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泪小管断裂的3种吻合方法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卫承华 郎平 +1 位作者 梅立新 蔡瑞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85-18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情况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的简单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73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资料,归纳其手术方法和临床特点,并且随访。手术方法分别采用直接寻找法,弯针法,泪囊切开法。结果:经治疗73例患者中直接... 目的:探讨不同情况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的简单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73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资料,归纳其手术方法和临床特点,并且随访。手术方法分别采用直接寻找法,弯针法,泪囊切开法。结果:经治疗73例患者中直接寻找法吻合56例,弯针法吻合15例,泪囊切开法吻合2例。泪小管断裂吻合治愈63例,好转9例,未愈1例。结论:大多数新鲜泪小管断裂可以直接找到鼻侧断端,少数可以用弯针法找到,个别解剖异常患者或陈旧性泪小管断裂患者需用泪囊切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 断裂 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屈光参差基本特征及屈光矫正对其双眼视功能影响分析
2
作者 冯菲玲 卫承华 《临床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屈光参差患者一般资料和基本特征,探讨框架镜矫正对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2年4~12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童屈光参差患者226例(452只眼),排除显性斜视(不包括调节性内斜视)等眼部器质性... 目的分析儿童屈光参差患者一般资料和基本特征,探讨框架镜矫正对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2年4~12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童屈光参差患者226例(452只眼),排除显性斜视(不包括调节性内斜视)等眼部器质性病变后入组,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入组患者在屈光矫正初(刚佩戴眼镜时),矫正后3个月分别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电脑验光、角膜映光、Worth4点灯、远立体视功能检查。依据屈光参差性质不同分为远视组与近视组。等效球镜度数为球镜度数+1/2柱镜度数之差。两组均再分为A组(轻中度组):<3.0 D,B组(重度组):≥3.0 D。结果(1)两组年龄、BCVA、感觉融像正常率、单眼抑制率、立体视正常率及斜视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眼正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矫正前后,近视组BCVA均基本正常,远视组BCVA均显著提高(均P<0.05)。(3)矫正前后,近视组感觉融像正常率均达100%;远视B组感觉融像正常率上升显著,远视A组变化不显著。(4)矫正前后,近视组均无单眼抑制;远视B组单眼抑制率下降显著,远视A组单眼抑制率变化不显著。(5)两组患儿矫正后立体视正常率均有所提高,其中近视各组和远视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视B组不显著(P=0.157)。(6)ΔSE与感觉融像能力、立体视锐度均呈负相关,感觉融像能力与立体视锐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远视性屈光参差发生年龄小,内隐斜视发生率较近视性高,对双眼视觉的损害较近视性大。框架镜屈光矫正可以改善屈光参差患者的双眼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双眼视功能 立体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外伤80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卫承华 梅立新 蔡瑞玲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皖南地区807例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及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807例眼外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及临床特点。结果:807例住院眼外伤患者以钝挫伤和穿通伤为主,分别占41.3%和39.2%。男性... 目的:研究分析皖南地区807例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及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807例眼外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及临床特点。结果:807例住院眼外伤患者以钝挫伤和穿通伤为主,分别占41.3%和39.2%。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以青壮年多见。职业以农民最高,其次为工人和学生。脱盲率37.5%,最终致盲率36.6%。结论:眼外伤是致盲的最主要病因之一,后果严重,应加强预防。加强劳动安全防护和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对预防和减少眼外伤的发生非常重要。早期就诊和手术是降低致盲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表层切削术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患者临床分析
4
作者 卫承华 戴巧云 +4 位作者 晋毓信 许玉娟 陆维真 王玺 韦超兵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角膜表层切削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患者降眼压及治疗角膜反应的临床资料,探索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角膜表层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常规滴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0.1%氟米龙)出现高眼压患者,停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酌情给予... 目的:回顾性分析角膜表层切削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患者降眼压及治疗角膜反应的临床资料,探索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角膜表层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常规滴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0.1%氟米龙)出现高眼压患者,停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酌情给予药物控制眼压,眼压稳定后间歇给予氯替泼诺滴眼液抑制角膜反应。结果:612眼中有23眼发生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9例给予2%卡替洛尔滴眼液滴眼,3例加服醋甲唑胺和静脉滴注20%甘露醇,经治疗后眼压恢复基础水平。眼压稳定1周后开始间歇给予氯替泼诺滴眼液抑制角膜反应,23眼均未再出现眼压升高、2级以上haze反应或屈光回退。结论:角膜表层切削术后应密切监测眼压。间歇应用氯替泼诺滴眼液对糖皮质激素高眼压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手术 近视 激素性高眼压 屈光回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慧黎 梅立新 +1 位作者 戴巧云 卫承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18-1921,共4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眼科非入侵式影像学检查方法,它是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步应用于临床。OCTA通过扫描血管内流动的红细胞显示出眼底血流密度与眼底组织结构形态,在眼科...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眼科非入侵式影像学检查方法,它是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步应用于临床。OCTA通过扫描血管内流动的红细胞显示出眼底血流密度与眼底组织结构形态,在眼科相关疾病(尤其是眼底病变)的诊治及疗效评估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OCTA具有高分辨率、易操作、快速扫描、三维成像等优势,现已被应用于眼科疾病(脉络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角膜和虹膜相关疾病、弱视、青光眼等)的评估和诊断。本文就OCTA技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眼部疾病 诊断 评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