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瑶药扁担藤的化学成分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卢澄生 李兵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3-44,共2页
[目的]对瑶药扁担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成分预试验。[方法]分别以水、乙醇、石油醚为溶剂,对扁担藤药材化学成分进行提取,通过各类化学成分的定性试验,初步探索瑶药扁担藤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化学成分预试表明,该药材可能含有糖... [目的]对瑶药扁担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成分预试验。[方法]分别以水、乙醇、石油醚为溶剂,对扁担藤药材化学成分进行提取,通过各类化学成分的定性试验,初步探索瑶药扁担藤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化学成分预试表明,该药材可能含有糖类、皂苷类、鞣质、有机酸、黄酮类、酚类、甾体、三萜类、油脂类等成分。[结论]扁担藤中可能含有黄酮类及三萜类等化合物,为进一步研究该药材化学成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担藤 瑶药 化学成分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皮和叶中儿茶素含量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贾智若 马雯芳 +2 位作者 甄汉深 卢澄生 刘棉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9期10063-10064,共2页
[目的]研究杜仲皮和叶中儿茶素含量的差异,为杜仲以叶代皮入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个产地的杜仲皮和叶样品进行提取,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儿茶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 [目的]研究杜仲皮和叶中儿茶素含量的差异,为杜仲以叶代皮入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个产地的杜仲皮和叶样品进行提取,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儿茶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4%磷酸溶液(13∶87,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所取3个产地的同株杜仲的皮和叶中儿茶素的含量不同,其中河南信阳、四川绵阳和贵州遵义产的杜仲皮中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1.919、1.279和1.167 mg/g,所产的杜仲叶中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49.34、35.75和33.72 mg/g;同株杜仲叶中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杜仲皮。[结论]研究所采用分析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良好,适用于杜仲不同部位儿茶素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杜仲叶资源值得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Eucommia ulmoids Oliv.) 不同部位 儿茶素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学专业广西常见中草药课程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韦乃球 韦维 +7 位作者 胡小勤 李琦 柳俊辉 李莉 银胜高 李耀华 卢澄生 覃文慧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96-99,共4页
广西常见中草药课程是我校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专业的特色课程,主要讲授100味广西常见中草药的基原、形态、功效及应用等内容,而课程中的野外认药环节属于实验课。教育部于2019年4月发布通知,决定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广西常见中草药课程是我校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专业的特色课程,主要讲授100味广西常见中草药的基原、形态、功效及应用等内容,而课程中的野外认药环节属于实验课。教育部于2019年4月发布通知,决定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并明确提出一流本科专业必须以一流本科课程为支撑[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一度 广西常见中草药 混合式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桃花茎和叶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唐春丽 黄业玲 卢澄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分析地桃花茎和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从地桃花的茎和叶中提取挥发油,对得到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鉴定,以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中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地桃花的茎和叶挥发油中... [目的]分析地桃花茎和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从地桃花的茎和叶中提取挥发油,对得到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鉴定,以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中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地桃花的茎和叶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18个和23个色谱峰,通过NIST08谱库分别鉴定了其中15种和19种化合物。地桃花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正十七烷、β-蒎烯、1,3,3-三甲基三环[2.2.1.0(2,6)]庚烷等;地桃花茎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β-蒎烯、反式石竹烯、2-(7-十七炔)-四氢化-2H-吡喃等。[结论]地桃花茎和叶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类衍生物,且地桃花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都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桃花 CO2超临界萃取 挥发油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苦丁茶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霍丽妮 陈睿 +2 位作者 钟振国 李培源 卢澄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0期195-198,204,共5页
[目的]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预测苦丁茶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疾病。[方法]利用系统药理学方法,构建苦丁茶分子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作为评估标准选出苦丁茶的活性成分,通过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 [目的]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预测苦丁茶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疾病。[方法]利用系统药理学方法,构建苦丁茶分子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作为评估标准选出苦丁茶的活性成分,通过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结合基因本体(GO)和生物通路(pathway)功能富集分析,研究苦丁茶作用机制。[结果]筛选苦丁茶活性分子13个,进一步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得到9个主要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作用于靶点182个,可用于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炎症和微生物感染等266种疾病,发挥药效作用的关联通路有6条。[结论]该研究通过采用系统药理学方法对苦丁茶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和靶点预测,构建了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系统地分析了药物、靶点、疾病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苦丁茶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精确的靶点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苦丁茶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药多裂黄檀不同极性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维玉 陈文娇 +4 位作者 卢澄生 覃思思 朱敏 韦建华 陈明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64-68,共5页
[目的]对壮药多裂黄檀不同极性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法测定多裂黄檀不同极性部位的总黄酮含量,以其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分析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 [目的]对壮药多裂黄檀不同极性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法测定多裂黄檀不同极性部位的总黄酮含量,以其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分析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多裂黄檀不同极性部位的总黄酮含量为4.28%~36.44%,黄酮类成分多富集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抗氧化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3777±0.0072)mg/ml和(0.0669±0.0007)mg/ml,总抗氧化能力的FRAP值为(1.5945±0.0120)mmol/g。[结论]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为多裂黄檀抗氧化的主要活性部位,可为该植物的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黄檀 极性部位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草抗氧化活性和总黄酮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培源 霍丽妮 +1 位作者 贾智若 卢澄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1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龙胆草3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和总黄酮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3种溶剂,得到龙胆草3种提取物。采用DPPH自由基体系、还原能力体系评估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测定... [目的]探讨龙胆草3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和总黄酮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3种溶剂,得到龙胆草3种提取物。采用DPPH自由基体系、还原能力体系评估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总黄酮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龙胆草提取物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总黄酮含量高的提取物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结论]龙胆草可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草 DPPH 还原能力 抗氧化 总黄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