能的提高可归结于两个电荷控制层在整个器件中的协同作用。第一电荷控制层MADN的作用主要是将发光层区域分成两个部分,从而扩大了激子在发光层中的复合区域;第二电荷控制层ADN可以有效地将空穴限制在发光层中,避免了激子在电子传输层中形成的无辐射跃迁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有机电致发光 电荷控制层 激子形成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s基衍生物作为n型掺杂剂改善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效率(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申利莹 吴晓明 +3 位作者 华玉林 董木森 印寿根 郑加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97-1501,共5页
利用两种Cs基衍生物碳酸铯(Cs2CO3)和醋酸铯(CH3COOCs)作为n型掺杂剂掺入到一种新型的电子传输材料2,9-二(2-萘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NBPhen)中来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器件的驱动电压明显降低,并且优化... 利用两种Cs基衍生物碳酸铯(Cs2CO3)和醋酸铯(CH3COOCs)作为n型掺杂剂掺入到一种新型的电子传输材料2,9-二(2-萘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NBPhen)中来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器件的驱动电压明显降低,并且优化后得到的Cs基n型掺杂器件(ITO/β-NPB/CBP:5%(w)N-BDAVBi/NBPhen/NBPhen:Cs2CO3(or CH3COOCs)/Al)呈现出较好的电致发光性能,在14 V时电流密度分别为551.80和527.88 mA·cm-2,对应的亮度分别达到39750和39820 cd·m-2,电流效率在亮度为10000 cd·m-2时分别为14.60 cd·A-1(Cs2CO3掺杂)和14.40 cd·A-1(CH3COOCs掺杂),这些参数明显优于传统器件的发光性能(ITO/β-NPB/CBP:5%(w)N-BDAVBi/NBPhen/Cs2CO3/Al,其在14 V时电流密度为312.39 mA·cm-2,对应的亮度为25190 cd·m-2;电流效率在亮度为10000 cd·m-2时为9.45 cd·A-1.此外,基于有机半导体掺杂原理和器件的能级结构对n型掺杂器件效率提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碳酸铯 醋酸铯 n型电子传输层 电致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ISFET)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彩霞 马小芬 +3 位作者 申霖 邓家春 华玉林 印寿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2,共4页
以ISFET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综述了ISFET的优势、制造技术、工作原理及其分类;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ISFET在各领域的应用;针对ISFET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展望了ISFET的未来,指出它将朝着复合多功能... 以ISFET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综述了ISFET的优势、制造技术、工作原理及其分类;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ISFET在各领域的应用;针对ISFET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展望了ISFET的未来,指出它将朝着复合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 生物传感器 敏感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电子传输层中添加PVK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妙亚 董素娟 +7 位作者 刘少伟 王亚凌 杨银 曹焕奇 秦文静 杨利营 纪伟伟 印寿根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0-1216,共7页
为了探究PVK对倒置平面异质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层的影响,向电子传输层PCBM中添加了一种富电子的聚乙烯基咔唑(PVK)。采用原子力显微镜、PL光谱对薄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少量PVK的添加提高了覆盖在钙钛矿薄膜上PCBM层的... 为了探究PVK对倒置平面异质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层的影响,向电子传输层PCBM中添加了一种富电子的聚乙烯基咔唑(PVK)。采用原子力显微镜、PL光谱对薄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少量PVK的添加提高了覆盖在钙钛矿薄膜上PCBM层的平整度。当PVK的添加质量分数为4%时得到最佳器件效率,相比于纯PCBM作为电子传输层的器件,器件效率由(5.11±0.14)%提升到(9.08±0.46)%。当PVK的添加质量分数大于4%时,粗糙度又趋于变大。PL光谱显示,少量PVK的加入使钙钛矿/电子传输层薄膜的PL强度降低,并使PL峰蓝移。研究表明:向PCBM中掺杂适量PVK能够改善钙钛矿/电子传输层/Al的界面接触,减少漏电流,并能够减少钙钛矿表面陷阱和晶界缺陷,减少电荷复合,从而提高了器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掺杂 界面工程 聚乙烯基咔唑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