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我国地方分离株病原性和基因分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步志高 江国托 +5 位作者 刘思国 王秀荣 康丽娟 祁贤 陈万芳 卢景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6,共7页
对来自国内部分地区的6个分离株及3个参考株,以蛋白酶K-SDS法提取其基因组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了预期的1.7kb纤突糖蛋白S1基因cDNA。用HaeⅢ裂解S1基因cDNA,限制性酶切... 对来自国内部分地区的6个分离株及3个参考株,以蛋白酶K-SDS法提取其基因组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了预期的1.7kb纤突糖蛋白S1基因cDNA。用HaeⅢ裂解S1基因c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表现为3种不同的带型。以部分毒株分别感染SPF鸡,于感染后第5,9,13,16和20d观察气管和肾脏病理学变化,显示在病原性和组织嗜性上存在两大倾向。一类可导致严重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呼吸道损伤,伴有相对较轻的肾脏损伤;另一类以肾脏损伤较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呼吸道损伤相对较温和为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同时存在着Mas基因型的所谓“呼吸型”和T基因型或可能的变异株“肾病型”IBV的流行,且后二者是引起“肾病型”IB广泛流行的主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 病毒 基因型 病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强毒株感染鸡T细胞受体亚群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一经 刘宝全 +3 位作者 李海滨 杨庆霞 刘胜旺 卢景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为深入探讨鸡马立克氏病T细胞受体亚群的变化与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本实验以马立克氏病强毒株人工感染1日龄SPF雏鸡,在不同的感染期,以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胸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CR1+和TCR2+T细胞的动态变... 为深入探讨鸡马立克氏病T细胞受体亚群的变化与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本实验以马立克氏病强毒株人工感染1日龄SPF雏鸡,在不同的感染期,以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胸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CR1+和TCR2+T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鸡脾脏中TCR1+T细胞异常增高,而TCR2+T细胞在脾脏和外周血中表现为暂短的升高,其后迅速下降。TCR1+T细胞与TCR2+T细胞的这种异常变化是vMDV感染雏鸡后T细胞表型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病毒 T细胞受体亚群 MD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海绵状脑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闫玉河 卢景良 陈春花 《中国动物检疫》 CAS 1996年第3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牛病 海绵状脑病 流行病学 病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疽菌素对小肠化学感受器作用机制的研究
4
作者 卢景良 艾春霖 《畜牧兽医学报》 CAS 1965年第4期297-302,共6页
远在1866年齐翁、鲁德维希(Ludwig)就确定血管存在着特殊的感受装置——感受器。近年来,贝可夫车尔尼哥夫斯基及其同事们,证明机体内脏器官都有内感受器的分布。阿多实骇室又研究了抗原对小肠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中发生各种胆硷激性的过程... 远在1866年齐翁、鲁德维希(Ludwig)就确定血管存在着特殊的感受装置——感受器。近年来,贝可夫车尔尼哥夫斯基及其同事们,证明机体内脏器官都有内感受器的分布。阿多实骇室又研究了抗原对小肠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中发生各种胆硷激性的过程。斯别兰斯基又指出内感受器对毒物有特异性。斯特列廖次的工作得出皮下注射结核抗原抑制化学感受器的结论。列夫托娃又指出结核抗原对小肠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反射性的。我们的工作在于探讨鼻疽菌素对小肠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机制,为阐明鼻疽病的感受机制提供部分材料。现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疽菌素 油肉 氯化钾 尼古丁 诊断液(生物制品) 受器 碘醋酸 血压升高 奴夫卡因 作用机制 小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