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开发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1
作者 卢培利 严丹 +4 位作者 陈佳沂 宋福忠 潘俊鸥 李雄 赵丽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5,I0006,共9页
页岩气开发在地下水污染产生途径、来源、因子和页岩气开发区地下水监测评价等方面备受关注。梳理了页岩气开发地下水污染源、污染途径、污染因子和监测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识别出存在的污染途径认识争议、监测因子复杂多样且缺乏针对... 页岩气开发在地下水污染产生途径、来源、因子和页岩气开发区地下水监测评价等方面备受关注。梳理了页岩气开发地下水污染源、污染途径、污染因子和监测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识别出存在的污染途径认识争议、监测因子复杂多样且缺乏针对性、监测评价工作规范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地下运移污染的基础研究、关注特征因子和高环境风险因子、规范监测井建设、建立规范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开展长期跟踪监测评价工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下水污染 污染途径 污染因子 监测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典型关闭煤矿涌水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
2
作者 余芮涵 卢培利 +3 位作者 赵汉卿 严锐 丁阿强 黄盛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8-236,共9页
为揭示煤矿关闭后形成的矿井涌水的水质、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文章分析了重庆市典型废弃煤矿区域内多个点位的涌水、地下水和土壤样品中的各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绝对主成分得分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了涌水中污染来源,根据发光... 为揭示煤矿关闭后形成的矿井涌水的水质、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文章分析了重庆市典型废弃煤矿区域内多个点位的涌水、地下水和土壤样品中的各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绝对主成分得分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了涌水中污染来源,根据发光细菌法鉴定涌水的生物急性毒性,通过风险商法评估涌水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涌水和地下水中主要污染因子包括总硬度、硫酸盐、氨氮、氟化物和重金属等,涌水可能污染地下水,其中污染物来源主要为采矿活动、原生地质演化、周边人为活动和矿坑遗留。涌水呈中等生物急性毒性,66%、16%和16%的涌水分别属于高、中、低生态风险,Cu是生态风险主要贡献物。Fe、Mn和As是涌水在周边土壤和沉积物中累计量较高的重金属。关闭煤矿涌水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煤矿涌水 水质分析 污染特征 生物急性毒性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管道微生物腐蚀及其防控研究进展
3
作者 青佳奕 丁阿强 +4 位作者 全林 侯争鸣 卢培利 王言 文科智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4-1416,共13页
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清洁、高效、生产寿命长、生产周期长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面对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的能源供应安全压力,以及减污降碳能源结构优化的国家需求,页岩气开发在国家经济社会可持... 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清洁、高效、生产寿命长、生产周期长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面对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的能源供应安全压力,以及减污降碳能源结构优化的国家需求,页岩气开发在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被寄予厚望.在大力开发页岩气的同时,其管道腐蚀的问题也逐渐凸显.腐蚀所导致的气体酸化、管道腐蚀穿孔、天然气泄漏等问题不仅影响着页岩气的产率与质量,同时也有着极大的安全风险.微生物腐蚀是页岩气腐蚀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页岩气管道微生物腐蚀及其腐蚀机制对页岩气的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目前页岩气管道微生物腐蚀过程及腐蚀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微生物腐蚀防控策略,以期为页岩气的绿色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微生物腐蚀 腐蚀机制 腐蚀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减污降碳策略的成渝地区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段林丰 李振亮 +6 位作者 蒲茜 曹云擎 卢培利 王锋文 薛文博 雷宇 张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6-1768,共13页
设计成渝地区3种中长期综合减污降碳情景,包括基准政策情景、动态优化情景和最大潜力情景.应用区域大气污染物及碳排放清单和空气质量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情景下的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并优选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约束下的综合减污降碳情... 设计成渝地区3种中长期综合减污降碳情景,包括基准政策情景、动态优化情景和最大潜力情景.应用区域大气污染物及碳排放清单和空气质量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情景下的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并优选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约束下的综合减污降碳情景及路径.结果显示,成渝地区要实现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和碳减排目标,与2017基准年相比,2025年和2035年的SO_(2)、NOx、PM2.5、VOCs和CO_(2)减排比例分别为29%、32%、19%、24%、3%和35%、49%、28%、39%、12%.从综合减污降碳措施减排贡献来看,近中期阶段,末端治理(尤其是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仍是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要驱动力,大气污染物减排贡献占比为20%~55%.中长期阶段,由“双碳”目标驱动的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措施对污染减排具有关键作用,大气污染物减排贡献占比为65%~87%.此外,重点排放源减排贡献具有较大差异,移动源和溶剂使用源对NOx和VOCs减排贡献显著,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和移动源对CO_(2)减排贡献均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 减污降碳 空气质量改善 情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返排水中的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关键影响因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欣悦 卢培利 +3 位作者 刘俊 李仕康 侯争鸣 丁阿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03-5312,共10页
首次探究了高温高压高盐的页岩气返排水中DAMO(denitrifying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微生物存在的证据及其与关键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7个页岩气井场返排水中均检测到了DAMO古菌与细菌的存在,且古菌的丰度远... 首次探究了高温高压高盐的页岩气返排水中DAMO(denitrifying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微生物存在的证据及其与关键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7个页岩气井场返排水中均检测到了DAMO古菌与细菌的存在,且古菌的丰度远高于细菌,其16S rRNA基因拷贝数分别为4.32×10^(4)~5.83×10^(5)copies/L和1.16×10^(3)~6.00×10^(3)copies/L.DAMO古菌与细菌的功能基因mcrA与pomA同样在所有的样品中检出.页岩气返排水中共发现了4个DAMO细菌代表性OTU与1个DAMO古菌代表性OTU,虽然返排水中盐度很高,但检出的DAMO细菌与古菌与已报道的淡水环境中的DAMO微生物亲缘性更近.RDA相关性分析表明,返排水常规理化因子对DAMO微生物的影响并非体现在微生物的丰度上,而是体现在微生物的功能上,其中pmoA基因丰度与TOC含量呈正显著相关,而mcrA基因丰度则与NO_(3)^(-)、NH_(4)^(+)、PO_(4)^(3-)和Cl^(-)浓度呈正相关,Cl^(-)影响最大.研究结果拓展了关于DAMO微生物环境分布的认识,可为缓解返排水中逸散甲烷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的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也有助于加深对深部页岩微生物过程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 页岩气返排水 高盐 环境因子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观测的重庆冬季棕碳吸光特性、来源及辐射效应研究:二次转化影响
6
作者 邓竞成 彭超 +5 位作者 卢培利 李振亮 陈阳 翟崇治 杨复沫 田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53-3562,共10页
2023年1月20~2月21日在重庆典型城区开展棕碳气溶胶(BrC)多波段吸光系数的在线观测,分析污染天和清洁天BrC的吸光特性及其环境效应.结果显示,污染天和清洁天PM_(2.5)的AAE值分别为1.58和1.55,表明城区PM_(2.5)中明显存在BrC.观测期间,黑... 2023年1月20~2月21日在重庆典型城区开展棕碳气溶胶(BrC)多波段吸光系数的在线观测,分析污染天和清洁天BrC的吸光特性及其环境效应.结果显示,污染天和清洁天PM_(2.5)的AAE值分别为1.58和1.55,表明城区PM_(2.5)中明显存在BrC.观测期间,黑碳(BC)和BrC在370~660nm对PM_(2.5)的吸光贡献分别为58%~90%和10%~42%,表明PM_(2.5)吸光系数主要受BC影响,但BrC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污染天BrC在370nm的吸光系数σ_BrC(370)[(35.30±8.21)Mm-1]为清洁天[(14.28±7.10)Mm-1]的2.47倍,且其对PM_(2.5)的吸光贡献(10%~42%)也高于清洁天(8%~41%).值得注意的是,污染天AAEBrC值范围为3.2~4.7,整体低于清洁天(3.6~4.9),这可能与不同时段BrC的组分差异有关.基于最小相关系数法(MRS)获取一次棕碳(BrC_(pri))和二次棕碳(BrC_(sec))的吸光系数.污染天和清洁天BrC_(pri)对BrC吸光系数的贡献(74%~80%和57%~74%)均高于BrC_(sec)(20%~26%和26%~43%),但BrC_(pri)的AAE值(3.42和3.08)明显低于相应的AAE(BrC_(sec))(4.22和5.15),这与BrC_(sec)吸光具有较强的波长依赖性有关.此外,σ_BrC_(sec)(370)日变化表明BrC_(sec)生成可能主要受夜间高湿条件下液相反应的影响.BrC相对BC的辐射吸收贡献在短波段较为显著,随着波长范围增加明显减少.污染天BrC_(pri)和BrC_(sec)在370~950nm的辐射吸收贡献分别为24.8%和10.2%,清洁天分别为18.4%和9.8%.潜在源分析(PSCF)结果表明,污染天BrC主要来源于重庆本地排放,清洁天BrC受来自湖南省和贵州省的区域传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棕碳 污染天 吸光特性 辐射吸收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25
7
作者 卢培利 张代钧 +1 位作者 刘颖 王飞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9-114,共6页
从模型的机理、功能和表述形式等方面对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详细介绍了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几种模型 :Eckenfelder模型、Mckinney模型、Lawrence -McCarty模型、Andrews模型、WRc模型及国际水协的 3... 从模型的机理、功能和表述形式等方面对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详细介绍了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几种模型 :Eckenfelder模型、Mckinney模型、Lawrence -McCarty模型、Andrews模型、WRc模型及国际水协的 3套模型 ,分析比较了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结合环境微生物学研究成果和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分析讨论了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研究需要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提出今后的研究可能主要集中于废水组分的进一步细化、污水处理厂运行快速自动模拟预测及控制系统和污水处理厂设计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完善等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生物处理 活性污泥法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开采返排废水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8
8
作者 卢培利 邱哲 +4 位作者 张代钧 程伟 陈翱翔 雷彬 叶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1-1166,共6页
伴随着页岩气的开发,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其中返排废水由于水量大、高盐、成分复杂及潜在的环境风险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国外报道的页岩气开采返排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组成、生物降解性及有机污染水平和生态环境风... 伴随着页岩气的开发,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其中返排废水由于水量大、高盐、成分复杂及潜在的环境风险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国外报道的页岩气开采返排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组成、生物降解性及有机污染水平和生态环境风险进行了总结,表明其环境风险值得关注。指出由于返排废水水质易受压裂液配方和页岩层性质等因素影响而差异明显,我国需要加快对页岩气开采返排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全面调查和评估,科学认识其潜在生态环境风险。基于对返排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组分及其生物转化、对微生物的潜在抑制作用等的调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研究开发针对返排废水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强化生物处理技术具有现实需求和技术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返排废水 有机物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应用中的参数校核 被引量:15
9
作者 卢培利 张代钧 +1 位作者 严晨敏 刘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3-14,37,共3页
对国际水协的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在应用中遇到的参数校核问题进行研究 ,总结了目前常用的三种方法 :专家法、灵敏度分析法和过程工程 (ProcessEngineering)法。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原理、优点和不足之处 ,列举了实际应用的例子。
关键词 活性污泥法 动力学模型 参数 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呼吸仪评估pH值和重金属对污泥活性的抑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卢培利 张代钧 +1 位作者 张欣 曹海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2-426,共5页
以自制混合呼吸测量仪进行活性污泥好氧呼吸测量,评估了pH值和Cu2+、Zn2+、Cr6+对活性污泥的急性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H值从7.73降至3.73时,污泥活性受到轻微抑制,说明活性污泥对酸性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Cu2+、Zn2+和Cr6+对活性污泥有不... 以自制混合呼吸测量仪进行活性污泥好氧呼吸测量,评估了pH值和Cu2+、Zn2+、Cr6+对活性污泥的急性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H值从7.73降至3.73时,污泥活性受到轻微抑制,说明活性污泥对酸性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Cu2+、Zn2+和Cr6+对活性污泥有不同的抑制特性;多次测量得到的抑制率-浓度关系拟合结果较一致,相关性指标R2多在0.98以上.Cu2+、Cr6+和Zn2+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24,54.40,957.70mg/L.变动系数(CV)分别为5.56%,9.71%,44.78%[Zn2+的20%抑制浓度(IC20)的CV为18.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仪 PH值 重金属 活性污泥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模型碳氧化过程参数的呼吸法估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培利 艾海男 +2 位作者 张欣 张代钧 龙腾锐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1,共5页
以自行开发的混合呼吸仪对异养菌好氧降解有机物过程进行呼吸测量,结合数学拟合分别对实验室污泥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碳氧化过程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与估计。结果表明,2种污泥各自3个组合参数估计值的变动系数CV分别在13%以内和8%以内,单参... 以自行开发的混合呼吸仪对异养菌好氧降解有机物过程进行呼吸测量,结合数学拟合分别对实验室污泥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碳氧化过程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与估计。结果表明,2种污泥各自3个组合参数估计值的变动系数CV分别在13%以内和8%以内,单参数估计值的CV分别在25%以内和10%以内,混合呼吸仪高的测试频率和测量精度能够改善参数估计精度。呼吸测量实验初始基质浓度和污泥浓度通过影响呼吸速率曲线特性(信息含量)而影响参数估计的精度,是此类实验中需要重点优化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模型 识别 呼吸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易生物降解COD组(分Ss)实验测定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培利 张代钧 曹海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105,108,共4页
以生物法为重点,回顾了城市污水易生物降解COD组分SS的实验测定方法的进展,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价,指出了每种方法存在的缺陷及其在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参考。根据国内研究现状,提出我国需要大力加强相关... 以生物法为重点,回顾了城市污水易生物降解COD组分SS的实验测定方法的进展,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价,指出了每种方法存在的缺陷及其在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参考。根据国内研究现状,提出我国需要大力加强相关研究,以便为活性污泥模型在我国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易生物降解COD OUR NU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呼吸测量技术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培利 张代钧 +1 位作者 曹海彬 刘海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氧气的消耗是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最主要的生物响应,呼吸测量技术能够获得微生物的氧利用速率,是废水生物处理理论研究和工艺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呼吸测量技术进展的回顾,评价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理想混合型呼吸仪的基... 氧气的消耗是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最主要的生物响应,呼吸测量技术能够获得微生物的氧利用速率,是废水生物处理理论研究和工艺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呼吸测量技术进展的回顾,评价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理想混合型呼吸仪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该呼吸仪在实现上的困难,讨论了简易混合呼吸仪的缺陷,提出了通过设计新的反应器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来开发具有更高测试精度的混合呼吸仪,并给出了初步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生物处理 呼吸测量 氧利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生物脱氮中N_2O和NO_x的来源及生成机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培利 张代钧 许丹宇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2-108,共7页
N2O和NOx是废水生物脱氮处理中常见的中间产物,传统硝化和反硝化被认为是其主要来源,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生物氮转化代谢途径被发现,如厌氧氨氧化、化学反硝化等,实验已经证实这些过程中都有N2O和/或NOx生成。生物酶受到抑制和某些... N2O和NOx是废水生物脱氮处理中常见的中间产物,传统硝化和反硝化被认为是其主要来源,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生物氮转化代谢途径被发现,如厌氧氨氧化、化学反硝化等,实验已经证实这些过程中都有N2O和/或NOx生成。生物酶受到抑制和某些中间物质的化学分解以及物质间的化学反应都有可能成为N2O和NOx的生成机理,还有一些过程的机理尚不清楚。结合功能微生物的种类和生物化学反应类型阐述废水生物脱氮气态中间产物N2O和NOx的来源及生成机理,有助于新的氮代谢途径的认识、新技术开发和大气环境二次污染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生物脱氮 N2O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开采压裂返排水对污泥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卢培利 陈潮 +3 位作者 黄永葵 刘俊 张雯宇 邱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52-2459,共8页
页岩气开发压裂返排水潜在环境风险,针对返排水经济环境友好的生物处理技术开发,以实际返排水和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受试对象,通过呼吸测量实验,调查了返排水对活性污泥硝化活性和有机物氧化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识别了戊二醛,苯扎氯铵(AD... 页岩气开发压裂返排水潜在环境风险,针对返排水经济环境友好的生物处理技术开发,以实际返排水和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受试对象,通过呼吸测量实验,调查了返排水对活性污泥硝化活性和有机物氧化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识别了戊二醛,苯扎氯铵(ADBAC)和盐度对活性污泥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返排水对活性污泥有机物氧化活性抑制极弱,对硝化活性抑制极强,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5.5%,10.09%;戊二醛,苯扎氯铵(ADBAC)和盐度对硝化活性的IC50分别为0.0589,0.0194,3.63g/L.活性污泥系统去除返排水中有机物具有可行性,若需同时脱氮则具有较大约束;戊二醛,苯扎氯铵(ADBAC)和盐度3种抑制因子对硝化活性抑制较强,杀菌剂与盐度的IC50呈数量级差异,返排水生物处理尤其需要关注杀菌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活性污泥 盐度 杀菌剂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技术应用瓶颈与突破方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培利 黄睿思 +2 位作者 洪蓉蓉 李欣悦 丁阿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85-1090,共6页
以甲烷为电子供体、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DAMO)过程可同时去除甲烷和氮素污染,在废水生物脱氮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DAMO微生物存在生长缓慢、富集难度高的问题,且该过程较低的气液传质效率也限制... 以甲烷为电子供体、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DAMO)过程可同时去除甲烷和氮素污染,在废水生物脱氮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DAMO微生物存在生长缓慢、富集难度高的问题,且该过程较低的气液传质效率也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阐述了DAMO过程的基本生化反应与DAMO微生物,总结了目前制约DAMO技术工程化应用的关键性问题,并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式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 富集 传质效率 应用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化设计的湖、库富营养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任宏洋 张代钧 +1 位作者 卢培利 许丹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1-374,381,i0004,共6页
基于结构化设计概念,将LEEDs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耦合,建立湖、库富营养化模型,模型包含N、P、COD、水温、水深和流速等6个控制模块.并以三峡水库为例预测结果表明,在3月和9~10月,月平均气温约为17℃,水深约为5 m,流速约为0.02 m/s... 基于结构化设计概念,将LEEDs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耦合,建立湖、库富营养化模型,模型包含N、P、COD、水温、水深和流速等6个控制模块.并以三峡水库为例预测结果表明,在3月和9~10月,月平均气温约为17℃,水深约为5 m,流速约为0.02 m/s时,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指标最大.模型具有可扩展性强,维护、升级容易等优点,可对模型中各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湖库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设计 富营养预测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三峡水库 富营养化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富营养化指标 控制模块 月平均气温 设计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池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18
作者 严晨敏 张代钧 +1 位作者 卢培利 李振亮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对废水处理二沉池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重点介绍了基于固体通量理论的一维模型,以及沉降速率方程、层数等模型参数的选取。结合活性污泥模型研究进展和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讨论了二沉池模型尚需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指... 对废水处理二沉池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重点介绍了基于固体通量理论的一维模型,以及沉降速率方程、层数等模型参数的选取。结合活性污泥模型研究进展和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讨论了二沉池模型尚需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指出了模型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如何建立包括生物反应过程的二沉池模型和完善对水力条件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二沉池 固体通量 沉淀池模型 活性污泥模型 沉降速率 生物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活性污泥富集好氧氨氧化菌试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祖波 张代钧 +2 位作者 卢培利 张萍 李小鹏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用普通活性污泥在SBR反应器中富集好氧氨氧化菌,反应器的运行周期为 1d,瞬间进水,曝气 21. 5h,沉淀 2h,排水 0. 5h。pH控制在 7. 8~8. 3,DO控制在 0. 8~1. 2mg/L,温度控制在 30±2℃。采用人工配水,初始人工配水中NH+4 -N的浓度为 5... 用普通活性污泥在SBR反应器中富集好氧氨氧化菌,反应器的运行周期为 1d,瞬间进水,曝气 21. 5h,沉淀 2h,排水 0. 5h。pH控制在 7. 8~8. 3,DO控制在 0. 8~1. 2mg/L,温度控制在 30±2℃。采用人工配水,初始人工配水中NH+4 -N的浓度为 50mg/L。待稳定后逐渐增加进水氨氮浓度至250mg/L,每次增加幅度 50mg/L。为定量判定富集过程中好氧氨氧化菌数目的增长情况,每隔 15d对SBR反应器中的污泥进行最大可能计数法(MPN法)测试和MLSS测试。富集培养 120d后,好氧氨氧化菌浓度提高 300倍。对比试验证实,pH和温度对好氧氨氧化菌的富集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好氧氨氧化菌 富集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脂肪酸的滴定测量方法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华 卢培利 +1 位作者 艾海男 张代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50,82,共5页
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浓度的方法包括:蒸馏法、比色法、气相色谱法以及各种滴定法。就常规监测和控制而言,滴定法在简洁、省时和成效比方面要优越于其它测试方法。滴定法测定VFA主要包括四点滴定法、五点滴定法和... 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浓度的方法包括:蒸馏法、比色法、气相色谱法以及各种滴定法。就常规监测和控制而言,滴定法在简洁、省时和成效比方面要优越于其它测试方法。滴定法测定VFA主要包括四点滴定法、五点滴定法和八点滴定法。这些方法主要应用于厌氧反应器中高浓度VFA的测定,但随着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应用,城市污水中低浓度VFA的测量越加重要,是模型应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文章具体介绍了上述三种滴定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情况,为适用于城市污水中VFA测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挥发性脂肪酸 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