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病房护士HIV职业暴露及其防护行为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卢才菊 王永 刘美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1期67-69,共3页
目的调查普通病房护士HIV职业暴露现状及其防护行为,为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HIV职业暴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江西省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63名呼吸科和急诊科在职注册护士进行调查,收集护士HIV职业暴露相关信息。结果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 目的调查普通病房护士HIV职业暴露现状及其防护行为,为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HIV职业暴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江西省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63名呼吸科和急诊科在职注册护士进行调查,收集护士HIV职业暴露相关信息。结果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9.4%,88.3%接受过职业危害培训。职业暴露后仅37.5%接受检查,16.7%使用病毒阻断药物治疗。HIV职业暴露后27.1%不会评估暴露情况,89.6%的护理人员没有暴露后的随访。结论普通病房护理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的概率较高,但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弱,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不到位。管理者应加大防护设施投入,对普通病房护士进行定期、系统、规范的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职业暴露 防护行为 职业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EL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士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郭小玲 卢才菊 +4 位作者 王永 郭良英 刘思 李春莉 计冰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3-944,共2页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士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1月22日—2020年2月2日选取我院6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HEL模式对护士的新型冠状病毒职业暴露进行防护管理,对比实施前(2020年1月22日—2...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士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1月22日—2020年2月2日选取我院6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HEL模式对护士的新型冠状病毒职业暴露进行防护管理,对比实施前(2020年1月22日—2020年1月26日)与实施后(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2日)护士的新型冠状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率、职业暴露地点及类型.[结果]实施前,60名护士共发生职业暴露11次(18. 33%),其中2次为生物性暴露,发生地点均为隔离病房;1次为针刺伤,发生地点均为治疗室;8次为社会心理暴露.实施后,60名护士共发生职业暴露3例,职业暴露发生率5. 0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运用SHEL模式对护士的职业暴露进行防护管理,可以降低护士职业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L模式 新型冠状病毒 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预康复”管理模式用于肺癌手术患者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思 卢才菊 +2 位作者 王永 徐新平 赵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8-842,共5页
据WHO最新数据显示,肺癌仍居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榜首,在全球癌症发病率负担中占比11.6%,在全球癌症死亡率占比18.4%,是男性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的第二原因~([1]);国内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 据WHO最新数据显示,肺癌仍居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榜首,在全球癌症发病率负担中占比11.6%,在全球癌症死亡率占比18.4%,是男性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的第二原因~([1]);国内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肺癌也是中国居民死亡的首位癌症~([2]),其高发病率、高住院率、高致死率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因此探讨肺癌的预防诊治途径,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死亡率 癌症中心 住院率 癌症发病率 生存质量 数据显示 统计数据 癌症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球菌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海海 卢才菊 +1 位作者 张伟 徐新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63-771,共9页
隐球菌是致病率及致死率均排在首位的人类致病真菌,主要感染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隐球菌感染病例逐年增多,在真菌性疾病当中位居首位。目前用于隐球菌治疗的抗真菌药局限于唑类、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疗程长且停药指标缺乏,导致停... 隐球菌是致病率及致死率均排在首位的人类致病真菌,主要感染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隐球菌感染病例逐年增多,在真菌性疾病当中位居首位。目前用于隐球菌治疗的抗真菌药局限于唑类、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疗程长且停药指标缺乏,导致停药后重复感染,并且二次用药后加快耐药隐球菌的产生,同时临床上也分离出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然而目前对于隐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比较缺乏,在面临可能的大规模的耐药隐球菌的出现是个隐患。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隐球菌耐药菌株临床报道和耐药机制的研究,探讨下一步隐球菌的耐药机制的研究方向和用于治疗隐球菌感染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 耐药菌 耐药机制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