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烃源岩热解产物初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卢焕勇 袁佩芳 +2 位作者 祝总祺 刘文荣 苗建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15-518,共4页
不同类型的烃源岩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解实验表明烃源岩在成熟过程中:产出的C_1~C_5,CO_2,H_2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一直有有机酸产出,且以乙酸和乙二酸为主,约占有机酸总量的2/3;其产出率Ⅰ,Ⅱ型明显高于Ⅲ型干酪根烃源... 不同类型的烃源岩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解实验表明烃源岩在成熟过程中:产出的C_1~C_5,CO_2,H_2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一直有有机酸产出,且以乙酸和乙二酸为主,约占有机酸总量的2/3;其产出率Ⅰ,Ⅱ型明显高于Ⅲ型干酪根烃源岩;有机酸和CO_2的产出对储层溶蚀孔隙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扩大了对储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热解实验 干酪根 第三纪 成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乌兰格尔地区上古生界砂岩的成岩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卢焕勇 陈景维 +1 位作者 邸世祥 王希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1-52,共12页
内蒙乌兰格尔地区的上古生界厚逾400m,大部分砂岩属于致密型低孔渗性的岩体。本文主要论述这些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孔渗性的影响。记砂岩具有四个成岩阶段:1.机械压实作用和早期胶结作用;2.碳酸盆的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3.溶蚀作用... 内蒙乌兰格尔地区的上古生界厚逾400m,大部分砂岩属于致密型低孔渗性的岩体。本文主要论述这些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孔渗性的影响。记砂岩具有四个成岩阶段:1.机械压实作用和早期胶结作用;2.碳酸盆的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3.溶蚀作用;4.晚期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和早期粘土矿物的重结晶作用。其中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减少砂岩的孔隙,碳酸盆矿物的胶结作用尤其显著地减少了孔隙度和渗透率。但是,胶结物和部分颗粒的后期溶蚀作用是改善某些层段储集性能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砂岩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口凹陷中、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卢焕勇 陈景维 张金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重点论述了黄口凹陷中、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强调指出沉积环境的演化明显受构造因素控制。其构造─沉积演化大致可分为拗陷期、断陷期和大区域拗陷期(N-Q)3个沉积环境发育阶段。早白垩世晚期一渐新世晚期,黄口断陷盆地的沉积环... 重点论述了黄口凹陷中、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强调指出沉积环境的演化明显受构造因素控制。其构造─沉积演化大致可分为拗陷期、断陷期和大区域拗陷期(N-Q)3个沉积环境发育阶段。早白垩世晚期一渐新世晚期,黄口断陷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直接受丰沛断裂带的制约。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早期和渐新世早期,分别形成两个生油层系。据生油岩分析,这两套生油岩系均富含有机质,具有一定的生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断隐盆地 生油岩 拗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泥岩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22
4
作者 苗建宇 祝总祺 +1 位作者 刘文荣 卢焕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0-336,共7页
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泥岩的岩心样品,进行了X衍射全岩物相测试,有机碳测定,孔隙度、渗透率测定及扫描电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泥岩中普遍含碎屑矿物,其中长石含量较高,粘土矿物以碎屑粘土为主,泥岩中碳酸盐矿物... 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泥岩的岩心样品,进行了X衍射全岩物相测试,有机碳测定,孔隙度、渗透率测定及扫描电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泥岩中普遍含碎屑矿物,其中长石含量较高,粘土矿物以碎屑粘土为主,泥岩中碳酸盐矿物含量较高。泥岩中各种面状孔隙是主体孔隙,由微孔隙构成,孔隙含量较高,分布较均匀。泥岩孔隙结构基本可归纳为细孔喉型、粗孔喉型及混合过渡型等三种类型。最后分析探讨了影响泥岩孔隙结构主要因素为:①碳酸盐含量使孔隙基本面貌产生差异;②压实作用使孔隙度减小,欠压实对孔隙结构有保护作用;③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及赋存状态与溶蚀孔隙发育关系密切相关;④有机质富集有利于异常压力发育,对孔隙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东营凹陷 泥岩 孔隙度 渗透率 有机碳 扫描电镜 孔隙结构 压实作用 有机质 成熟度 赋存状态 石油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有机质的赋存状态与油气初次运移的关系 被引量:25
5
作者 苗建宇 祝总祺 +1 位作者 刘文荣 卢焕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9-175,共7页
从济阳坳陷古近系 新近系泥岩的研究实例出发 ,分析了泥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有机质的赋存状态 ,探讨了泥质烃源岩排烃通道与初次运移的关系模式。研究认为泥岩中孔隙小而多 ,喉道窄而细 ,孔喉分选性较好 ,具有较好的连通性 ,微裂 (隙 )缝... 从济阳坳陷古近系 新近系泥岩的研究实例出发 ,分析了泥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有机质的赋存状态 ,探讨了泥质烃源岩排烃通道与初次运移的关系模式。研究认为泥岩中孔隙小而多 ,喉道窄而细 ,孔喉分选性较好 ,具有较好的连通性 ,微裂 (隙 )缝常见。泥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可划分为顺层富集型、分散型和局部富集型等三种不同的种类。泥岩中有机质呈分散型分布时 ,成熟油气通过较粗孔喉系统作为通道进行排烃是初次运移的方式之一。泥岩中有机质呈顺层富集型分布时 ,在有机质富集处 ,岩石结合力较弱 ,加上成熟油气形成的流体压力较高 ,极易产生微裂 (隙 )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赋存状态 初次运移 油气形成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岩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及其对泥质岩封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苗建宇 祝总祺 +1 位作者 刘文荣 卢焕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78-481,共4页
应用荧光显微镜法,首次对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泥质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下第三系泥质岩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可划分为顺层富集型、分散型和局部富集型等三种类型。有机质呈顺层富集型分布的泥质岩,其有机质丰度大多较高,主要沉... 应用荧光显微镜法,首次对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泥质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下第三系泥质岩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可划分为顺层富集型、分散型和局部富集型等三种类型。有机质呈顺层富集型分布的泥质岩,其有机质丰度大多较高,主要沉积于半深湖—深湖相中。有机质呈分散型分布的泥质岩,其有机质丰度变化范围较大,大多形成在河流—三角洲相、滨—浅湖相或浊流沉积中。结合部分揭示泥质岩封盖能力的定量分析数据,下第三系泥质岩可概括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组合特点:①泥质岩中有机质丰度高且有机质呈顺层富集型状态赋存时,泥质岩封盖能力差;② 泥质岩有机质丰度高且有机质呈分散型状态赋存时,泥质岩具有一定的封盖能力;③ 泥质岩有机质丰度低且有机质呈分散型状态赋存时,泥质岩封盖能力较好,因此,泥质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对泥质岩的封盖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研究评价泥质岩对油气藏的封盖能力时可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岩 有机质 赋存状态 封盖能力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压力封存箱及其对次生孔隙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祝总祺 苗建宇 +1 位作者 刘文荣 卢焕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3-78,共6页
讨论了流体异常压力封存箱的形成和演化特征及其对岩石中扎隙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异常压力封存箱对孔隙的保护作用主要概括为3个方面:①压力封存箱的存在不仅可保护次生扎隙也可以保护原生扎隙;②压力封存箱对次生扎隙的... 讨论了流体异常压力封存箱的形成和演化特征及其对岩石中扎隙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异常压力封存箱对孔隙的保护作用主要概括为3个方面:①压力封存箱的存在不仅可保护次生扎隙也可以保护原生扎隙;②压力封存箱对次生扎隙的保护是有条件的;③在压力封存箱的保护下,深部地层中的孔隙,特别是次生孔隙不会很快地消失。通过对济阳拗陷下第三系中的压力封存箱与次生扎隙发育带的分析,提出了箱内的、箱缘的、箱侧的和不整合面以下与风化壳有关的4种次生扎隙发育带基本的地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封存箱 次生孔隙 保护作用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拗陷砂岩次生孔隙的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1
8
作者 苗建宇 祝总祺 +1 位作者 刘文荣 卢焕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4-158,共5页
针对济阳拗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具有储集岩体类型多、分布层位广和次生孔隙种类丰富的特点 ,利用铸体薄片及地球化学方法 ,分析了次生孔隙发育的基本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砂岩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 :1处于不同沉积相带的砂岩... 针对济阳拗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具有储集岩体类型多、分布层位广和次生孔隙种类丰富的特点 ,利用铸体薄片及地球化学方法 ,分析了次生孔隙发育的基本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砂岩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 :1处于不同沉积相带的砂岩体 ,次生孔隙发育程度不同 ;2成岩作用强度不同 ,次生孔隙发育程度不同 ;3断裂作用起到输送酸性介质通道的特殊作用 ,并使次生孔隙的形成得到改善 ;4高地温能加快有机质的成熟 ,从而有利于次生孔隙在较浅的深度形成。认为砂岩中的各类易溶物质以及成熟烃源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为次生孔隙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次生孔隙 济阳拗陷 成熟烃源岩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奥陶系的放射虫燧石岩 被引量:11
9
作者 梅志超 卢焕勇 李文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18,共10页
渭北奥陶系的放射虫燧石岩是在稳定的华北地台上形成的远洋沉积.它们产在赵老峪组深水碳酸盐地层的下部,并以层位稳定、纹层发育、富含放射虫骨骼、成岩交代组构清楚,以及在剖面上与薄层的硅质页岩呈韵律互层等为等征,表明是深水的放射... 渭北奥陶系的放射虫燧石岩是在稳定的华北地台上形成的远洋沉积.它们产在赵老峪组深水碳酸盐地层的下部,并以层位稳定、纹层发育、富含放射虫骨骼、成岩交代组构清楚,以及在剖面上与薄层的硅质页岩呈韵律互层等为等征,表明是深水的放射虫软泥在成岩作用早期由生物蛋白石经溶解-再沉淀反应快速转变而成.这种产在地台上的远洋沉积虽不多见,却是海平面大规模上升及其伴生的重大地质事件的反映.渭北放射虫燧石岩的时代相当于中奥陶世卡拉道克期.当时正值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秦岭古海盆也在发生强烈扩张与俯冲,因此,华北地台南缘下沉,使渭北地区变成了弧后深水盆地的北部边缘.当时研究区的古地理位置也恰好处于低纬度的赤道附近.这些都为放射虫燧石岩的堆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于当时钙质浮游生物尚未大量兴起,所以其沉积作用不受CCD的控制,水深较之现代的类似物可能要浅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 沉积 放射虫燧石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北奥陶系放射虫硅质岩与火山凝灰岩的成因环境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文厚 梅志超 +1 位作者 陈景维 卢焕勇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4期422-427,共6页
通过对层状放射虫硅质岩的岩石学和火山凝灰岩岩石类型的特征研究,认为渭北奥陶系的放射虫硅质岩是由远源的火山喷发物提供了SiO2的来源,造成有利于硅质生物大量繁殖的条件,死后堆积海底,最终转变为层状放射虫硅质岩。从而进一... 通过对层状放射虫硅质岩的岩石学和火山凝灰岩岩石类型的特征研究,认为渭北奥陶系的放射虫硅质岩是由远源的火山喷发物提供了SiO2的来源,造成有利于硅质生物大量繁殖的条件,死后堆积海底,最终转变为层状放射虫硅质岩。从而进一步推断,本区中、上奥陶统的沉积形成于海平面大规模上升的远洋或半远洋的深水环境。火山凝灰岩则是岛弧火山喷发的产物,反映本区曾一度是华北板块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北部边缘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放射虫 硅质岩 火山凝灰岩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平地区中—晚奥陶世沉积的古斜坡与古流向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文厚 梅志超 +3 位作者 陈景维 卢焕勇 张国玉 刘怀奇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36-41,104,共6页
陕西富平中—上奥陶统赵老峪组发育了一套半远洋的以薄板状和页状泥晶灰岩夹重力流碳酸盐岩为特征的斜坡相地层。重力流沉积按成因可划分为直移滑移体、滚动滑移体、碎屑流角砾灰岩、颗粒流角砾灰岩和浊流灰岩五种类型。笔者曾对其中能... 陕西富平中—上奥陶统赵老峪组发育了一套半远洋的以薄板状和页状泥晶灰岩夹重力流碳酸盐岩为特征的斜坡相地层。重力流沉积按成因可划分为直移滑移体、滚动滑移体、碎屑流角砾灰岩、颗粒流角砾灰岩和浊流灰岩五种类型。笔者曾对其中能指示古斜坡和古流向的沉积构造、砾石长轴走向及古网格虫迹长轴方向进行了大量的实地测量。研究表明,该区在中、晚奥陶世时有一个向东南方向倾没的古斜坡,并存在着顺坡下流的重力流和平行斜坡等深线流动的等深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古斜坡 古流向 奥陶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乌兰格尔隆起南坡石炭-二叠系储层孔隙结构及成因
12
作者 邸世祥 卢焕勇 +1 位作者 陈景维 王希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12-417,共6页
本文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乌兰格尔隆起南坡石炭-二叠系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因。认为孔隙结构不太理想,主要是比较细小的填隙物内与溶蚀粒内孔隙;毛管压力曲线以比较差的4、5类,特别是5类占优势。孔隙结构级别应属比较差的Ⅳ、... 本文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乌兰格尔隆起南坡石炭-二叠系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因。认为孔隙结构不太理想,主要是比较细小的填隙物内与溶蚀粒内孔隙;毛管压力曲线以比较差的4、5类,特别是5类占优势。孔隙结构级别应属比较差的Ⅳ、Ⅴ两级。变差的主要原因与本区经受复杂强烈的成岩作用有关。在所划分的四个成岩阶段中,第一、二阶段的压实与充填交代使孔隙显著减小,而第三阶段的溶蚀作用并不发育,第四阶段又进一步充填。在论述孔隙结构相对较好地区与层段的同时,指出高岭石填隙物内晶间孔隙仍有可能成为有利的储集空间,应给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孔隙 碳系 二叠系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