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爆破地震波中P波及S波初至自动识别方法
1
作者 孔凌浩 严鹏 +3 位作者 刘晓 周朝 张翔宇 卢文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262,共10页
快速、准确识别爆破地震波中不同波形成分的初至时刻,对于能量特性及频率特性的分析、波速计算、爆破振动效应的精确控制及岩体动力学参数的反演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能量、频率特性,改进现有的P波初至识别方法—... 快速、准确识别爆破地震波中不同波形成分的初至时刻,对于能量特性及频率特性的分析、波速计算、爆破振动效应的精确控制及岩体动力学参数的反演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能量、频率特性,改进现有的P波初至识别方法—短时窗平均/长时窗平均算法和S波初至识别方法—特征函数法,提出了爆破地震波初至时刻自动识别新方法,并开展爆破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人工识别P波初至时刻相比,该研究所提识别方法P波初至时刻识别最大误差为0.3 ms,平均误差为0.1 ms;S波初至时刻识别特征函数峰值更为明显,能提高自动识别效率。该识别方法误差较低,能有效识别爆破地震波P、S波初至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初至到时 振动控制 岩石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中衰减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18
2
作者 卢文波 董振华 朱传云 《工程爆破》 1997年第4期12-16,共5页
通过分析不同爆心距处典型单孔爆震实测波形,提出了确定爆破地震波中P波、S波及Rayleigh波在岩体中传播时的衰减参数的方法。
关键词 爆破地震波 传播 衰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波与可滑移岩石界面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卢文波 《岩土力学》 EI CSCD 1996年第3期70-75,共6页
研究了应力波与用节理刚度系数描述的线性滑移岩石界面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其透、反射波幅的一般表达式。通过应力波垂直人射界面时的具体分析,反映出岩石界面的节理刚度对应力波传播的重要影响,并揭示了岩石界面对应力波的高频滤波... 研究了应力波与用节理刚度系数描述的线性滑移岩石界面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其透、反射波幅的一般表达式。通过应力波垂直人射界面时的具体分析,反映出岩石界面的节理刚度对应力波传播的重要影响,并揭示了岩石界面对应力波的高频滤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 岩石界面 节理刚度 可滑移岩石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损伤程度下岩石力学参数变化的声波测试 被引量:24
4
作者 严鹏 张晨 +3 位作者 高启栋 卢文波 陈明 周创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25-3432,共8页
声波波速变化可有效表征岩体损伤程度。通过对岩样进行人工预损,利用声波检测标定岩样的不同损伤程度,然后通过三轴压缩试验来研究不同损伤程度下岩石的力学特性,建立了声波速度下降幅度与岩体力学参数变化幅度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岩... 声波波速变化可有效表征岩体损伤程度。通过对岩样进行人工预损,利用声波检测标定岩样的不同损伤程度,然后通过三轴压缩试验来研究不同损伤程度下岩石的力学特性,建立了声波速度下降幅度与岩体力学参数变化幅度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岩样的声波速度下降5%~8%时,黏聚力c值降低15%~25%,内摩擦角?值则升高14%~32%,因此,用声波速度的下降幅度来描述岩体参数的变化是可行的。根据现场实测的岩体损伤区内的声波速度的变化值,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估计岩体参数的跌落情况,从而更进一步地说明损伤区内岩体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速度 岩体损伤 力学特性 三轴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爆破过程S波的产生机制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金旭浩 卢文波 +2 位作者 田勇 严鹏 陈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28-232,共5页
全面总结、分析了岩石爆破过程S波的产生机制,表明短柱状药包、炮孔周围岩体的开裂与破碎以及装药偏离球形或柱形空腔中心,均可诱发S波,并且诱发S波的幅值可超过P波;P波传播过程与岩体界面的相互作用,可产生次生的S波(透、反射SV波)。... 全面总结、分析了岩石爆破过程S波的产生机制,表明短柱状药包、炮孔周围岩体的开裂与破碎以及装药偏离球形或柱形空腔中心,均可诱发S波,并且诱发S波的幅值可超过P波;P波传播过程与岩体界面的相互作用,可产生次生的S波(透、反射SV波)。在此基础上,就爆破振动场模拟方法与计算模型选择中如何体现S波的产生机制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振动 应力波 S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作用下衬砌混凝土的爆破安全振动速度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洪涛 卢文波 +1 位作者 舒大强 朱传云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9,共6页
隧洞爆破开挖诱发的爆破地震会对邻近的衬砌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利用应力波(P波)在混凝土与基岩结合面处的透、反射规律研究结合面处的应力状态,并通过结合面的抗拉强度分析,提出了一种确定衬砌混凝土安全振动速度的理论计算方法。计算... 隧洞爆破开挖诱发的爆破地震会对邻近的衬砌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利用应力波(P波)在混凝土与基岩结合面处的透、反射规律研究结合面处的应力状态,并通过结合面的抗拉强度分析,提出了一种确定衬砌混凝土安全振动速度的理论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新浇筑衬砌混凝土极限振动速度随着基岩弹模的增大而降低,而爆破地震波频率的影响非常有限。我国现行采用的新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面上的爆破安全振动速度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安全振动速度 爆破振动 衬砌混凝土IP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应力波对新浇混凝土衬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明 卢文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5-459,464,共6页
爆炸应力波作用下新浇混凝土衬砌的破坏模式及安全振动速度是水电、铁道工程隧洞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弹性P波及S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讨论了P波及SV波在薄层混凝土衬砌中的传播及近似处理方法,依照莫尔-库仑准则、极限拉... 爆炸应力波作用下新浇混凝土衬砌的破坏模式及安全振动速度是水电、铁道工程隧洞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弹性P波及S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讨论了P波及SV波在薄层混凝土衬砌中的传播及近似处理方法,依照莫尔-库仑准则、极限拉应力准则、极限拉应变准则,研究了爆炸应力波作用下新混凝土衬砌的破坏模式及安全振动速度。结果表明,入射应力波及衬砌中的折射波对衬砌的破坏作用最主要,折射波在衬砌内产生的反、折射波将降低衬砌中的应力,具有卸载效果;混凝土衬砌的安全振动速度随着龄期的增大而增大,P波入射时,安全振动速度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入射角较大时,胶结面容易发生剪切破坏,较小时,容易发生拉伸破坏,SV波入射时,较小角度下容易发生剪切破坏,较大角度时容易发生拉伸破坏;围岩弹性模量越高,衬砌的安全振动速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 混凝土衬砌 强度准则 振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对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易长平 许红涛 +1 位作者 卢文波 舒大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2期5-7,共3页
跨河道传播爆破地震波的问题在水电工程建设中较常见,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了爆破地震波通过河道水体时的透反射情况,通过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讨论了河道内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下,地震波通过基岩传播引起的两岸地面质点及河道表面质点的峰... 跨河道传播爆破地震波的问题在水电工程建设中较常见,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了爆破地震波通过河道水体时的透反射情况,通过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讨论了河道内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下,地震波通过基岩传播引起的两岸地面质点及河道表面质点的峰值震速分布情况。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在爆破地震波跨河道传播中,不考虑水体影响时岩体内各点的峰值震速较考虑水体影响情况下的峰值要大。理论计算结果和不考虑水体影响时的数值计算结果是偏于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地震波 河道 透反射系数 峰值震速 水电工程 有限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爆破模拟方法下S波产生机制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胡英国 卢文波 +2 位作者 高启栋 陈明 严鹏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6,共7页
爆破地震波中的剪切波(S波)是爆破破坏建筑物的重要因素,研究S波的产生机制和传播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S-DYNA的动力有限元计算,分别采用弹性均质模型、弹塑性损伤模型以及SPH-FEM耦合分析方法研究并验证了瞬时爆轰条件下柱状药包S... 爆破地震波中的剪切波(S波)是爆破破坏建筑物的重要因素,研究S波的产生机制和传播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S-DYNA的动力有限元计算,分别采用弹性均质模型、弹塑性损伤模型以及SPH-FEM耦合分析方法研究并验证了瞬时爆轰条件下柱状药包S波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弹性均质条件下,药包中截面上只有P波没有S波,在弹塑性损伤条件下有S波的产生,而SPH-FEM耦合分析方法中该现象更加明显,同时SPH-FEM工况下,P波、S波到达时间差更接近理论时间差,计算结果验证了P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岩石界面会产生S波,不同数值模拟方法可明显影响计算结果。研究成果可为S波的研究方法及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S波 弹性 损伤 SPH-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扩展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明 卢文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3-126,132,共5页
根据断裂动力学理论及弹性P波与裂缝相互作用的分析,利用混凝土的动态断裂韧度,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深层或贯穿裂缝在爆炸应力波P波作用下的扩展,得到了含裂缝混凝土的安全质点振动速度,并讨论了P波频率及其入射角对安全质点振动速度的... 根据断裂动力学理论及弹性P波与裂缝相互作用的分析,利用混凝土的动态断裂韧度,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深层或贯穿裂缝在爆炸应力波P波作用下的扩展,得到了含裂缝混凝土的安全质点振动速度,并讨论了P波频率及其入射角对安全质点振动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频率越低、入射角越大的应力波对混凝土裂缝的扩展作用越大,频率为10Hz垂直入射条件下,混凝土裂缝不扩展的安全质点振动速度仅为0.95cm/s,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中规定的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闸墩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振速5cm/s有较大差距,含裂缝混凝土更加容易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 混凝土 断裂韧度 爆破震动 质点峰值振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分析在爆破振动加速度推求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洪涛 卢文波 舒大强 《爆破器材》 CAS 2006年第5期4-7,共4页
提出了一种由实测爆破振动速度数据得到加速度历程曲线的方法。首先对实测速度数据进行数值微分计算,继而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消除加速度波形中因数据误差带来的高频噪声成分,可以得到准确、清晰的爆破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
关键词 爆破振动 加速度 小波分析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爆破破碎模拟和块度预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文波 孟婷 胡英国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8,共9页
爆破块度的预测与控制一直是岩石爆破破碎领域的重要课题。岩石爆破涉及爆炸冲击波和爆生气体的联合作用以及岩石破碎、抛掷和堆积复杂过程,通过岩石爆破破碎过程模拟、定量计算爆破块度至今仍未实现。针对岩石爆破破碎机理和力学模型... 爆破块度的预测与控制一直是岩石爆破破碎领域的重要课题。岩石爆破涉及爆炸冲击波和爆生气体的联合作用以及岩石破碎、抛掷和堆积复杂过程,通过岩石爆破破碎过程模拟、定量计算爆破块度至今仍未实现。针对岩石爆破破碎机理和力学模型、岩石爆破破碎过程数值模拟方法和岩石爆破块度的预测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岩石爆破破碎模拟和块度预报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突破的重点问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破碎 破碎模型 爆破块度 数值模拟 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层复合消-聚能一次开挖爆破技术试验研究
13
作者 马萌濛 郑嘉惟 +2 位作者 杜浩亮 赵振夫 卢文波 《人民珠江》 2025年第1期88-96,共9页
坝基保护层的开挖需要同时兼顾建基面的开挖成型质量和快速施工的要求。基于巴基斯坦DBDP(迪阿莫-巴沙)水电站导流明渠基础保护层开挖,提出在炮孔底部安装空心铁球和铺设消能材料的复合消-聚能爆破技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坝基保护层的开挖需要同时兼顾建基面的开挖成型质量和快速施工的要求。基于巴基斯坦DBDP(迪阿莫-巴沙)水电站导流明渠基础保护层开挖,提出在炮孔底部安装空心铁球和铺设消能材料的复合消-聚能爆破技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该技术的能量控制原理,并结合现场试验研究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及爆破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消-聚能爆破技术通过爆炸冲击波在不同界面上的多次透反射,实现爆炸能量的控制和利用,相较于常规垫层爆破孔底消能效果提高20%,孔间聚能效果提高18.5%,有效地减轻了对底部岩体的损伤;在现场试验条件下,采用复合消-聚能爆破技术的开挖成型效果和采用传统分层开挖方法相比接近,但施工速度可提高3~4倍,同时,通过适当减小炮孔间排距,可显著提升开挖成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消-聚能爆破技术 保护层开挖 开挖成型 爆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隔层对水下爆炸冲击波的缓冲效应 被引量:11
14
作者 寇晓枫 王高辉 +2 位作者 卢文波 陈明 严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3,共7页
由于水下爆炸对结构的破坏能力比空中爆炸要强得多,因此针对水下结构的防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一维应力波在不同介质交界面的透射反射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低波阻抗介质(如空气)对水下爆炸冲击波传播的影响。通过建立含空气隔层的水下... 由于水下爆炸对结构的破坏能力比空中爆炸要强得多,因此针对水下结构的防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一维应力波在不同介质交界面的透射反射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低波阻抗介质(如空气)对水下爆炸冲击波传播的影响。通过建立含空气隔层的水下爆炸全耦合模型,考虑水下爆炸冲击波与空气隔层及爆轰产物的动态相互作用,研究了空气隔层对水下爆炸冲击波的缓冲效应,揭示了空气隔层的运动发展过程。同时分析了空气隔层厚度及位置对水下爆炸冲击波缓冲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隔层距防护对象越近,防护效果越佳,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空气隔层 缓冲效应 冲击波传播特性 结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光面爆破激发地震波的成分及衰减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高启栋 卢文波 +2 位作者 杨招伟 严鹏 陈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7-179,共13页
借助极化偏振分析方法,针对一组现场爆破实验,分析了水平光面爆破激发地震波的成分构成及特性,比较了不同波的衰减特征及各自对爆破振动的影响,并探讨了水平光面爆破的内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爆破振动中不同波的相对量值及主导波的类... 借助极化偏振分析方法,针对一组现场爆破实验,分析了水平光面爆破激发地震波的成分构成及特性,比较了不同波的衰减特征及各自对爆破振动的影响,并探讨了水平光面爆破的内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爆破振动中不同波的相对量值及主导波的类型均会随测点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爆源特性和沿传播路径的不同衰减共同决定波的成分构成及演化,各测点的优势振动方向也与波的成分构成密切相关。对于水平光面爆破,在光爆孔平面上,P波的影响可忽略,S波主要在竖直向振动,R波对水平及竖直向的振动均有贡献,其中水平向的振动主要由R波引起,而S波的竖直向振速在近区远高于R波,但归因于S和R波的不同衰减,R波在距离爆源22.5 m/kg^1/2(58~67 m)处开始主导竖直向的振动;在光爆孔平面外,P波的影响不可忽略,且在特定位置会成为优势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光面爆破 爆破振动 爆破地震波 成分构成 衰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水平对爆破开挖损伤区声波检测及损伤程度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晓 严鹏 +5 位作者 卢文波 陈明 王高辉 宁金华 倪绍虎 刘军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123,共9页
随着地下工程埋深的不断增加,深部岩体工程中围岩开挖损伤区深度及程度的准确评价逐渐受到深部高地应力场的影响,其影响程度的合理评估成为研究重点。依托某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开挖工程,采用应力逐步解除方案,通过在取样区域外围钻设形... 随着地下工程埋深的不断增加,深部岩体工程中围岩开挖损伤区深度及程度的准确评价逐渐受到深部高地应力场的影响,其影响程度的合理评估成为研究重点。依托某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开挖工程,采用应力逐步解除方案,通过在取样区域外围钻设形成环形封闭边界的常规取样孔,逐步解除取样区域内岩体应力,并在取样区域内进行钻孔与低应力取芯,继而利用声波检测装置对外围应力解除孔和内部取芯孔周边岩体的损伤程度进行检测,以此获得相同位置岩体在不同地应力条件下的损伤区深度及程度的声波检测结果。同时,结合内、外取芯孔获取的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岩芯,开展室内试验,基于Hoek–Brown强度经验公式,利用声波波速计算得到相同位置岩体在不同地应力条件下的岩体单轴抗压强度,从而判断不同地应力条件对爆破开挖损伤区声波检测结果及损伤程度评价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应力条件下,常规取样与声波检测法会在一定程度上低估围岩的损伤区深度和损伤程度,同时严重高估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当初始应力水平为45 MPa时,围岩损伤区深度和损伤程度大约会被低估约10%~30%;当地应力水平由45 MPa降至30 MPa时,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会被严重高估约30%~100%。因此,高地应力水平对爆破开挖围岩损伤区声波检测与评价结果存在明显影响,工程中运用波速指标评价岩体质量必须考虑地应力水平对声波检测的影响,并进行适当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围岩损伤 声波检测 岩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地震波中S波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招伟 卢文波 +4 位作者 高启栋 陈明 胡浩然 严鹏 王高辉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6,共9页
S波震相初至时刻的精确识别是岩石动力学参数反演的关键环节。其拾取的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岩石动力学参数反演的精度和效率。对S波的识别研究大多都集中在地震领域,现有方法难以有效的识别工程尺度下的爆破地震波S波的到时。本文中拟... S波震相初至时刻的精确识别是岩石动力学参数反演的关键环节。其拾取的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岩石动力学参数反演的精度和效率。对S波的识别研究大多都集中在地震领域,现有方法难以有效的识别工程尺度下的爆破地震波S波的到时。本文中拟提出一种适用于工程尺度下S波的识别方法。该方法不对振动信号进行滤波处理,采用短时平均过零率、偏转角、偏振度和横向能量与总能量比值等4个识别参数对S波进行识别。结合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地质勘探洞爆破实验实测数据识别效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工程尺度下的识别误差小于3%。该算法能较好地适用于工程尺度下S波初至时刻进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识别 岩石力学参数 偏转角 偏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爆破振动计算岩体介质P波品质因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招伟 卢文波 +5 位作者 陈明 严鹏 胡英国 刘美山 吴新霞 冷振东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爆破地震波传播衰减研究对爆破振动预测及安全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爆破振动实测信号,结合P波、S波的初至识别结果,计算P波、S波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及P波的上升时间,进一步得出岩体介质P波品质因子。结合现场实测振动数据,计算... 爆破地震波传播衰减研究对爆破振动预测及安全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爆破振动实测信号,结合P波、S波的初至识别结果,计算P波、S波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及P波的上升时间,进一步得出岩体介质P波品质因子。结合现场实测振动数据,计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及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试验区域内岩体介质P波品质因子,计算结果分别为19.02和14.07。结果表明,通过实测地表爆破振动计算得到的P波品质因子远小于经验公式的计算值及一般原岩的品质因子,说明地表疏松层对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衰减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试验 爆破振动 波速 上升时间 品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钻孔爆破激发振动波频率的衰减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俊汝 卢文波 +3 位作者 钟冬望 吴亮 冷振东 杨文光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0,共7页
如何基于频率有效控制爆破地震效应是近年来爆破工程中的热点问题。基于弹性波动理论,借助动力有限元算法,将竖向钻孔爆破中长柱药包等效为多个单元短柱药包迭加,首先了推导Heelan短柱单元激发应力波频域内解析解,根据单元短柱药包解析... 如何基于频率有效控制爆破地震效应是近年来爆破工程中的热点问题。基于弹性波动理论,借助动力有限元算法,将竖向钻孔爆破中长柱药包等效为多个单元短柱药包迭加,首先了推导Heelan短柱单元激发应力波频域内解析解,根据单元短柱药包解析解的迭加模型,研究了竖向钻孔爆破激发的振动波频率衰减特征。结果表明:高频对应幅值衰减快于低频对应幅值,爆破振动频谱曲线整体向低频方向偏移,由于高低频对应速度幅值衰减速度的差异和速度幅值谱的多峰结构,主频衰减过程中发生突变,如考虑自由面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主频衰减过程中有波动;质心频率的衰减规律相对平滑稳定。爆破振动主频衰减特征研究为基于频率评价爆破振动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爆破 频谱特性 衰减规律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爆源特征的岩石爆破诱发地震波的波型与组分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启栋 卢文波 +3 位作者 冷振东 王亚琼 周海孝 张士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30-2844,共15页
爆破地震波通常由压缩波(P波)、剪切波(S波)和瑞利面波(R波)等共同组成,但现有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和安全判据研究中并未区分波型和组分。采用一种基于偏振方向预判的爆破地震波波型判别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形状药包的... 爆破地震波通常由压缩波(P波)、剪切波(S波)和瑞利面波(R波)等共同组成,但现有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和安全判据研究中并未区分波型和组分。采用一种基于偏振方向预判的爆破地震波波型判别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形状药包的爆源特征及其激发的波型;结合现场爆破试验,分析了垂直单孔、水平光爆孔和边预裂孔3种典型爆破孔诱发地震波的波型与组分,探讨了不同爆破孔的爆源特征与力学作用机制,并对特定位置处的主导作用波型进行了预判。结果表明:垂直单孔的爆源可近似为短柱药包的延时叠加,地表爆破振动同时包含P、S和R波的贡献,随着爆心距增大,S波逐渐偏离其优势辐射方位,而P波主要作用于水平径向振动,R波将主导竖直向振动;水平光爆孔和边坡预裂孔均属轮廓爆破孔,二者力学作用机制相似,以轮廓面上的法向荷载为主,且轮廓面上的爆破地震波主要由S和R波组成,而P波的作用比较微弱,随爆心距增大,R波将成为主导作用波型,但轮廓面外P波的作用则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爆破 爆破地震波 爆源特征 波型与组分 主导作用波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