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根伸长的典型叶类蔬菜Se生态风险
1
作者 张忠恩 李湘凌 +3 位作者 赵燕 吴安云 卢新哲 魏迎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9-375,394,共8页
为探究硒(Se)对叶类蔬菜的毒性效应,文章通过水培实验,以18种典型叶类蔬菜萌发期的相对根伸长(relative root elongation,RRE)作为评测终点,采用Log-logistic、Hormesis模型确定典型叶类蔬菜的EC_(20)、EC_(50),基于Burr-Ⅲ模型分析18... 为探究硒(Se)对叶类蔬菜的毒性效应,文章通过水培实验,以18种典型叶类蔬菜萌发期的相对根伸长(relative root elongation,RRE)作为评测终点,采用Log-logistic、Hormesis模型确定典型叶类蔬菜的EC_(20)、EC_(50),基于Burr-Ⅲ模型分析18种蔬菜Se敏感性差异并计算最大环境有害浓度(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of species,HC 5)。结果表明:部分蔬菜无Se兴奋效应,部分蔬菜具有Se兴奋效应,兴奋效应质量浓度范围为0.1~5.0 mg/L,Se对蔬菜RRE的兴奋效应和毒害性与蔬菜种类密切相关;品种大白菜中白(DBCZ)、生菜孔雀菜(SCKQ)和空心菜竹叶(KXCZ)表现出较强的Se耐性,而品种茼蒿板叶(THBY)、茼蒿圆叶(THYY)和苋菜圆叶(XCYY)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不同蔬菜的Se毒性阈值差异明显,EC_(20)和EC_(50)范围分别为0.48~10.59 mg/L和1.88~19.60 mg/L;兴奋效应显著影响蔬菜的剂量-效应关系,Se兴奋效应组的模型参数(最大与最小RRE差值a、毒害性变化速率b、EC_(20)和EC 50)平均值显著大于无兴奋效应组;保护95%蔬菜的20%效应毒性阈值(HC_(5)^(20))和50%效应毒性阈值(HC_(5)^(50))分别为0.29、1.20 mg/L,蔬菜种类对HC 5影响极大,敏感性品种缺失会导致HC_(5)显著提高,耐性品种缺失会一定程度上降低HC_(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敏感性分布 毒性阈值 叶类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矿区周边水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研究
2
作者 徐景烨 李湘凌 +2 位作者 卢新哲 张子健 魏迎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8-515,共8页
为遴选可有效表征农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指标,文章采集浙江某地20组稻米及其协同土壤,分析稻米Cd质量比、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Cd总质量比、不同浸提态Cd质量比及欧共体标准物质局(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BCR)形态。... 为遴选可有效表征农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指标,文章采集浙江某地20组稻米及其协同土壤,分析稻米Cd质量比、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Cd总质量比、不同浸提态Cd质量比及欧共体标准物质局(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BCR)形态。结果表明:稻米Cd质量比为0.01~0.51 mg/kg,土壤Cd质量比为0.17~3.15 mg/kg,稻米Cd富集系数为0.04~1.42;土壤Cd主要以弱酸态(40.5%)和还原态(37.1%)存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DTPA)浸提土壤Cd能力最强(15.6%);基于w(CaCl_(2)-Cd)构建的三次函数建立的回归模型可解释稻米Cd 57.4%方差,w(CaCl_(2)-Cd)可以作为表征水稻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指标,基于水稻土壤Cd生物有效性可提高污染风险评价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形态 生物有效性 CD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巴基斯坦农业资源环境领域合作前景探讨
3
作者 邓美华 汪洁 +9 位作者 冯英 蔡子华 黄春雷 卢新哲 李孟奇 Rukhsanda Aziz Muhammad Tariq Rafiq Muhammad Umar Shahbaz 朱有为 孙彩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809-2812,共4页
充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巴基斯坦的农业资源环境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双方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在农业资源共享、土壤质量提升和重金属污染控制、面... 充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巴基斯坦的农业资源环境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双方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在农业资源共享、土壤质量提升和重金属污染控制、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优劣和合作前景,为中巴农业合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基斯坦 农业资源环境 中巴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岩类型对土壤和沉积物镉背景的控制:以贵州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夏学齐 季峻峰 +5 位作者 杨忠芳 卢新哲 黄春雷 魏迎春 徐常艳 梁卓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8-447,共10页
镉是土壤和沉积物中最受关注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合理确定其自然背景对于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不同基岩中该元素含量差异很大,且在风化成壤过程中元素也可能发生富集或贫化,造成该元素具有很大的空间变异,甚至可以超出筛选... 镉是土壤和沉积物中最受关注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合理确定其自然背景对于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不同基岩中该元素含量差异很大,且在风化成壤过程中元素也可能发生富集或贫化,造成该元素具有很大的空间变异,甚至可以超出筛选值和管制值。本文从基岩-土壤地球化学元素迁移规律出发,以基岩类型较复杂、镉空间变异较大的贵州省为例,基于土壤和沉积物调查数据,建立基岩与土壤或沉积物中镉含量的对应关系,筛选合理的岩性类型端员和背景区域划分方法,为环境管理确定基础背景。研究结果显示,岩性类型是造成土壤镉空间变异的重要因素,石灰岩(排除白云岩)、玄武岩、辉绿岩和碳质页岩等是造成土壤高镉背景的重要岩石类型。相对母岩类型,岩石所在地层时代对土壤镉背景的影响不太明显。本文通过大量数据统计,给出了相对较纯的岩性发育土壤的镉背景值和变异区间,不纯岩性或地质单元发育土壤的镉背景值可能受多个岩性端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质 高背景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的农用地重金属累积特征及其潜在生态危害风险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卢新哲 谷安庆 +3 位作者 张言午 康占军 褚先尧 胡雪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8-419,共12页
为探明浙江东部某市周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风险,系统采集研究区表土样品,测定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和惰性元素(Li、Eu、Sc、Sm)含量。通过元素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合适的标准因子,按标准化方... 为探明浙江东部某市周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风险,系统采集研究区表土样品,测定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和惰性元素(Li、Eu、Sc、Sm)含量。通过元素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合适的标准因子,按标准化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环境地球化学基线,获得基线值分别为11.13、0.38、57.48、43.86、0.30、21.55、51.91和132.7mg·kg^(-1)。在应用单因子方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基础上,以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作为标准因子,采用富集因子方法判别因受人类活动影响的重金属污染点位,并对土壤重金属累积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以轻微至轻度污染级别为主,其中Cd和As存在少量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3.00%和0.19%。研究区重金属富集主要受工矿企业活动影响,浓集中心集中在金属矿山和印染企业周边,具有沿水系向低地势平原区迁移趋势。研究区范围Cd和Hg具有潜在的较高生态风险。利用GIS系统,将各样点重金属土壤污染程度、富集因子(EF)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在研究区农用地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上进行空间叠加,可实现从地理空间上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范围界定、重金属人为成因污染判别和潜在生态危害风险空间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 富集因子 潜在生态危害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平水地区铜金矿床控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
6
作者 卢新哲 程飞 甘智垚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951-952,共2页
研究区地处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位于浙西北与浙东南两个一级构造单元衔接带北东端,江山-绍兴拼合带北西侧,分布有平水铜矿、桃红铜矿、中岙金矿和何山金矿等多个铜、金矿床,区内新老地层均有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岩浆侵入—火山活动频繁,... 研究区地处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位于浙西北与浙东南两个一级构造单元衔接带北东端,江山-绍兴拼合带北西侧,分布有平水铜矿、桃红铜矿、中岙金矿和何山金矿等多个铜、金矿床,区内新老地层均有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岩浆侵入—火山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为铜金多金属矿床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和极为有利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条件 铜金矿 一级构造单元 多金属矿床 岩浆侵入 火山活动 物质来源 铜矿床 变质作用 韧性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台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卢新哲 谷安庆 +3 位作者 张言午 康占军 褚先尧 冯立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8-987,共10页
文章通过在天台县耕地范围土壤中系统采集3588件表层土壤样品,分析As、Cd、Cr、Cu、Hg、Ni、Pb、Zn和Mn等9种元素质量比特征,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确定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土壤重金属元素生态环境潜在危害及... 文章通过在天台县耕地范围土壤中系统采集3588件表层土壤样品,分析As、Cd、Cr、Cu、Hg、Ni、Pb、Zn和Mn等9种元素质量比特征,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确定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土壤重金属元素生态环境潜在危害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价。研究区范围重金属具有从中到高的变异系数,且分布极不均匀,As、Cd、Hg、Pb和Zn等土壤重金属空间异常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发现Cr-Ni-Cu、Cd-Pb-Zn分别具有同源组合特征。土壤污染评价结果发现,研究区主要污染元素为Cd和Ni。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各元素潜在生态环境危害以低风险为主,Cd、Hg和Ni元素存在少量中度及以上的潜在生态环境危害风险;然而,在重金属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方面,As和Pb的影响最大,且儿童受影响风险超过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生态风险 天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宿弧安徽北段地区矽卡岩型Au-Fe-Cu矿床以及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韦帅 杨治 +5 位作者 邓宇峰 程培生 产思维 毛思斌 卢新哲 袁峰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5-410,共16页
徐宿弧安徽北段地区中酸性岩体由多期次岩浆活动形成,部分岩体中发育一系列矽卡岩型(Fe)-Au-Cu-(Mo)和Fe矿床.对该区域内王场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岩体(闪长玢岩)和区内最大的矽卡岩型金矿床(杨桥孜Au-Cu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了测年研究,... 徐宿弧安徽北段地区中酸性岩体由多期次岩浆活动形成,部分岩体中发育一系列矽卡岩型(Fe)-Au-Cu-(Mo)和Fe矿床.对该区域内王场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岩体(闪长玢岩)和区内最大的矽卡岩型金矿床(杨桥孜Au-Cu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了测年研究,获得王场闪长玢岩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2.1±1.9 Ma,杨桥孜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30.0±3.2 Ma.系统分析了区内成岩年代、矿化类型及成矿规律,认为区内的岩浆岩可分为4期,矿床分为4种类型,具体为:第1期岩浆岩为新元古代早期的浅成基性侵入岩(辉绿岩),与原生金刚石矿床有关;第2期岩浆岩为侏罗纪早期的中酸性侵入岩;第3期岩浆岩为早白垩世早期的中酸性侵入岩,与矽卡岩型Fe矿床和矽卡岩型(Fe)-Au-Cu-(Mo)矿床有关;第4期为早白垩世晚期的酸性侵入岩.研究区还发现了与深成基性侵入岩有关的岩浆熔离型Cu-Ni矿床,但尚无年代学研究报道.矿化以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Fe、Au-Cu矿化为主,与基性侵入岩有关的Cu-Ni及金刚石矿化较少.研究区各期次岩浆岩都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伸展的构造环境,但受不同的地质事件控制.区内大规模的成岩成矿时代集中分布在早白垩世,可能与同时期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有关.成岩成矿年代学与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徐宿弧地区深部可能存在与胶东地区相类似的热液金多金属矿床,为该区今后的找矿方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宿弧 锆石U-PB定年 辉钼矿RE-OS定年 中酸性侵入岩 杨桥孜金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酸性轻度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探究——以浙江省永康市镉污染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思民 卢新哲 +2 位作者 黄春雷 施加春 徐建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3-862,共10页
为探究适合强酸性镉(Cd)污染稻田土壤的安全利用技术模式,在浙江省永康市Cd污染试验区,连续2年开展田间Cd低累积水稻品种和土壤钝化材料筛选及其组合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品种筛选试验中,‘秀水519’(XS519)、‘浙糯106’(ZN106)、‘... 为探究适合强酸性镉(Cd)污染稻田土壤的安全利用技术模式,在浙江省永康市Cd污染试验区,连续2年开展田间Cd低累积水稻品种和土壤钝化材料筛选及其组合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品种筛选试验中,‘秀水519’(XS519)、‘浙糯106’(ZN106)、‘中浙优1号’(ZZY1H)和‘中嘉8号’(ZJ8H)可被推荐为当地适宜种植的低Cd累积水稻品种,其中‘秀水519’的Cd累积能力较低且稳定,2年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0.090和0.159。在钝化材料筛选试验中,石灰对土壤pH值的提高效果显著,石灰、铁基生物质炭和钙镁磷肥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钝化率分别为14.8%、7.1%和6.9%),1800 kg/hm2铁基生物质炭和2400 kg/hm2土壤调理剂对‘中嘉8号’籽粒的降Cd效果较好,施用后籽粒含Cd量分别降低了32.2%和29.0%。在Cd低累积品种和钝化材料的组合试验中,施用2250 kg/hm2铁基生物质炭和2250 kg/hm2土壤调理剂均使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土壤pH值明显上升,其中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铁基生物质炭。‘秀水519’和‘浙糯106’的籽粒Cd含量与成熟期土壤pH值(5.19~5.61)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试验所涉及的土壤pH值范围内,除‘秀水519’与1500 kg/hm2土壤调理剂组合外,籽粒Cd含量随钝化材料施用量的升高而增加。从经济和轻简化角度考虑,种植‘秀水519’是目前该试验区Cd污染稻田安全利用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 镉污染 强酸性 稻田土壤 安全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根伸长测试终点的小白菜Cd及Se-Cd物种敏感性分布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翔 李湘凌 +3 位作者 张忠恩 赵燕 卢新哲 魏迎春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4-582,共9页
暴露剂量-效应是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的核心,为了探究Se(硒)对Cd(镉)毒性的影响并筛选出小白菜Cd耐性品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小白菜种子萌发期的根伸长作为测试终点,采用Log-logistic模型及低剂量Hormesis兴奋效应模型确定了Cd及Se-Cd联... 暴露剂量-效应是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的核心,为了探究Se(硒)对Cd(镉)毒性的影响并筛选出小白菜Cd耐性品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小白菜种子萌发期的根伸长作为测试终点,采用Log-logistic模型及低剂量Hormesis兴奋效应模型确定了Cd及Se-Cd联合作用下小白菜Cd剂量-效应关系,基于Burr-Ⅲ分布模型分析了11种小白菜Cd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①小白菜品种YDE(油冬儿)、HYG(黑油冠)、SZQ(苏州青)为Cd耐性品种,NY(奶油)、SG259(苏冠259)、KR(抗热)为Cd敏感性品种.②1 mg/L及以下的Cd浓度对耐性品种小白菜具有轻微的相对根伸长(RRE,relative root elongation)兴奋效应,大于1 mg/L的Cd浓度抑制其RRE;适宜浓度Se(0.6 mg/L)可有效降低5~10 mg/L浓度Cd对小白菜尤其Cd敏感性品种的毒性,但可增强高浓度Cd对多数小白菜品种的毒性.③Se-Cd作用下的HC_(5)^(20)和HC_(5)^(50)值(分别基于20%、50%Cd比例效应浓度计算得到的保护95%小白菜品种的Cd毒性阈值)分别为12.00、16.28 mg/L,分别为Cd作用下的4.0和1.4倍.研究显示,不同小白菜品种的Cd敏感性差异明显,Se对小白菜Cd毒性影响具有双重效应,适宜浓度Se能显著提高保护95%小白菜品种的Cd毒性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物种敏感性分布 毒性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北水稻植株中硒及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康占军 岑静 +2 位作者 宋明义 冯立新 卢新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49-351,共3页
在浙北选择3处采集6组水稻植株样品测定其硒及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水稻植株中硒及重金属元素含量规律明显,各器官内的硒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叶、茎、籽实,根系中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器官;重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根系中,铜... 在浙北选择3处采集6组水稻植株样品测定其硒及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水稻植株中硒及重金属元素含量规律明显,各器官内的硒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叶、茎、籽实,根系中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器官;重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根系中,铜、锌元素在水稻茎中含量相对较高;适当延长稻谷成熟期,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变化相对较小,但可增加硒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北 水稻 植株 硒元素 重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海盐县河流水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康占军 卢新哲 +1 位作者 林楠 谷安庆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6-1104,共9页
以浙江省海盐县水体监测断面位置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As、Hg、Cu、Pb、Zn、Cr、Ni和Cd这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和形态分布,采用地累积评价法(Igeo)、潜在生态危险指数(IR)、沉积物质量基准(SQC)、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 以浙江省海盐县水体监测断面位置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As、Hg、Cu、Pb、Zn、Cr、Ni和Cd这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和形态分布,采用地累积评价法(Igeo)、潜在生态危险指数(IR)、沉积物质量基准(SQC)、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m ERM-Q)和形态分析等方法评价了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海盐县沉积物中As、Cd、Cr、Cu、Ni、Pb和Zn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Zn污染最为普遍。地累积评价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水体沉积物重金属呈轻度到偏重度污染,其中Zn和Cd呈轻度以上污染的分别达16和10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Cd>Hg>As>Cu>Pb>Ni>Zn>Cr,Cd是研究区域内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 IR评价结果显示,采样点HN6、HN11和HN20的IR分别为263、193和269,生态风险等级达中等级别。SQC评估结果显示,不同采样点处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水平不同,且对水生生物影响不同; m ERM-Q亦显示各采样点位沉积物中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生态风险。研究区域沉积物中Cr主要以不可迁移态存在,而其他重金属则主要为可提取态,需要重视环境改变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二次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元素 生态风险 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