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投融资概念的理论创新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卢汉林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8-473,共6页
我国经济活动和学术研究领域中一直存在着投资、资金、资本、金融、融资和筹资等有关概念,由于概念自身含混模糊、相互之间也有交叉重复从而使其难以准确的描述经济现象。近年来,虽然出现了"投融资"这一全新概念,但就其使用... 我国经济活动和学术研究领域中一直存在着投资、资金、资本、金融、融资和筹资等有关概念,由于概念自身含混模糊、相互之间也有交叉重复从而使其难以准确的描述经济现象。近年来,虽然出现了"投融资"这一全新概念,但就其使用频率是实际部门较之理论研究部门为高,同时由于缺乏对投融资概念与传统概念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和理论探讨,故概念创新的重大意义并未受到应有重视,因此需要对投融资概念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意义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 金融 投融资 国际投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外资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卢汉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2期29-35,共7页
引进外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有利于加快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结论早有理论分析。但由于实践中分别存在着实施积极引进和严格限制为特征的不同外资政策的国家和地区,从而使得人们对于利用外资的认识有着较大的分歧。... 引进外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有利于加快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结论早有理论分析。但由于实践中分别存在着实施积极引进和严格限制为特征的不同外资政策的国家和地区,从而使得人们对于利用外资的认识有着较大的分歧。本文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差异,一方面对我国利用外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另一方面又介绍日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外资政策的实践,以求对我国外资政策有一个参照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外资理论分析实践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两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外资政策的差异
3
作者 卢汉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外资政策 引进外资 资本自由化政策 外资企业 中日两国 经济发展过程 日本 外商直接投资 贸易自由化 行业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中的新现象
4
作者 卢汉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3期35-38,共4页
当代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中出现了“投资融资化”和“无股化”这两大引人注目的新现象。前者以投资额大于资本金、以自有资本低于两者之差的事实表明 ,“利用外资”与“被外资利用”是国际资本流动效应在东道国和投资国的不同体现。后者是... 当代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中出现了“投资融资化”和“无股化”这两大引人注目的新现象。前者以投资额大于资本金、以自有资本低于两者之差的事实表明 ,“利用外资”与“被外资利用”是国际资本流动效应在东道国和投资国的不同体现。后者是指与股权脱钩、且从外部对企业产生实际影响的一种新的直接投资形态。从直接投资与经营权的内在联系来看 ,无股化不仅为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新的选择 ,而且对于探求我国除股份制以外的体制改革模式与建立企业之间的联系方式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投资 投资融资化 直接投资无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机械工业调整服务方向的若干问题
5
作者 卢汉林 黄承友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2年第1期31-36,共6页
【正】 长期以来,我国机械工业在改造、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适应人民生活需要方面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甩。但是,由于经济建设中宏观决策的失误和管理体制的弊端,使国民经济重大比例长期失调并在相当时期内得不到应有的调整。机械工业作为... 【正】 长期以来,我国机械工业在改造、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适应人民生活需要方面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甩。但是,由于经济建设中宏观决策的失误和管理体制的弊端,使国民经济重大比例长期失调并在相当时期内得不到应有的调整。机械工业作为工业部门的心脏,以加工、制造为其特征的能力日益脱离原材料、能源工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程度的盲目性。机械工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装备部,也未能使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保持再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机械工业以为基本建设服务为主,片面装备重工业,忽视为轻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调整 技术改造 国民经济调整 人民生活 生产资料 国民经济各部门 生产能力 服务领域 管理体制 机械工业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两国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四)
6
作者 卢汉林 《商业研究》 CSSCI 1989年第2期23-26,22,共5页
1951~1969年,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输出国。但随着发展中国家轻纺工业的发展、石油危机的爆发、日元升值以及日本纺织品成本中工资含量较高等原因,大大降低了日本纺织品的竟争力。为此,政府对纺织业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政策。首先,... 1951~1969年,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输出国。但随着发展中国家轻纺工业的发展、石油危机的爆发、日元升值以及日本纺织品成本中工资含量较高等原因,大大降低了日本纺织品的竟争力。为此,政府对纺织业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政策。首先,调整产品生产结构扩大内需对于减轻和改变纺织业不景气的状况起了一定作用。通产省编制的“纤维供求表”认为,七十年代后,纤维的人平消费量增大到13~14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物价上涨 利率 资金需求 金融援助 企业 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两国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卢汉林 《商业研究》 1988年第11期20-23,共4页
中国198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0 920亿元,国民收入为9 153亿元,城乡可作生活费用的人均收入为690元。年末全国人口为10.8亿人。(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2.25.)同一时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3 404 575亿日元,(通过1986年的GNP和1987年2.75%... 中国198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0 920亿元,国民收入为9 153亿元,城乡可作生活费用的人均收入为690元。年末全国人口为10.8亿人。(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2.25.)同一时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3 404 575亿日元,(通过1986年的GNP和1987年2.75%的增长率推算《劳务年鉴》1988)国民所得为275.6兆日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政府 国民生产总值 经济政策 增长率 人均收入 国民收入 国民所得 企业 年鉴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两国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二)
8
作者 卢汉林 《商业研究》 1988年第12期29-32,共4页
与农地改革所不同的是,解散财阀一开始就包含在占领改革的计划之中。占领当局认为,大垄断财阀不仅对日本产业有巨大的支配权,妨碍着独立企业的积极性和工会的发展,而且由于他们从军国主义中获得巨大的利益而成为日本最大的战争潜在因素... 与农地改革所不同的是,解散财阀一开始就包含在占领改革的计划之中。占领当局认为,大垄断财阀不仅对日本产业有巨大的支配权,妨碍着独立企业的积极性和工会的发展,而且由于他们从军国主义中获得巨大的利益而成为日本最大的战争潜在因素。因此,严格限制财阀被认为具有多重意义。1945年11月,占领军下令冻结了三菱 三井、住友、安田等15家财阀的资产,分散了其所持股分。在此以后的1947年又制定了《禁止垄断法》和《经济力量过渡集中排除法》,以防止财阀的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经济政策 财阀 严格限制 通货膨胀 经济复兴 资产 三菱 发展 紧缩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美日宏观经济政策的比较
9
作者 卢汉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2年第3期80-84,共5页
战后世界经济多极化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美国地位相对下降、日本地位相对上升。在多极化格局中各占一极的美日两国经济地位的反向变化与各自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无关系。立足于总量、偏重于需求,以“反危机”为目标,以“赤字财政”... 战后世界经济多极化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美国地位相对下降、日本地位相对上升。在多极化格局中各占一极的美日两国经济地位的反向变化与各自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无关系。立足于总量、偏重于需求,以“反危机”为目标,以“赤字财政”并辅以金融政策为手段、应急色彩较浓的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缺乏长期导向和系统效应,导致了战后美国经济的先兴后衰。日本以产业规划—产业培育—产业调整为主线,注重强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产业政策的实施运用体现出其宏观经济政策的特色,并导致了日本经济“后来居上”的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金融政策 日本经济 反危机 大危机 产业政策 国际竞争力 国有化 美国经济 经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