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个紫薇品种花色呈色的生理研究
1
作者 卢帅杰 尹若勇 +3 位作者 秦欣如 吴梦佳 奚如春 邓小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7-586,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花色紫薇开花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测定5个花色(红色、白色、淡粉色、粉色和紫色)紫薇在开花过程中4个时期的花瓣色度值,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总黄酮、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 【目的】探讨不同花色紫薇开花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测定5个花色(红色、白色、淡粉色、粉色和紫色)紫薇在开花过程中4个时期的花瓣色度值,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总黄酮、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H等理化指标,探讨影响紫薇呈色的生理因素。【结果】不同花色紫薇在开花过程中L*(明度)持续下降,a*(红绿值)和c*(饱和度)先上升后下降,b*(黄蓝值)和h(色调)变化趋势各异;白色花的L*和h最高,最大值分别为61.61和1.45,而红色花的a*、b*和c*最高,最大值分别为44.83、7.39和45.44;盛花期时,红色花中花色苷含量最高,为1.55 mg·g^(-1),而在白色花和淡粉色花中含量较低,仅为0.04和0.05 mg·g^(-1),粉色花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在开花过程中平均含量为4.17 mg·g^(-1)。各色紫薇均在花芽期和初花期pH较高,而在盛花期和末花期pH显著下降(P<0.05)。色度值受色素含量调控,其中L*与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a*和c*与这3种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b*与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色素含量影响花瓣的色度,pH通过影响花色苷稳定性进而影响花色,可溶性糖间接影响花色表现。本研究为揭示影响紫薇花色形成的生理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花色 色素含量 呈色 生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紫薇新品种‘紫婵’雌性不育的显微结构及营养生理特征
2
作者 尹若勇 卢帅杰 +4 位作者 张宝津 王兰 肖菲 奚如春 邓小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6期907-914,共8页
【目的】解析大花紫薇新品种‘紫婵’Lagerstroemia speciosa‘Zichan’雌性不育机理,为紫薇属种质资源利用与创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组织解剖学观测‘紫婵’胚囊发育的形态结构,运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柱头可授性和花芽营养物质... 【目的】解析大花紫薇新品种‘紫婵’Lagerstroemia speciosa‘Zichan’雌性不育机理,为紫薇属种质资源利用与创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组织解剖学观测‘紫婵’胚囊发育的形态结构,运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柱头可授性和花芽营养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等。【结果】‘紫婵’大孢子母细胞在形成八核胚囊后,胚囊发育停止,卵细胞和助细胞开始降解,胚囊形成空腔并最终萎缩;‘紫婵’花蕾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量均低于同期可育大花紫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胚囊成熟期高于大花紫薇;八核胚囊和胚囊降解时期,‘紫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显著低于大花紫薇66.14%和40.20%,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显著高于大花紫薇139.20%和348.65%(P<0.05),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呈下降趋势,与大花紫薇表现相反。【结论】‘紫婵’八核胚囊形成后,胚囊消解萎缩导致雌性不育。推测‘紫婵’花蕾整体营养物质积累量不足、抗氧化酶异常积累可能是导致其不育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紫薇 ‘紫婵’ 雌性不育 显微结构 养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