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西北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林芝 吴骅 +2 位作者 李培强 魏丽 谢小冬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8期1584-1587,共4页
目的探索在西北地区胃癌高发区,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2、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受体、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胰岛素以及酪氨酸羟化酶5个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与胃癌的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在武威肿瘤医院进行... 目的探索在西北地区胃癌高发区,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2、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受体、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胰岛素以及酪氨酸羟化酶5个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与胃癌的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在武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154例和健康对照者166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C/C和C/T基因型频率胃癌患者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其OR值分别为3.025(95%CI=1.438~6.362,P<0.01)和1.964(95%CI=1.218~3.167,P<0.01)。贲门癌和胃窦(或)胃角癌患者中,危险指数更高,分别为(C/C:OR=19.760,95%CI=4.830~80.860;C/T:OR=7.618,95%CI=2.164~26.830)。但是对于其他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不论是在整个胃癌患者或者是不同发病部位的胃癌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C/C和C/T基因型频率与中国西北地区胃癌的易感性有关,特别是与贲门癌和胃窦或胃角癌,而其他4个位于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2、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受体、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胰岛素的多态性位点与胃癌的发生无显著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多态现象 遗传 酪氨酸羟化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静镇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卢林芝 张志镒 +7 位作者 吴正奇 赵光源 李世华 刘金殿 翠玲 辛亮 边玉龙 秦天燕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镇静镇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镇静镇痛胃镜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受检者的可接受程度。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8月在该院行上消化道癌筛查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检者意愿选择胃镜检查方式,分为镇... 目的通过比较镇静镇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镇静镇痛胃镜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受检者的可接受程度。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8月在该院行上消化道癌筛查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检者意愿选择胃镜检查方式,分为镇静镇痛胃镜组和普通胃镜组。比较两组受检者检查前后相关体征变化,分析镇静镇痛胃镜的应用效果。结果镇静镇痛胃镜组检查前后收缩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普通胃镜组检查前后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受检者检查前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镇痛胃镜组检查后收缩压和心率低于普通胃镜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静镇痛胃镜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呛咳、流涎、躁动、恶心呕吐和咽喉痛)较普通胃镜组低,耐受程度及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胃镜组,对检查过程的遗忘比例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静镇痛胃镜组阳性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和0.47%,X~2=4.42,P=0.036)。结论受检者更易耐受镇静镇痛胃镜检查方式,该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阳性病变检出率高,有利于对患者相关病变的检查,受检者对检查的满意度和可接受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镇痛胃镜 普通胃镜 应用效果 安全性 消化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病变21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正奇 叶玉伟 +4 位作者 张志镒 周永宁 张锦华 卢林芝 李世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 opic submucosa|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3年2月,对胃镜及超声胃镜发现的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21例进行ESD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 opic submucosa|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3年2月,对胃镜及超声胃镜发现的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21例进行ESD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以抬高黏膜层;环行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对病变黏膜下层进行剥离,以完整切除病变。结果2l例黏膜病变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证实早期食管癌13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黏膜下平滑肌瘤3例。病变直径1.0~4.0cm,平均2.8cm。手术时间20~115rain,平均55min。住院时间8~15d,平均10.6d。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紧急行内镜下止血夹夹闭、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rgonplasmacoagulation,APC)成功止血;无一例穿孔。结论ESD在治疗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病变中具有病变切除完整性好、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者生存质量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病变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志镒 吴正奇 +7 位作者 卢林芝 樊平 赵光源 李世华 辛亮 王希萍 张丽萍 吴翠花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7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风险。方法对2011年6月-2016年12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经ESD治疗的206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总结,评价ESD治疗的一次性完整切除率、...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风险。方法对2011年6月-2016年12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经ESD治疗的206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总结,评价ESD治疗的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转移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206例患者中早期胃癌157例(76.21%),其中m1 39例(24.84%)、m2 17例(10.83%)、m3 92例(58.60%)、sm1 4例(2.55%)、sm2 3例(1.91%)、基底部有癌肿累及2例(1.27%),胃腺管癌84例(53.50%)、中分化腺癌61例(38.85%)、乳头状腺癌5例(3.18%)、胃黏液腺癌2例(1.27%)、胃低分化腺癌5例(3.18%);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1例(19.90%);绒毛状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3.88%)。ESD整块切除率为99.03%(204/206),完整切除率为98.06%(202/206),组织学完整治愈率为98.06%(202/206)。术后迟发性出血7例(3.40%),术中穿孔5例(2.43%),术后出现贲门狭窄2例(0.97%),均予保守治疗出院。随访时间9~67个月,第3和5年以上病灶复发3和2例,第3和5年总复发率分别为3.53%和4.35%;第3和5年以上死亡各2例,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5%(83/85)和95.65%(44/46)。结论 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肯定的方法,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安全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正奇 李世华 +4 位作者 张志镒 张锦华 卢林芝 赵光源 刘金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 )和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2014年4月,对胃镜、色素内镜、内镜窄带成像...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 )和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2014年4月,对胃镜、色素内镜、内镜窄带成像( narrow band imaging ,NBI)、超声胃镜发现的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5例进行EMR或ESD治疗。16例病变位于黏膜层、病灶<5 mm者行EMR,其余行ESD。结果85例病变均成功切除,其中EMR 16例,ESD 69例。81例(95.3%)整块切除,4例(4.7%)分次切除。80例(94.1%)完整切除,5例(5.9%)病灶残留,其中切缘残留2例,基底部残留3例。手术时间15~69 min,平均40 min。术后病理证实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4例,黏膜内癌4例,黏膜上皮层癌3例,黏膜固有层癌11例,黏膜肌层癌23例,黏膜下层癌10例。术中出血3例(3.5%),用氩离子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热活检钳电凝或金属止血夹夹闭处理后成功止血。术中穿孔3例(3.5%),均为ESD治疗者,穿孔直径<10 mm,均用金属夹成功夹闭;术后迟发型出血7例(8.2%),口服肾上腺素盐水及静脉药物止血、抑酸等治疗后缓解,无迟发型大出血。追加外科手术8例(9.4%),其中5例因病灶残留,2例因ESD术后病理结果为病变侵及黏膜下层,无病灶残留,但病理类型为低分化腺癌,1例36岁患者ESD术后病理为中分化腺癌。无死亡病例。结论 EMR、ESD在治疗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完整切除率高,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并发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内镜与放大内镜诊治大肠息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志镒 吴正奇 +3 位作者 米登海 卢林芝 石淑琴 赵光源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44-1146,1149,共4页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表面结构形态和病理组织学关系,以提高对小病灶的检出率及大肠息肉的实时诊治水平。方法对84例121枚大肠息肉用0.4%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形态,在根据工藤法基础上增加了混合型,Ⅰ、Ⅱ型为非瘤性息肉,ⅢL、...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表面结构形态和病理组织学关系,以提高对小病灶的检出率及大肠息肉的实时诊治水平。方法对84例121枚大肠息肉用0.4%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形态,在根据工藤法基础上增加了混合型,Ⅰ、Ⅱ型为非瘤性息肉,ⅢL、ⅢS、Ⅳ及混合型为腺瘤性息肉,Ⅵ、ⅤN型为癌变,比较息肉腺管开口形态与大体形态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带蒂息肉多为Ⅰ、Ⅱ型(14/18),ⅢL、ⅢS、Ⅳ、ⅤI、ⅤN及混合型主要为亚蒂和广基息肉(70/103),Ⅵ、ⅤN型均伴有糜烂或溃疡;小于1cm息肉多见于Ⅰ、Ⅱ型(37/42),Ⅲ、Ⅳ、Ⅴ及混合型多大于1cm(69/79);89.2(%108枚)的息肉位于直肠至脾曲结肠,各型与其发生部位无关。炎性、增生及幼年性息肉中非瘤性形态分型81.8%,瘤性形态分型18.2%;腺瘤中非瘤性形态分型3.1%,瘤性形态分型96.9%。分型判断瘤性和非瘤性息肉的敏感性为96.9%和81.8%,特异性为85.1%和95.7%,其诊断准确性为90.9%。结论黏膜染色结合放大内镜分析大肠息肉腺管开口形态,能有效鉴别大肠非瘤性息肉、腺瘤和癌,在检查过程中实时地选择性处理大肠息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染色法 放大内镜 腺管开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剜除术治疗胃间质瘤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正奇 卢林芝 +4 位作者 张志镒 张锦华 李世华 赵光源 刘金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剜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治疗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12月~2014年6月经胃镜、超声内镜诊断为胃固有肌层GISTs 33例,均采用ESE治疗(标记、注射...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剜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治疗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12月~2014年6月经胃镜、超声内镜诊断为胃固有肌层GISTs 33例,均采用ESE治疗(标记、注射、环形切开、病灶剥离、创面处理)。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3例均完整切除瘤体,手术时间10~69 min,平均46 min。住院时间7~28 d,平均10.9 d。术后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结果:胃肠平滑肌瘤6例,间质瘤26例,梭形细胞肿瘤1例;根据NIH危险分级,极低危31例,低危2例。3例术中出血,经内镜下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或金属止血夹夹闭后成功止血,出血量50~300 ml,术中出血率9.1%(3/33);1例术后持续黑便,经禁食水,口服肾上腺素盐水及静脉药物止血、抑酸等治疗后缓解,术后出血率3.0%(1/33),总出血率12.1%(4/33)。2例发生穿孔,穿孔率6.1%(2/33),经钛夹成功夹毕,无死亡。术后6~12个月33例均复查全腹部CT,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ESE治疗GST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肠病的分析(附36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世华 张志镒 +2 位作者 吴正奇 卢林芝 谢春芳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3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因无痛肠镜检查引起的缺血性肠病的临床发病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7422例接受肠镜检查或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无痛肠镜组(n=4615)和普通肠镜组(n=28... 目的探讨因无痛肠镜检查引起的缺血性肠病的临床发病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7422例接受肠镜检查或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无痛肠镜组(n=4615)和普通肠镜组(n=2807)。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引起的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均以腹痛、便血和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早期给予内科治疗,均治愈。共41例患者确诊为缺血性肠病。其中,无痛肠镜组36例,普通肠镜组5例。不同检查类别患者发生缺血性肠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1,P=0.001);内镜下摘除肠息肉与未摘除肠息肉患者发生缺血性肠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5,P=0.000);无痛肠镜和内镜下摘除肠息肉是发生缺血性肠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07,P=0.032;O^R=3.313,P=0.000)。结论无痛肠镜检查和肠息肉摘除更易诱发缺血性肠病,早期给予干预,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肠病 无痛肠镜 普通肠镜 发生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匀毛尖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分类开发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奥东 卢林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137-139,共3页
在进行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分类和都匀毛尖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产品表现形式,提高茶旅游纪念品科技含量;深度挖掘地域文化,丰富旅游纪念品文化内涵;立足于市场需求,满足旅游者美好生活的需要;强化功效性,开发... 在进行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分类和都匀毛尖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产品表现形式,提高茶旅游纪念品科技含量;深度挖掘地域文化,丰富旅游纪念品文化内涵;立足于市场需求,满足旅游者美好生活的需要;强化功效性,开发具有保健作用的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等四个方面的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匀毛尖 茶文化旅游纪念品 分类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安全性及疗效226例分析
10
作者 吴正奇 张志镒 +4 位作者 卢林芝 翠玲 王希萍 张丽萍 吴翠花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23期2072-2074,共3页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指内镜操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注入造影剂,从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的技术。随着内镜技术和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ERCP已经成为胆胰疾病...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指内镜操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注入造影剂,从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的技术。随着内镜技术和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ERCP已经成为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以治疗性ERCP为代表的ERCP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