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茯砖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的变化及差异性初报 被引量:12
1
作者 阮林浩 卢秦华 +2 位作者 谭吉慧 吴丹 朱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271-127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地区茯砖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类型的变化。方法样品取自武义、长沙不同发花季节,通过稀释平板法对样品中微生物进行培养与初筛,并于光镜下观察初筛菌株的结构。对照《中国真菌志》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在武义四季...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地区茯砖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类型的变化。方法样品取自武义、长沙不同发花季节,通过稀释平板法对样品中微生物进行培养与初筛,并于光镜下观察初筛菌株的结构。对照《中国真菌志》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在武义四季发花过程样中共分离得到两株冠突散囊菌,长沙三季发花过程样中有五株冠突散囊菌、一株阿姆斯特丹散囊菌及一株肋状散囊菌。武义各季节发花过程中散囊菌无类型差异,长沙夏季发花过程中散囊菌与其他两季有明显类型差异;所有样品中的优势散囊菌均相同。结论在发花过程中微生物的类型存在地域性和季节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发花 冠突散囊菌 金花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砖茶发花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仁亮 谭吉慧 +2 位作者 卢秦华 吴丹 朱旗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8,共9页
在探明湖南省冬夏两季茯砖茶发花期间真菌种群的生长特性及演替规律的基础上,试验对分离鉴定的27株真菌微生物开展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等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情况.结果表明,所有的发花微生物均能在... 在探明湖南省冬夏两季茯砖茶发花期间真菌种群的生长特性及演替规律的基础上,试验对分离鉴定的27株真菌微生物开展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等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情况.结果表明,所有的发花微生物均能在茶汁培养基上生长,在不同碳、氮源的培养基上以单糖、二糖和有机氮源为碳、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且利于产孢,发花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超过30℃或低于25℃将会抑制生长.但不同发花微生物个体之间又存在着-定差别,表明不同季节茯砖茶发花微生物的种类和演变规律与发花微生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存在着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发花微生物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抗小绿叶蝉基因CsTIFY的SSR分子标记开发与利用
3
作者 李达 汪瑛琦 +2 位作者 卢秦华 任苧 李清声 《茶叶》 2024年第4期227-231,共5页
茶小绿叶蝉是茶园重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前期研究表明茶树TIFY转录因子家族在茶小绿叶蝉侵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6个CsTIFY基因进行SSR位点检索并设计了132条引物,通过毛细管电泳筛选了5条多态性明显、条带... 茶小绿叶蝉是茶园重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前期研究表明茶树TIFY转录因子家族在茶小绿叶蝉侵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6个CsTIFY基因进行SSR位点检索并设计了132条引物,通过毛细管电泳筛选了5条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的SSR条带。结合24份茶树种质资源的茶小绿叶蝉抗性表型,发现SSR分子标记的分型成功率从58.3%(CsTIFY2-7)到83.3%(CsTIFY4-33)。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茶树抗小绿叶蝉的早期鉴定及分子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SSR分子标记 茶小绿叶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白茶的原料评价与加工工艺初探
4
作者 卢秦华 汤玉平 +2 位作者 徐学月 任苧 李清声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2期22-28,共7页
试验选择不同高山茶鲜叶原料制作茶样,并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和不同干燥时间对成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分析样品间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原料方面,常规茶园原料所制白茶(群体种和浙农113)的咖啡碱、EGCG、EGC以及茶... 试验选择不同高山茶鲜叶原料制作茶样,并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和不同干燥时间对成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分析样品间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原料方面,常规茶园原料所制白茶(群体种和浙农113)的咖啡碱、EGCG、EGC以及茶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荒野茶原料所制白茶。感官审评结果是常规茶园所制白茶滋味得分高,荒野茶所制白茶则在香气上得分更高。不同干燥方式方面,样品间生化成分无显著差异,但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晒5 h样品综合得分最高,且在香气上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加工 干燥 荒野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