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燃烧热和微量元素的3种不同厂家螺蛳粉多指标定量分析
1
作者 吴愿宁 练文丽 +1 位作者 卢翠文 周利兵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5期196-201,共6页
选择3种不同厂家螺蛳粉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灰分、微量元素多种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螺蛳粉燃烧热大小顺序为:厂家11>厂家10>厂家12;燃烧热稳定性排序为:厂家12>厂家11>厂家10;脂肪含量顺序为:厂家... 选择3种不同厂家螺蛳粉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灰分、微量元素多种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螺蛳粉燃烧热大小顺序为:厂家11>厂家10>厂家12;燃烧热稳定性排序为:厂家12>厂家11>厂家10;脂肪含量顺序为:厂家10>厂家11>厂家12;灰分含量顺序为:厂家11>厂家10>厂家12。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灰分、微量元素多指标的综合排序为:厂家12>厂家11>厂家10。本研究建立3种螺蛳粉的多指标分析评价体系,为螺蛳粉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蛳粉 热重分析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米多指标的灰色模式识别和灰色关联系数聚类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卢翠文 周利兵 +2 位作者 侯守芳 蒋才云 蓝峻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37-143,共7页
以不同地区西米、糯白玉米、红米、圆糯米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指标测定与综合评价,测定4种米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及灰分含量,并用化学计量方法从食品营养方面进行质量评价与分类。结果表明,4种米燃烧热大小依次为圆糯米>红米>... 以不同地区西米、糯白玉米、红米、圆糯米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指标测定与综合评价,测定4种米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及灰分含量,并用化学计量方法从食品营养方面进行质量评价与分类。结果表明,4种米燃烧热大小依次为圆糯米>红米>糯白玉米>西米,燃烧稳定性大小依次为糯白玉米>西米>红米>圆糯米,脂肪含量大小依次为西米>红米>糯白玉米>圆糯米,灰分含量大小依次为红米>糯白玉米>圆糯米>西米,多指标化学计量分析大小依次为红米>西米>糯白玉米>圆糯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营养 熵值法 热重分析 燃烧热 灰色模式识别 灰色关联系数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花生酸奶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卢翠文 玉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1,共4页
以金针菇、花生、纯牛奶为主要原材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混合发酵菌种,对金针菇花生酸奶的工艺进行研究,得到金针菇花生酸奶最佳工艺参数为:金针菇菌汁和花生汁的混合比例为2∶1,混合汁添加等量纯牛奶,另外添加蔗糖6%,稳定... 以金针菇、花生、纯牛奶为主要原材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混合发酵菌种,对金针菇花生酸奶的工艺进行研究,得到金针菇花生酸奶最佳工艺参数为:金针菇菌汁和花生汁的混合比例为2∶1,混合汁添加等量纯牛奶,另外添加蔗糖6%,稳定剂0.5%,接种量5%,43℃下发酵3 h,4℃后熟2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得到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金针菇花生酸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花生 发酵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熊果酸的含量 被引量:3
4
作者 卢翠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70-2071,共2页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的熊果酸含量,提高熊果酸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色谱柱:WelchMaterials AQ-C18柱(5μm,4.6 mm×250.0 m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V∶V∶V=90∶10∶0.1);柱温:25℃;...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的熊果酸含量,提高熊果酸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色谱柱:WelchMaterials AQ-C18柱(5μm,4.6 mm×250.0 m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V∶V∶V=90∶10∶0.1);柱温: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在0.457 6~1.542 3μg/ml的线性范围内,熊果酸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值为1.09%(n=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熊果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 熊果酸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丝酵母的诱变育种 被引量:2
5
作者 卢翠文 陈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453-4455,4461,共4页
[目的]通过诱变育种提高假丝酵母油脂的含量。[方法]以假丝酵母为出发菌种,利用紫外诱变、微波诱变及紫外和微波复合诱变分别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出生物量和吸光度均较大的菌株。[结果]酵母菌经紫外和微波诱变其生物量均比对照提高... [目的]通过诱变育种提高假丝酵母油脂的含量。[方法]以假丝酵母为出发菌种,利用紫外诱变、微波诱变及紫外和微波复合诱变分别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出生物量和吸光度均较大的菌株。[结果]酵母菌经紫外和微波诱变其生物量均比对照提高。在酵母产脂高产菌株的筛选中,微波与紫外线复合诱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获得一高产酵母菌株Candida Yeast-1,其生物量比出发菌株提高率为43.3%,菌体油脂的吸光度比出发菌株提高率为32.1%。用索氏提取法测定其脂肪含量,脂肪含量提高了17.2%。[结论]对假丝酵母进行紫外、微波及复合诱变均能有效地提高其产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 诱变育种 生物量 吸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脂假丝酵母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卢翠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337-6339,共3页
[目的]寻求解脂假丝酵母菌的最佳发酵条件,研究提高酵母的产脂能力。[方法]以解脂假丝酵母为菌种,在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20 r/min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pH值、碳源、氮源、葡萄糖浓度、金属微量元素等因素... [目的]寻求解脂假丝酵母菌的最佳发酵条件,研究提高酵母的产脂能力。[方法]以解脂假丝酵母为菌种,在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20 r/min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pH值、碳源、氮源、葡萄糖浓度、金属微量元素等因素对假丝酵母产脂能力的影响,筛选最佳液体培养基。[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2%葡萄糖、FeSO4、ZnSO4、MnCl2pH6.5等因素显著地提高了解脂假丝酵母的油脂产量。正交试验表明,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Yeast-2)的最佳液体培养基确定为:MnCl20.02%、FeSO40.03%、(NH4)2SO40.3%、葡萄糖3%、pH6.5,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的脂肪含量为36%,较刚筛选出来的25%提高了11%。[结论]解脂假丝酵母的生长与产脂并不同步,由此推测菌体增殖与油脂合成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脂假丝酵母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7
作者 卢翠文 钱善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5期356-358,共3页
为加强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蝴蝶兰组织培养过程为教学体系设计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突出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优势,建立工... 为加强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蝴蝶兰组织培养过程为教学体系设计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突出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优势,建立工学结合模式下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体系,以期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植物组织培养 教学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及其进展
8
作者 卢翠文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第21期11-11,32,共2页
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消费的要求也在随之提升,同时近些年不安全的食品危害事件的发生,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食品安全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在管理研究中需要循序渐进,结合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构建安全... 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消费的要求也在随之提升,同时近些年不安全的食品危害事件的发生,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食品安全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在管理研究中需要循序渐进,结合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本文主要就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和进展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问题 管理问题 食品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 物质生活 食品消费 食品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包合法提取酵母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丰丽 陈睿 卢翠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2-145,共4页
研究了实验室筛选出的高产油脂酵母菌(Candida Yeast-1-1)产脂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得出尿素包合法提取酵母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摇床转速120r/min的条件下,酵母菌产脂的最佳... 研究了实验室筛选出的高产油脂酵母菌(Candida Yeast-1-1)产脂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得出尿素包合法提取酵母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摇床转速120r/min的条件下,酵母菌产脂的最佳培养基为:0.02%的MnCl_2、0.03%的FeSO_4、0.3%的(NH_4)_2SO_4、3%的葡萄糖、pH6.5;油脂提取的最佳尿素包合条件为:尿素和脂肪酸的比例为3:1,回流时间30min,冷却析出温度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尿素包合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型北冬虫夏草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丰丽 麻维华 +1 位作者 卢翠文 蓝慧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69,共5页
以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北冬虫夏草液体发酵混合液及蔗糖等辅料,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液接种发酵,生产出凝固型酸奶。着重对北冬虫夏草发酵混合液的添加量、蔗糖的添加量、稳定剂的选择、发酵条件优化,以及发酵终点的确定... 以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北冬虫夏草液体发酵混合液及蔗糖等辅料,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液接种发酵,生产出凝固型酸奶。着重对北冬虫夏草发酵混合液的添加量、蔗糖的添加量、稳定剂的选择、发酵条件优化,以及发酵终点的确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蔗糖的添加量为8%、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的比例混合接种量为3%时,北冬虫夏草酸奶生产的最佳配方及发酵条件是:牛乳70%、北冬虫夏草发酵液30%、琼脂0.3%、发酵温度40℃、时间3.5h左右,可获凝固性良好、酸甜适口,并具有浓郁香味的北冬虫夏草酸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冬虫夏草混合发酵液 鲜牛乳 发酵 酸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食用菌栽培课程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善勤 覃逸明 +1 位作者 卢翠文 蓝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5期7005-7006,7009,共3页
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探讨了食用菌栽培课程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以教学促进生产,以生产实践巩固教学效果,以科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学,同时也促进教师科研生产的进行。
关键词 食用菌栽培 产学研结合 实践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离子液体为介质生物胺的液相色谱测定
12
作者 玉澜 卢翠文 谢济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3085-13087,共3页
[目的]寻求一种快速、简单、易推广的检测方法来测定食品和饮料中生物胺的含量。[方法]以丹磺酰氯为衍生剂,室温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富集、衍生介质来测定食品和饮料中生物胺的含量。[结果]测定的过程包括柱前工作和色谱分离两部分,得出... [目的]寻求一种快速、简单、易推广的检测方法来测定食品和饮料中生物胺的含量。[方法]以丹磺酰氯为衍生剂,室温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富集、衍生介质来测定食品和饮料中生物胺的含量。[结果]测定的过程包括柱前工作和色谱分离两部分,得出比较理想的衍生条件:丹磺酰氯溶液1.5ml,pH9.10缓冲液2.0ml,室温离子液体1.0ml,置于超声清洗器中超声30 min;超声后提取离子液注入HPLC,用UV检测仪(λ=254.16nm)可以使6种生物胺在30min内被分离出来。该方法将衍生、萃取和富集3个步骤集于一体,大大地简化了试验,离子液体可以有效地促进分离,稳定性良好,且所建立的方法线性范围良好。[结论]测定食品和饮料中生物胺的含量,以丹磺酰氯为衍生剂,室温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富集、衍生介质是一种快速、简单、易推广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离子液 生物胺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食品级碳酸钙制备的研究
13
作者 梁安妮 余金凌 +1 位作者 卢祥 卢翠文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34期108-110,共3页
本文以美贝为原料,以碳酸钙产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制备碳酸钙工艺的最佳参数。最终确定制定碳酸钙工艺的最佳参数为:37.5%HCl用量25 m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 h。在最佳参数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碳酸钙产量最高,为... 本文以美贝为原料,以碳酸钙产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制备碳酸钙工艺的最佳参数。最终确定制定碳酸钙工艺的最佳参数为:37.5%HCl用量25 m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 h。在最佳参数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碳酸钙产量最高,为3.6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贝 碳酸钙 沉淀法 测定 食品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红花羊蹄甲花色苷微波辅助提取工艺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鹏 邓清月 +2 位作者 唐森 卢翠文 谢济运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22,共7页
以红花羊蹄甲花瓣为研究材料,花色苷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红花羊蹄甲花瓣中花色苷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微波功率、微波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等4个因素,采用4因素3水平Box-Behnken... 以红花羊蹄甲花瓣为研究材料,花色苷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红花羊蹄甲花瓣中花色苷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微波功率、微波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等4个因素,采用4因素3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花色苷提取量的影响大小次序为:乙醇体积分数>微波时间>液料比>微波功率;当微波功率为600 W,微波时间86 s、乙醇体积分数为73%、液料比为31:1时,花色苷提取量最大。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花色苷提取量为970.8 mg/100g(n=5,RSD=0.15%)。为从红花羊蹄甲花瓣中提取花色苷提供了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为红花羊蹄甲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羊蹄甲 响应面法 花色苷 微波辅助提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