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rld Wind网络空间数据扩展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卢海滨 郑文锋 +2 位作者 银正彤 杨朝晖 李晓璐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8年第4期96-99,共4页
World Wind是NASA发布的开放源码的地理软件,是提供丰富数据的数字地球平台之一。但是,如何在其已发布数据基础上,通过网络应用来扩展其数据应用,如何将用户的应用数据或其它数据提供者的数据与现有数据结合使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World Wind是NASA发布的开放源码的地理软件,是提供丰富数据的数字地球平台之一。但是,如何在其已发布数据基础上,通过网络应用来扩展其数据应用,如何将用户的应用数据或其它数据提供者的数据与现有数据结合使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采用WebService技术进行地理信息服务和发布,使用GeoServer作为地图服务器,将OpenGIS Webservice规范和PostGIS空间数据库进行整合,通过网络空间数据扩展使WorldWind客户端与其自身的数据服务集成使用。在其平台基础上基本实现可自由扩展和发布数据供WorldWind客户端使用,实现更广泛和深入的扩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球 World WIND XML WMS WFS GIS GEOSER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比为导向的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2
作者 卢海滨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61-63,共3页
高等教育办学成本作为高校财务热点问题,近年来成果颇丰,但以往核算体系的设计多为了核算成本而去设计成本核算,没有考虑高等教育公益性的本质。文章从实际应用出发,概要设计了基于对比为导向的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以使高校办学成本... 高等教育办学成本作为高校财务热点问题,近年来成果颇丰,但以往核算体系的设计多为了核算成本而去设计成本核算,没有考虑高等教育公益性的本质。文章从实际应用出发,概要设计了基于对比为导向的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以使高校办学成本核算结果用于不同地域、不同层次间高校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办学成本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荷载作用下软土加速蠕变的微观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雷华阳 卢海滨 +2 位作者 王学超 李宾 任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9-316,324,共9页
研究软土加速蠕变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可深入了解加速蠕变特性的内在机制。在对天津滨海地区软土进行多种条件下的三轴蠕变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微观定量化技术,对比静、动荷载蠕变条件下土样的微观结构,从微观角度对加速蠕变机制进行了... 研究软土加速蠕变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可深入了解加速蠕变特性的内在机制。在对天津滨海地区软土进行多种条件下的三轴蠕变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微观定量化技术,对比静、动荷载蠕变条件下土样的微观结构,从微观角度对加速蠕变机制进行了解释。研究表明,土样产生加速蠕变后,结构单元体的丰度和复杂度降低;结构单元体形状趋向扁圆形,边缘趋于圆滑;土体颗粒在自然状态下无明显定向性,加速蠕变后其定向性显著增强。振动荷载使得蠕变程度增大,也使得土体蠕变的速率加快。研究结果揭示了土体的加速蠕变实际上是在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内部结构不断自我调整再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加速蠕变 孔隙 颗粒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预压法淤堵泥层形成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景锦 雷华阳 +2 位作者 卢海滨 李宾 郑刚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71,共11页
针对真空预压加固处理过程中容易形成的淤堵现象,结合室内真空预压模型试验,进行了不同颗粒组成和不同真空度条件下的室内试验,揭示了淤堵泥层的形成特性和机理,建立了排水量及平均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试验表明,在低真空度作用... 针对真空预压加固处理过程中容易形成的淤堵现象,结合室内真空预压模型试验,进行了不同颗粒组成和不同真空度条件下的室内试验,揭示了淤堵泥层的形成特性和机理,建立了排水量及平均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试验表明,在低真空度作用下,由于其渗透路径宽而长,淤堵泥层厚度较大,但含水率和密实度低,形成的孔隙直径分布广且分布较均匀;而在高真空度作用下渗透路径窄而短,淤堵泥层厚度小但含水率和密实度高,形成的孔隙直径较小且分布集中;黏粒含量越高形成的孔隙直径越小,集中程度较高,滤层结构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法 吹填淤泥 淤堵泥层 预测模型 渗透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性新近吹填淤泥真空预压试验颗粒流宏微观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雷华阳 王铁英 +2 位作者 张志鹏 卢海滨 刘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84-1794,共11页
为了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讨颗粒组成对淤堵层形成机理和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依托天津某新近吹填造陆工程,先进行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室内模型试验,然后基于颗粒流理论和PFC2D程序,在解决模拟过程中颗粒级配和孔隙比的二维转换、排水边界的... 为了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讨颗粒组成对淤堵层形成机理和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依托天津某新近吹填造陆工程,先进行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室内模型试验,然后基于颗粒流理论和PFC2D程序,在解决模拟过程中颗粒级配和孔隙比的二维转换、排水边界的等效模拟、真空渗流场的施加等问题后,对模型进行有效的模拟计算,进而将结果推广,开展了不同颗粒组成吹填土真空预压试验的颗粒流模拟,总结了排水速率变化及颗粒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对吹填土真空预压过程进行二维颗粒流数值模拟是有效可行的;真空预压过程中细颗粒沿渗透路径迁移,在沿途滞留,导致渗透路径变短变窄,从而形成淤堵层;对于高黏性新近吹填淤泥,在相同真空荷载作用下,黏粒质量分数越大,初期排水速率增长越快,并且随着土体不均匀系数的提高,淤堵层变得易于形成且致密,排水速率衰减越快;粉粒质量分数越大,土体孔隙率变化越均匀,尤其当粉粒质量分数大于黏粒质量分数时,真空预压加固效果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吹填土 真空预压 颗粒流 颗粒组成 淤堵 排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填场区双层软黏土地基超载比与卸载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雷华阳 任倩 +1 位作者 卢海滨 李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072-3078,3114,共8页
对于围海造陆工程所开展的超载预压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效果通常采用后续变形大小来评价,其大小与超载比和卸载控制时间密切相关。针对天津滨海地区围海造陆工程所形成的典型的上软、下硬的双层软黏土地基,采用改装的固结仪进行了多种超... 对于围海造陆工程所开展的超载预压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效果通常采用后续变形大小来评价,其大小与超载比和卸载控制时间密切相关。针对天津滨海地区围海造陆工程所形成的典型的上软、下硬的双层软黏土地基,采用改装的固结仪进行了多种超载比和卸载控制时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宜的超载比和最佳超载作用时间。试验表明:双层软黏土地基超载比大于0.375,超载作用时间超过主固结时间时,超载卸除后地基变形以回弹变形为主,后续的工后沉降将明显减小,减小幅度可高达70%以上;超载卸除后的土体次固结系数明显减小,减小的幅度随超载比的增大、超载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不同于均质地基和上硬下软的双层地基,上软、下硬双层地基的工后沉降以上部软土层沉降为主,约占总沉降量的73%以上。根据不同超载比和超载作用时间下土体的变形时程曲线,建议适宜天津滨海地区围海造陆工程软黏土地基的超载比控制在0.5以下,超载作用时间控制在1~3倍的主固结时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软黏土地基 超载预压 超载比 超载作用时间 主固结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填场区软黏土地基的次固结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雷华阳 李宾 +2 位作者 仇王维 卢海滨 任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20-124,共5页
针对天津中心渔港吹填场区软黏土地基进行了一系列的固结压缩试验,获得应力、应变与时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吹填土层和天然沉积土层的固结和次固结特性,为吹填场区软黏土地基变形模型建立及长期工后沉降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吹填... 针对天津中心渔港吹填场区软黏土地基进行了一系列的固结压缩试验,获得应力、应变与时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吹填土层和天然沉积土层的固结和次固结特性,为吹填场区软黏土地基变形模型建立及长期工后沉降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吹填土和天然沉积土的应变速率与时间双对数曲线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处理后吹填土含水率和压缩性较低,天然沉积土含水率和压缩性高;随荷载P增大,吹填土的次固结系数Ca变化不大,天然沉积土的次固结系数Ca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次固结系数Ca与压缩指数Cc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其随时间的增加均呈对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土 天然沉积土 次固结特性 次固结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区块品位综合评价辽河油区未开发储量 被引量:5
8
作者 姜广义 曾宪红 +2 位作者 汤志 董良 卢海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2期81-83,共3页
针对辽河油区未开发储量零散,静、动态资料不全,储量丰度低、含油饱和度低、储层物性差、油藏埋藏深、油井产能低等问题,运用区块品位综合评价法,确定权衡区块品位的评价因子,并用比较法确定各因子权重,最终确定未开发储量品位并排序,... 针对辽河油区未开发储量零散,静、动态资料不全,储量丰度低、含油饱和度低、储层物性差、油藏埋藏深、油井产能低等问题,运用区块品位综合评价法,确定权衡区块品位的评价因子,并用比较法确定各因子权重,最终确定未开发储量品位并排序,优选品位较高区块作为下步开发的重点,指导辽河油区未动用储量的有效和有序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开发储量 区块品位综合评价 评价因子 权值 辽河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层次单元协同模式的“两规”用地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卢海滨 孙毅中 +1 位作者 李籦 赵建华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8-144,共7页
当前城市的"多规"合一研究中,仅仅考虑了城市"两规"最小空间单元(地块与图斑)上的差异,忽略了各自土地利用的规划层次性和空间单元协同性.为此,本文在探讨"两规"空间层次单元划分方法和用地分类代码差异... 当前城市的"多规"合一研究中,仅仅考虑了城市"两规"最小空间单元(地块与图斑)上的差异,忽略了各自土地利用的规划层次性和空间单元协同性.为此,本文在探讨"两规"空间层次单元划分方法和用地分类代码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两规"用地分类的衔接对照表和用地单元层次结构编码,形成"两规"的空间层次单元协同方法,并以丽水市"两规"用地为例,分析了用地分类差异及其在各层次空间单元的联动差异,为兼顾"两规"层次性用地差异的合理调整奠定了基础,进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规” 层次单元 层次编码 联动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开发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协调发展——对攀枝花市城市规划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海滨 《规划师》 2007年第2期31-33,共3页
作为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在规划之初以“靠近资源”“方便生产协作”为原则,根据生产功能确定了八大组团,使严重污染的企业与城市生活设施混杂,在当时方便了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是合理的。如今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污染企业与居民生... 作为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在规划之初以“靠近资源”“方便生产协作”为原则,根据生产功能确定了八大组团,使严重污染的企业与城市生活设施混杂,在当时方便了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是合理的。如今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污染企业与居民生活设施混合牺牲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小规模的组团由于相互之间缺乏关联互补而使聚集效益较差,浪费了资源,增加了经营成本。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产业多元化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攀枝花必须调整城市发展的空间形态,采取相对分散的紧缩型城市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开发 城市规划建设 攀枝花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仿刺参抗氧化酶等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谢兆文 王寿昆 +4 位作者 林旋 陈美珍 陈林柳 林枫 卢海滨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7-333,共7页
在15、18、21、24、27、30℃水温下,分别制备仿刺参福建连江群体和辽宁大连群体的体腔和内脏团提取液,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仿刺参连江群体内... 在15、18、21、24、27、30℃水温下,分别制备仿刺参福建连江群体和辽宁大连群体的体腔和内脏团提取液,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仿刺参连江群体内脏团提取液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乳酸脱氢酶活力最大时的水温比大连群体分别提高了3~9℃;高温(24、27、30℃)胁迫下,连江群体体腔和内脏团提取液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乳酸脱氢酶活力均极显著高于大连群体(P〈0.01),其内脏团提取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亦极显著高于大连群体(P〈0.01),其体腔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在24℃和30℃时极显著高于大连群体(P〈0.01);仿刺参连江群体和大连群体体腔液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在15℃时最大,内脏团提取液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均在18℃时最大;连江群体仿刺参体腔和内脏团提取液丙二醛含量在18~30℃下均显著低于大连群体(P〈0.05,P〈0.01)。研究表明,福建连江夏季高温驯化的仿刺参子二代群体,在高温胁迫试验中,其体腔和内脏团提取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大连群体,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大连群体,这些酶耐热性的提高,有利于仿刺参机体清除因高温胁迫产生多余的自由基,减少机体因高温胁迫造成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高温胁迫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乳酸脱氢酶 碱性磷酸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的二元界定与八极划分——兼论“山地城市学”中“山地城市”概念的界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陶石 卢海滨 《规划师》 2002年第11期83-86,共4页
“山地城市学”在建筑、城市规划领域内的提出,引起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关注,但是由于受到原有学科思维模式的限制,使得“山地城市学”中各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各自为政,成果很难相互交流、借鉴。作者试图打破中国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的“山地—... “山地城市学”在建筑、城市规划领域内的提出,引起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关注,但是由于受到原有学科思维模式的限制,使得“山地城市学”中各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各自为政,成果很难相互交流、借鉴。作者试图打破中国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的“山地——平原”二元界定模式,建立一个八极划分体系,以解决上述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镇空间 城镇空间形态类型 二元界定 八极划分 山地城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