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洛学在南方的传承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卢连章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142-145,共4页
-
文摘
洛学发祥于河南洛阳,因程颢、程颐兄弟在此居住和讲学而得名。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二程洛学由他们的弟子在不同地区讲学而得以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事功之学三大学术体系。它们都在洛学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发展和修正。其中程朱理学最终发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官方哲学。
-
关键词
洛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事功之学
宋朝
-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二程理学与佛学思想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卢连章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
文摘
程颢、程颐在建立理学体系时 ,对佛教的出世主义、轮回报应等思想持批判态度 ,对禅宗、华严宗的本体论、心性论持吸收融合的态度。从二程兄弟哲学异同的角度看 ,程颢较多地吸收了禅宗的佛性、真如、本心等本体论、心性论的形式 ,使他的思想具有心本论倾向。程颐较多地吸收了华严宗的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等本体论、心性论的形式 ,从而形成了理事二分的理本论。
-
关键词
程颢
程颐
理学
佛学
-
分类号
B244.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洛学、新学、蜀学异同论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卢连章
-
机构
河南省社科院哲学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6期130-136,共7页
-
文摘
本文认为 ,二程洛学与王安石新学和苏轼蜀学 ,并非都是完全对立的 ,而是有异有同。三家经过相互驳难 ,相互吸收 ,相互促进 ,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派风格。二程洛学与王安石新学在维护统治集团的政治利益上 ,都希望变法改革 ,来挽救由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而引发的社会危机局面。只是在具体方法上出现了分歧 ,王安石变法的总目标是富国强兵 ,总方针是“理财”、“通变” ;二程则认为应该通过行仁政、重礼义、重教化的办法调整社会关系 ,缓和社会矛盾。王安石主张“兴利” ,二程主张“尚德” ,二者产生矛盾。二程加入反对变法的行列。但在态度上是比较温和的。他们在学术上 ,都为儒学的哲学化、儒经的义理化做出了贡献。在宋明新儒学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二程洛学与苏轼蜀学之争是保守派内部的派系之争 ,他们都反对新法。他们的争论主要是表现在学术上的性情之辩 ,苏轼主张性情统一论 ,二程则主张性善情恶论。洛学、新学、蜀学经过长期的争论 ,最终是洛学派中的程朱理学取得了官方哲学的地位。
-
关键词
洛学
新学
蜀学
-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关于宋学及其与东方文化的关系
- 4
-
-
作者
卢连章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5-46,共2页
-
文摘
一、关于宋学及对宋学含义的科学界定 何渭“宋学”?自清代以来,学者多从经学方法论的角度认定:汉儒专言训诂,是为汉学;宋儒专言义理,是为宋学。汉宋之争,乃经学史上的一个发展阶段。其实这样界定学宋,是就狭义而言。若从广义来看,宋学则是赵宋一代学术文化之总称。就是说,宋学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慨急。从横断层面来看,宋学包括哲学、宗教、政治、文学、艺术、史学、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正如明代唐枢在《宋学商求》中所列举的“横渠之学”、“明道之学”、“伊川之学”、“金陵之学”、“涑水之学”、“魏公之学”、“乖崖之学”、“安定之学”、“
-
关键词
东方文化
朝鲜朱子学
程朱理学
日本阳明学
民族文化发展
学术思想
互动关系
异质文化
日本化
李退溪
-
分类号
C092
[社会学]
-
-
题名程颐天理史观辨析
- 5
-
-
作者
卢连章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1987年第1期53-56,61,共5页
-
文摘
程颐建立的客观唯心主义理本论,运用在观察和处理社会历史方面的问题,则为历史观。这种历史观的理论依据是天理论,故亦称天理史观。对程颐的唯心主义天理史观,以往论著贬斥者多,论及合理因素者少,此似失之偏颇。平实而论,程颐论史亦有诸多妙处,故有辨析之文。 一 历史发展的动因问题,是古代哲学家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宋代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颂就认为“天理”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二程说:“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最高精神存在,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天地万物由此而生,由此而灭。程颐说:“天下之理一也,涂虽殊而其归则同。
-
关键词
程颐
天理史观
“理”
天地万物
法先王
宋王朝
天理论
历史观
奠基者
私欲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洛学及其中原后学
- 6
-
-
作者
卢连章
-
出处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34,共4页
-
文摘
北宋中期,程颢、程颐、程颐讲学洛阳,号为洛学。宋末元初,洛学在其发祥地中原一带的传播,虽不及江南,但仍有余续;明清以降,语学在中原地区日趋兴盛。研究洛学的这种演变规律,有助于推动中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北宋理学奠基阶段的主要人物,按照朱熹的说法,有周敦颐、司马光、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六先生。实际上,邵雍、司马光在研究《易》的方法上是象数学。在六先生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学派逐渐由兴盛趋向衰落,个别学派虽有余脉,却无大影响。所以,由北宋到南宋这种学统的传递,实际上只有二程洛学比较广泛,得到了迅速发展。因为。
-
关键词
二程洛学
程朱理学
明儒学
心学
中原地区
王守仁
程颐
孙奇逢
理本论
宋明理学
-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国际儒学研讨会观点简介
- 7
-
-
作者
卢连章
-
出处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41-42,共2页
-
文摘
孔子诞辰2545周年纪念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大会,于1994年10月5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会议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会议选举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为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谷牧为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国内外知名学者300人参加了会议,我省石训、崔大华、卢连章、徐必珍同志应邀步加了会议。现将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
关键词
儒学复兴
中国传统文化
未来教育
人生价值观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个人价值
21世纪
社会主义
社会价值
西方文化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程颢程颐哲学思想异同论
- 8
-
-
作者
卢连章
-
出处
《中州学刊》
1982年第2期54-59,共6页
-
文摘
程颢、程颐是理学的奠基者,后人统称为二程。尽管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唯心主义者,但是,程颢的思想有着较多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程颐的思想有着较多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因为,哲学史上的任何一种学说的形成,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由于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就同一时期的某些人物、某一种学说、某一种哲学思想应该是有同有异的。
-
关键词
遗书
程颢程颐
“理”
万物
异同论
哲学思想
“气”
生之谓性
穷理
“心”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