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immer种植系统在无牙颌即刻负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万蕾 卢海宾 +3 位作者 张雪洋 容明灯 黄雁红 苏媛 《现代医院》 2017年第8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评估Zimmer种植系统在无牙颌即刻负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列缺失患者27例,平均年龄为(56.0±6.5)岁,共植入Zimmer TSV种植体158枚,其中132枚用于即刻负重。在术后1 w内完成临时修复体,并进行即刻负重,所有的临时修复体均... 目的评估Zimmer种植系统在无牙颌即刻负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列缺失患者27例,平均年龄为(56.0±6.5)岁,共植入Zimmer TSV种植体158枚,其中132枚用于即刻负重。在术后1 w内完成临时修复体,并进行即刻负重,所有的临时修复体均采用螺丝固位,6个月后完成永久修复。在即刻负重后的6、12个月进行随访。评估种植体的存留率、修复体的功能及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结果所有进行即刻负重的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未出现种植体及基台松动脱落的情况,修复体功能正常。X线检查示:在进行即刻负重后6、12个月,颈部牙槽骨吸分别为(0.45±0.21)、(0.55±0.12)mm。结论 Zimmer种植系统在无牙颌即刻负重中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种植 即刻负重 骨结合 Zimmer种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mmer种植系统在后牙即刻种植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容明灯 张雪洋 +6 位作者 刘卫平 卢海宾 李少冰 罗维 苏媛 黄雁红 金爱琼 《现代医院》 2014年第7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Zimmer种植体在后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4例19颗后牙区即刻种植病例,采用Zimmer种植系统,其中17颗同时行GBR技术,Ⅰ期术后4~6个月,Ⅱ期术后2周,上部结构采用钯金烤瓷冠修复。结果 19颗种植体骨结合良好,追踪12个月... 目的观察Zimmer种植体在后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4例19颗后牙区即刻种植病例,采用Zimmer种植系统,其中17颗同时行GBR技术,Ⅰ期术后4~6个月,Ⅱ期术后2周,上部结构采用钯金烤瓷冠修复。结果 19颗种植体骨结合良好,追踪12个月,种植体稳存。结论 Zimmer在后牙区采用即刻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骨结合。在后牙区即刻种植手术过程中,正确的软硬组织处理可以在缩短疗程的同时,良好的恢复了原缺失牙周围的骨组织缺损及周围牙龈组织形态。在后牙区即刻种植时,应选择恰当的适应症,避免盲目即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种植 即刻种植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美学区不同材料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黄雁红 苏媛 +5 位作者 卓颖 陈沛 卢海宾 容明灯 奚玫 张雪洋 《现代医院》 2016年第12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通过医生对美学区即刻修复专业白色美学的评分,结合患者的治疗意愿情况及满意度的评价,探讨即刻修复的临床适应性及对患者治疗意愿的影响。方法选择41例上前牙区单颗牙缺失的患者,均于种植手术后1周进行即刻修复,5~8个月完成... 目的通过医生对美学区即刻修复专业白色美学的评分,结合患者的治疗意愿情况及满意度的评价,探讨即刻修复的临床适应性及对患者治疗意愿的影响。方法选择41例上前牙区单颗牙缺失的患者,均于种植手术后1周进行即刻修复,5~8个月完成最终修复。患者按照即刻修复义齿的材料不同分成三组,分别为树脂甲冠组,CAD-CAM组和瓷聚合体组。对这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即刻义齿白色美学评分及VAS评分。结果41例病例中种植体无松动、脱落,种植体的存留率为100%。根据患者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即刻修复的要求和期望值,48.3%为“次要因素”,41.4%为“主要因素”,10.3%为“无影响”。三组白色美学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瓷聚合体组〉CAD-CAM组〉树脂甲冠组。三组的患者的VAS评价无显著性差异,而医生的VAS评价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即刻修复的方式对患者选择种植的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尚不能认为患者对修复结果的评价与其实际专业效果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修复 种植义齿 白色美学评分 VA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的引导性骨组织再生术在上前牙区骨量不足增量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容明灯 张雪洋 +5 位作者 刘卫平 李少冰 卢海宾 苏媛 黄雁红 杨涛 《现代医院》 2015年第11期29-32,共4页
目的 探讨简化的GBR在上前牙区牙槽骨宽度不足的应用效果,并对使用和不使用胶原生物膜的成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广东省口腔医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期间,因上前牙区缺牙后导致牙槽骨宽度不足的36例患者(共82个缺牙位点),将之随... 目的 探讨简化的GBR在上前牙区牙槽骨宽度不足的应用效果,并对使用和不使用胶原生物膜的成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广东省口腔医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期间,因上前牙区缺牙后导致牙槽骨宽度不足的36例患者(共82个缺牙位点),将之随机分为两组:A组:植入人工骨粉后覆盖胶原膜的19例;B组:植入人工骨粉而不盖胶原膜的为17例。两组均于GBR后6个月行一期种植手术,分别植入植体43颗和39颗。采用锥形束CT测量两组患者在种植前、GBR 6个月后唇腭向牙槽嵴的宽度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BR 6个月后,盖膜组与未盖膜组的骨宽度等得到较好的增加,两者的骨宽度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简化的GBR应用于上前牙区牙槽骨宽度不足病例,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期盖膜相对于不盖膜,对骨增量情况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性骨组织再生术 上前牙区 牙种植 生物膜 骨宽度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