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TE Primus工作模拟训练系统对手外伤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卢讯文 廖麟荣 +1 位作者 徐艳文 陈景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1-814,共4页
目的:观察BTE工作模拟训练对手外伤患者的职业康复疗效,探讨有效的恢复工伤职工职业劳动能力的方法。方法:应用BTE工作模拟训练系统对120例手部受伤的工伤职工进行平均49.73±23.59d的工作模拟训练,出院后再进行6个月的就业情况跟... 目的:观察BTE工作模拟训练对手外伤患者的职业康复疗效,探讨有效的恢复工伤职工职业劳动能力的方法。方法:应用BTE工作模拟训练系统对120例手部受伤的工伤职工进行平均49.73±23.59d的工作模拟训练,出院后再进行6个月的就业情况跟踪。结果:出院后6个月内重返原公司原工作岗位62人(51.67%),原公司改变工种33人(27.50%),重新再就业14人(11.67%),待业或休假7人(5.83%),继续寻求治疗4人(3.33%)。结论:应用BTE工作模拟训练能够提高手外伤患者的职业劳动能力,有利于促进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康复 手外伤 工作模拟训练 重返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重返工作预测工具的效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卢讯文 高结枝 +2 位作者 黄茹 孙天宝 高潮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8-682,共5页
目的:研究指定工作的功能性能力评估对职业性手外伤工人就业状况的预测效度,检测其有效性。方法:依据142例参加者的功能性能力评估表现给予他们重返工作建议。3个月内,通过电话随访以确定参加者的就业状况,以此检查功能性能力评估的预... 目的:研究指定工作的功能性能力评估对职业性手外伤工人就业状况的预测效度,检测其有效性。方法:依据142例参加者的功能性能力评估表现给予他们重返工作建议。3个月内,通过电话随访以确定参加者的就业状况,以此检查功能性能力评估的预测有效性。结果:治疗师给出的重返工作建议与参加者3个月后的就业情况有中等强度的联系(k=0.355),McNemar-Bowker测试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功能性能力评估预测重返受伤前原工作岗位的准确率可达91.38%,重返原工作岗位但需要调整部分工作任务的准确率为72.22%,改变工作岗位的准确率为77.08%,不适宜工作的准确率为19.23%。是否进行现场工作评估及工作的体能要求对功能性能力评估的预测效度有影响。结论:指定工作的功能性能力评估对手外伤患者的重返工作岗位有较好的预测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能力评估 预测效度 重返工作 职业性手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管理技术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卢讯文 许茹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7-711,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个案管理技术在推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工伤职工再就业问题,探讨协助工伤职工再就业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5位伤残情况不同的工伤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将个案管理的介入工作分为4个时期,在工伤职工的住院康复... 目的:通过研究个案管理技术在推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工伤职工再就业问题,探讨协助工伤职工再就业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5位伤残情况不同的工伤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将个案管理的介入工作分为4个时期,在工伤职工的住院康复和重返工作过程中采用了评估、康复辅导、干预和管理、就业支援与随访等个案管理技术方法,协助工伤职工实现再就业,并对再就业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出院后6个月的就业随访,1位返回了原公司不同工作岗位,1位在新公司实现再就业,2位实现自雇创业,1位多次尝试创业未成功。结论:工伤职工在再就业过程中存在多种影响因素;个案管理技术对工伤职工的重返工作有帮助,可以应用于工伤职业康复服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 重返工作 工伤职工 个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伤职工职业康复及重返社会的行动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罗筱媛 许如玲 +1 位作者 卢讯文 麦国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8期780-782,共3页
目的探讨对工伤职工实施包括职业康复及社区回归在内的完整康复计划的原则与方法。方法从跟进的371例工伤职工中抽取14个深入跟进的康复个案为样本,从性别及家庭角色差异、伤残部位及程度、康复的进展、工伤赔偿方式等方面,分析工伤后... 目的探讨对工伤职工实施包括职业康复及社区回归在内的完整康复计划的原则与方法。方法从跟进的371例工伤职工中抽取14个深入跟进的康复个案为样本,从性别及家庭角色差异、伤残部位及程度、康复的进展、工伤赔偿方式等方面,分析工伤后的职业康复及回归社区状况,整理出有关工伤职工职业康复及社区回归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工伤职工职业康复和社区回归的因素包括工伤职工残疾部位与程度、性别与家庭角色差异,以及工伤补偿与工伤康复政策和跨专业团队提供的工伤康复服务管理模式等。结论完整的工伤康复计划需要考虑工伤职工的基本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及社区康复需要,及早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引,建立一站式全面深入跟进的工伤康复服务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职工 职业康复 社区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下就业支持计划对工伤环卫工人复工效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慧玲 卢讯文 +2 位作者 徐艳文 陈冰 曾嘉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指导下的就业支持计划对广东地区职业康复住院的工伤环卫工人就业意愿、复工率、出院后半年内误工时间的影响。方法: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职业...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指导下的就业支持计划对广东地区职业康复住院的工伤环卫工人就业意愿、复工率、出院后半年内误工时间的影响。方法: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职业康复科住院的环卫工人6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用编好的随机入组表得到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实验组给予常规院内职业康复治疗+就业支持计划内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院内职业康复治疗,两组样本介入前和介入后分别进行就业意愿评估,在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电话跟进其复工情况,以出院时的就业意愿变化、出院后半年内成功复工率、出院后半年内误工时间作为职业康复疗效测量指标,用χ~2检验、Fisher检验进行对比,研究ICF理念下就业支持计划对该人群职业康复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样本具有可比性,两组样本介入后的就业意愿发生变化,组间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就业意愿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回访期内成功复工率(80%)高于对照组(53.3%),两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出院后半年内误工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职业康复就业支持计划能提高工伤环卫工人的就业意愿及成功复工率,减少出院后的误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康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环卫工人 就业支持计划 复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骨折工伤患者就业意愿转变现象及对复工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敏 徐艳文 卢讯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林氏就业意愿准备评估量表(the Lam assessment of stages of employment readiness,LASER)在肢体骨折工伤患者中的指导意义,协助职业康复治疗师掌握工伤患者的就业心理状态,从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复工率。方法:179例肢... 目的:探讨林氏就业意愿准备评估量表(the Lam assessment of stages of employment readiness,LASER)在肢体骨折工伤患者中的指导意义,协助职业康复治疗师掌握工伤患者的就业心理状态,从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复工率。方法:179例肢体骨折工伤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和出院前1周内各进行1次LASER量表的评估,期间提供为期4—8周的全面复工计划,出院3个月后电话随访其就业情况。应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探讨179例肢体骨折工伤患者的就业意愿转变情况和对重返工作的预测效果。结果:就业复工率为83.79%。测试周期结束,肢体骨折工伤患者的考虑前期得分减少,考虑前期从18例下降至2例,考虑期、准备期及行动期的得分均有上升,其中准备期和行动期从85例增加至160例(t=15.201,P<0.001)。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第一次LASER评估中,考虑前阶段(OR=1.139)和考虑阶段(OR=0.776)是主要的预测因子,而在第二次LASER评估中,考虑阶段(OR=0.751)和准备阶段(OR=0.735)则转变为主要的预测因子。结论:LASER量表可以有效帮助职业康复治疗师确定单纯四肢骨折工伤患者的就业心理状态,及时选择更合理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康复 单纯四肢骨折 就业意愿 重返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工伤职业康复的发展现况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卢讯文 徐艳文 +1 位作者 伍尚锟 唐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0-762,共3页
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VR)是使残疾人保持并获得适当的职业,从而促进他们参与或重新参与社会。职业康复是实现最终康复目标的康复手段,是现代康复的重要内容,在促进伤残人士就业及回归社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职业康复 工伤 康复手段 康复目标 现代康复 回归社会 残疾人 伤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伤工人回归工作的个案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罗筱媛 唐丹 +2 位作者 杨晓姗 卢讯文 何永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8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工人工伤后回归工作(RTW)的个案管理模式。方法以523名在康复中心的工伤工人为回顾性队列,从病历记录中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医疗和RTW干预行为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检查个案管理及其他因素对RTW的影响。结果 ... 目的探讨工人工伤后回归工作(RTW)的个案管理模式。方法以523名在康复中心的工伤工人为回顾性队列,从病历记录中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医疗和RTW干预行为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检查个案管理及其他因素对RTW的影响。结果 在有效的335名调查对象中,275名(82.1%)在随访期间成功回归工作,平均休假期36.0 d。电脑技术培训促进RTW(P<0.01),而伤残适应小组则有抑制作用(P<0.05);教育程度、家庭成员对RTW的态度、伤残程度也与RTW结局有关。结论特定技能的重建与培训是个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伤残适应小组的活动未能显示为有利因素,但可能会改善工人的一般健康状况,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 职业康复 回归工作 干预 工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氏就业准备量表在工伤职业康复中信度和效度的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徐艳文 罗筱媛 +1 位作者 卢讯文 Chow S.Lam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测量林氏就业准备量表(LASER)普通话版本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观察重返工作岗位信心对于不同就业准备阶段的影响。方法共85例四肢骨折的受伤工人参与本次研究。资料收集主要通过面谈的方式获得。信度测试包括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 目的测量林氏就业准备量表(LASER)普通话版本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观察重返工作岗位信心对于不同就业准备阶段的影响。方法共85例四肢骨折的受伤工人参与本次研究。资料收集主要通过面谈的方式获得。信度测试包括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测试。效度检验主要通过因子分析方法解释结构效度。重返工作岗位信心对于不同阶段受伤工人就业准备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到4个因子。重测组内相关系数0CC)为0.27~0.89,而4个阶段的内部一致性为0.691~0.796。重返工作岗位信心的强弱与不同准备阶段有较大的关系。结论LASER普通话版本的结构效度能反映受伤工人重返工作岗位的准备过程。部分条目信度较低,该版本需要在进一步修改后才能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转变模型 受伤工人 重返工作岗位 职业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工伤职工再就业的一般资料变量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艳文 欧阳亚涛 +2 位作者 罗筱媛 卢讯文 杨晓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探讨工伤职工一般资料对其再就业状况的影响。方法:设计资料收集问卷,利用电话跟进的方式,收集工伤职工出院后的就业状态和工伤赔偿情况;工伤职工一般的个人资料通过查找原始病历资料获得。结果:68名工伤职工中,67.6%的工伤职工成... 目的:探讨工伤职工一般资料对其再就业状况的影响。方法:设计资料收集问卷,利用电话跟进的方式,收集工伤职工出院后的就业状态和工伤赔偿情况;工伤职工一般的个人资料通过查找原始病历资料获得。结果:68名工伤职工中,67.6%的工伤职工成功再就业。住院天数(t=2.34,P=0.02)和户口所在地(!2=8.37,P=0.02)在复工组和未复工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发现住院天数是主要的影响因子(OR=0.978,95%CI:0.959—0.998)。模型总体预测正确率为70.6%。结论:住院时间的长短可影响工伤职工能否成功返回工作岗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职工 再就业 影响因素:住院天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矫形器结合功能训练改善患者步行能力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四文 刘海兵 +1 位作者 唐丹 卢讯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2期707-708,共2页
目的探讨矫形器结合功能训练对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对 3 6例步行困难患者 (腰膨大脊髓损伤 11例、脑血管意外及脑外伤 2 5例 )于不同康复训练阶段配合踝足矫形器 (AFO)进行强化训练 6周 ,分别在患者入院时、AFO训练前和AFO训练 6... 目的探讨矫形器结合功能训练对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对 3 6例步行困难患者 (腰膨大脊髓损伤 11例、脑血管意外及脑外伤 2 5例 )于不同康复训练阶段配合踝足矫形器 (AFO)进行强化训练 6周 ,分别在患者入院时、AFO训练前和AFO训练 6周后进行ASIA、FMA运动评分评定和限时的步行功能检查 (包括 6min步行评定和 10米步行时间评定 )。结果AFO训练 6周后 ,患者的步行功能评分与AFO训练前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脊髓损伤患者的ASIA运动评分与入院时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脑损伤患者的运动评分与入院时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脑损伤患者的运动评分与AFO训练前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AFO结合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腰膨大脊髓损伤及部分脑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器 步行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工伤体力工作患者受伤风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茹 蔡东星 +2 位作者 罗庆 高潮铨 卢讯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1,共4页
体力工作人群是目前广东地区数量最大的职业人群,容易发生工伤,并且他们工伤的严重程度远远高于非体力工作人群^([1])。研究该人群发生工伤的风险特征,并根据研究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该类人群的受伤风险。1资料与方法1.1... 体力工作人群是目前广东地区数量最大的职业人群,容易发生工伤,并且他们工伤的严重程度远远高于非体力工作人群^([1])。研究该人群发生工伤的风险特征,并根据研究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该类人群的受伤风险。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住院的工伤患者,缴纳广东社保的工伤患者。入选标准:(1)缴纳广东社保;(2)职业符合国际上通用的职业分类大典规定的体力工作;(3)工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分类大典 工伤 职业人群 风险特征 体力 入选标准 广东地区 相应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伤职工症状放大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艳文 卢讯文 欧阳亚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2-263,共2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应用最大主动用力一致性测试的方法,对症状放大征进行初步的研究和量化,同时探讨症状放大征与一般资料和赔偿相关资料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美国巴尔的摩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BTEPrimus中的5个附件,对31名工伤职工分别进行... 目的:本研究主要应用最大主动用力一致性测试的方法,对症状放大征进行初步的研究和量化,同时探讨症状放大征与一般资料和赔偿相关资料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美国巴尔的摩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BTEPrimus中的5个附件,对31名工伤职工分别进行前臂旋前、旋后和肘关节屈伸的测试,测试过程中计算得出的变异系数值≥15%出现的次数作为最后计分的指标,与工伤职工的一般个人资料和工伤赔偿相关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变异系数≥15%的个数与自我感觉健康状况存在中等负相关(r=-0.402,P<0.05),与赔偿满意度存在中等负相关(r=-0.358,P<0.05),而自我感觉健康状况与赔偿满意度则存在中等正相关(r=0.486,P<0.01)。结论:最大主动用力一致性测试可作为检测症状放大征的方法之一,结合自评健康状况和赔偿满意度的测量,可初步量化症状放大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主动用力 一致性 测试 症状放大征 工伤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潜能培训项目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兰芳 康曦 卢讯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80-1482,1541,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就业潜能培训项目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过程中的应用,探讨就业潜能培训项目对工伤职工重返工作的作用。方法:选取5例完成就业潜能培训项目的职工,在参加常规职业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就业潜能培训,训练前后对职工进行自我效... 目的:通过研究就业潜能培训项目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过程中的应用,探讨就业潜能培训项目对工伤职工重返工作的作用。方法:选取5例完成就业潜能培训项目的职工,在参加常规职业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就业潜能培训,训练前后对职工进行自我效能感和就业准备的评估,结合其他面谈资料及出院后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跟进就业情况,并对就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出院后6个月的随访,2案例返回原公司原工作岗位,1例返回原公司不同工作岗位,1例在新公司实现再就业,1例未能返回工作岗位。结论:就业潜能培训项目可以协助提高工伤职工的自我效能感和就业准备度,可在常规职业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类似的培训项目,有利于推动工伤职工重返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潜能培训 自我效能 就业准备 职业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模拟评估用于工伤职业司机重返工作岗位风险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茹 徐艳文 +2 位作者 卢讯文 周慧玲 高潮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7-941,共5页
目的:研究使用工作模拟评估预测工伤职业司机重返工作岗位风险情况,并检测其有效性。方法:依据162例工伤职业司机参加工作模拟评估情况给予重返工作岗位建议。3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确定其就业情况,对比分析工作模拟评估的预测有效性,同... 目的:研究使用工作模拟评估预测工伤职业司机重返工作岗位风险情况,并检测其有效性。方法:依据162例工伤职业司机参加工作模拟评估情况给予重返工作岗位建议。3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确定其就业情况,对比分析工作模拟评估的预测有效性,同时分析影响工作模拟评估预测效力的因素。结果:工作模拟评估结果与职业司机实际安全就业情况一致性K系数为0.489。单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出院时就业意愿(OR=1.821,CI:1.238-2.678)、雇佣关系(OR=0.583,CI:0.379-0.896)及企业性质(OR=0.710,CI:0.527-0.956)可影响工作模拟评估的预测效力,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出院时就业意愿(OR=1.718,CI:1.151-2.564)和单位性质(OR=0.724,CI:0.530-0.988)为影响工作模拟评估预测能力的重要因素。结论:工作模拟评估是一种有效的受伤职业司机复工风险的评估方法,但需考虑患者就业愿意和单位性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模拟评估 预测效度 重返工作 工伤职业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