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水镁石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试验研究
1
作者 印万忠 杨烁 +2 位作者 刘珈伊 姚金 孙诣深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针对高纯氧化镁(MgO)在高端应用中对纯度、形貌一致性及热稳定性的严格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液相沉淀法高效制备高纯MgO的工艺。以天然水镁石为原料,硫酸(H_(2)SO_(4))为浸出剂,通过酸溶、除杂、沉淀及煅烧等步骤,系统优化了制备高纯MgO... 针对高纯氧化镁(MgO)在高端应用中对纯度、形貌一致性及热稳定性的严格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液相沉淀法高效制备高纯MgO的工艺。以天然水镁石为原料,硫酸(H_(2)SO_(4))为浸出剂,通过酸溶、除杂、沉淀及煅烧等步骤,系统优化了制备高纯MgO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加料时间为25 min、反应温度为40℃、硫酸镁(MgSO_(4))溶液浓度为0.34 mol/L、溶液反应pH值为12,煅烧温度为1 000℃时,所制备的MgO纯度达99.58%,杂质含量低于0.42%。X射线荧光(XRF)分析验证了化学纯度,X射线衍射(XRD)表明其具有高结晶度的MgO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颗粒为50~100 nm的均匀球形,EDS元素分布图显示产物中Mg和O元素的均匀分布,表明所得产物具有优异的分散性、热稳定性和高化学均匀性。红外光谱(FTIR)分析揭示了MgO产物的特征振动模式,在525.73 cm^(-1)和445.61 cm^(-1)处观察到尖锐且清晰的Mg—O吸收峰,证明其结构完整性,紫外-可见光(UV-Vis)光谱测试显示其在200~300 nm内具有强紫外吸收能力,光学带隙为5.1 eV。本研究为高纯MgO的制备提供了一种高效、可工业化的技术路线,为其在电子陶瓷、催化剂载体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镁石 高纯MgO 液相沉淀法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浮选交互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印万忠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6期1-12,56,共13页
复杂矿石中矿物间产生交互影响的原因主要是有用矿物嵌布粒度太细以及共伴生矿物种类多,从而必须对矿石进行细磨以实现矿物间的单体解离,导致在磨矿产品中产生粒度和组成各异的颗粒,在浮选矿浆体系中会由于物理化学因素发生交互影响作... 复杂矿石中矿物间产生交互影响的原因主要是有用矿物嵌布粒度太细以及共伴生矿物种类多,从而必须对矿石进行细磨以实现矿物间的单体解离,导致在磨矿产品中产生粒度和组成各异的颗粒,在浮选矿浆体系中会由于物理化学因素发生交互影响作用而影响矿物间的浮选分离。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矿物浮选交互影响的定义,即矿石浮选体系中两种及以上矿物间相互吸附、活化、抑制、表面转化等对浮选分离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矿物交互影响的形式,即直接交互影响和间接交互影响,详细综述了粗粒与细粒矿物之间交互对浮选的影响、细粒矿物之间交互对浮选的影响、以及间接交互对矿物浮选的影响以及发生交互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目的是为找到利用或消除矿物间交互影响的调控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交互影响 复杂矿石 分离 粗粒矿物 细粒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钠强化赤铜矿硫化浮选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英强 于翔州 +3 位作者 罗进 宋振国 印万忠 饶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表面适度氧化可以提高赤铜矿硫化浮选的效果。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探究了次氯酸钠对赤铜矿硫化浮选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矿物表面Zeta电位测定等方法,探讨了次氯酸钠强化赤铜矿浮选行为的机理。结果表明:与直接硫化浮选相... 表面适度氧化可以提高赤铜矿硫化浮选的效果。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探究了次氯酸钠对赤铜矿硫化浮选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矿物表面Zeta电位测定等方法,探讨了次氯酸钠强化赤铜矿浮选行为的机理。结果表明:与直接硫化浮选相比,次氯酸钠能使赤铜矿的硫化浮选回收率增加8.95个百分点;次氯酸钠能够促进赤铜矿表面的Cu(Ⅰ)组分转变为Cu(Ⅱ)组分,可以增强铜组分与硫化剂的反应活性,强化赤铜矿的硫化效果,对赤铜矿的硫化浮选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铜矿 硫化浮选 氧化剂 强化硫化 表面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调整剂BS001对水镁石和蛇纹石浮选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薛斐嘉 顾畔 +1 位作者 姚金 印万忠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8期131-141,160,共12页
针对水镁石和蛇纹石性质相近、分离困难的难题,通过以新型药剂BS001为调整剂,在油酸钠体系下实现了两者的浮选分离。并通过接触角测量、Zeta电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XPS分析对调整剂BS001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BS... 针对水镁石和蛇纹石性质相近、分离困难的难题,通过以新型药剂BS001为调整剂,在油酸钠体系下实现了两者的浮选分离。并通过接触角测量、Zeta电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XPS分析对调整剂BS001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BS001作为调整剂时的最佳浮选分离试验条件为矿浆pH值为11、BS001用量为200 mg/L、油酸钠用量320 mg/L。在此药剂制度下,人工混合矿浮选精矿品位可达63.63%,精矿中水镁石回收率可达81.98%,可实现水镁石和蛇纹石高效分离。接触角测量表明,在浮选过程中添加调整剂BS001后,对水镁石表面疏水性有一定影响,但是表面疏水性仍较高,脉石矿物蛇纹石表面疏水性可以被显著降低。Zeta电位分析结果表明,在BS001存在下添加油酸钠,油酸钠可以继续吸附在水镁石表面,使水镁石表面电位发生负移;蛇纹石表面电位无明显变化,油酸钠无法继续吸附于蛇纹石表面。结合红外光谱和XPS分析结果可知,调整剂BS001结构上含有大量羧基基团,羧酸基团与水镁石和蛇纹石表面Mg位点发生化学缔合作用,阻碍了捕收剂油酸钠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在合理的药剂制度下,与BS001作用后的蛇纹石表面无法继续吸附油酸钠,但水镁石表面仍存在Mg位点供油酸钠所吸附。在此基础上可以扩大水镁石和蛇纹石的可浮性差异,实现两者的浮选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镁石 蛇纹石 浮选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O和KMnO4协同氧化对黄铜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龙逸云 印万忠 龙恺云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6,共6页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实验、红外光谱和XPS分析等研究了NaClO和KMnO_(4)单独使用以及组合使用对黄铜矿和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O与KMnO_(4)质量比10∶1、总质量浓度70 mg/L,矿浆pH=10,氧化时间3 min条件下,黄铜矿回收率达...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实验、红外光谱和XPS分析等研究了NaClO和KMnO_(4)单独使用以及组合使用对黄铜矿和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O与KMnO_(4)质量比10∶1、总质量浓度70 mg/L,矿浆pH=10,氧化时间3 min条件下,黄铜矿回收率达到92%以上,黄铁矿回收率低于8%,较好地实现了黄铜矿与黄铁矿的选择性分离。红外光谱和XPS分析结果表明,组合药剂明显改变了黄铁矿的表面性质,使其表面氧化为氧化铁、氢氧化铁和硫酸铁等亲水性物质,并阻碍捕收剂的吸附,从而降低黄铁矿的可浮性。黄铜矿表面在一定处理条件下对NaClO和KMnO_(4)保持温和惰性,因此黄铜矿表面吸附的黄药量远大于黄铁矿表面,这有利于黄铜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黄铁矿 表面氧化 浮选 抑制剂 捕收剂 氧化剂 铜硫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药剂提升菱锌矿与白云石分选效果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白俊智 陈逸凡 +3 位作者 陈享享 印万忠 李欢 刘泽洪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1,共8页
易选硫化锌矿资源因大量开发而日趋枯竭,以菱锌矿为代表的氧化锌矿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愈发重要。菱锌矿与白云石同属碳酸盐类矿物,晶体结构相似,表面性质相近,浮选分离困难。通过浮选试验,系统研究了以油酸钠、十八胺、苯甲羟肟酸、水... 易选硫化锌矿资源因大量开发而日趋枯竭,以菱锌矿为代表的氧化锌矿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愈发重要。菱锌矿与白云石同属碳酸盐类矿物,晶体结构相似,表面性质相近,浮选分离困难。通过浮选试验,系统研究了以油酸钠、十八胺、苯甲羟肟酸、水杨羟肟酸及其组合为捕收剂,四聚磷酸钠和氯化钙作为组合抑制剂条件下,菱锌矿与白云石的浮选特性。结果表明,单一捕收剂体系中,菱锌矿与白云石难以有效分选;水杨羟肟酸和油酸钠的捕收剂组合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四聚磷酸钠与氯化钙的抑制剂组合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实现菱锌矿与白云石的高效分选。采用晶体化学模拟计算、动电位分析、捕收剂吸附量分析等手段,对浮选结果与作用机理进行了阐释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锌矿 白云石 浮选 组合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组合药剂对菱镁矿与白云石浮选分离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薛铭 印万忠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4期124-135,共12页
在T=10℃条件下,以瓜尔胶为调整剂,NaOL和Tween-80为组合捕收剂,在矿浆pH值为8~12的碱性条件下对菱镁矿和白云石分别进行了浮选试验,考察了组合捕收剂配比、组合捕收剂用量、矿浆pH值、瓜尔胶用量对菱镁矿和白云石浮选回收率的影响。浮... 在T=10℃条件下,以瓜尔胶为调整剂,NaOL和Tween-80为组合捕收剂,在矿浆pH值为8~12的碱性条件下对菱镁矿和白云石分别进行了浮选试验,考察了组合捕收剂配比、组合捕收剂用量、矿浆pH值、瓜尔胶用量对菱镁矿和白云石浮选回收率的影响。浮选试验发现,与NaOL体系中加入20mg/L瓜尔胶相比,组合捕收剂体系(Tween-80用量为NaOL用量的2.5%)和20mg/L瓜尔胶的药剂制度效果更好,使用后菱镁矿回收率从55.5%提高到了87%,白云石回收率从29%升高到30.5%,使矿石回收率上升,二者之间的浮游差变大。在该条件下进行了菱镁矿与白云石比例为9∶1的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发现瓜尔胶可以选择性抑制白云石,实现菱镁矿与脉石矿物白云石的有效分离。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在组合捕收剂体系下,瓜尔胶可以降低白云石表面的疏水性。结合动电位、红外光谱和XPS分析,在T=10℃的条件下加入Tween-80后,动电位降低,红外光谱无新吸收峰,菱镁矿和白云石元素结合能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且矿物表面C元素含量增加,得出Tween-80通过促进NaOL溶解和分散,加强了NaOL的吸附从而提高回收率;加入瓜尔胶后,相较于菱镁矿,白云石电位明显负移,红外光谱中出现瓜尔胶特征峰,N、P元素显著增多,且Ca结合能变化大于Mg结合能变化,由此得出瓜尔胶对Ca位点吸附能力大于对Mg位点的吸附能力,故可以选择性吸附在白云石表面,使NaOL与白云石结合变少,疏水性降低导致下沉,从而实现T=10℃下菱镁矿和白云石的浮选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组合药剂 菱镁矿 白云石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强化硫化钠对黄铜矿的抑制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森 印万忠 +1 位作者 王营 张运鑫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8期51-59,共9页
为解决铜钼混合精矿分离中黄铜矿抑制剂硫化钠用量大、抑制效果不佳的问题,开展了超声处理强化硫化钠对黄铜矿的抑制效果研究,并采用动电位、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检测手段,研究了超声强化硫化钠在黄铜矿表面... 为解决铜钼混合精矿分离中黄铜矿抑制剂硫化钠用量大、抑制效果不佳的问题,开展了超声处理强化硫化钠对黄铜矿的抑制效果研究,并采用动电位、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检测手段,研究了超声强化硫化钠在黄铜矿表面吸附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可以促进硫化钠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从而增强硫化钠的抑制效果,降低黄铜矿的浮选回收率。在pH值为10、硫化钠浓度为45mg/L、硫化钠作用时间为3min、超声功率为280W、超声时间为30s的条件下,硫化钠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对黄铜矿的抑制作用最强,较硫化钠单独作用时,浮选回收率降低了19.77个百分点,硫化钠吸附量增大了0.201mg/g。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处理促使黄铜矿表面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如黄铜矿表面Cu含量由4.41%增加至6.63%,促进了硫化钠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达到了抑制黄铜矿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黄铜矿 吸附量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季铵盐捕收剂对锂云母与石英和钠长石分离的影响及其机理
9
作者 杨浦 印万忠 +2 位作者 姚金 祁治伟 贾煜坤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6,共7页
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作为新型阳离子双链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且对环境较为友好。为研究新型季铵盐捕收剂对锂云母的捕收作用,通过浮选试验探究了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体系下p H值、捕收剂用量、抑制剂用量等对锂云... 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作为新型阳离子双链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且对环境较为友好。为研究新型季铵盐捕收剂对锂云母的捕收作用,通过浮选试验探究了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体系下p H值、捕收剂用量、抑制剂用量等对锂云母浮选行为及其与脉石矿物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检测手段和量子力学模拟研究了捕收剂在锂云母表面的吸附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p H=5.0、DDAC用量75mg/L、六偏磷酸钠用量6000mg/L时,浮选精矿产率为35.79%,Li_(2)O品位为5.08%,Li_(2)O回收率为80.78%,尾矿中SiO_(2)和Al_(2)O_(3)回收率均大于98%,说明在DDAC体系下,六偏磷酸钠对钠长石和石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能力;红外分析结果表明,DDAC通过静电和氢键作用吸附在锂云母表面;XPS分析结果表明,DDAC与锂云母作用时无化学键断裂,DDAC容易吸附在锂云母表面O位点;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浮选过程中,DDAC+在氢键和静电作用下取代H2O吸附在锂云母表面,同时双链结构的非极性基使锂云母表面疏水的同时增加了锂云母矿粒黏附在气泡上的概率。因此,相比于油酸钠和椰油胺,DDAC对锂云母有更好的捕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云母 季铵盐 表面特性 浮选特性 CASTEP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捕收剂SAA在菱镁矿和石英分离中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孙诣深 顾畔 +4 位作者 姚金 印万忠 孙浩然 薛斐嘉 杨烁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6期146-152,160,共8页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研究十八烷胺乙酸盐(SAA)对石英与菱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并通过Zeta电位、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考查SAA在两种矿物表面的选择性捕收机理。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发现SAA对石英...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研究十八烷胺乙酸盐(SAA)对石英与菱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并通过Zeta电位、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考查SAA在两种矿物表面的选择性捕收机理。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发现SAA对石英具有很高的选择性捕收能力,SAA在不同比例混合矿物浮选中均可以有效地去除菱镁矿中的石英。通过Zeta电位测量发现SAA捕收剂的添加使菱镁矿和石英表面等电点均发生正移,且石英表面等电点正移强度远大于菱镁矿,表明SAA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在接触角测试中,SAA可以使石英的接触角选择性增强,致使石英上浮,实现与菱镁矿的分离。根据XPS分析,SAA与石英表面结合强度相较于菱镁矿显著提升,当二者竞争吸附SAA时,SAA优先吸附在石英表面。因此,SAA可以用作高选择性捕收剂,有效地将菱镁矿与石英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菱镁矿 石英 SAA 接触角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蚀对白云石可浮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11
作者 郭俊 印万忠 +1 位作者 杨斌 朱张磊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在油酸钠体系下,通过浮选试验、浮选动力学拟合、表面粗糙度表征、比表面积分析、XPS分析、吸附性能分析和润湿性分析,研究了酸蚀对白云石可浮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酸蚀后,白云石表面粗糙度和比表面积增大,这暴露出更多... 在油酸钠体系下,通过浮选试验、浮选动力学拟合、表面粗糙度表征、比表面积分析、XPS分析、吸附性能分析和润湿性分析,研究了酸蚀对白云石可浮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酸蚀后,白云石表面粗糙度和比表面积增大,这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强化了与油酸钠的吸附,增强了白云石的疏水性,进而改善了白云石的浮选性能.此外,在浮选动力学拟合中,经典一级动力学模型、一级矩阵分布模型、二级动力学模型的R2均高于95%.相比于其他模型,经典一级动力学拟合效果较好.其中在油酸钠质量浓度为60 mg/L时,酸蚀后白云石经典一级动力学k最大值为1.88 min^(-1),与此同时,酸蚀前白云石经典一级动力学k=1.15 min^(-1),表明酸蚀可以提高白云石浮选速率.本研究为白云石浮选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粗糙度 酸蚀 可浮性 浮选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可浮性的晶体化学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印万忠 韩跃新 +2 位作者 魏新超 翟玉春 田彦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9-33,共5页
从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晶体结构特征出发 ,通过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结构中化学键的理论计算及阴离子捕收剂 (油酸钠 )、阳离子捕收剂 (十二胺 )浮选体系中可浮性的研究 ,采用矿物晶体化学理论分析了矿物晶体结构特征与可浮性之间的关... 从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晶体结构特征出发 ,通过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结构中化学键的理论计算及阴离子捕收剂 (油酸钠 )、阳离子捕收剂 (十二胺 )浮选体系中可浮性的研究 ,采用矿物晶体化学理论分析了矿物晶体结构特征与可浮性之间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水硬铝石 高岭石 可浮性 晶体化学 选矿工程 化学键 捕收剂 可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水玻璃在萤石矿浮选中的应用及抑制机理 被引量:40
13
作者 印万忠 吕振福 +1 位作者 韩跃新 李艳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7-290,共4页
在对某碳酸盐型高泥萤石矿的选矿试验中,采用了新型抑制剂和新的流程:在常规条件下通过一次粗选脱除大部分矿泥和部分方解石,然后再进行方解石和萤石的浮选分离,经过一段磨矿—两粗—五精—两扫的选别流程获得了合格的精矿;其中精矿中C... 在对某碳酸盐型高泥萤石矿的选矿试验中,采用了新型抑制剂和新的流程:在常规条件下通过一次粗选脱除大部分矿泥和部分方解石,然后再进行方解石和萤石的浮选分离,经过一段磨矿—两粗—五精—两扫的选别流程获得了合格的精矿;其中精矿中CaF2品位95.37%,CaCO3品位3.06%,CaF2回收率76.61%,最终尾矿CaF2品位12.36%.研究表明,改性水玻璃NSOH中对方解石起主要抑制作用的为胶态硅酸和SiO2(OH)22-离子,并得出各组分对矿物抑制能力的顺序:SiO2(OH)22->Si(OH)4>HSiO3-.其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不同矿物对胶态硅酸和SiO2(OH)22-离子的吸附能力不同,其中吸附能力强的矿物容易被水玻璃抑制,而那些吸附不牢固或基本不吸附硅酸和SiO2(OH)22-离子的矿物就不容易被抑制或基本不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 方解石 浮选 抑制剂 NS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方式对邦铺钼铜矿石可磨性及钼浮选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印万忠 侯英 +4 位作者 丁亚卓 姚金 王余莲 罗溪梅 孙大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6-89,共4页
分别采用高压辊磨工艺和传统破碎工艺将西藏墨竹工卡县邦铺钼铜矿石破碎到-3.2 mm,分析了两种破碎产品的粒度特性,测定了两种破碎方式下矿石的Bond球磨功指数,考察了两种破碎方式对后续球磨—钼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辊磨产品比传... 分别采用高压辊磨工艺和传统破碎工艺将西藏墨竹工卡县邦铺钼铜矿石破碎到-3.2 mm,分析了两种破碎产品的粒度特性,测定了两种破碎方式下矿石的Bond球磨功指数,考察了两种破碎方式对后续球磨—钼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辊磨产品比传统破碎产品细粒级含量多且粒度分布更均匀;高压辊磨产品在不同目标粒度下的Bond球磨功指数比传统破碎产品至少降低9.05%;高压辊磨产品和传统破碎产品浮选钼的最佳磨矿细度分别为-0.074 mm占65%和75%,相应地,前者的Bond球磨功指数比后者降低10.87%,但浮钼回收率减少2.3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铜矿石 高压辊磨 传统破碎 破碎产品粒度特性 Bond球磨功指数 钼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钙晶须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印万忠 王晓丽 +1 位作者 韩跃新 袁致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0-583,共4页
采用硼酸酯表面活性剂SBW-181对硫酸钙晶须进行了单因素条件改性试验,分别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和搅拌速率等工艺因素对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硼酸酯表面活性剂SBW-181对硫酸钙晶须的改性效果较好,在... 采用硼酸酯表面活性剂SBW-181对硫酸钙晶须进行了单因素条件改性试验,分别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和搅拌速率等工艺因素对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硼酸酯表面活性剂SBW-181对硫酸钙晶须的改性效果较好,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产品的活化指数为0.996,接触角为103.4°.建立了硼酸酯表面活性剂SBW-181与硫酸钙晶须的作用模型.得出的结论对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硫酸钙晶须的应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晶须 表面改性 硼酸酯表面活性剂 活化指数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镁的合成与结晶机理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印万忠 南黎 +2 位作者 韩跃新 袁致涛 王泽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41,共4页
以菱镁矿为原料,经煅烧、盐酸酸化后与氢氧化钠反应合成了纳米级、片状、粒度均匀的氢氧化镁。考察得出了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最佳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镁离子初始反应浓度以及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比对产物形貌和粒... 以菱镁矿为原料,经煅烧、盐酸酸化后与氢氧化钠反应合成了纳米级、片状、粒度均匀的氢氧化镁。考察得出了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最佳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镁离子初始反应浓度以及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比对产物形貌和粒度的影响。分析了纳米氢氧化镁的结晶习性,得出其结晶机理。研究成果为测试氢氧化镁的阻燃性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镁 结晶习性 片状 合成 阻燃性能 纳米级 煅烧 形貌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二水合草酸锌为前驱物制备纳米氧化锌 被引量:12
17
作者 印万忠 丁亚卓 +1 位作者 韩跃新 袁致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5-587,共3页
以氯化锌和草酸铵为原料,通过沉淀反应制得前驱物二水合草酸锌,再经过热分解,得到20~80nm类球形和立方形的纳米氧化锌·分析了沉淀反应温度、时间、Zn2+初始浓度,以及热分解反应温度、时间对纳米氧化锌粒度和形貌的影响规律·... 以氯化锌和草酸铵为原料,通过沉淀反应制得前驱物二水合草酸锌,再经过热分解,得到20~80nm类球形和立方形的纳米氧化锌·分析了沉淀反应温度、时间、Zn2+初始浓度,以及热分解反应温度、时间对纳米氧化锌粒度和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沉淀反应时间、热分解反应温度和时间,产品粒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沉淀反应温度提高,产品粒度先减小后增大·Zn2+初始浓度在0 5mol/L以下时,对粒度影响不大(25nm左右),当达到0 7mol/L时,平均粒径提高到80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前驱物 草酸锌 沉淀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辐射分选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30
18
作者 印万忠 吴尧 +3 位作者 韩跃新 刘明宝 牟红歌 孙中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8-92,共5页
本论文详细介绍了X射线辐射分选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此原理研制的X射线辐射分选机(PPC)在工业中的应用,并对当前矿业形势下X射线辐射分选技术在矿业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矿石拣选 预选 X射线辐射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辊磨机在金矿选冶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9
作者 印万忠 唐远 +1 位作者 迟晓鹏 马英强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74,共6页
系统阐述了高压辊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金矿选冶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结合不同类型金矿石的处理工艺以及金矿高压辊磨机的典型全开路、带边料返回的半开路和全闭路粉碎流程,指出高压辊磨机在金矿石选矿和冶金过程中的优势。作为一... 系统阐述了高压辊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金矿选冶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结合不同类型金矿石的处理工艺以及金矿高压辊磨机的典型全开路、带边料返回的半开路和全闭路粉碎流程,指出高压辊磨机在金矿石选矿和冶金过程中的优势。作为一种高效的粉碎设备,高压辊磨机在黄金矿山能实现"多碎少磨",将为我国黄金矿山的节能降耗、增产增效和提高选冶指标提供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辊磨机 多碎少磨 金矿 单体解离 微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泉方解石型萤石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印万忠 吕振福 +1 位作者 李艳军 韩跃新 《矿冶》 CAS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根据矿物性质差异,对某碳酸盐萤石矿进行了可选性研究。通过大量的试验找出了有效抑制方解石的抑制剂,并且选用一段磨矿—二粗—二扫—五精的脱泥、脱方解石和选萤石的工艺流程,成功地实现了萤石与方解石的分离,试验最终获得高品位萤石... 根据矿物性质差异,对某碳酸盐萤石矿进行了可选性研究。通过大量的试验找出了有效抑制方解石的抑制剂,并且选用一段磨矿—二粗—二扫—五精的脱泥、脱方解石和选萤石的工艺流程,成功地实现了萤石与方解石的分离,试验最终获得高品位萤石精矿,CaF2含量大于95%,碳酸钙含量3%,CaF2回收率76.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方解石 抑制剂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