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RM1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卢飞飞 任婧婧 +3 位作者 刘宁 王黎明 王言奎 孙显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大亚基(RRM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在6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检测RRM1蛋白的表达,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研究RRM1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大亚基(RRM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在6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检测RRM1蛋白的表达,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研究RRM1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RRM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分化卵巢癌组高于高、中分化卵巢癌组(P<0.05);在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RRM1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比阴性表达者高(P<0.05);而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RRM1阳性表达者生存率低(P<0.05);RRM1阳性表达+癌组织低分化为卵巢癌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RRM1阳性表达+癌组织低分化者死亡危险度是非RRM1阳性表达+癌组织低分化者的4.252倍。结论 RRM1对上皮性卵巢癌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还原酶类 卵巢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视频监控单元的设计
2
作者 卢飞飞 魏宗寿 邢东峰 《现代电子技术》 2010年第24期74-76,共3页
介绍了一个基于嵌入式平台而设计的视频监控系统。采用TMS320DM365为核心的处理器,通过模块化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智能数字视频监控单元。单元包括视频采集输入、外部存储器、以太网和视频输出4部分。该设计利用了TMS320DM365的多外围接口... 介绍了一个基于嵌入式平台而设计的视频监控系统。采用TMS320DM365为核心的处理器,通过模块化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智能数字视频监控单元。单元包括视频采集输入、外部存储器、以太网和视频输出4部分。该设计利用了TMS320DM365的多外围接口特性,选用4个芯片,以满足其视频处理功能。单元的视频采集输入使用TVP5158视频解码器,DDR2 SDRAM采用W971GG6IB,NAND FLASH为K9F2808U0C,以太网控制器采用ENC28J60。该系统的处理器核工作速率高达300 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S320DM365 数字视频 监控 外围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城乡融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研究
3
作者 卢飞飞 窦立毅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6期214-216,共3页
江苏省南通市,秉承“融入、融通、融合”的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理念,通过分步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着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举措,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征程。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 江苏省南通市,秉承“融入、融通、融合”的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理念,通过分步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着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举措,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征程。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如南通城镇化空间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城乡人口流动迁徙制度有待不断创新,绿色低碳与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产生冲突等。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剖析,文章提出了完善城乡有序流动的南通人口迁徙制度,完善南通返乡人才和科技服务农村机制,建立健全南通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村容村貌优化乡村品质建设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稳步推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融合 江苏省南通市 空间体系 人口迁徙 城乡人口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筱青 苗培培 +5 位作者 普军伟 李思楠 王茜 谭琨 卢飞飞 易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1-299,共9页
为了研究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产生的影响。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抚仙湖流域3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ArcGIS技术,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分析了2005年、2010年、2015年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时... 为了研究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产生的影响。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抚仙湖流域3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ArcGIS技术,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分析了2005年、2010年、2015年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10年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以水域、耕地和林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呈持续增加的趋势,耕地、草地持续减少,水域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耕地向建设用地和林地转移;(2)时间上,土地利用变化使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2010年、2015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分别为193252.63万元、283174.04万元和513769.28万元。空间上,近10年单位面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在空间上由湖泊向外围区域逐渐增加,湖泊北部、南部供给服务价值增加最多,右所镇北部、湖泊西部、路居镇南部调节服务价值增加较为明显,而文化服务价值沿湖泊周边逐渐增加;(3)流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以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为主,分别占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47.61%,55.22%,53.55%,调节服务价值分别占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33.49%,21.76%,12.24%,而文化服务价值最少,分别占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18.90%,23.02%,34.21%。其中,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以2005年和2010年的贡献最大,到2015年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价值则逐渐降低。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价值比例较小,但逐年增加;(4)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来看,各价值增量体现为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其中林地、耕地的价值增量最大,而草地、水域、建设用地价值增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时空变化 抚仙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喀斯特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及分区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筱青 普军伟 +3 位作者 饶辉 李思楠 卢飞飞 顾泽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0-248,共9页
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是保障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在分析云南喀斯特山区特殊性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建设开发的重要因子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木桶原理”和“反木桶原理”相结合的方法,以典型区域广南县为例,进行了城乡建设用... 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是保障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在分析云南喀斯特山区特殊性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建设开发的重要因子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木桶原理”和“反木桶原理”相结合的方法,以典型区域广南县为例,进行了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及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坡度、地质灾害、活动断层、岩溶塌陷、矿山占用地、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现状地类、地理和交通区位等是决定喀斯特山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的重要因子,其中现状地类、坡度、岩溶塌陷、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是限制城乡建设开发的关键因子,而交通区位则是提高建设适宜度的关键因子;(2)广南县不适宜区面积最大,占全县总面积的63.37%,潜在适宜区和适宜区居中,分别占21.33%和10.38%,最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4.91%。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除县域北部和中北部外的区域,潜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中北部和西南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城镇附近及交通沿线;(3)在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把喀斯特山区分为城乡建设用地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腾退整治区以及生态保护和农业保障区,提出建设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城乡建设用地 影响因子 适宜性评价 建设开发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空间分类的抚仙湖流域“3类空间”时空格局变化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筱青 李思楠 +4 位作者 谭琨 苗培培 普军伟 卢飞飞 王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9-305,313,共8页
为了了解高原湖泊流域'3类空间'的布局结构,探析流域在发展过程中'3类空间'的格局变化及其变化趋势,本文以抚仙湖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功能空间分类的角度研究抚仙湖流域'3类空间'分类体系,并分析了2005—201... 为了了解高原湖泊流域'3类空间'的布局结构,探析流域在发展过程中'3类空间'的格局变化及其变化趋势,本文以抚仙湖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功能空间分类的角度研究抚仙湖流域'3类空间'分类体系,并分析了2005—2015年流域'3类空间'时空格局变化特征,为抚仙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 2005—2015年抚仙湖流域城镇空间呈上升趋势,10 a增加了71.37%,农业空间呈下降趋势,10 a减少了6.38%,生态空间先升后降,总体增加了0.48%;(2) 2005年、2010年和2015年抚仙湖流域'3类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以生态空间为主,但城镇空间格局、农业空间格局和生态空间格局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别,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主要分布于抚仙湖流域的北部,而生态空间除抚仙湖湖泊水面外在流域四周均有分布;(3)从变化程度上看,'3类空间'格局变化差异显著,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格局变化主要发生在流域北部,而生态空间则在湖泊中部沿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类空间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 抚仙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稳定性2W输出千赫兹(kHz)线宽319 nm紫外连续激光系统(特邀)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欣 侯晓凯 +3 位作者 卢飞飞 白建东 何军 王军民 《光电技术应用》 2022年第4期64-69,共6页
介绍了一种固态高功率318.6 nm紫外激光系统,通过1 560.5 nm和1 076.9 nm红外激光单次穿过PPMgO:LN准位相匹配晶体和频产生637.2 nm单频红光,之后637.2 nm激光经四镜环形腔增强偏硼酸钡(BBO)晶体谐振倍频产生~2W的窄线宽、连续可调谐的3... 介绍了一种固态高功率318.6 nm紫外激光系统,通过1 560.5 nm和1 076.9 nm红外激光单次穿过PPMgO:LN准位相匹配晶体和频产生637.2 nm单频红光,之后637.2 nm激光经四镜环形腔增强偏硼酸钡(BBO)晶体谐振倍频产生~2W的窄线宽、连续可调谐的318.6 nm紫外激光。基于此激光系统,研究了声光调制器(AOM)闭环主动反馈稳定318.6 nm紫外激光功率,时域激光强度起伏由±11.12%抑制到了±0.08%,频域反馈环路响应带宽约13 kHz。之后将紫外激光结合铯冷原子磁光阱,研究了俘获损耗光谱。获得稳定的、窄线宽、连续可调谐的318.6 nm紫外激光,对研究铯里德堡原子间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高功率318.6 nm激光系统 窄线宽 连续可调谐激光 激光强度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杞麓湖流域的景观格局与水质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普军伟 赵筱青 +5 位作者 顾泽贤 卢飞飞 郑田甜 高翔宇 陈俊旭 易琦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1,共9页
由于人类活动日益增强,高原湖泊杞麓湖景观格局和湖泊水质发生较大改变,探究其变化关系可为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和流域管理提供科学参考。采用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结合RS/GIS技术和Pearson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10年... 由于人类活动日益增强,高原湖泊杞麓湖景观格局和湖泊水质发生较大改变,探究其变化关系可为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和流域管理提供科学参考。采用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结合RS/GIS技术和Pearson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10年间景观格局变化、湖泊水质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5-2014年杞麓湖水质偏差,其中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叶绿素a呈显著增长趋势,氨氮、总磷和透明度波动较大,2015年整体水质有所改善,但仍为劣Ⅴ类水。(2)杞麓湖流域主要景观类型是林地和耕地,占流域总面积的74%以上,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较快(+876.42hm^2),水域(-1 281.42hm^2)和耕地(-794.61hm^2)缩减较多,后5年湖滨湿地大量出现(+1 432.08hm^2);景观格局聚集程度增加,异质性略有减弱,破碎化程度降低,多样性和均匀程度变化不大,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影响强烈。(3)水田、旱地和建设用地聚集程度增强及破碎化程度降低与氨氮外的其它水质指标呈正相关,水域面积与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呈负相关,水田与建设用地是杞麓湖水质退化的主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杞麓湖流域 湖泊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思楠 赵筱青 +4 位作者 谭琨 苗培培 普军伟 卢飞飞 王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69,87,共8页
高原湖泊是流域内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维系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湖泊流域空间格局发生变化,高原湖泊环境污染加剧。以云南省抚仙湖流域为研究对象... 高原湖泊是流域内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维系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湖泊流域空间格局发生变化,高原湖泊环境污染加剧。以云南省抚仙湖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基于2005~2015年3期遥感影像从土地利用幅度变化、土地利用转移类型和土地利用动态度3个方面分析了流域10 a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湖泊水面、有林地、旱地、水田和草地为主,水田、有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旱地、草地和灌木林地面积减少,园地、湖泊水面和未利用地面积先增后减,水库坑塘先减后增;②土地利用转换类型以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耕地内部转移和耕地向林地转移3类为主;③不同时期不同地类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存在较大差异,2010~2015年与2005~2010年相比,变化更为剧烈,其他建设用地动态度最高,湖泊水面动态度最低,动态度较高的区域分布于湖泊北岸以及西岸中部,而流域北部边缘、西部边缘的动态度较低。研究成果可为该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时空变化 GIS 抚仙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市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之旅游安全服务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飞飞 《现代营销(下)》 2019年第12期118-119,共2页
本研究以南通为实证对象,通过南通市旅游安全服务的现状研究,分析南通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了在饮食安全和交通安全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在消防设施、游乐设施、应急预案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和建议,以期逐步完... 本研究以南通为实证对象,通过南通市旅游安全服务的现状研究,分析南通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了在饮食安全和交通安全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在消防设施、游乐设施、应急预案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和建议,以期逐步完善南通市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提高人们对旅游安全服务的信心,增强南通旅游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市 旅游公共服务 旅游安全服务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南通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和组织方式研究
11
作者 卢飞飞 吴翠翠 《现代营销(下)》 2022年第3期98-100,共3页
开展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改善南通生态环境,推动美丽南通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南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南通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优化南通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和组织方式的意义、南通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现状,再从南通面临的创新... 开展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改善南通生态环境,推动美丽南通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南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南通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优化南通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和组织方式的意义、南通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现状,再从南通面临的创新成果转化不够、环境保护“卡脖子”问题、生态环境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不足等问题进行阐述,分析了问题所在,最后提出构建南通“环保专业化创新平台”、提升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与畅通性、优化“南通双创人才服务平台”、协调发展南通绿色科技创新等四个解决对策,期望能够对优化南通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和组织方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科技创新 体系研究 成果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1月专用汽车市场分析与解读
12
作者 卢飞飞 《专用汽车》 2023年第6期22-24,共3页
针对专用汽车六大类产品,分析总结了2023年1月专用汽车细分产品市场销售情况,以及各重点区域销售情况和新能源产品销售情况,然后针对自卸汽车的月度市场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宏观市场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专用汽车 新能源 市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