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估算最大炮检距的新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顾培城 卢贵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A01期56-60,共5页
目前采集参数设计的原理和算法基本上都是沿用60年代的,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突飞猛进,野外采集方法有了很大变化,有些算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勘探实践和技术水平,需要作一些必要的改进和发展。在排列参数最大炮检距的设计中,我们从... 目前采集参数设计的原理和算法基本上都是沿用60年代的,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突飞猛进,野外采集方法有了很大变化,有些算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勘探实践和技术水平,需要作一些必要的改进和发展。在排列参数最大炮检距的设计中,我们从动校正原理出发,考虑了动校正拉伸畸变的切除对炮检距的限制,引入分段线性递增速度函数,推出了一个估算最大炮检距的新算法。经实践检验,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炮检距 算法 多次覆盖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回归法提高VSP初至拾取的精度
2
作者 顾培城 卢贵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17-222,228,共7页
精确地拾取初至时间是VSP资料处理的基础,但实际的初至波时间是一条连续下降的n次抛物线。所谓初至“起跳干脆”只不过是与显示幅度和离散采样有关的相对概念。随着显示幅度的增大,起跳点可以向前移动。图1是不同增益条件下所显示的初... 精确地拾取初至时间是VSP资料处理的基础,但实际的初至波时间是一条连续下降的n次抛物线。所谓初至“起跳干脆”只不过是与显示幅度和离散采样有关的相对概念。随着显示幅度的增大,起跳点可以向前移动。图1是不同增益条件下所显示的初至波波形及第4、5、6道初至时间拾取值。可以看到,当放大倍数从5增大到30时,初至值向前移动2ms。如果再考虑到实际的初至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那么向前移动就意味着真正的初至又具有极限的概念。在实际记录上,由于噪声的存在,初始扰动总是被干扰掉了,根本找不到这个极限值,因此直接拾取初至的精度是很低的。为了提高精度,通常采用间接法,譬如波谷法或相关法。但它们给出的是直达子波群传播时间,而不是初始扰动到达时间。为了确定初至,一般是将波谷拾取或相关拾取的时间值向前平移一个常数值,但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那么,如何提高VSP初至拾取精度呢?下面我们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即用回归法拾取初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 VSP 回归法 道初 资料处理 离散采样 初始扰动 层速度 上行波 相对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