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培养因子对喹诺酮类药物抑制体外嗜水气单胞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卢彤岩 佟恒敏 +1 位作者 杨雨辉 赵吉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研究了培养基酸碱度(pH)、镁离子(Mg2+)、细菌接种量及小牛血清对4种喹诺酮药物抑制鱼类体外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7和8时,4种药物的MIC和MBC均最小,当p... 研究了培养基酸碱度(pH)、镁离子(Mg2+)、细菌接种量及小牛血清对4种喹诺酮药物抑制鱼类体外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7和8时,4种药物的MIC和MBC均最小,当pH升高或降低时,MIC和MBC均明显升高,抑菌活性明显降低。Mg2+对4种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Mg2+浓度的升高,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MIC和MBC均升高;当Mg2+浓度为0~2 0mg/mL时,二氟沙星的MIC无明显变化;Mg2+浓度为1 0mg/mL时,二氟沙星的MBC由0 8μg/mL上升到3 2μg/mL,单诺沙星的MIC为0 00625μg/mL,但随着Mg2+浓度的增加,MIC和MBC均有升高。细菌接种量为102~105CFU/mL时,环丙沙星和二氟沙星的MIC和MBC均无变化,只有当菌数增至106CFU/mL时,MIC和MBC才开始随着接种细菌量的增加而增加。血清能明显降低4种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体外抑菌活性 pH 镁离子 小牛血清 细菌接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鲤肠内细菌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红柏 张颖 +2 位作者 杨雨辉 卢彤岩 叶继丹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20,共5页
将5种常用中草药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板兰根IsatisindigoticaFort、黄芪Astra galusmembranaceusFisch、茯苓PoriacocosWolf及鱼腥草HouttuyniacordataThunb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鲤Cyprynus(cyprynus)carpio,研究了这几种... 将5种常用中草药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板兰根IsatisindigoticaFort、黄芪Astra galusmembranaceusFisch、茯苓PoriacocosWolf及鱼腥草HouttuyniacordataThunb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鲤Cyprynus(cyprynus)carpio,研究了这几种中草药对鲤的生长、肠内细菌数量及组成的影响。饲养25d后称重,每组随机取3尾鱼,分别对其前、中、后肠的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饲料中添加黄芩及黄芪可明显促进鲤的生长,并提高了饲料转化效率;添加茯苓、鱼腥草及板兰根也有一定作用,经统计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投喂5种中草药均使鲤肠内细菌数增加,并对其组成产生影响,试验组出现了对照组所没有的芽孢杆菌属及棒杆菌属细菌,并且使优势菌群的组成发生了改变,不动细菌属明显增加,芽孢杆菌属所占的比率也在10%以上,而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及肠杆菌科细菌数量则明显下降。另外,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可明显改变肠道细菌组成及数量,使有益菌类增加,并抑制大部分条件致病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饲料添加剂 肠内细菌 生长 有益菌类 条件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史氏鲟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刘红柏 卢彤岩 +2 位作者 张春燕 孙大江 白秀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1-235,共5页
采用灌服的方法研究了黄芪Astragalus m em branaceus水煎剂对1+龄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分3组进行,每组放史氏鲟10尾,每日灌服1次黄芪水煎剂,剂量均按每100 g鱼体重灌服0.3 mL药液,... 采用灌服的方法研究了黄芪Astragalus m em branaceus水煎剂对1+龄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分3组进行,每组放史氏鲟10尾,每日灌服1次黄芪水煎剂,剂量均按每100 g鱼体重灌服0.3 mL药液,相当于黄芪(干物质)的用量为日投喂饲料重量的0.5%(A组)、1.0%(B组)和2.0%(C组),对照组鱼灌服蒸馏水。结果显示:A组和B组的史氏鲟被灌服黄芪水煎剂后,血浆及各组织中的溶菌酶含量呈升高的趋势,C组鱼的不同组织变化不一,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史氏鲟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无显著变化,但B组和C组史氏鲟肝脏中的NO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C组史氏鲟肝脏中的NOS活性也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对史氏鲟血浆及肝脏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有增强作用,尤其B组鱼的SOD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黄芪能显著降低史氏鲟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史氏鲟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史氏鲟 免疫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淼 徐黎明 +4 位作者 赵景壮 曹永生 刘红柏 尹家胜 卢彤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1,共6页
为研究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病理特性,取云南省某养殖场大规模死亡的虹鳟稚鱼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试验中利用鲑鳟鱼常见病毒敏感细胞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inook salmon embryo cells,CHSE-214... 为研究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病理特性,取云南省某养殖场大规模死亡的虹鳟稚鱼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试验中利用鲑鳟鱼常见病毒敏感细胞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inook salmon embryo cells,CHSE-214)、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aoma papulosum cyprinid,EPC)和虹鳟性腺细胞(Rainbow trout gonad cell line,RTG-2)对虹鳟稚鱼无菌组织悬液进行病毒培养,并对产生细胞病变的上清进行病毒RNA提取及鲑鳟鱼常见病毒的RT-PCR检测,利用敏感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株的噬斑培养及滴度测定,并对病毒形态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细胞培养显示,该组织悬液能使CHSE-214和RTG-2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RT-PCR结果显示,检测样本呈IPNV阳性,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呈阴性;该IPNV分离株(命名为Ch Rtm213)在CHSE-214、RTG-2和EPC细胞上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0^(5.2)、10^(3.2)、10^(2.3) TCID_(50)/m L,在CHSE-214细胞上培养4 d即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病毒噬斑;在透射电镜下清晰可见大量病毒粒子呈晶格状排列于细胞质内;Ch Rtm213分离株与西班牙毒株2310(AY489225)VP2相似度较高,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6.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h Rtm213分离株与参考毒株加拿大Jasper(ATCC:VR-1325)聚为一簇,属于Gengroup 5基因型。研究表明,Ch Rtm213分离株异于已报道的IPNV分离株,具有不同的血清型及病毒毒力,可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检测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 CHSE-214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鳟IPNV分离株VP2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检测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景壮 贺文斌 +4 位作者 徐黎明 纪锋 曹永生 胡朝 卢彤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9-185,共7页
为充分了解中国鱼类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的系统进化,对流行病学调查分离出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分离株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利用软件综合分析了IPNV病毒表面蛋白VP2的跨膜区、亲水性、抗原性和表面可能... 为充分了解中国鱼类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的系统进化,对流行病学调查分离出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分离株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利用软件综合分析了IPNV病毒表面蛋白VP2的跨膜区、亲水性、抗原性和表面可能性,对其特定区段进行了原核表达,并利用表达蛋白制备鼠抗血清及免疫学鉴定。结果表明:本实验室得到的分离株与中国已报道的毒株具有不同的来源;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纯化的VP2蛋白为单一条带,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 000;ELISA分析显示,利用表达蛋白制备的鼠抗血清与IPNV分离株细胞培养物的效价为1∶20 000,与VP2蛋白的效价为1∶40 000;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显示,细胞感染IPNV病毒24、48 h后,该鼠抗血清均能与IPNV毒株发生特异性反应,并呈现出特异性绿色荧光。研究表明,本研究中表达的VP2蛋白与IPNV病毒的VP2蛋白具有相近的免疫原性,这一结果为IPNV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疫苗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 蛋白表达 VP2蛋白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hlj1株糖蛋白空间结构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 被引量:6
6
作者 纪锋 徐黎明 +4 位作者 赵景壮 刘淼 卢彤岩 贺文斌 尹家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0-446,共7页
为预测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Shlj1株糖蛋白(Glycoprotein,G)的空间结构及B细胞抗原表位,采用RT-PCR法从接种SVCV的鲤上皮细胞悬液提取的病毒总RNA中扩增糖蛋白基因,并通过序列测定获得Shlj1株糖蛋白基... 为预测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Shlj1株糖蛋白(Glycoprotein,G)的空间结构及B细胞抗原表位,采用RT-PCR法从接种SVCV的鲤上皮细胞悬液提取的病毒总RNA中扩增糖蛋白基因,并通过序列测定获得Shlj1株糖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利用Phyre2对Shlj1分离株的糖蛋白空间结构进行预测,使用DNAStar软件综合分析糖蛋白的柔性区域、亲水性、表面可能性和抗原指数参数。结果表明:获得的SVCV Shlj1株糖蛋白核苷酸序列长1527 bp,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为509aa;空间结构预测显示,SVCV Shlj1株糖蛋白存在一定数量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及大量无规则卷曲结构,空间构象较规则;抗原指数及抗原表位指数分析显示,糖蛋白中存在许多抗原指数较高的区域,该区域平均抗原指数为1.025,最大值达1.250,其中5个区域(4~26、145~157、293~302、315~327、407~491氨基酸区段)可能是B细胞抗原表位的主要分布区域。本研究结果为SVCV糖蛋白表位疫苗的设计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糖蛋白 空间结构 B细胞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对两种鲟体内SOD活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荻 李绍戊 +1 位作者 马涛 卢彤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4-37,共4页
将诺氟沙星按照0、20、40、60、80和100 mg/kg浓度,对小体鲟及史氏鲟连续口服给药5 d,停药2 d后对其血浆及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进行测定,以期掌握不同诺氟沙星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趋势,并探讨评价... 将诺氟沙星按照0、20、40、60、80和100 mg/kg浓度,对小体鲟及史氏鲟连续口服给药5 d,停药2 d后对其血浆及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进行测定,以期掌握不同诺氟沙星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趋势,并探讨评价该药在鲟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最适剂量,以及对鱼类肝脏的损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鲟两种组织内均含有一定量的SOD酶,且在对照组及所有给药组肝脏中酶活力均高于血浆中。不同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均呈现规律的先受诱导升高,而后被抑制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40 mg/kg给药浓度组达到最大值。血浆中SOD活力受给药浓度影响较小,起伏较平稳,在40 mg/kg给药浓度组史氏鲟血浆中SOD值高于小体鲟,而其他组别均为小体鲟较高。而肝脏中SOD活力变化较剧烈,且在对照组、诱导最高SOD活力的40 mg/kg给药浓度组和最高给药浓度组,小体鲟均高于史氏鲟,且小体鲟肝脏中SOD在40 mg/kg给药浓度组活力值极高,形成一个尖锐的峰值。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对两种鲟给药浓度为30~50 mg/kg时,既能使药效最好而又不会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史氏鲟 小体鲟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乙醇对鲤耗氧率、红细胞数、红细胞比积及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叶继丹 韩友文 +3 位作者 杨雨辉 刘红柏 卢彤岩 赵吉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8,共5页
用添加不同剂量的喹乙醇(0、5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饲料对镜鲤CyprinuscarpioL 进行了84d的饲养试验。分别测定了第50d和第70d镜鲤的耗氧率,并在试验结束时分别测定了镜鲤的红细胞数、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微核率及核... 用添加不同剂量的喹乙醇(0、5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饲料对镜鲤CyprinuscarpioL 进行了84d的饲养试验。分别测定了第50d和第70d镜鲤的耗氧率,并在试验结束时分别测定了镜鲤的红细胞数、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用添加低剂量喹乙醇的饲料饲养的镜鲤其耗氧率较高,用中高剂量喹乙醇的饲料饲养的镜鲤其耗氧率则下降,耗氧率的高低与喹乙醇影响鱼的生长速度的快慢关系密切。随着饲料中喹乙醇含量的增加,镜鲤红细胞数及红细胞比积大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其核异常率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镜鲤红细胞微核率受喹乙醇的影响较小。提示喹乙醇在较高剂量下可对镜鲤的呼吸代谢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本试验剂量下,喹乙醇对镜鲤的致突变作用较低,这可能与其对喹乙醇的敏感性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乙醇 耗氧率 红细胞数 红细胞比积 微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砜霉素在松浦镜鲤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洪波 王荻 卢彤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8-302,共5页
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连用技术(LC-MS),研究了以30 mg/kg(体质量)的药量在单次口灌给药条件下,甲砜霉素在松浦镜鲤Cynipus carpio L.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水温为(20±0.2)℃,试验鲤(1+龄)体质量为(84.84±17.45)g。在给药后... 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连用技术(LC-MS),研究了以30 mg/kg(体质量)的药量在单次口灌给药条件下,甲砜霉素在松浦镜鲤Cynipus carpio L.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水温为(20±0.2)℃,试验鲤(1+龄)体质量为(84.84±17.45)g。在给药后0.25、0.50、0.75、1.00、1.50、2.00、4.00、6.00、8.00、12.00、24.00、36.00、48.00、72.00 h采集鲤的肌肉、血浆、肝胰脏和肾脏,测定各组织中甲砜霉素的浓度,用药动学3P9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表明,甲砜霉素在鲤体内吸收分布迅速,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但消除缓慢。甲砜霉素在鲤血浆、肝胰脏、肾脏和肌肉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77.292、24.625、79.966、25.600 h;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7.317、0.454、7.409、1.376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782.641μg/(mL.h)、544.756μg/(g.h)、3 616.060μg/(g.h)和158.634μg/(g.h)。鉴于甲砜霉素在鲤血浆和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长,消除缓慢,建议使用该类药物时应相对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砜霉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乙醇对鲤的消化酶活性及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叶继丹 卢彤岩 +2 位作者 刘红柏 赵吉伟 杨雨辉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1-166,共6页
对7组1龄鲤CyprinuscarpioL 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的喹乙醇饲料(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于试验的第3、6、9、12周末,从每组随机抽取4~5尾鱼采取血样,测定肝胰脏及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以及血液白细胞... 对7组1龄鲤CyprinuscarpioL 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的喹乙醇饲料(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于试验的第3、6、9、12周末,从每组随机抽取4~5尾鱼采取血样,测定肝胰脏及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以及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吞噬率、头肾/体重等指标,评价喹乙醇对鲤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喹乙醇的添加剂量为100~800mg/kg时,鲤蛋白酶活性被诱导;剂量为1600~3200mg/kg时,鲤蛋白酶活性则被抑制。淀粉酶活性在不同喹乙醇剂量下被明显诱导。试验前期,中低剂量的喹乙醇可诱导脂肪酶活性,而较高剂量却抑制其活性;试验后期,喹乙醇对鲤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喹乙醇对鲤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吞噬率及头肾体重比没有明显的影响。这说明喹乙醇对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而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免疫器官的发育则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乙醇 消化酶活性 吞噬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磺胺甲噁唑在松浦镜鲤体内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规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冰 杨洪波 +1 位作者 王荻 卢彤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8-623,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以50 mg/kg(体质量)的剂量在口灌给药条件下,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1∶5)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体内的药动学与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单次给药后,甲氧苄啶在血浆和肌肉中的药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以50 mg/kg(体质量)的剂量在口灌给药条件下,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1∶5)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体内的药动学与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单次给药后,甲氧苄啶在血浆和肌肉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在肝胰脏和肾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磺胺甲噁唑在血浆、肌肉、肝胰脏和肾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每天一次连续5 d给药后,甲氧苄啶于第15天开始低于0.05 mg/kg,磺胺甲噁唑于第9天开始低于0.10 mg/kg。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浦镜鲤 复方磺胺甲噁唑 药动学 药物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颜色虹鳟卵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姜作发 刘永 +2 位作者 卢彤岩 李永发 贾锺贺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用化学分析法,分别对两种颜色的虹鳟OncorhynchusmykissWalbaum卵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颜色的虹鳟卵其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氨基酸、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基本相同,均高于虹鳟肌肉(除水分外),两种颜色卵... 用化学分析法,分别对两种颜色的虹鳟OncorhynchusmykissWalbaum卵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颜色的虹鳟卵其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氨基酸、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基本相同,均高于虹鳟肌肉(除水分外),两种颜色卵的受精率、发眼率、破膜率和上浮率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卵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磺胺甲噁唑在鲫组织中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的建立与残留消除规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冰 杨洪波 +1 位作者 王荻 卢彤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401-407,共7页
目的:噁建立鲫组织中复方磺胺甲唑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噁并研究复方磺胺甲唑在鲫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方法按有效成分50 mg/kg 噁体重的剂量对鲫进行复方磺胺甲唑口灌给药,连续给药5天,每天1次。并采集停药后1~15天期间的鲫性... 目的:噁建立鲫组织中复方磺胺甲唑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噁并研究复方磺胺甲唑在鲫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方法按有效成分50 mg/kg 噁体重的剂量对鲫进行复方磺胺甲唑口灌给药,连续给药5天,每天1次。并采集停药后1~15天期间的鲫性腺、肌肉、皮组织。通过二氯甲烷提取组织样品中的药物,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测定药物含量。结果 TMP和SMZ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15μg/mL和0.006μg/mL,在0.05~10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 TMP和SMZ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2%~81%和85%~92%。结论噁该方法适合动物源性食品中复方磺胺甲噁唑残留量的检测。以水产养殖中复方磺胺甲唑正常使用剂量给药, TMP和SMZ在鲫可食性组织中分别于停药后14 d和2 d低于最高残留限量(50μg/kg和100μg/kg),建议休药期为14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噁复方磺胺甲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雨辉 卢彤岩 +1 位作者 赵吉伟 刘红柏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器,对鲤CyprinuscarpioL 组织中环丙沙星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用0 1mol/L的磷酸溶液(pH12)提取组织中的环丙沙星。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的C18反相柱3 9mm×150mm;柱温25℃;流动相φ(甲醇)∶φ(水)=160... 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器,对鲤CyprinuscarpioL 组织中环丙沙星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用0 1mol/L的磷酸溶液(pH12)提取组织中的环丙沙星。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的C18反相柱3 9mm×150mm;柱温25℃;流动相φ(甲醇)∶φ(水)=160∶840(1L流动相中加入四丁基溴化铵2 7g,并用体积分数为85%磷酸调pH至3 0);流速1 0mL/min;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波长,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78、465nm。环丙沙星的线性范围为0 01~4 00μg/mL,所有样品的回收率均在70%以上,变异系数在10%以内,最低检测限为0 01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环丙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抗原表位富集区的原核表达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陶健 徐黎明 +5 位作者 刘淼 赵景壮 曹永生 卢彤岩 尹家胜 刘红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55,共7页
以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Sn1203株(IHNV-Sn1203)基因组RNA提取物为模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通过RT-PCR一步法扩增截短的G蛋白基因序列(约375 bp),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 ET-27b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7b-IHNV-short G,通过大肠杆... 以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Sn1203株(IHNV-Sn1203)基因组RNA提取物为模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通过RT-PCR一步法扩增截短的G蛋白基因序列(约375 bp),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 ET-27b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7b-IHNV-short G,通过大肠杆菌Rosetta表达菌株获得高效表达。在IPTG浓度为0.25 mmol/L时,37℃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000,符合预期大小,并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4 h时目的蛋白表达量最大。蛋白经变性、复性处理后获得不带任何标签的纯化蛋白,并利用该蛋白制备兔抗血清。ELISA结果显示,兔抗血清的效价为1∶80 000,说明制备的兔抗血清能够识别表达的重组蛋白;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兔抗G蛋白血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并且与VHSV参考毒株没有任何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G蛋白 原核表达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双酶切组合在细鳞鱼AFLP体系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荻 徐革锋 +2 位作者 刘洋 卢彤岩 牟振波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9-464,共6页
采用Tru9Ⅰ/EcoRⅠ和TaqⅠ/Pst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组合对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 palla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探索适合其AFLP的双酶切体系。每种双酶切组合体系分别选用20对选择性扩增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采用Tru9Ⅰ/EcoR... 采用Tru9Ⅰ/EcoRⅠ和TaqⅠ/Pst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组合对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 palla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探索适合其AFLP的双酶切体系。每种双酶切组合体系分别选用20对选择性扩增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采用Tru9Ⅰ/EcoRⅠ组合共扩增出了73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336个,每对引物组合扩增的位点为21-45,位点多态性百分比为45.47%,平均Shannon氏指数为0.2739;而采用TaqⅠ/PstⅠ组合共扩增出了75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405个,每对引物组合扩增的位点为29-53,位点多态性百分比为53.36%,平均Shannon氏指数为0.3144。表明,对细鳞鱼进行AFLP分析时,TaqⅠ/PstⅠ的酶切体系呈现出更大的多态性,能提供更多的可供分析研究的数据,更适用于细鳞鱼基因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鳞鱼 AFLP Tru9Ⅰ/EcoRⅠ TaqⅠ/Pst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罗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cDNA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秀梅 徐黎明 +6 位作者 王晓玉 纪锋 赵景壮 刘淼 曹永生 卢彤岩 尹家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4-609,共6页
为了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Ⅱ,IGF-Ⅱ)在哲罗鲑Hucho taimen生长繁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根据Gen Bank收录的大西洋鲑IGF-Ⅱ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NCBI登录号:NM_001123647)设计用于哲罗鲑IGF-Ⅱ开放阅读框... 为了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Ⅱ,IGF-Ⅱ)在哲罗鲑Hucho taimen生长繁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根据Gen Bank收录的大西洋鲑IGF-Ⅱ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NCBI登录号:NM_001123647)设计用于哲罗鲑IGF-Ⅱ开放阅读框扩增的引物,以哲罗鲑肝脏总RNA反转录成的c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克隆获得哲罗鲑IGF-Ⅱ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哲罗鲑IGF-Ⅱ基因的长度为645 bp,编码含有214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554,等电点为9.92;哲罗鲑IGF-Ⅱ前肽由信号肽、B、C、A、D、E肽6部分构成;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哲罗鲑IGF-Ⅱ与鲑科鱼类IGF-Ⅱ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聚为一支,其中与大西洋鲑的IGF-Ⅱ同源性最高(98.6%),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有着高度保守的进化特性;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龄哲罗鲑IGF-Ⅱ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心脏、鳃、脾、后肠、头肾、胃中的表达量次之,而在前肠和脑中的表达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罗鲑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基因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在鲤、鲫血浆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浩 王荻 卢彤岩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4,共5页
建立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鲫(Carassius auratus)血浆中大蒜素含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并研究大蒜素在鲤、鲫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对鲤、鲫以7.5 mg/kg的剂量单次口灌大蒜素,于停药后0.25、0.5、0.75、1、1.5、2... 建立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鲫(Carassius auratus)血浆中大蒜素含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并研究大蒜素在鲤、鲫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对鲤、鲫以7.5 mg/kg的剂量单次口灌大蒜素,于停药后0.25、0.5、0.75、1、1.5、2、4、6、8、12、24、36、48、72 h采集血浆,采用气相色谱法(GC)检测药物含量,通过DAS3.0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和二烯丙基三硫醚(DATS)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0 ng/m L,DADS、DATS在鲤血浆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7.05%~97.98%、73.39%~108.51%,在鲫血浆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05%~95.68%、83.69%~102.75%。药物的两种主要成分在健康鲤鲫体内吸收较完全,分布广泛,DADS较DATS吸收快,消除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 鲫(Carassius auratus)气相色谱法 大蒜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在松浦镜鲤体内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浩 王荻 卢彤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509,共5页
为研究大蒜素在鱼体内的吸收、消除规律,以7.5 mg/kg(体质量)单剂量口灌给药后,探究大蒜素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残留消除规律。试验水温为(20.0±0.5)℃,试验鲤体质量为(1.3±0.2)kg,在... 为研究大蒜素在鱼体内的吸收、消除规律,以7.5 mg/kg(体质量)单剂量口灌给药后,探究大蒜素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残留消除规律。试验水温为(20.0±0.5)℃,试验鲤体质量为(1.3±0.2)kg,在给药后0.25、0.50、0.75、1.00、1.50、2.00、4.00、6.00、8.00、12.00、24.00、36.00、48.00、72.00 h采集鲤的血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鲤血浆中药物的浓度,并用药动学DAS 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表明:单次口灌给药后,大蒜素在血浆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每天一次连续3 d给药后,大蒜素的主要成分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和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均于第15天开始低于10μg/kg。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浦镜鲤 大蒜素 药动学 药物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灌甲砜霉素对松浦镜鲤组织的损伤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洪波 王荻 卢彤岩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4年第3期54-59,共6页
对松浦镜鲤口灌甲砜霉素,分别设对照组、50 mg/kg(1倍正常用药量,推荐剂量组)、150 mg/kg(3倍正常用药量,中等剂量组)及250 mg/kg(5倍正常用药量,毒性剂量组),连续口灌给药15 d,每天1次,于停药24 h后,自实验鱼的肝、脾、肾、肠和鳃采取... 对松浦镜鲤口灌甲砜霉素,分别设对照组、50 mg/kg(1倍正常用药量,推荐剂量组)、150 mg/kg(3倍正常用药量,中等剂量组)及250 mg/kg(5倍正常用药量,毒性剂量组),连续口灌给药15 d,每天1次,于停药24 h后,自实验鱼的肝、脾、肾、肠和鳃采取新鲜组织,浸泡于波恩氏液中,待进行石蜡切片制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松浦镜鲤肝、脾和肾在1倍给药剂量时,出现大量深染的炎性细胞,随着给药剂量增加,组织结构遭到破坏程度加重;3倍正常用药量时,肝、脾和肾出现细胞空泡化现象,肾小管管腔界限不清;在5倍正常用药量时,各组织空泡化现象加重,肝和脾出现细胞减少,细胞核溶解。对肠组织而言,1倍给药组与对照组无差异;3倍正常用药量时,肠绒膜出现孔隙;5倍正常用药量时,少量肠绒毛结构不完整,出现脱落现象。鳃组织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出现鳃丝肿胀现象,随给药剂量加大,鳃丝肿胀加重。研究表明,在将甲砜霉素应用于松浦镜鲤的疾病防控时,应严格遵照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给药,如果因病情原因或使用错误而造成使用剂量加大时,应对松浦镜鲤肝、肾等组织进行检查,来确定药物对鱼体的损伤程度。[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3):5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砜霉素 松浦镜鲤 组织损伤 口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