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H_(2)O)_(10)^(3+)与Mg(H_(2)O)_(6)^(2+)在高岭石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计算
1
作者 张徐勇 卯松 +3 位作者 柯宝霖 章铁斌 张冬梅 伍方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3-562,共10页
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其稀土元素主要以离子水合物的形式吸附在高岭石等黏土矿物表面。针对稀土离子及杂质离子水合物的结构特性,探讨其在黏土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确定La^(3+)和Mg^(2+)水合离子的... 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其稀土元素主要以离子水合物的形式吸附在高岭石等黏土矿物表面。针对稀土离子及杂质离子水合物的结构特性,探讨其在黏土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确定La^(3+)和Mg^(2+)水合离子的稳定构型分别为La(H_(2)O)_(10)^(3+)和Mg(H_(2)O)_(6)^(2+),并计算其在高岭石铝羟基面(001)和硅氧面(001)的吸附能、态密度、电子转移情况。结果表明,La(H_(2)O)_(10)^(3+)、Mg(H_(2)O)_(6)^(2+)在高岭石铝羟基面(001)的吸附能分别为-221.19、-142.51 kJ/mol;在高岭石硅氧面(001)的吸附能分别为-96.65、-71.10 kJ/mol。La(H_(2)O)_(10)^(3+)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更稳定。水合离子与高岭石表面之间的电荷转移数较少,主要通过配位水中的HW、OW与高岭石表面HS、OS之间形成氢键作用而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水合离子 结构特性 吸附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捕收剂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显波 张覃 +1 位作者 柯宝霖 卯松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167-173,共7页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脂肪酸类捕收剂广泛应用于浮选氧化矿,其分子结构是影响浮选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从微观角度揭示脂肪酸捕收剂结构变化对其反应活性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脂肪酸电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结...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脂肪酸类捕收剂广泛应用于浮选氧化矿,其分子结构是影响浮选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从微观角度揭示脂肪酸捕收剂结构变化对其反应活性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脂肪酸电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油酸分子和油酸根离子中氧原子有很强的反应活性,氧原子是油酸与氧化矿物表面作用的键合原子;油酸根离子的两个氧原子具有相近的化学活性,且在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大于油酸分子,使得油酸根离子的活性明显强于油酸分子;碳链长度和烃基不饱和度几乎不影响脂肪酸中氧原子的态密度,其对脂肪酸性能的影响不是通过羧基作用的;脂肪酸与常见金属阳离子的相互作用能与其溶度积常数降低的规律一致,两者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研究对了解脂肪酸捕收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开发新型脂肪酸类捕收剂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脂肪酸捕收剂 态密度 分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景奇 张覃 卯松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采用TOC测量以及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的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以HEDP为抑制剂时,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表面... 采用TOC测量以及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的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以HEDP为抑制剂时,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表面的吸附速率大于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速率。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孔径内和氟磷灰石(001)面以及白云石(104)面的吸附都接近Langmuir模型。相同比表面积条件下,油酸根离子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量高于在氟磷灰石表面的吸附量,表明单位表面积内,白云石表面比氟磷灰石表面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磷灰石 白云石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矿中磷灰石及脉石矿物浮选表面化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覃 卯松 +2 位作者 黄小芬 陈傲傲 张文彬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3期1-15,共15页
磷矿是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中国磷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主要类型为沉积型磷块岩。由于磷块岩是由外生作用形成、由隐晶质或显微隐晶质磷灰石及其它脉石矿物组成的堆积体,并且磷灰石与脉石矿物的表面润湿性、表面电性、表面吸附等表面... 磷矿是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中国磷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主要类型为沉积型磷块岩。由于磷块岩是由外生作用形成、由隐晶质或显微隐晶质磷灰石及其它脉石矿物组成的堆积体,并且磷灰石与脉石矿物的表面润湿性、表面电性、表面吸附等表面性质相近,使得浮选分离难度大。浮选表面化学是磷矿浮选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实现不同矿物之间选择性分离的关键。综述了磷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磷灰石和主要脉石矿物白云石、石英的晶体化学特征,以及磷灰石与脉石矿物表面润湿性、表面电性、表面吸附等表面性质。讨论了不同浮选药剂作用下矿物表面润湿性的变化特征、矿物在水溶液中的双电层结构、矿物表面的活性位点与捕收剂作用的吸附构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难免离子对磷灰石与脉石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为中低品位磷矿石的浮选分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白云石 石英 浮选表面化学 晶体化学特征 表面性质 难免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对胶磷矿和白云石可浮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卯松 何晓太 张覃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58,共3页
以白云石-胶磷矿体系为研究对象,在无机阴离子存在的条件下,研究了钙离子对胶磷矿和白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存在的条件下,Ca2+对两种矿物的可浮性影响并不大;而CO32-存在的条件下,在强碱性环境中,Ca2+的加入使两种矿物... 以白云石-胶磷矿体系为研究对象,在无机阴离子存在的条件下,研究了钙离子对胶磷矿和白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存在的条件下,Ca2+对两种矿物的可浮性影响并不大;而CO32-存在的条件下,在强碱性环境中,Ca2+的加入使两种矿物的可浮性趋于一致。同时,在Ca2+体系中,当pH≈7时,SO42-对胶磷矿的抑制效果较好;在pH=5~7时,PO43-对两种矿物有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F-和CO32-混合体系中,Ca2+对两种矿物的浮选均有一定的活化作用,Ca2+对胶磷矿的活化作用要优于白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磷矿 白云石 钙离子 无机阴离子 可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某高硫铝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卯松 李先海 张覃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2年第3期146-150,共5页
以贵州某高硫铝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分析、矿物自动分析仪(MLA)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高硫铝土矿的化学组成、主要矿物的解离度及连生关系、矿物表面形貌等,结果表明:矿石中Al_(2)O_(3)含量为62.71%,S含量为3.37%,SiO_(2)含... 以贵州某高硫铝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分析、矿物自动分析仪(MLA)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高硫铝土矿的化学组成、主要矿物的解离度及连生关系、矿物表面形貌等,结果表明:矿石中Al_(2)O_(3)含量为62.71%,S含量为3.37%,SiO_(2)含量为9.94%;矿石中元素Ce和Ga含量分别达到121.0 g/t和40.3 g/t;黄铁矿在矿石中分布广泛,与一水硬铝石连生紧密,嵌布粒度较细;在磨矿细度为-0.075 mm占77%的条件下,一水硬铝石和黄铁矿的解离度分别为14.10%和71.20%,黄铁矿解离度较高,一水硬铝石解离度较低,可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浮选工艺脱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铝土矿 工艺矿物学 解离度 浮选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对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卯松 章铁斌 张覃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38,共7页
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磷矿反浮选脱镁过程中,三种主要阴离子(油酸根离子、SO_(4)^(2-)-和H_(2)PO_(4)^(-)-)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上吸附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油酸根离子、SO_(4)^(2-)-和H_(2)PO_(4)^(-)-均能在氟磷灰石和... 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磷矿反浮选脱镁过程中,三种主要阴离子(油酸根离子、SO_(4)^(2-)-和H_(2)PO_(4)^(-)-)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上吸附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油酸根离子、SO_(4)^(2-)-和H_(2)PO_(4)^(-)-均能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发生化学吸附。氟磷灰石表面暴露的Ca原子位于磷酸根之上,表面Ca原子活性强,SO_(4)^(2-)-和H_(2)PO_(4)^(-)-在Ca位点的吸附能分别为-818.74~-1 058.30 kJ/mol和-572.78~-709.02 kJ/mol。白云石表面暴露Ca、Mg和O原子,但O原子活性较强,不利于阴离子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SO_(4)^(2-)-和H_(2)PO_(4)^(-)-在白云石表面Ca、Mg位点的吸附能分别为-135.92 kJ/mol、-156.30 kJ/mol和-127.03 kJ/mol、-146.95 kJ/mol。因此,SO_(4)^(2-)-和H_(2)PO_(4)^(-)-更容易吸附在氟磷灰石表面形成不溶性钙盐,屏蔽了氟磷灰石表面的活性位点,导致磷灰石被抑制;白云石表面Ca、Mg原子位点密度大于氟磷灰石,存在更多的吸附位点与捕收剂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磷灰石 白云石 阴离子 CAST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含CO_(3)^(2-)缺陷白云石表面性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卯松 章铁斌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68,73,共4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磷酸根离子/油酸根离子在白云石(104)表面CO_(3)^(2-)缺陷处的吸附。结果表明,白云石溶解产生CO_(3)^(2-)缺陷导致表面金属原子活性增强,有利于阴离子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H2PO4-在理想白云石表面、缺...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磷酸根离子/油酸根离子在白云石(104)表面CO_(3)^(2-)缺陷处的吸附。结果表明,白云石溶解产生CO_(3)^(2-)缺陷导致表面金属原子活性增强,有利于阴离子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H2PO4-在理想白云石表面、缺陷白云石表面与钙原子的吸附能分别为-183.30 kJ/mol、-561.24 kJ/mol。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H2PO4-与缺陷白云石表面钙原子吸附后,相邻镁原子仍具有较强活性,油酸根离子在理想白云石表面、缺陷白云石表面与镁原子的吸附能分别为-52.29 kJ/mol、-489.43 kJ/mol。磷酸和油酸离子可以共同吸附在白云石表面,导致白云石上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 白云石 晶格缺陷 吸附能 态密度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石的浮选富磷降镁实验
9
作者 卯松 章铁斌 +1 位作者 沈智慧 张覃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591-596,共6页
针对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石进行了选矿富磷降镁实验,原矿P_(2)O_(5)品位21.80%,MgO质量分数8.31%,采用一段反浮选流程,可获得精矿P_(2)O_(5)品位33.35%,MgO质量分数为1.36%,P_(2)O_(5)回收率86.53%;考察了选矿产品中稀土元素总量(ΣREE)... 针对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石进行了选矿富磷降镁实验,原矿P_(2)O_(5)品位21.80%,MgO质量分数8.31%,采用一段反浮选流程,可获得精矿P_(2)O_(5)品位33.35%,MgO质量分数为1.36%,P_(2)O_(5)回收率86.53%;考察了选矿产品中稀土元素总量(ΣREE)和重金属元素Pb、Cd的质量分数及走向,并分析精矿中ΣREE、重金属元素Pb与P_(2)O_(5)品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Pb和稀土元素在精矿中富集,而重金属元素Cd在尾矿中富集,为后续含稀土磷矿石的分离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稀土磷矿石 反浮选 富磷降镁 稀土元素 重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硫代硫酸盐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沈智慧 张覃 +1 位作者 卯松 叶军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90,共6页
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金品位为3.46 g/t,在原矿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硫代硫酸盐直接浸出工艺,进行了探索试验、条件试验和综合优化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浸出条件为:Na2S2O3·5H2O用量0.4 mol/L,CuSO4用量4 g/L,NH3·H2O用量4 mol/... 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金品位为3.46 g/t,在原矿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硫代硫酸盐直接浸出工艺,进行了探索试验、条件试验和综合优化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浸出条件为:Na2S2O3·5H2O用量0.4 mol/L,CuSO4用量4 g/L,NH3·H2O用量4 mol/L,Na2SO3用量0.3 mol/L,液固比为4∶1,pH为9.5。将原矿直接浸出与预处理后试样浸出进行对比试验,获得金浸出率分别为72.10%和85.09%,并对两者浸出率差异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 硫代硫酸盐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硅钙质锰矿石强磁选—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俊 李先海 +3 位作者 卯松 李龙江 邱跃琴 张覃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4,共6页
四川某锰品位为21.83%的硅钙质锰矿石锰品位低、嵌布粒度细、磨矿易泥化。为给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其进行了原矿预先脱泥—磨矿—强磁选—再磨—阳离子反浮选—阴离子正浮选工艺流程试验。结果表明:原矿预先脱泥后磨细至-0.075... 四川某锰品位为21.83%的硅钙质锰矿石锰品位低、嵌布粒度细、磨矿易泥化。为给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其进行了原矿预先脱泥—磨矿—强磁选—再磨—阳离子反浮选—阴离子正浮选工艺流程试验。结果表明:原矿预先脱泥后磨细至-0.075 mm占75%,磨矿产品与矿泥混合后经1粗1扫湿式强磁选,得到锰品位为25.23%、回收率为85.92%的强磁选精矿,强磁选精矿再磨至-0.075 mm占85.14%,以硫酸为p H调整剂、十二胺为捕收剂经1粗2扫反浮选,可以得到锰品位为28.86%、回收率为78.57%的反浮选精矿,反浮选精矿以Na2CO3为p H调整剂、六偏磷酸钠为抑制剂、GJBW为捕收剂经1粗2扫正浮选,获得的最终锰精矿锰品位为33.62%、回收率为72.76%。试验结果可以为该硅钙质锰矿石的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钙质锰矿石 磁选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化铝对废水中磷酸根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显波 马力 +5 位作者 刘志红 程伟 叶军建 王贤晨 卯松 张覃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共4页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活性氧化铝吸附废水中磷酸根离子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的磷酸根离子溶液,在活性氧化铝用量为25 g/L,pH值为4,吸附温度为298 K和吸附时间为60 min时,磷酸根离子的去除率为90.3...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活性氧化铝吸附废水中磷酸根离子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的磷酸根离子溶液,在活性氧化铝用量为25 g/L,pH值为4,吸附温度为298 K和吸附时间为60 min时,磷酸根离子的去除率为90.30%;活性氧化铝再生3次后,废水中磷酸根离子的去除率保持在89%左右。活性氧化铝pHpzc为4.9;当pH值为4时,磷酸根离子以H2PO4-形式存在,活性氧化铝表面带正电,有利于H2PO4-在其表面产生静电吸附。磷酸根离子在活性氧化铝表面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zeta电位测试、热力学参数计算和FTIR分析表明:磷酸根离子在活性氧化铝表面的吸附为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共同作用。ΔG<0,ΔH>0,表明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铝 废水 磷酸根离子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结构对胶磷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沈智慧 张覃 +3 位作者 卯松 谢俊 杨婷婷 徐怀玉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8年第3期105-111,共7页
不同结构的脂肪酸在胶磷矿表面润湿程度对浮选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动态俘泡法测定接触角,研究了脂肪酸碳链长度、双键个数、羟基引入、碳链异构对胶磷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在8~10范围内,胶磷矿疏水性较好。饱和脂肪酸疏水能... 不同结构的脂肪酸在胶磷矿表面润湿程度对浮选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动态俘泡法测定接触角,研究了脂肪酸碳链长度、双键个数、羟基引入、碳链异构对胶磷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在8~10范围内,胶磷矿疏水性较好。饱和脂肪酸疏水能力为:棕榈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月桂酸,碳原子数在12~16范围内,胶磷矿疏水性随碳链长度增加而增强。不饱和脂肪酸的疏水能力为:亚麻酸>亚油酸>油酸,不饱和程度越高,胶磷矿表面疏水性越强。脂肪酸烃基中引入羟基和异构的疏水能力为蓖麻油酸>硬脂酸>异硬脂酸,脂肪酸中同时含双键和羟基可提高胶磷矿疏水性,烃基正构碳链较异构疏水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磷矿 脂肪酸 润湿性 结构特性 浮选 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免离子对中低品位钙镁质磷矿石反浮选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显波 刘志红 +2 位作者 张小武 卯松 张覃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50-556,共7页
采用浮选试验,结合溶液化学计算、方差分析、扫描电镜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难免离子对中低品位钙镁质磷矿石反浮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浆中Ca^(2+)和Mg^(2+)会降低浮选磷精矿中P_2O_5含量而提高MgO含量,原因是Ca^(2+)和Mg^(... 采用浮选试验,结合溶液化学计算、方差分析、扫描电镜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难免离子对中低品位钙镁质磷矿石反浮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浆中Ca^(2+)和Mg^(2+)会降低浮选磷精矿中P_2O_5含量而提高MgO含量,原因是Ca^(2+)和Mg^(2+)会沉淀捕收剂解离的RCOO^-,降低其有效浓度;SO_4^(2-)会降低磷精矿中P_2O_5回收率,其作用机理是由于SO_4^(2-)能与Ca^(2+)作用生成硫酸钙沉淀并覆盖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增强氟磷灰石的可浮性,导致氟磷灰石随白云石一起浮出;PO_4^(3-)对浮选影响较小;Ca^(2+)、Mg^(2+)、SO_4^(2-)和PO_4^(3-)对磷精矿中SiO_2、Al_2O_3和Fe_2O_3含量影响较小.由于Ca^(2+)和SO_4^(2-)分别对磷精矿P_2O_5品位和P_2O_5回收率影响显著,因此在回水利用过程中需控制矿浆中Ca^(2+)和SO_4^(2-)浓度,降低其对浮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镁质磷矿石 反浮选 难免离子 Ca^2+ MG^2+ PO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白云石疏水聚团的原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军建 张覃 +3 位作者 李先海 王贤晨 沈智慧 卯松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2,共4页
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和颗粒录影显微镜原位观测了-30μm细粒白云石在脂肪酸类药剂GJBW以及煤油诱导下的疏水聚团尺寸和形貌,考察了GJBW浓度、煤油用量、油滴粒度、pH值和搅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JBW诱导形成了疏松的支链结构聚团... 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和颗粒录影显微镜原位观测了-30μm细粒白云石在脂肪酸类药剂GJBW以及煤油诱导下的疏水聚团尺寸和形貌,考察了GJBW浓度、煤油用量、油滴粒度、pH值和搅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JBW诱导形成了疏松的支链结构聚团,微米级油滴能显著增大聚团尺寸和强度,形成较紧密的球形结构聚团。搅拌速度较高时聚团有所破坏,但当搅拌速度降低时,聚团可以重构。原位表征能更准确地揭示细颗粒的疏水聚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聚团 白云石 聚团尺寸 聚团形貌 乳化煤油 磷灰石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视密度简易测定方法
16
作者 韩森 许石青 +1 位作者 杨宇 卯松 《大学物理实验》 2022年第5期21-24,共4页
煤岩物理力学性质可为工程地质评价、工程建筑物设计以及岩石力学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依据,煤岩视密度的大小可以反映煤岩体力学性质的优劣。通过将煤岩块放置于盛有液体石蜡的量筒中,根据量筒液面的变化,确定煤岩块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基本... 煤岩物理力学性质可为工程地质评价、工程建筑物设计以及岩石力学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依据,煤岩视密度的大小可以反映煤岩体力学性质的优劣。通过将煤岩块放置于盛有液体石蜡的量筒中,根据量筒液面的变化,确定煤岩块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基本公式(质量除以体积)得到煤岩体视密度。该方法相较于蜡封法操作简便、快速,通过对两种煤岩块视密度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得出两种方法测得视密度结果没有明显差异。煤岩视密度简易测定方法可以代替蜡封法,用于煤岩块视密度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视密度 液体石蜡 简易测试 T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矿强化浮选粉煤灰中未燃尽炭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驰 张覃 +3 位作者 卯松 叶军建 李显波 黄延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7,共4页
为了高效利用贵州某高炭粉煤灰中的未燃尽炭,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矿浆浓度、充气量和磨矿细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捕收剂WZ用量1800 g/t、起泡剂YC用量200 g/t、矿浆... 为了高效利用贵州某高炭粉煤灰中的未燃尽炭,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矿浆浓度、充气量和磨矿细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捕收剂WZ用量1800 g/t、起泡剂YC用量200 g/t、矿浆浓度25%和充气量0.3m^3/min条件下,在浮选前增加磨矿,磨矿细度从未磨矿时原灰-0.075 mm粒级占42.20%提升到-0.075 mm粒级占97.40%时,浮选完善指标从35.84%提高到45.69%。采用一粗两精一扫、中矿再选试验流程,可获得可燃物含量60.87%、可燃物回收率77.64%的精炭,以及烧失量分别为4.57%和9.55%的两种尾灰。磨矿不仅能够使颗粒变细,还可使未燃尽炭内部新鲜表面暴露,提高其疏水性,强化浮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未燃尽炭 尾灰 磨矿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矿分级智能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沅峻 张覃 +1 位作者 黄宋魏 卯松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4,共7页
磨矿分级受影响因素多、机理复杂,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选矿厂的技术经济指标,在选矿工艺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控制主要以安全稳定控制为目标,难以实现优化控制。生产实践表明,智能控制可以显著提高磨矿分级的效率... 磨矿分级受影响因素多、机理复杂,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选矿厂的技术经济指标,在选矿工艺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控制主要以安全稳定控制为目标,难以实现优化控制。生产实践表明,智能控制可以显著提高磨矿分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起到增产、降耗、提质、增效的作用。模糊控制、专家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是磨矿分级最为常用和高效的智能控制技术,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对磨矿分级智能控制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矿分级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专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体系下白云石与脂肪酸类捕收剂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章铁斌 张覃 +1 位作者 卯松 敖先权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63,共4页
采用单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和分子模拟手段研究了磷酸对白云石表面吸附油酸阴离子的影响。浮选试验和Zeta电位测试结果显示,磷酸导致白云石电负性增强,可浮性降低。分子模拟结果显示,白云石表面形成CO_(3)^(2-)空位缺陷,磷酸离... 采用单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和分子模拟手段研究了磷酸对白云石表面吸附油酸阴离子的影响。浮选试验和Zeta电位测试结果显示,磷酸导致白云石电负性增强,可浮性降低。分子模拟结果显示,白云石表面形成CO_(3)^(2-)空位缺陷,磷酸离子与缺陷处的Ca、Mg原子形成桥位吸附,缺陷处剩余的Ca、Mg原子可以进一步吸附油酸阴离子。油酸阴离子和H_(2)PO_(4)^(-)可以共同吸附在白云石表面导致白云石疏水;H_(2)PO_(4)^(-)的预先作用导致油酸根离子吸附能减小可能是白云石可浮性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磷灰石 捕收剂 油酸 空位缺陷 脂肪酸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子与白云石(104)表面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章铁斌 张覃 +1 位作者 卯松 李先海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3,共7页
为了研究白云石(104)表面吸附水分子的水化结构,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了单个及多层水分子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结果表明,白云石表面的Ca、Mg位点可以与水形成(Ca/Mg)—O_(w)键,主要是Ca3s3d轨道、Mg3s2p轨道及与O2p轨道作用,水分... 为了研究白云石(104)表面吸附水分子的水化结构,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了单个及多层水分子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结果表明,白云石表面的Ca、Mg位点可以与水形成(Ca/Mg)—O_(w)键,主要是Ca3s3d轨道、Mg3s2p轨道及与O2p轨道作用,水分子在白云石表面Ca位点的吸附作用强于Mg位点。多层水分子在白云石表面吸附时,水分子层结构发生了明显分层,最靠近白云石表面的水分子层中,水分子在Ca、Mg位点上有序排列,平均吸附能为-74.35kJ/mol;随着距离的增加,矿物表面与水分子间相互作用逐渐减弱,水分子吸附能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水分子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