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学材料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岩 雷冬梅 +3 位作者 卢金富 陈晓浪 李孝红 张志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28,31,共3页
综述了硅橡胶、膨体聚四氟乙烯、羟基磷灰石、生物玻璃和镁合金等常见的生物医学材料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整形美容外科 生物医学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紫外安全玻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卢金富 吴青松 +3 位作者 王晓敏 王萃娟 陈晓浪 张志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1,共3页
抗紫外安全玻璃不仅具有优良的抗冲击安全性能,防弹、防盗等,且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的效果,其应用十分广泛。主要阐述了抗紫外安全玻璃的研究现状、机理、制备方法、主要应用和展望。
关键词 抗紫外 PVB 安全玻璃 纳米材料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PU/ST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杨延慧 严涵 +5 位作者 李芳霞 卢金富 胡青松 陈晓浪 张志斌 周先礼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48,共3页
采用预聚-扩链-中和-分散法合成了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DHPDMS)改性聚氨酯(PU)水溶液,再将PU水溶液和淀粉(ST)溶液按照不同的质量比进行复合,采用凝聚相分离法制备出PDMS-PU/ST复合微球;考察了PEG分子量、n(-OH)/n(-NCO)、DHPDMS的质... 采用预聚-扩链-中和-分散法合成了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DHPDMS)改性聚氨酯(PU)水溶液,再将PU水溶液和淀粉(ST)溶液按照不同的质量比进行复合,采用凝聚相分离法制备出PDMS-PU/ST复合微球;考察了PEG分子量、n(-OH)/n(-NCO)、DHPDMS的质量分数,淀粉质量分数对PDMS-PU/ST复合微球的球形、力学强度和降解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微球的表面形态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SEM照片显示复合微球表面光滑且内部有很多致密的管状孔隙,适合用作药物释放载体材料;FT-IR表明硅氧键引入到PU中,且PU和ST之间通过氢键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淀粉 聚二甲基硅氧烷 复合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青松 卢金富 +3 位作者 王晓敏 王萃娟 陈晓浪 张志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0-191,195,共3页
形状记忆材料是刺激响应性材料,能够利用外部的刺激改变它们的形状,包括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陶瓷、形状记忆聚合物三大类,主要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及聚合物的发展及其应用,并对它们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形状记忆 合金 聚合物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改性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芳霞 卢金富 +3 位作者 吴青松 陈晓浪 李孝红 张志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4,共3页
采用预聚-扩链-中和-分散法合成了聚氨酯(PU)水溶液,用聚氨酯对明胶(GT)进行改性后与壳聚糖(CS)复合制备复合膜。考察了中和度、R值、水杨醛含量以及GT/PU/CS三者的比例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复合膜的化... 采用预聚-扩链-中和-分散法合成了聚氨酯(PU)水溶液,用聚氨酯对明胶(GT)进行改性后与壳聚糖(CS)复合制备复合膜。考察了中和度、R值、水杨醛含量以及GT/PU/CS三者的比例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复合膜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中和度为85%及以上、R值为3∶1及以上、水杨醛含量为0.5%时,可得澄清透明稳定的聚氨酯水溶液;当中和度为100%、R值为3∶1、水杨醛含量为0.5%、GT/PU为7∶3时,可得完整的复合膜;CS的加入增加了复合膜的柔韧性,且随着CS含量的增加,膜的吸水率增加;红外光谱表明聚氨酯与明胶进行了化学交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明胶 壳聚糖 改性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舆情引导的Allee效应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奇峰 兰月新 卢金富 《现代情报》 CSSCI 2023年第6期166-176,共11页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舆情引导的Allee效应,丰富网络舆情引导理论研究。[方法/过程]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引导的Allee效应,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模型,构建Allee效应作用下网络舆情引导主体的交互模型,通过仿真探索Allee效应作用下网络舆情引...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舆情引导的Allee效应,丰富网络舆情引导理论研究。[方法/过程]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引导的Allee效应,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模型,构建Allee效应作用下网络舆情引导主体的交互模型,通过仿真探索Allee效应作用下网络舆情引导主体引导效能的演化特征,明晰互惠、竞争、净化交互下Allee效应对于引导主体理想型和一般型引导的作用机理。[结果/结论]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验证了Allee效应对于网络舆情引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引导 ALLEE效应 引导主体 引导效能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