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诃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卫若楠 邵蒙苏 王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28-31,共4页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诃子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常用量为3~50 g,丸散剂常用量为0.769~3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敛肺止咳治疗肺系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哮喘、咳血等)为0.769~15 g;涩肠止泻...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诃子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常用量为3~50 g,丸散剂常用量为0.769~3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敛肺止咳治疗肺系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哮喘、咳血等)为0.769~15 g;涩肠止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肠炎、急性胃肠炎、糖尿病腹泻等)为0.828~35 g;利咽开音治疗咽喉疾病(急慢性咽炎、声带白斑)为3~10 g;固崩止漏治疗妇科疾病(崩漏、带下等)为6~50 g;收敛固涩治疗肾系疾病(蛋白尿)为15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敛肺止咳常配伍麻黄、杏仁、甘草、五味子等;涩肠止泻常配伍怀山药、白术、肉豆蔻、白扁豆等;利咽开音常配伍桔梗、甘草、射干、荆芥、五味子等;固崩止漏常配伍侧柏叶、栀子等;收敛固涩常配伍黄芪、党参、白术、续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蓝根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探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旭 卫若楠 赵林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板蓝根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0.2~45 g,常用剂量为9~30 g,丸剂用量为0.12~1.63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清热解毒化湿、凉血利咽治疗肺系疾病(风热感冒、急性咽炎、咽...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板蓝根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0.2~45 g,常用剂量为9~30 g,丸剂用量为0.12~1.63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清热解毒化湿、凉血利咽治疗肺系疾病(风热感冒、急性咽炎、咽喉肿痛等),汤剂常用剂量为0.2~45 g,丸剂为0.12~1.63 g;凉血止痢治疗下痢脓血,常用剂量为0.6~41.4 g;清热解毒凉血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大头瘟等,常用剂量为3.72~30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解毒化湿、凉血利咽常配伍黄连、紫草根;凉血止痢常配伍滑石、黄连;清热解毒凉血常配伍金银花、连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沙参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翟艳会 王新苗 +1 位作者 张伟 卫若楠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1期1201-1204,共4页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北沙参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汤剂用量为7.5~100 g(100 g时浓煎顿服,仅服1剂,未说明配伍注意事项),常用剂量为10~30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清咽润喉治疗慢性咽炎,为10 g;益胃...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北沙参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汤剂用量为7.5~100 g(100 g时浓煎顿服,仅服1剂,未说明配伍注意事项),常用剂量为10~30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清咽润喉治疗慢性咽炎,为10 g;益胃生津治疗胃痛、胃炎,为10~15 g;清肺润燥治疗肺系疾病(咳嗽、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病、百日咳痉咳期、非典型性肺炎),为7.5~50 g;滋阴清热润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胆道疾病、慢性乙型肝炎、便秘、肝炎),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癌)、传染病(霍乱),用量多为10~40 g,治疗皮肤病(湿疹、斑秃)、妇科疾病(产后恶露不尽),用量为15~40 g,治疗免疫系统疾病(银屑病)用量为65 g;养阴清热治疗瘟疫重症,其用量为100 g(浓煎顿服,仅服1剂,未说明配伍注意事项)。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咽润喉常配伍麦冬、桔梗;益胃生津常配伍麦冬、石斛、白芍;清肺润燥常配伍麦冬、知母、百合、银柴胡、白薇等;滋阴清热润燥常配伍黄芪、党参、生地黄、天花粉、地骨皮等;养阴清热常配伍赤芍、红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茹的临床应用及用量探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魏瑾 卫若楠 韦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9期964-967,共4页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竹茹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汤剂用量为2~60 g,常用剂量为6~30 g,丸剂剂量8 g,散剂剂量6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清热化痰息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失眠、脑震荡后遗症、老...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竹茹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汤剂用量为2~60 g,常用剂量为6~30 g,丸剂剂量8 g,散剂剂量6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清热化痰息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失眠、脑震荡后遗症、老年痴呆、眩晕症、高血压),为2~13 g,散剂6 g;清热解毒化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热、头痛,为10~30 g,丸剂为8 g;清胆降逆和胃治疗呃逆、呕吐、急性胆囊炎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糖尿病合并胃肠症状,为9~30 g;清化湿热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汗出异常为10 g;清热解毒治疗痤疮、失眠、便秘为6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化痰息风常配伍胆南星、石菖蒲、半夏等;清热解毒化痰常配伍鱼腥草、黄芩等;清胆降逆和胃常配伍龙胆草、栀子、陈皮;清化湿热常配伍半夏、柴胡;清热解毒常配伍金银花、蒲公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茹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肤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翟艳会 吉红玉 +2 位作者 朱向东 梁永林 卫若楠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9期960-963,共4页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综合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地肤子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汤剂用量为9~30 g,常用剂量为15~30 g,散剂中地肤子剂量为0.46~1.38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清热利湿,疏风止痒治疗皮肤病(荨麻疹、变应性血...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综合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地肤子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汤剂用量为9~30 g,常用剂量为15~30 g,散剂中地肤子剂量为0.46~1.38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清热利湿,疏风止痒治疗皮肤病(荨麻疹、变应性血管炎、特应性皮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湿疹、酒皶鼻)、凉燥证、五官科(慢性咳嗽、喉咳、喉源性咳嗽)、妇科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黄带),用量多为9~30 g;治疗远视者,散剂用量为1.38 g;利尿通淋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用量多为30 g,治疗小儿积热、小便不通,散剂用量为0.46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利湿常配伍大黄、茯苓等;疏风止痒常配伍羌活、荆芥、蝉蜕、徐长卿、白鲜皮等;利尿通淋常配伍冬葵子、车前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肤子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伍梓豪 韦宇 +1 位作者 卫若楠 赵林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0期1080-1083,共4页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鱼腥草具有以下特点:1)汤剂用量为3.7~60 g,常用汤剂剂量为15~30 g,外用剂量为37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清热解毒治疗咽喉部疾病(急喉痹、急乳蛾、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鱼腥草具有以下特点:1)汤剂用量为3.7~60 g,常用汤剂剂量为15~30 g,外用剂量为37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清热解毒治疗咽喉部疾病(急喉痹、急乳蛾、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为15~30 g;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哮喘、痰热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症等),为15~30 g;解毒除痰,凉血祛瘀,消癥散结治疗癌症(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部转移癌等),为20~30 g;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性感冒、SARS、肺炎等病毒性疾病等),为15~30 g;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散结治疗皮肤疾病(痔疮等),为15~30 g,外用为37 g;清热利湿、通淋止痢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痢疾、下焦湿热等),为15~30 g;疗伤解毒,散瘀治疗外伤(蛇虫鼠咬伤等),为10 g;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疗肺痈、淋症、痢疾、急性发热,为3.7~6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解毒常配伍黄芩、板蓝根、连翘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常配伍鲜竹沥、生半夏、枇杷叶等;解毒除痰,凉血祛瘀,消癥散结常配伍仙鹤草、干蟾皮、浙贝母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常配伍板蓝根、连翘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散结常配伍白矾、巴豆、朱砂等;清热利湿、通淋止痢常配伍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金银花等;疗伤解毒,散瘀常配伍侧柏叶、地松;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常配伍金银花、败酱草、山楂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片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潘丽 卫若楠 +1 位作者 于同月 朱向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980-982,共3页
通过总结经典名方与现代医家临床应用冰片及其用量经验,总结出冰片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0.004~12 g,常用剂量0.1~0.3 g,丸散剂用量0.0021~1.1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冰片最佳用量与配伍,如通窍治疗心系疾病(急性心肌梗死... 通过总结经典名方与现代医家临床应用冰片及其用量经验,总结出冰片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0.004~12 g,常用剂量0.1~0.3 g,丸散剂用量0.0021~1.1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冰片最佳用量与配伍,如通窍治疗心系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过敏性鼻炎、癫痫、抑郁症等,用量多为0.004~6 g(汤剂),0.0021~1.1 g(丸散剂);如清热消肿治疗皮肤病(神经性皮炎),用量12 g;如单用发挥止痛功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腹痛等),小儿汤剂用量0.1~0.5 g,成人用量0.5~0.8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冰片通关开窍,配伍细辛、辛夷、白芷等;如清热消肿配伍防风、蝉蜕、荆芥等;冰片服用时间不宜过长,慢性病1~3个月,急性病1~7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罗金丽 卫若楠 +1 位作者 于同月 邸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491-494,共4页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雷公藤有以下特点:在汤剂中用量为1~50 g,多为10~15 g,外用药中多为1.85~11.25 g。临床根据具体疾病及结合中药配伍关系,寻求最佳用量,如常配伍威灵仙、独活、秦艽等,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雷公藤有以下特点:在汤剂中用量为1~50 g,多为10~15 g,外用药中多为1.85~11.25 g。临床根据具体疾病及结合中药配伍关系,寻求最佳用量,如常配伍威灵仙、独活、秦艽等,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汤剂为5~50 g,外用常为1.85~11.25 g;常配伍水牛角、牡丹皮等,治疗肾系疾病(IgA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汤剂中用量为6~15 g;常配伍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等,治疗多种癌症术后病症(肺癌、乳腺癌等),汤剂中用量为5~6 g;常配伍夏枯草、鸡血藤等,治疗甲状腺疾病(桥本甲状腺炎),汤剂中用量为15~45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林家冉 卫若楠 马将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212-1215,共4页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红花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剂量为1~30 g,常用量为5~15 g,丸散剂常用量为0.63~20.7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活血通利、逐瘀散结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脑血管疾...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红花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剂量为1~30 g,常用量为5~15 g,丸散剂常用量为0.63~20.7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活血通利、逐瘀散结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中风、血管性痴呆等)、肾脏疾病(如隐匿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肠梗阻,为5~30 g、0.63 g(丸剂);活血止痛、化瘀通络治疗痹证(如顽固性头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周围血管病(如脉管炎、雷诺氏病等)、下肢深静脉血栓、腰椎间盘突出症,为4.5~15 g;养血散瘀、调经润肤治疗妇科疾病(如不孕症、闭经、痛经等)、皮肤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失眠、甲亢,为1~15 g,0.828~20.7 g(散剂)。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活血通利、逐瘀散结常配伍桃仁、丹参、黄芪等;活血止痛、化瘀通络常配伍桃仁、鸡血藤、僵蚕等;养血散瘀、调经润肤常配伍当归、白芍、益母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南星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丽 卫若楠 +2 位作者 徐坤元 于同月 朱向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7期729-732,共4页
通过总结经典名方、名老中医及现代医者临床应用天南星的经验,总结出天南星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汤剂使用剂量为1.55~45 g,常用量为6~15 g,丸散剂0.08~2.14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选用天南星的最佳用量与配伍,如天南星燥湿化痰,治... 通过总结经典名方、名老中医及现代医者临床应用天南星的经验,总结出天南星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汤剂使用剂量为1.55~45 g,常用量为6~15 g,丸散剂0.08~2.14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选用天南星的最佳用量与配伍,如天南星燥湿化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症、发作性咬舌、内耳性眩晕)、消化系统疾病(脂肪肝、顽固性呃逆)、妇科疾病(白带增多)等,天南星用量多在1.55~20 g(汤剂),0.08~2.14 g(丸散);如化痰散结,治疗肿瘤类疾病(脑肿瘤、脑癌、子宫颈癌)、免疫系统疾病(顽固性湿疹)等,汤剂用量多为10~45 g;如化痰行瘀,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剂量多为1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天南星燥湿化痰,配伍天麻、苍术、石菖蒲等;如祛风化痰,配伍防风、土鳖虫、威灵仙等;如化痰散结,配伍全蝎、防己、蜈蚣、僵蚕等;如化痰行瘀,配伍桃仁、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南星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