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变刚度和齿侧间隙非线性对齿轮系统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卫一多 刘凯 +1 位作者 马朝锋 赵常青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5,共5页
建立包含时变刚度和齿侧间隙的单对齿轮系统振动模型,推导综合考虑时变刚度、齿侧间隙、传递误差等非线性因素的振动微分方程。运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计算系统在无冲击、单边冲击和双边冲击状态下,系统参数、载荷参数对系统振幅及稳... 建立包含时变刚度和齿侧间隙的单对齿轮系统振动模型,推导综合考虑时变刚度、齿侧间隙、传递误差等非线性因素的振动微分方程。运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计算系统在无冲击、单边冲击和双边冲击状态下,系统参数、载荷参数对系统振幅及稳定性的影响。数值仿真表明:考虑时变刚度、齿侧间隙等非线性因素时齿轮系统具有复杂的振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刚度 间隙 非线性 齿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作用下周期双参变激励齿轮系统非线性振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卫一多 刘凯 +2 位作者 崔亚辉 原园 张武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9-394,442,共7页
研究了周期双参变激励齿轮系统在摩擦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建立了考虑轮齿时变啮合刚度和齿间摩擦的单自由度扭转非线性振动模型,研究了摩擦因子、重合度、惯量比、刚度因子、阻尼因子、载荷分配系数等参数对齿轮系统非线性振动响应的影... 研究了周期双参变激励齿轮系统在摩擦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建立了考虑轮齿时变啮合刚度和齿间摩擦的单自由度扭转非线性振动模型,研究了摩擦因子、重合度、惯量比、刚度因子、阻尼因子、载荷分配系数等参数对齿轮系统非线性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对周期双参变激励齿轮系统非线性振动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非线性振动 动力学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对齿轮系统非线性振动及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卫一多 刘凯 +2 位作者 马朝锋 赵常青 原园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0-765,共6页
为研究摩擦对齿轮系统非线性振动的响应和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建立考虑轮齿时变刚度和齿间摩擦的扭转非线性振动模型,用理论解析和数值计算结合的方法,研究周期双参变激励齿轮系统,在摩擦力作用下非线性振动响应和系统参数稳定性问题。研... 为研究摩擦对齿轮系统非线性振动的响应和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建立考虑轮齿时变刚度和齿间摩擦的扭转非线性振动模型,用理论解析和数值计算结合的方法,研究周期双参变激励齿轮系统,在摩擦力作用下非线性振动响应和系统参数稳定性问题。研究了摩擦系数、啮合刚度因子及齿间载荷分配系数等参数,对齿轮系统非线性振动响应和参数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证明:合理设计齿轮系统的动力学参数,可有效抑制由摩擦引起的响应峰值和减小系统参数的不稳定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齿轮 非线性振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间滑动摩擦对行星轮系非线性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卫一多 刘凯 +1 位作者 崔亚辉 赵常青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3-260,共8页
考虑齿间互动摩擦和时变刚度非线性因素,建立扭转行星轮系动力学模型。根据齿间摩擦的特点,将啮合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用解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行星轮系齿间滑动摩擦、齿间载荷分配系数、相位差等参数对行星轮系非线性振动... 考虑齿间互动摩擦和时变刚度非线性因素,建立扭转行星轮系动力学模型。根据齿间摩擦的特点,将啮合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用解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行星轮系齿间滑动摩擦、齿间载荷分配系数、相位差等参数对行星轮系非线性振动和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在考虑齿间滑动摩擦力时,行星轮系非线性动力学存在如下特点:摩擦因子对行星轮系各构件的摩擦振幅有重要影响,特别对太阳轮的影响最为明显;相位差的存在改善了行星轮系啮合刚度的分布,对减小各构件的摩擦振幅和提高系统的参数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齿间滑动摩擦对行星轮系非线性振动动力学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低速、重载的工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摩擦 参数不稳定性 行星轮系 非线性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正脉冲发生器阀体设计及其信号特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常青 刘凯 +3 位作者 赵桐 卫一多 代志平 贾桑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8-692,共5页
泥浆脉冲传输是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无线随钻测量方式,为了改善泥浆脉冲发生器工作性能、提高信号强度和传输距离,需要对旋转阀进行优化。根据流体力学中节流口压力与流量关系式,推导出正脉冲压力波信号的转阀形状曲线方程,并根据方程对... 泥浆脉冲传输是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无线随钻测量方式,为了改善泥浆脉冲发生器工作性能、提高信号强度和传输距离,需要对旋转阀进行优化。根据流体力学中节流口压力与流量关系式,推导出正脉冲压力波信号的转阀形状曲线方程,并根据方程对定子、转子形状进行了优化。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转阀的流场特性进行三维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旋转阀随钻测井仪的传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转子叶片轮廓设计成极坐标曲线时正脉冲压力波信号稳定;采用曲线阀口可以使水力转矩变化平缓;为了解决冲蚀问题,转阀设计中考虑溢流功能,同时设计转子耐磨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量 计算流体力学 设计 转子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仪发射电路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和丽真 杨国华 +4 位作者 王珺 郭庆明 卫一多 尤嘉褀 陈刚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7期12-16,共5页
随钻方位电磁波仪器常见为多频、多组天线设计,仪器通过分时发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信号并接收回波,根据回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信息来推算地层信息。在仪器工作过程中,电磁波发射电路是仪器关键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仪器性能。基于数字频率... 随钻方位电磁波仪器常见为多频、多组天线设计,仪器通过分时发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信号并接收回波,根据回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信息来推算地层信息。在仪器工作过程中,电磁波发射电路是仪器关键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仪器性能。基于数字频率直接合成技术设计了一种随钻方位电磁波仪器发射电路,发射出的正弦波信号频率、相位、幅度均可通过改变程序来控制调整,具有输出信号频率、相位分辨率高、幅度易调整、信号稳定、功耗低等特点。详细介绍了发射电路中DDS信号产生电路、滤波电路、数模调幅电路、功率驱动电路等重要组成部分,经试验结果证明该设计方案可行,能够满足随钻方位电磁波仪器功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方位电磁波仪器 DDS 数模调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