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倾斜工作面切顶条件下的合理煤柱留设尺寸确定
1
作者 孙凯强 杨敬轩 +2 位作者 郭春辉 卢硕 张博文 《煤炭技术》 2025年第6期18-23,共6页
为解决邻近工作面沿空掘巷巷道矿压控制问题,以袁店二井煤矿7276首采工作面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方法,探索了巷道切顶参数对倾斜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尺寸的影响。研究表明,煤柱应力随煤柱宽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应力达到28.2... 为解决邻近工作面沿空掘巷巷道矿压控制问题,以袁店二井煤矿7276首采工作面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方法,探索了巷道切顶参数对倾斜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尺寸的影响。研究表明,煤柱应力随煤柱宽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应力达到28.2 MPa,采取覆岩切顶技术措施后,煤柱应力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且受切顶高度与煤柱宽度的影响较低,为保证下工作面的快速开采,7276工作面开采合理区段煤柱留设尺寸应在6 m,邻侧工作面侧向支撑压力最低,此时最佳切顶高度为20 m。统一变量情况下,相比其他角度,当切顶角度为90°时,巷道的卸压效果及完整性良好,保障了巷道围岩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应力 定向爆破 煤柱宽度 切顶卸压 矿压显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系统的EMC及TEMPEST 被引量:5
2
作者 卢硕 钟政良 万连城 《电子科技》 2005年第12期38-41,45,共5页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意信息泄漏严重威胁机要信息的安全传送,信息泄漏受到了国防、工业、金融等部门的广泛重视。文章针对信息技术设备的信息泄漏,介绍了EMC及TEMPEST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计算机系统EMI及TEMPEST的机理,阐述了计算机EMC的发...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意信息泄漏严重威胁机要信息的安全传送,信息泄漏受到了国防、工业、金融等部门的广泛重视。文章针对信息技术设备的信息泄漏,介绍了EMC及TEMPEST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计算机系统EMI及TEMPEST的机理,阐述了计算机EMC的发展状况,概述了计算机EMC及TEMPEST技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电磁兼容 信息泄漏 EMC TEMPEST 技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念摄影与设计——GDC11平面设计在中国提名奖 被引量:1
3
作者 卢硕 《艺术设计研究》 2012年第S1期112-114,2,共4页
《泡沫时代》是笔者以观念摄影形式与设计相结合制作的GDC11平面设计在中国参赛的海报,并且荣获提名奖。本文通过对该作品概念的表达、创意,场景和摄影的表现手段等方面进行的阐述,解读这一作品。
关键词 创意元素 符号性场景 道具 符号 概念传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封闭的边缘到开放的前沿——对国务院沿边开放政策的背景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可 卢硕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23-29,共7页
国务院新近颁布的关于沿边地区开放政策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周边形势为沿边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沿边开放接续西部大开发为我国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与政策回旋空间。沿边地方政府的外向型经济实践成为"一带一路"... 国务院新近颁布的关于沿边地区开放政策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周边形势为沿边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沿边开放接续西部大开发为我国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与政策回旋空间。沿边地方政府的外向型经济实践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早期探索,并推动了国家沿边开放政策的出台。地方各级政府应选准发力点,调动民间与社会力量推动周边地区的多边合作并促进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依托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边开放 周边外交 地方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循环处理对不同含水率煤样渗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磊 田苗苗 +3 位作者 薛俊华 李明雪 张村 卢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91-301,共11页
我国煤炭储层渗透率普遍较低,需要煤层增透技术强化煤层气开采。液氮致裂煤体技术因其环保、增透效果强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煤层增透技术研究的热点。水-冰相变冻胀作用是液氮致裂含水煤体的主要作用机理。故利用真空饱水容器制备含水率分... 我国煤炭储层渗透率普遍较低,需要煤层增透技术强化煤层气开采。液氮致裂煤体技术因其环保、增透效果强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煤层增透技术研究的热点。水-冰相变冻胀作用是液氮致裂含水煤体的主要作用机理。故利用真空饱水容器制备含水率分别为0%,2%,4%及6%的4组煤样,分别对煤样进行液氮循环冻融处理,直至煤体整体发生破碎或完成5次循环冻融处理。期间使用摄像机定点拍摄,观察煤样各循环处理表面宏观裂隙的演化;使用受载煤体注气驱替瓦斯测试试验系统进行氮气渗流试验得出不同压力点下煤样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并使用渗透率增长幅度及渗透率平均增长幅度表征煤体渗透率增长水平。试验结果表明:①相同致裂次数下,煤样含水率越高表面裂隙发育越明显。②液氮致裂能提高煤体渗透率水平,且与含水率成正比。围压一定时,渗透率平均增长幅度随含水率呈指数上升。③增加循环次数也会提高煤样渗透率。随着液氮循环次数的增加,煤样的渗透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渗透率增长幅度与含水率成正比。除含水率2%煤样第3次液氮处理后的渗透率大幅度增加外,煤样的渗透率增长幅度近似以倍数增加,单次致裂平均渗透增长率略有减小。④在液氮致裂煤层过程中,综合考虑提高煤层含水率与适当增加液氮循环致裂次数才能取得良好的增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液氮致裂 宏观裂隙 渗透特性 循环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煤体液氮致裂渗透率变化规律及应力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磊 田苗苗 +2 位作者 卢硕 李明雪 李菁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07-116,共10页
液氮致裂煤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煤层增透技术,含水率、煤阶、温度梯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液氮的增透作用。其中,煤体含水率对液氮致裂的增透效果影响尤为显著。为研究含水率对液氮致裂的影响效果和机制,对含水率分别为0%、2%、4%及6%的4组煤... 液氮致裂煤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煤层增透技术,含水率、煤阶、温度梯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液氮的增透作用。其中,煤体含水率对液氮致裂的增透效果影响尤为显著。为研究含水率对液氮致裂的影响效果和机制,对含水率分别为0%、2%、4%及6%的4组煤样进行液氮溶浸处理,使用渗透率测试仪进行气相渗透率测试,对不同压力点煤样渗透率及应力敏感性变化规律进行讨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在相同围压条件下,煤体气相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变化趋势整体上符合负指数函数k=ae^(−bσ)+c,拟合后相关指数均大于0.95;(2)当有效应力超过一定临界值,煤体气相渗透率会受克林伯格效应影响,随有效应力的增大呈现上升趋势;(3)煤体自身含水率的增加会对液氮致裂效果产生明显促进作用,最明显的是,当含水率从2%提升到4%时,煤样液氮致裂前后渗透率增幅从92.88%增大到357.12%;(4)对液氮致裂前后煤样的渗透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发现煤体水分同时具有阻碍渗流的消极作用与提升致裂效果的促进作用,在水分的复合作用下致裂前后煤样归一化渗透率变化规律比较复杂;(5)在相同孔隙压力下,煤体有效应力敏感性随有效应力的增大逐渐减小,液氮致裂后,煤体的有效应力敏感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液氮致裂 渗透特性 应力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溶浸作用对不同煤阶煤样渗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卢硕 张磊 +2 位作者 薛俊华 张村 陈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35-1844,共10页
中国低透气性煤层广泛赋存且煤阶跨度较大。针对不同煤阶、性质煤层如何确定有效的液氮致裂方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分别选择褐煤、烟煤和无烟煤3种煤阶的煤样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液氮溶浸,并使用摄像机定点拍摄、观察煤样表面宏... 中国低透气性煤层广泛赋存且煤阶跨度较大。针对不同煤阶、性质煤层如何确定有效的液氮致裂方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分别选择褐煤、烟煤和无烟煤3种煤阶的煤样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液氮溶浸,并使用摄像机定点拍摄、观察煤样表面宏观裂隙的演化规律,使用受载煤体注气驱替瓦斯测试实验系统与纯度为99.999%的氮气测试得出煤样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对实验得到的煤样渗流曲线趋势进行简要讨论,对比分析了液氮处理不同阶段煤样的渗透率数值。实验结果表明:①相同围压条件下,煤样的渗透率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加呈“U”型变化趋势,使用二次函数公式拟合效果良好;②单次液氮处理即可对褐煤煤样产生显著增透效果;③通过增加液氮循环处理次数可有效提升液氮对烟煤的增透效果,一次液氮溶浸处理后的烟煤渗透率增幅最大达到514.89%,两次处理后最大可达到1129.79%;④多次液氮处理对无烟煤透气性的改善不甚明显,只会逐渐降低其抗拉强度,通过增大热冷冲击温度梯度的液氮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无烟煤透气性,在围压-气压为2.00~1.25 MPa时,初始温度50℃的无烟煤液氮处理后的渗透率增幅仅为2.44%,而初始温度100℃的无烟煤处理后的渗透率增幅达到125.43%;⑤基于实验结果讨论、提出适宜于不同煤阶煤层的液氮致裂增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阶 液氮溶浸 渗透率 处理次数 温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溶浸对不同煤阶含水煤样渗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磊 田苗苗 +3 位作者 曾世攀 郭鲁成 卢硕 唐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15-3026,共12页
中国包含多种煤阶煤层,由于煤质、地质条件等差异,不同煤层中的水分赋存情况也具有较大差异性。煤阶、饱水度作为影响液氮低温致裂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此,分别选择褐煤、烟煤与无烟煤3种煤阶煤样,并制备得出... 中国包含多种煤阶煤层,由于煤质、地质条件等差异,不同煤层中的水分赋存情况也具有较大差异性。煤阶、饱水度作为影响液氮低温致裂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此,分别选择褐煤、烟煤与无烟煤3种煤阶煤样,并制备得出饱水度分别为0%、33%与99%的煤样进行液氮溶浸处理,使用摄像机定点拍摄、观察煤样表面宏观裂隙处理前后的演化规律,并对煤样进行氮气渗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液氮溶浸后褐煤因产生的一条与多条贯穿裂隙发生整体结构上的断裂,烟煤表面有新裂隙产生,原生宏观裂隙有一定的扩展与延伸,无烟煤表面宏观裂隙无明显发育;煤样饱水度越高,液氮的致裂增透效果越显著;液氮溶浸对3种煤阶煤样的致裂增透效果关系为:褐煤>烟煤>无烟煤,在完全干燥状态下,由于热应力不足以破坏颗粒间链接,烟煤与无烟煤的增透效果近似相等;对于褐煤,液氮溶浸处理对完全干燥状态下的煤体即产生有效致裂,渗透率平均增幅高达559.35%,对于烟煤,在饱水度为33%和99%的状态下,液氮溶浸对煤体具有明显致裂效果,渗透率平均增幅分别为330.60%和448.77%,对于无烟煤,在饱水度为99%的状态下液氮溶浸处理才能对煤体产生有效致裂,渗透率平均增幅为185.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阶 饱水度 液氮溶浸 无因次渗透率 渗透率增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角度欺骗和高重频复合干扰有效概率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卢硕 霍子民 储海荣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3-233,共11页
针对处于锁定跟踪阶段的导引头,采用激光角度欺骗和高重频复合干扰手段,对复合干扰下导引头波门录取信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半主动激光制导系统的能量传输模型,描述了角度欺骗干扰、高重频干扰以及两者复合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无干扰时、... 针对处于锁定跟踪阶段的导引头,采用激光角度欺骗和高重频复合干扰手段,对复合干扰下导引头波门录取信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半主动激光制导系统的能量传输模型,描述了角度欺骗干扰、高重频干扰以及两者复合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无干扰时、角度欺骗干扰和高重频干扰下连续2个波门录取干扰信号的概率。以角度欺骗超前时间为仿真变量,分析了角度欺骗和高重频复合干扰下波门录取高重频信号的概率。参数对照仿真结果表明,提高制导信号和角度欺骗干扰信号的精度,增加波门宽度,提高高重频激光脉冲频率会增大复合干扰中高重频干扰成功的概率。本研究成果将为复杂战场条件下激光制导干扰与抗干扰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干扰 角度欺骗干扰 高重频干扰 波门 联合概率分布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致裂煤体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5
10
作者 田苗苗 张磊 +3 位作者 薛俊华 张村 卢硕 陈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1-198,共8页
我国煤层气储层渗透率普遍较低,如何有效提高煤层透气性是目前煤层气开采的重点和难点。液氮致裂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绿色的无水致裂技术,能够有效改善煤层透气性,提高煤层气的开采率。同时,还可有效节约水资源并避免水锁水敏伤害等问题。... 我国煤层气储层渗透率普遍较低,如何有效提高煤层透气性是目前煤层气开采的重点和难点。液氮致裂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绿色的无水致裂技术,能够有效改善煤层透气性,提高煤层气的开采率。同时,还可有效节约水资源并避免水锁水敏伤害等问题。鉴于液氮致裂煤体技术的重要意义,相关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理论及试验研究。为明确液氮致裂煤体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综合分析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水-冰相变冻胀力、液氮汽化膨胀力和温度应力诱发的煤基质收缩作用等主要作用机理进行讨论,特别深入分析了在含水煤体中起主要作用的水-冰相变冻胀力和在干燥煤体中起主要作用的温度应力。系统分析了液氮致裂煤体内部物理性质影响因素(含水率、煤体变质及胶结程度、节理等)和外部环境因素(温度梯度、液氮作用时间及循环次数、地应力等)的影响程度。归纳分析了循环注入低温、高温流体技术、液氮重复压裂技术、液氮气化压裂技术、低温流体压裂技术和液氮辅助压裂技术等液氮致裂增产工艺的现状及相关设备发展情况。对液氮致裂现场试验与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液氮重复压裂技术和液氮伴注辅助水力压裂技术的试验流程及试验结果。最后进一步对从液氮致裂煤体主要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及现场试验与应用等3个方面目前的研究不足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明确提出液氮致裂煤体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是综合机理及多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最终目标是实现现场应用,提高煤层气抽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液氮致裂 水-冰相变冻胀力 温度应力 增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气驱替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11
作者 龙泳翰 张磊 +1 位作者 李菁华 卢硕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08,114,共7页
注气驱替因其安全环保性成为近年来解决低渗煤层瓦斯抽采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将注气驱替机理总结为3种,即气体的置换作用、驱赶作用及支承作用,分析了注气压力、气体种类、温度等因素对3种作用的影响;认为在3种作用中驱赶作用起主导作... 注气驱替因其安全环保性成为近年来解决低渗煤层瓦斯抽采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将注气驱替机理总结为3种,即气体的置换作用、驱赶作用及支承作用,分析了注气压力、气体种类、温度等因素对3种作用的影响;认为在3种作用中驱赶作用起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压力势差来强化抽采,区别于其他压裂方式强化抽采。总结了目前注气驱替技术的研究进展,对相关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认为大多实验是以单变量研究为主,考虑复合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研究较少。最后在目前注气驱替技术的运用基础上,从液氮致裂—注气驱替联合增产技术、智能化注气驱替技术、高温气体注气驱替技术3个方面展望未来注气驱替技术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驱替 瓦斯 机理 影响因素 吸附 解吸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Interface Structure of Co/Cu (100) Superlattices on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12
作者 卢硕 尚家香 张跃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3229-3232,共4页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magnetoresistance (MR) of Co3 Cu5 and Co3 Cur models as well as their interface atom exchange models Co2 CuCoCu4 and Co2 CuCoCu6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tlrst-principles pseudopotential pla...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magnetoresistance (MR) of Co3 Cu5 and Co3 Cur models as well as their interface atom exchange models Co2 CuCoCu4 and Co2 CuCoCu6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tlrst-principles pseudopotential planewave method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harge transfer, magnetic moment, density of states, spin asymmetry factor, and MR ratio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charge transfer and spin asymmetry factor at the Fermi level of Co laye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eighbouring background of the Co layer. The Co layer with two sides adjacent to the Cu layer would transfer more charge to the Cu layer than other neighbouring background and have the largest spin asymmetry factor at the Fermi level. The Co layer with two neighbouring Co layers (interior Co) would gain a little charge and have the smallest spin asymmetry factor at the Fermi level. Two-current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MR ratio of Co2CuCoCu4 (Co2CuCoCu6) to be larger than that of Co3 Cu5 (Co3 CUT), which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charge transfer and spin asymmetry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ted conductor buffer layer self-epitaxy CE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涣煤矿1067综采面断层硬岩多向聚能爆破预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为军 杨峰 +2 位作者 卢硕 韩晓飞 余睿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162,共4页
淮北临涣煤矿斜穿性大断层NDF_(153)对1067综采面回采存在严重影响,为了保障工作面快速过断层,采用多向聚能爆破技术预裂处理断层硬岩。在确定最短煤机截割轨迹基础上,采用剖面法设计炮孔布置参数,并基于Mises屈服准则模拟计算炮孔间距... 淮北临涣煤矿斜穿性大断层NDF_(153)对1067综采面回采存在严重影响,为了保障工作面快速过断层,采用多向聚能爆破技术预裂处理断层硬岩。在确定最短煤机截割轨迹基础上,采用剖面法设计炮孔布置参数,并基于Mises屈服准则模拟计算炮孔间距,选用含有4个聚能槽的多向聚能管,通过大孔径大装药量深孔聚能爆破,取得了60 m孔深孔壁围岩较好预裂效果,提高了工作面煤机截割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断层 多向聚能爆破 剖面法 聚能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庄煤矿Ⅲ635工作面机巷沿空留巷补强支护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家委 卢硕 杨敬轩 《煤》 2023年第11期43-46,共4页
工作面沿空留巷顶板结构及矿压显现存在显著差异,对留巷补强支护提出了较高要求。结合朱庄煤矿Ⅲ635工作面机巷留巷补强支护背景,分析了工作面超前支护区和临时支护区的补强支护形式及支护强度,通过采取“垛式支架+单体支柱+恒阻锚索”... 工作面沿空留巷顶板结构及矿压显现存在显著差异,对留巷补强支护提出了较高要求。结合朱庄煤矿Ⅲ635工作面机巷留巷补强支护背景,分析了工作面超前支护区和临时支护区的补强支护形式及支护强度,通过采取“垛式支架+单体支柱+恒阻锚索”的组合支护形式,满足了留巷支护强度需求,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确保了工作面沿空巷道的成功留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补强支护 垛式支架 围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庄煤矿Ⅲ635工作面切顶留巷防风堵漏技术研究
15
作者 张家委 杨敬轩 卢硕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37-39,共3页
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业条件下,沿空巷道采空侧顶板垮落,冒落矸石自然堆积,具有一定碎胀特性,形成了矸石墙体,孔隙率较高,采空区漏风问题比较突出。结合沿空巷道不同区段范围的受力变形及支护特点,以朱庄煤矿Ⅲ635工作面切顶留巷防风堵漏为... 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业条件下,沿空巷道采空侧顶板垮落,冒落矸石自然堆积,具有一定碎胀特性,形成了矸石墙体,孔隙率较高,采空区漏风问题比较突出。结合沿空巷道不同区段范围的受力变形及支护特点,以朱庄煤矿Ⅲ635工作面切顶留巷防风堵漏为背景,在留巷临时支护区及成巷稳定区内分别设计并开展了柔固耦合以及顶底板锚注墙体堵漏工程实践,提高巷道支护强度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沿空巷道采空区密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切顶卸压 采空区封堵 密闭墙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山矿8305工作面无煤柱开采留巷支护设计
16
作者 王御军 张学锋 +1 位作者 卢硕 杨敬轩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2年第6期14-16,22,共4页
针对塔山煤矿8305工作面切顶留巷5305巷的安全支护问题,基于巷道覆岩结构分析,确定了最危险情况下的巷道覆岩控制区,给出了“五梁五柱”+锚杆(索)补强支护方案,提出采用“U型钢+金属网+风筒布”的挡矸支护及密实封堵技术,取得了较好的... 针对塔山煤矿8305工作面切顶留巷5305巷的安全支护问题,基于巷道覆岩结构分析,确定了最危险情况下的巷道覆岩控制区,给出了“五梁五柱”+锚杆(索)补强支护方案,提出采用“U型钢+金属网+风筒布”的挡矸支护及密实封堵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留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深孔爆破 单体支柱 挡矸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