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勘探、开发近海油田的概况
1
作者 卢林(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1期25-26,共2页
1890年,日本在新泻县尼湖海岸,架起了长达50米的栈桥,首次在海上钻探。1952年,岩佐德三郎在秋田县道川近海,离岸2公里的日本海,用两只小船架起钻井装置,根据海上出现的油兆,直接钻探,后因台风而夭折。1958年,建成"白龙一号"... 1890年,日本在新泻县尼湖海岸,架起了长达50米的栈桥,首次在海上钻探。1952年,岩佐德三郎在秋田县道川近海,离岸2公里的日本海,用两只小船架起钻井装置,根据海上出现的油兆,直接钻探,后因台风而夭折。1958年,建成"白龙一号"自升式平台,在14个构造带上打了51口井,成功地开发了土崎近海油田。1968年日本民间石油公司用气枪震源法对日本周围海域大陆架进行物探调查。1970年,政府开始对大陆架作基础物探调查。1982年,政府开始作近海基础试钻。1968—1983年9月底,共打试钻井100口,发现了阿贺、盘城、岩船等近海油气田,目前在开发和准备开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栈桥 日本 台风 物探调查 开发 勘探 白龙一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南朝鲜共同开发区”近况
2
作者 卢林(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9期19-19,共1页
去年夏季,日本和南朝鲜联合在"日本-南朝鲜共同开发区"第八矿区和第七矿区各打了一口探井。第八矿区钻探的日期为1985年5月2日—6月20日,该井位于鹿儿岛西南420公里,水深132.5米处,使用"白龙5号"进行钻探,设计井深3... 去年夏季,日本和南朝鲜联合在"日本-南朝鲜共同开发区"第八矿区和第七矿区各打了一口探井。第八矿区钻探的日期为1985年5月2日—6月20日,该井位于鹿儿岛西南420公里,水深132.5米处,使用"白龙5号"进行钻探,设计井深3300米,因未见油气,在钻至3248.5米时提前终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探井 南朝鲜 共同开发区 鹿儿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锰结核采矿系统
3
作者 卢林(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6期24-24,共1页
日本工业技术院公害资源研究所协同20家民间企业公司,研制从6,000米水深捞取锰结核的采矿系统,这项研究自1981年以来已投资8,000万美元。作为该系统的组成部分——高效率拢集结核的集矿装置和将汇集的锰结核输送到采矿船上的扬矿装置,... 日本工业技术院公害资源研究所协同20家民间企业公司,研制从6,000米水深捞取锰结核的采矿系统,这项研究自1981年以来已投资8,000万美元。作为该系统的组成部分——高效率拢集结核的集矿装置和将汇集的锰结核输送到采矿船上的扬矿装置,已初步获得研究成果。集矿机长18米、宽和高均为6.8米,重50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系统 日本工业技术院 深海锰结核 公害资源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电波望远镜观察地球板块运动
4
作者 卢林(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3期23-23,共1页
美国宇航局与西德拜恩州的电波望远镜观察所合作,用超长基线电波干涉系统测量技术,测得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西福塔和瑞典的翁萨拉之间的距离,每年延伸14毫米(推定误差3毫米),西福塔和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某个观察所的间距,每年缩短8毫米(推定... 美国宇航局与西德拜恩州的电波望远镜观察所合作,用超长基线电波干涉系统测量技术,测得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西福塔和瑞典的翁萨拉之间的距离,每年延伸14毫米(推定误差3毫米),西福塔和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某个观察所的间距,每年缩短8毫米(推定误差1毫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波望远镜 地球板块运动 超长基线电波干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近海石油资源的前景不佳 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拔脚 新西日本石油公司解体
5
作者 卢林(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7期21-21,共1页
1976年6月,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独家出资成立日本石油开发公司,从事日本近海石油的勘探活动。勘探区自北海道的襟裳近海至九州南部近海,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1968年实施航磁和地震调查;1971—1973年进行钻井勘探,投资166亿日元,"海洋... 1976年6月,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独家出资成立日本石油开发公司,从事日本近海石油的勘探活动。勘探区自北海道的襟裳近海至九州南部近海,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1968年实施航磁和地震调查;1971—1973年进行钻井勘探,投资166亿日元,"海洋勘探者"号先后在岛根、山口、长崎、福江等岸外打了7口井,因均未见油气而暂时停止了勘探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荷壳牌石油公司 前景 石油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