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铝土矿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28
1
作者 卢静文 彭晓蕾 徐丽杰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山西铝土矿矿石中鲕、豆、碎屑等组构均具红土性质,结合化学成分特征、稀土元素特征、氧同住素特征、锆石等副矿物特征及含矿岩系底部岩层与下伏中奥陶纪灰岩关系和矿床分布与古陆、古岛的依赖关系等方面分析,铝土矿的成矿物质多是异... 山西铝土矿矿石中鲕、豆、碎屑等组构均具红土性质,结合化学成分特征、稀土元素特征、氧同住素特征、锆石等副矿物特征及含矿岩系底部岩层与下伏中奥陶纪灰岩关系和矿床分布与古陆、古岛的依赖关系等方面分析,铝土矿的成矿物质多是异源的,多为古陆上的铝硅酸盐岩红土风化产物,经流水以机械碎屑形式被搬运至海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铝硅酸盐岩 铝土矿床 铝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高板河层控硫化物矿床矿石组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卢静文 杨化洲 +1 位作者 文琼英 魏运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3年第3期55-65,163,共12页
高板河矿床位于河北省兴隆县,该矿是以锌黄铁矿为主的我国北方典型的层控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由于该矿规模大、分布广,在成矿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长期以来,在矿床特征,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方面曾引起有关方面注目并对矿区有过... 高板河矿床位于河北省兴隆县,该矿是以锌黄铁矿为主的我国北方典型的层控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由于该矿规模大、分布广,在成矿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长期以来,在矿床特征,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方面曾引起有关方面注目并对矿区有过较高程度的研究。由于成矿作用的复杂,在矿床成因方面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矿床 矿床成因 黄铁矿床 多金属硫化物 白云岩 锌矿 胶状构造 矿体产状 层控 泥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重矿物特征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52
3
作者 付玲 关平 +3 位作者 赵为永 王牧 张英 卢静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67-2875,共9页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由于其沉积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并且近几年来多口探井在该层系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而被研究者所关注。沉积物源分析作为了解造山带构造演化、盆地沉积作用以及划分油气有利区带的重要方法是路乐河组...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由于其沉积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并且近几年来多口探井在该层系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而被研究者所关注。沉积物源分析作为了解造山带构造演化、盆地沉积作用以及划分油气有利区带的重要方法是路乐河组研究的关键内容。前人对盆地不同区块第三系物源进行了研究但缺乏从全盆地范围整体探讨路乐河组物源的报导。本次研究通过重矿物组合、ZTR指数及重矿物稳定系数的平面展布特征结合岩屑类型对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地层进行系统分析,初步划分出昆特依-冷湖一-四号、马海-南八仙、红山、鄂博梁-碱山、油砂山-跃进、黄石-弯西等11个物源体系,基本确定了物源方向并恢复了母岩类型。研究表明,不同物源区沉积物特征差异较为明显,表现为昆仑山前物源搬运距离最长,阿尔金山前物源搬运距离最短,祁连山前物源搬运距离中等。上述认识为研究区沉积体系的精细划分、原型盆地恢复以及盆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古近系路乐河组 重矿物分析 物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辽吉地区早元古代大型—超大型硼矿床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41
4
作者 冯本智 卢静文 +2 位作者 邹日 明厚利 谢宏远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15,共15页
超大型矿床的出现、形成与其所在的地质背景有关。在全新构造观的指导下论证了大型-超大型硼矿床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及其它基本特点,把矿床的成生与地壳演化结合起来,并重视了深断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通过幔壳长期作用,使深部巨量成... 超大型矿床的出现、形成与其所在的地质背景有关。在全新构造观的指导下论证了大型-超大型硼矿床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及其它基本特点,把矿床的成生与地壳演化结合起来,并重视了深断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通过幔壳长期作用,使深部巨量成矿物质以三种方式带入成矿热卤水盆地,在一定的自然地理与物理化学条件下矿质沉淀、富集形成大型与超大型硼矿床。在上述成矿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床的地质成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辽吉地区 早元古代 硼矿床 形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学综合实验室建设与功能开发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文贵 卢静文 +1 位作者 计桂霞 于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5年第3期108-110,共3页
本文从地球系统科学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人手,提出了建设地学综合实验室的意义、目的和依据,介绍了地学综合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着重分析了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培养高素质地学人才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综合实验室 建设 实验教学方法 功能开发 培养 高素质 新形势 地学 地球系统科学 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