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分泌运动因子和溶血磷脂酸受体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及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蒋佩芩 张政 +1 位作者 黄钟 卢献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201,共11页
目的: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ATX)和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及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阐明ATX和LPA3在COP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方法:收集40例COPD患者纳入急性加重期组(AECOPD组),经治疗后处于稳定期者纳... 目的: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ATX)和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及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阐明ATX和LPA3在COP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方法:收集40例COPD患者纳入急性加重期组(AECOPD组),经治疗后处于稳定期者纳入COPD稳定期组,共计40例,并收集4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ATX水平。另收集80例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COPD吸烟组(CS组,n=20)、COPD不吸烟组(CNS组,n=20)、非COPD吸烟组(HS组,n=20)和非COPD不吸烟组(HNS组,n=20),收集各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HE染色观察各组患者肺组织的病理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患者肺组织中ATX和LPA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患者肺组织中ATX和LPA3 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其他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稳定期组研究对象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均明显降低(P<0.05)。与COPD稳定期组和对照组比较,AECOPD组患者血清中ATX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中ATX水平升高(P<0.05)。AECOPD组患者血清中ATX水平与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581,P<0.001),与吸烟史、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体质量指数(BMI)无相关性(P>0.05);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中ATX水平与WBC和CAT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384,P=0.014;r=0.463,P=0.003),与FEV1%pred和FEV1/FVC均呈负相关关系(r=-0.393,P=0.012;r=-0.353,P=0.025);与CS组和CNS组比较,HS组和HNS组患者FEV1%pred及FEV1/FVC均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CS组比较,HS组和HNS组患者肺组织中ATX及LPA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CNS组比较,HS组和HNS组患者肺组织中ATX及LPA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RT-qPCR法,与CS组比较,HS组和HNS组患者肺组织中ATX及LPA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CNS组比较,HS组和HNS组患者肺组织中ATX及LPA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COPD患者肺组织中ATX蛋白表达水平与LPA3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23,P<0.001)。结结论论:COPD患者肺组织中ATX和LPA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AECOPD组和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ATX水平均升高,二者可能参与COPD的炎症反应,促进COP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自分泌运动因子 溶血磷脂酸 受体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改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 被引量:5
2
作者 曾伟杰 孙云娟 +6 位作者 卢献灵 熊长明 顾晴 倪新海 柳志红 程显声 何建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5-05至2009-08期间在我院本部肺血管病诊治中心住院并新诊断为IPAH的患者89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PDE5抑制剂分为PDE5抑制剂组(52例)及对照组(3... 目的:探讨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5-05至2009-08期间在我院本部肺血管病诊治中心住院并新诊断为IPAH的患者89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PDE5抑制剂分为PDE5抑制剂组(52例)及对照组(37例)。通过回顾性查阅病历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电话随访和(或)查阅患者门诊病历获取患者生存状态及治疗情况。结果:PDE5抑制剂组及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心率、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血流动力学及接受基础治疗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89例患者平均随访(20.12±14.69)月,随访期间26例患者死亡。PDE5抑制剂组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PDE5抑制剂组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PDE5抑制剂组1、2、3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未包括6分钟步行距离时,84例患者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体重(风险比=0.944,P=0.047),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风险比=0.934,P=0.006),接受PDE5抑制剂治疗(风险比=0.314,P=0.006)三参数将有助于评估IPAH患者的预后。当纳入6分钟步行距离时(n=4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风险比=0.860,P=0.004)、6分钟步行距离(风险比=0.984,P=0.001)及接受PDE5抑制剂治疗(风险比=0.072,P=0.001)三参数将有助于评估IPAH患者的预后。结论:PDE5抑制剂对改善IPAH患者的预后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进展带来临床治疗的革命 被引量:9
3
作者 何建国 卢献灵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1-474,共4页
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包括离子通道机制、血管内皮功能舒缩因子失衡机制、炎症机制以及遗传基因学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由此,开发了一系列针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新型药物,如前列环素衍生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5型磷酸二... 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包括离子通道机制、血管内皮功能舒缩因子失衡机制、炎症机制以及遗传基因学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由此,开发了一系列针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新型药物,如前列环素衍生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剂等,使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要想从根本上治愈肺动脉高压,仍然任重而道远。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进展带来临床治疗的革命是转化医学的光辉典范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发病机制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支气管结核10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华 卢献灵 宋丽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413-2414,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EBTB)的临床特征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EBTB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分析104例经纤支镜确诊的EBTB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特征、纤支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104例EBTB患者中,男45例,女5... 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EBTB)的临床特征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EBTB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分析104例经纤支镜确诊的EBTB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特征、纤支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104例EBTB患者中,男45例,女59例,年龄19~78岁,平均(42.3±13.7)岁。主要症状依次为咳嗽91例,咳痰42例,咯血33例,喘息、胸闷24例,喘鸣9例;上述症状伴发热12例,伴胸痛18例。纤支镜下表现:充血水肿型36.5%,溃疡坏死型18.3%,增殖型13.5%,瘢痕狭窄型24.0%,大致正常7.7%。病变多分布在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左主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常累积多叶段。初步诊断易误诊为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癌、慢性支气管炎等。结论:EBTB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目前纤支镜是早期诊断EBTB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手段,可减少漏诊、误诊、延误诊断的发生,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支气管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对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关键 许西琳 +3 位作者 赵华 卢献灵 曹文疆 杨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460-462,共3页
为探讨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在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和评价其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应。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慢性肺心病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进行治疗,4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孟鲁司... 为探讨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在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和评价其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应。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慢性肺心病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进行治疗,4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孟鲁司特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力,右室肥厚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以及血浆中LTC4浓度的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内径、采用酶免疫法检测血浆中LTC4浓度、血气分析测定PaO2等指标。孟鲁司特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aO2升高、肺动脉压降低;孟鲁司特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aO2升高、肺动脉压降低更多(P均<0.01),而血浆中LTC4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能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并使动脉血氧分压上升,对慢性肺心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肺动脉高压 孟鲁司特 CysLT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冷诱导RNA结合蛋白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政 陈雪儿 卢献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5-1280,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6月40例住院的COPD患者为急性加重期组,其经过治疗进入稳定期后纳入稳定期组,同...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6月40例住院的COPD患者为急性加重期组,其经过治疗进入稳定期后纳入稳定期组,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一般资料,采集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CIRBP、TREM-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测定CIRBP mRNA和TRE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检测COP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肺功能。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外周血中的CIRBP、TREM-1表达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外周血中的CIRBP、TREM-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IRBP水平均与TREM-1水平呈正相关;急性加重期CIRBP、TREM-1水平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呈正相关;稳定期CIRBP、TREM-1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呈负相关,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呈正相关。结论CIRBP和TREM-1的表达水平在COPD患者外周血中升高,CIRBP的表达与TREM-1表达具有相关性,并且与肺功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率等临床指标相关,提示CIRBP和TREM-1可能共同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XNIP/NLRP3炎性小体通路在COPD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晓玲 黄钟 +3 位作者 邓广雪 何子凡 刘冬 卢献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9-734,共6页
目的:探讨TXNIP/NLRP3炎性小体通路在COPD患者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住院的40例COPD患者为急性加重期组,其经过治疗进入稳定期后纳入稳定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 目的:探讨TXNIP/NLRP3炎性小体通路在COPD患者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住院的40例COPD患者为急性加重期组,其经过治疗进入稳定期后纳入稳定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XNIP mRNA、NLRP3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XNIP及NLR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组NLRP3、TXNI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和稳定期组(P<0. 05); COPD患者稳定期组的NLR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2)相关性分析:急性加重期组NLRP3 mRNA表达量与FEV1%pred、FEV1/FVC负相关;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的NLRP3 mRNA、TXNIP mRNA表达量均与CAT评分正相关。结论:TXNIP/NLRP3炎性小体通路参与COPD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TXNIP NLRP3炎性小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IL-8和NET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妤 卢献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8-507,共10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8(IL-8)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主要成分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阐明IL-33、IL-8和NETs对COPD发生发展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8(IL-8)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主要成分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阐明IL-33、IL-8和NETs对COPD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肺部结节或肺部肿瘤行肺叶切除术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不吸烟对照组20例、吸烟对照组18例,不吸烟COPD组19例和吸烟COPD组2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肺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各组患者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患者肺组织中IL-33、IL-8、CitH3和MPO蛋白的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OPD组患者肺组织中IL-33、IL-8、CitH3和MPO的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及其与肺功能指标、平均内衬间隔(MLI)、平均肺泡数(MAN)和Boske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吸烟对照组患者气道Bosken评分明显高于不吸烟对照组(P<0.001);不吸烟COPD组患者气道Bosken评分和MLI明显高于不吸烟对照组和吸烟对照组(P<0.05),MAN明显低于不吸烟对照组和吸烟对照组(P<0.05);吸烟COPD组患者气道Bosken评分明显高于不吸烟对照组、吸烟对照组和不吸烟COPD组(P<0.05),MLI明显高于不吸烟对照组和吸烟对照组(P<0.05),MAN明显低于不吸烟对照组和吸烟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吸烟COPD组患者肺组织中IL-3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对照组、吸烟对照组和不吸烟COPD组(P<0.05),IL-8、CitH3和MPO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对照组和吸烟对照组(P<0.05);不吸烟COPD组患者肺组织中IL-33、IL-8、CitH3和MPO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对照组和吸烟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COPD组患者肺组织中IL-33蛋白表达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MAN等呈负相关关系(r=-0.406,P<0.05;r=-0.493,P<0.01;r=-0.567,P<0.05),与Bosken评分和MLI等呈正相关关系(r=0.935,P<0.001;r=0.590,P<0.001);COPD组患者肺组织中IL-8蛋白表达水平与FEV1/FVC、FEV1%pred和MAN等呈负相关关系(r=-0.527,P<0.01;r=-0.497,P<0.01;r=-0.463,P<0.01),与Bosken评分和MLI等呈正相关关系(r=0.557,P<0.001;r=0.486,P<0.01);COPD组患者肺组织中CitH3蛋白表达水平与FEV1/FVC、FEV1%pred和MAN等呈负相关关系(r=-0.527,P<0.01;r=-0.640,P<0.001;r=-0.531,P<0.01),与Bosken评分和MLI等呈正相关关系(r=0.565,P<0.001;r=0.585,P<0.001);COPD组患者肺组织中MPO蛋白表达水平与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r=-0.329,P<0.05),与Bosken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10,P<0.05);COPD组患者肺组织中IL-8蛋白表达水平与CitH3和MPO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90,P<0.05;r=0.349,P<0.05);COPD组患者肺组织中IL-33蛋白表达水平与IL-8、CitH3和MPO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02,P<0.001;r=0.616,P<0.001;r=0.387,P<0.05)。结论:IL-33、IL-8和NETs在COPD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三者可能参与COPD的慢性炎症,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33 白细胞介素8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