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东南植被碳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与生态网络构建
1
作者 卢杰 施奇 +1 位作者 韩嘉华 于强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1-15,64,F0002,共17页
碳循环在全球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碳循环的反馈效应将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西藏地区东南部(林芝市和昌都市)为研究区域,以相应月份和年份MOD17A2HGF GPP,MOD17A2HGF PSN_(net)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探讨时空变... 碳循环在全球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碳循环的反馈效应将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西藏地区东南部(林芝市和昌都市)为研究区域,以相应月份和年份MOD17A2HGF GPP,MOD17A2HGF PSN_(net)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探讨时空变化格局,并结合气象数据对藏东南植被CUE进行相应系统分析,还建立一个生态网络来研究CUE变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月尺度上,区域CUE随生长季变化明显,变异规律在不同植被类型中有所差异。年尺度上,CUE整体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但2019-2022年CUE波动幅度加大。藏东南CUE随温度和降水变化,且温度对CUE变化更显著,相关性较强。气温和降水对藏东南区域CUE变化趋势呈现相反的现象。藏东南地区生态节点和廊道的数量逐年减少,需要添加生态垫脚石增加生态源地,减少生态廊道提高藏东南生态系统稳定。藏东南生态源区CUE的变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 碳利用效率 时空变化 网络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茎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机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睿 卢杰 +2 位作者 许文燕 孟喜悦 张陈飞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综述了植物根茎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机制,探讨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分析了植物根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途径、转运机制以及根茎部重金属的累积特性。同时,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影响这些过程的环境因素,如土壤pH值、... 本文综述了植物根茎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机制,探讨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分析了植物根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途径、转运机制以及根茎部重金属的累积特性。同时,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影响这些过程的环境因素,如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动等,介绍了以此理论为基础的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并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综述旨在增进科研人员及相关工作者对植物根茎富集重金属机理的理解,为环境保护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茎 重金属 吸收机制 富集机制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段半径对回流脉冲爆震燃烧室起爆特性影响
3
作者 郭青林 彭畅新 +3 位作者 王凌羿 曹俊 卢杰 郑龙席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8,共6页
针对应用于脉冲爆震涡轴发动机的回流脉冲爆震燃烧室的起爆特性,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搭建了相应的试验系统,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使用校验过的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在相同的进、出口边界参数与点火频率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弯段半径对... 针对应用于脉冲爆震涡轴发动机的回流脉冲爆震燃烧室的起爆特性,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搭建了相应的试验系统,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使用校验过的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在相同的进、出口边界参数与点火频率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弯段半径对爆震波生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存在较优的弯段半径范围(0.9~1.3倍管径),使得在限定尺寸范围内,在燃烧室内能形成充分发展的爆震波。在弯段半径过小时,弯段内的高温区与高压区分离使得弯段内无法形成局部高温高压中心;在弯段半径过大时,压缩波在弯段内的反射汇聚效应减弱,难以在弯段内形成有效的高压区。随着弯段半径的增大,爆震波形成位置与弯段出口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爆震燃烧室总的爆燃向爆震转变距离随着弯段半径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 脉冲爆震涡轴发动机 回流脉冲爆震燃烧室 弯段半径 起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高山松树木生长对气候的敏感性随个体和时间变化
4
作者 蔡苗 扎西旺拉 +2 位作者 刘方林 李江荣 卢杰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25-35,140,共12页
为了认识青藏高原高山松(Pinusdensata)不同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对气候响应敏感性问题,本研究以西藏色季拉山地区的优势树种高山松为研究对象进行样芯采集,经过ARSTAN程序进行去趋势处理,得到每个树轮序列的生长指数。通过比较两个站... 为了认识青藏高原高山松(Pinusdensata)不同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对气候响应敏感性问题,本研究以西藏色季拉山地区的优势树种高山松为研究对象进行样芯采集,经过ARSTAN程序进行去趋势处理,得到每个树轮序列的生长指数。通过比较两个站点树木个体间的一致性,分析树木生长与温度、降水的相关性及其树木个体间的异同。结果显示:(1)在海拔上限,28棵树中17棵(61%)树木个体与任何月份的气温均不存在显著的关系,而剩余11棵树与气温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自前1年10月至当年9月,28个树轮序列与12个月温度仅有11%呈显著正相关,而海拔下限32棵树有10棵(31%)与任何月份的气温均不存在显著的关系,而剩余22棵树与气温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32个树轮序列与12个月平均气温有24%呈显著正相关。(2)相对于温度,海拔上限28棵树中有25棵树(90%)的树轮序列与降水呈显著相关;而海拔下限,32棵树中有19棵树(60%)的树轮序列与降水呈显著相关;树轮序列与12个月降水均仅有13%呈显著相关;(3)根据气候因子(气温、降水)将海拔上限的树轮序列分为7组、5组,海拔下限均分为6组。由此得出结论:不同树木个体间具有较高的生长差异,树轮序列与气温和降水一致性偏低,海拔上限温度和降水对高山松生长限制作用弱,而海拔下限主要受温度制约。此外,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小生境、干扰事件的发生以及树木内部特征可能会降低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 气候变化 个体差异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森林土壤有机碳汇海拔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孟喜悦 巴桑 +1 位作者 韩嘉华 卢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18-22,30,共6页
当前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系统较为复杂,藏东南地区成为研究森林土壤有机碳汇的重要区域。文章对近年来藏东南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的海拔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 当前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系统较为复杂,藏东南地区成为研究森林土壤有机碳汇的重要区域。文章对近年来藏东南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的海拔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受气温、降水、植被类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藏东南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在海拔梯度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此外,气候变化还对藏东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的贮存与释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探究藏东南森林土壤有机碳汇海拔格局与相关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土壤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期为生态恢复和气候适应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储量 有机碳密度 气候条件 藏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薄规格热镀锌带钢锌流纹控制技术
6
作者 卢杰 张晓峰 +1 位作者 苏宝沧 宁媛媛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2-166,180,共6页
研究了热镀锌带钢锌流纹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0.35 mm以下极薄规格热镀锌带钢的锌流纹缺陷,通过调整炉区工艺控制、增加铝含量在线检测设备、调整锌锅温度目标值、优化气刀工艺参数等措施,较好地控制了极薄规格热镀锌带钢锌流纹缺陷... 研究了热镀锌带钢锌流纹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0.35 mm以下极薄规格热镀锌带钢的锌流纹缺陷,通过调整炉区工艺控制、增加铝含量在线检测设备、调整锌锅温度目标值、优化气刀工艺参数等措施,较好地控制了极薄规格热镀锌带钢锌流纹缺陷的产生,满足了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薄 锌流纹 锌液温度 入锅温度 气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的路径研究
7
作者 卢杰 张山林 《教师》 2025年第9期110-112,共3页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跨学科实践”作为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明确提出“跨学科实践是落实物理课程育人要求的重要载体”。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符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有助于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基于此,...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跨学科实践”作为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明确提出“跨学科实践是落实物理课程育人要求的重要载体”。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符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有助于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通过剖析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的意义,提出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设计原则,重点探究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的路径,旨在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跨学科实践教学 核心素养 教学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
8
作者 卢杰 《交通世界》 2025年第8期176-178,共3页
为提高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结合某桥梁工程实例,首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涉及施工前期的准备、护筒的埋设、泥浆护壁、钻孔清孔、钢筋笼下放以及混凝土浇筑等环节。然后,探讨了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 为提高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结合某桥梁工程实例,首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涉及施工前期的准备、护筒的埋设、泥浆护壁、钻孔清孔、钢筋笼下放以及混凝土浇筑等环节。然后,探讨了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可为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钻孔灌注桩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固定化多聚磷酸激酶用于合成ATP和GTP
9
作者 胥睿睿 杨凤玲 +4 位作者 孙晓源 卢杰 王阳 康振 李江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2,共6页
多聚磷酸激酶(polyphosphate kinase)能够利用广泛分布、成本低廉且稳定的多聚磷酸盐作为磷酸基供体,用于合成ATP和GTP,后者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能量并参与合成众多含磷酸重要化合物。该文旨在借助合成生物学新技术,通过多聚磷酸激酶催化... 多聚磷酸激酶(polyphosphate kinase)能够利用广泛分布、成本低廉且稳定的多聚磷酸盐作为磷酸基供体,用于合成ATP和GTP,后者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能量并参与合成众多含磷酸重要化合物。该文旨在借助合成生物学新技术,通过多聚磷酸激酶催化、高效廉价地合成ATP和GTP。首先根据不同多聚磷酸激酶家族对不同底物催化能力的分析,筛选了属于多聚磷酸激酶第二家族、来源于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的聚磷酸激酶Dr PPK2,验证了其同时合成ATP和GTP的活性。接着优化了反应体系中的pH值、Mg^(2+)浓度和催化温度,大幅提高了其合成GTP的效率,最高转化率>92%。为了简化催化流程、节约合成成本,通过添加自组装标签CipA,实现了Dr PPK2的自组装固定化,通过离心可获得高纯度蛋白并实现酶的重复利用,首轮转化率>90%,有效重复效率超过10次。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且易于扩大规模的ATP和GTP生物合成自组装固定化系统,为其他含磷酸的化合物合成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激酶 ATP GTP 催化体系优化 自组装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LAS的脉冲爆震发动机燃气温度测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昭 李江帆 +2 位作者 卢杰 杨斌 郑龙席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418,共8页
针对脉冲爆震发动机(pulse detonation engine,PDE)燃气温度参数在线测量,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吸收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技术,采用扫描波长直接吸收-时分复用策略,以H_(2)O分子为目标组分,设计... 针对脉冲爆震发动机(pulse detonation engine,PDE)燃气温度参数在线测量,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吸收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技术,采用扫描波长直接吸收-时分复用策略,以H_(2)O分子为目标组分,设计了燃气温度测量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PDE燃气温度测量,获得了PDE燃气H_(2)O分子(7 444.352+7 444.371)-(7 185.587+7 185.597)cm^(-1)谱线对吸收光谱,并基于双线测温原理实现了5 Hz、10 Hz、15 Hz、20 Hz、25 Hz、30 Hz工作频率燃气温度的在线测量,详细讨论了PDE在不同工作频率下的燃气温度测量结果.结果表明:基于TDLAS技术可以实现PDE燃气温度在线测量.PDE在5 Hz工作频率时,爆震波燃气峰值温度为1 868 K,爆震波通过后,燃气温度存在618 K和424 K两个台阶;不同工作频率下,PDE的燃气温度变化规律较为相似,但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燃气温度升高,这为PDE燃烧优化以及性能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发动机 燃烧诊断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吸收光谱 燃气温度 时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环境响应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陈飞 许文燕 +2 位作者 李睿 孟喜悦 卢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植物在长期适应与进化中形成并发展了一系列对外界环境变化具有响应的生理特征,称为功能性状。叶片作为植物与外界环境接触最密切且面积最大的器官,其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与适应,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基于查阅与分... 植物在长期适应与进化中形成并发展了一系列对外界环境变化具有响应的生理特征,称为功能性状。叶片作为植物与外界环境接触最密切且面积最大的器官,其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与适应,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基于查阅与分析植物功能性状相关文献,本文对植物功能性状的环境响应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叶片功能性状对光照的响应;(2)叶片功能性状对温度的响应;(3)叶片功能性状对水分的响应;(4)叶片功能性状对海拔的响应;(5)叶片功能性状对其它环境因子的响应。最后本文讨论了植物功能性状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叶片功能性状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雅 孟喜悦 +1 位作者 李睿 卢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5期48-53,共6页
凋落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凋落物不仅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且还是连接土壤和植物之间的桥梁。凋落物通过淋溶、分解等过程对土壤养分产生影响,同时,凋落物也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本文通过对... 凋落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凋落物不仅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且还是连接土壤和植物之间的桥梁。凋落物通过淋溶、分解等过程对土壤养分产生影响,同时,凋落物也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从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方面分析了凋落物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以期能够更好的利用凋落物,为维持土壤肥力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微生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睿 卢杰 +2 位作者 许文燕 孟喜悦 张陈飞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1期46-51,共6页
本文全面评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监测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ICP-MS技术的原理、发展背景和主要特点,随后详细讨论了该技术在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污染风险评估、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创新型应用... 本文全面评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监测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ICP-MS技术的原理、发展背景和主要特点,随后详细讨论了该技术在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污染风险评估、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创新型应用。此外,本文还论述了当前技术的局限性,并展望了ICP-MS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本综述旨在为环境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关于ICP-MS技术应用的深入见解,并推动其在环境管理和保护中的更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技术概述 应用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睿 卢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微塑料和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两者结合构成复合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文阐述了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概念,介绍了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研究方法,包括检测技术与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微塑... 微塑料和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两者结合构成复合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文阐述了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概念,介绍了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研究方法,包括检测技术与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特点,即复合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生物富集性与毒性,并从污染源控制与管理、修复技术和社会治理三个方面探讨了复合污染的相关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重金属 复合污染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下森林土壤碳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喜悦 卢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4期58-63,共6页
森林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碳汇潜力巨大,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人类社会受到严重威胁。森林土壤碳库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土壤... 森林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碳汇潜力巨大,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人类社会受到严重威胁。森林土壤碳库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土壤的碳储量和碳汇能力来应对这一挑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此背景下了解和管理森林土壤碳汇不仅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也有重要影响。为此,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森林土壤碳汇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森林土壤碳汇的计量监测方法,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土壤碳汇 全球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直径对脉冲爆震清灰装置外场压力作用特性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王渤文 郑龙席 +3 位作者 程悦 王超 李勍 卢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7-486,共10页
脉冲爆震清灰技术是一种利用爆震波解耦产生的冲击波清除积灰的高效清洁技术,在炉内清洁领域具有巨大优势。为探究爆震清灰装置外场压力作用特性及装置出口直径对其压力作用特性的影响,以丙烷-空气为燃料,针对某型脉冲爆震清灰装置开展... 脉冲爆震清灰技术是一种利用爆震波解耦产生的冲击波清除积灰的高效清洁技术,在炉内清洁领域具有巨大优势。为探究爆震清灰装置外场压力作用特性及装置出口直径对其压力作用特性的影响,以丙烷-空气为燃料,针对某型脉冲爆震清灰装置开展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边缘处的弧状冲击波存在转变为平面波的趋势,冲击波的作用压力峰值趋于相近,且作用压力峰值的到达时间也趋于相近。当外场冲击波作用于非对流管束积灰面时,除爆震室轴线正对处发生正反射而产生一道压力峰值外,其余位置主要因发生斜反射而产生2道压力峰值。尾段出口直径与爆震室直径比值(直径比)为1时外场冲击波作用压力峰值最大,出口直径的增加或减小均会不同程度地削弱外场冲击波的压力峰值,直径比小于1的结构对外场冲击波的削弱效果最为显著,直径比大于1的结构削弱效果较次之;在直径比小于1时冲击波作用压力峰值随直径比增大而增大,当直径比大于1时冲击波作用压力峰值随直径比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积灰 爆震清灰 冲击波 作用特征 填充比 直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流型脉冲爆震燃烧室结构动态响应实验研究
17
作者 景鑫 曾涵 +4 位作者 卢伶 张军利 李勍 卢杰 郑龙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5-215,共11页
脉冲爆震燃烧室是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工作过程中承受高温以及周期性高速移动的瞬态高压载荷,爆震室的强度和安全性是其工程应用的前提。本文针对一种新型的回流型爆震室,建立了台架工作环境的爆震室压力、温度、动态应变试验测... 脉冲爆震燃烧室是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工作过程中承受高温以及周期性高速移动的瞬态高压载荷,爆震室的强度和安全性是其工程应用的前提。本文针对一种新型的回流型爆震室,建立了台架工作环境的爆震室压力、温度、动态应变试验测试平台,初步开展了5 Hz工况下的气/热载荷与结构动态响应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爆震室空间内包含完整起爆过程以及压力反传,压力时空变化比爆震波理想传播模型更加复杂;爆震室结构表现出受高速冲击爆震压力载荷引起的瞬态响应的同时,压力在回流型结构内传播产生弯矩,将引起爆震室结构的低频弯曲振动;爆震室的低频响应包含50 Hz,173 Hz和224 Hz等频率成分,幅值分散性小,而高频成分主要分布在10~30 kHz,幅值分散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发动机 回流型脉冲爆震燃烧室 试验 脉冲爆震载荷特性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爆震外涵加力涡扇发动机总体性能研究
18
作者 彭辰旭 郑龙席 +2 位作者 卢杰 罗振坤 张佳博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6,共8页
为研究外涵装有脉冲爆震燃烧室(PDC)的混合排气涡扇发动机性能,建立其性能模型。研究了隔离段总压恢复系数和外涵循环参数对PDC特性和整机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发动机性能参数对部件参数的敏感性;在相同设计循环参数下与传统加力涡扇发动... 为研究外涵装有脉冲爆震燃烧室(PDC)的混合排气涡扇发动机性能,建立其性能模型。研究了隔离段总压恢复系数和外涵循环参数对PDC特性和整机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发动机性能参数对部件参数的敏感性;在相同设计循环参数下与传统加力涡扇发动机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高隔离段总压恢复系数能够增大PDC增压比,提升发动机性能;风扇压比一定,涵道比增大,发动机耗油率和单位推力增大;风扇压比增大,涵道比在0.2~0.4时,单位推力先增大后减小,涵道比在0.4~0.5时,单位推力先增大后基本不变,涵道比在0.5~0.9时,单位推力一直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不同涵道比下耗油率随风扇压比增大一直减小;发动机性能对直接影响外涵气流状态参数的部件参数敏感性高;由于PDC的增压特性,脉冲爆震外涵加力发动机仅利用外涵部分气流组织燃烧就可使单位推力与传统加力涡扇发动机相当,且耗油率在设计点降低27.7%,非设计点降低12.8%~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燃烧室 涡扇发动机 外涵 总体性能 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起爆过程数值模拟
19
作者 张佳博 郑龙席 +2 位作者 卢杰 彭辰旭 罗振坤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7,共5页
为了探究不同障碍物结构对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起爆过程的影响,对采用3种典型孔板障碍物的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截取其中间截面进行了起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障碍物型式、障碍物堵塞比及障碍物间距对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爆燃转爆震(DDT... 为了探究不同障碍物结构对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起爆过程的影响,对采用3种典型孔板障碍物的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截取其中间截面进行了起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障碍物型式、障碍物堵塞比及障碍物间距对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爆燃转爆震(DDT)距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障碍物堵塞比对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DDT距离的影响最大,且在堵塞比为0.35~0.70时,堵塞比越高DDT距离越短;在3种型式的障碍物中,在低堵塞比下,截面为前掠三角形的障碍物缩短DDT距离的效果最好,在高堵塞比下,截面为后掠三角形的障碍物缩短DDT距离的效果最好;在3种障碍物间距中,当间距分别等于1倍和1.2倍的爆震室当量直径时,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的DDT距离相差不大,且均短于障碍物间距等于0.8倍爆震室当量直径时的DDT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 爆燃转爆震 障碍物 堵塞比 数值模拟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高山松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 被引量:89
20
作者 卢杰 郭其强 +1 位作者 郑维列 徐阿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4-160,共7页
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主要是指种群径级结构、年龄结构及冠幅结构,垂直结构主要是指种群的高度结构.种群结构不仅反映了种群不同个体的配置情况,也反映了种群数量动... 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主要是指种群径级结构、年龄结构及冠幅结构,垂直结构主要是指种群的高度结构.种群结构不仅反映了种群不同个体的配置情况,也反映了种群数量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种群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在群落中的作用和地位(范繁荣等,2008).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是进行种群统计和研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重要工具,生存分析的4个函数(生存函数S(i)、积累死亡率函数F(i)、死亡密度函数f(ti)和危险率函数λ(ti))可以辅助种群生命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生存分析 时间序列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