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类淋巴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滕泽 王伟 +3 位作者 关湘萍 王艾博 卢嘉宾 韩鸿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001-1003,共3页
全脑范围内的血管周围途径,具有与淋巴系统相似的功能,以及依赖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的特性,被称为类淋巴系统。类淋巴系统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可溶性蛋白和代谢废物进行有效清除。近期在鼠脑硬脑膜上发现有淋巴管样结构附着,佐... 全脑范围内的血管周围途径,具有与淋巴系统相似的功能,以及依赖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的特性,被称为类淋巴系统。类淋巴系统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可溶性蛋白和代谢废物进行有效清除。近期在鼠脑硬脑膜上发现有淋巴管样结构附着,佐证了类淋巴系统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 脑脊髓液 淀粉样Β蛋白 糖尿病 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脑细胞外间隙途径对流增强给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艾博 田灿 +9 位作者 李媛媛 赵国梅 王睿 高亚娟 宋宇 卢嘉宾 刘英慧 韩易兴 韩鸿宾 徐德生(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481-486,共6页
传统经口服和外周血管给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治疗时,由于血脑屏障的阻挡限制了药物进入脑组织药效的发挥。由于脑细胞外间隙是各类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药物通过血管进入脑组织后也要在该空间内发挥作用,经脑细胞外间隙途径的对... 传统经口服和外周血管给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治疗时,由于血脑屏障的阻挡限制了药物进入脑组织药效的发挥。由于脑细胞外间隙是各类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药物通过血管进入脑组织后也要在该空间内发挥作用,经脑细胞外间隙途径的对流增强给药能够使药物避开血脑屏障的阻挡而进入脑组织内进行有效的分布和药效的发挥。因此经脑细胞外间隙的对流增强给药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文章总结了经脑细胞外间隙途径的对流增强给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肿瘤、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研究中的进展情况,同时介绍了该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增强给药 脑疾病 药物治疗 血脑屏障 脑细胞外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合肥某高层综合楼地基基础选型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卢嘉宾 《工程与建设》 2007年第1期83-84,共2页
文章较详细介绍了合肥某高层综合楼的工程概况、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地基基础的设计参数,并通过对拟建楼柱下筏板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及PHC管桩基础等基础型式的类比分析,从使用的经济性、质量的可靠性、施工的安全性、环保节能等... 文章较详细介绍了合肥某高层综合楼的工程概况、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地基基础的设计参数,并通过对拟建楼柱下筏板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及PHC管桩基础等基础型式的类比分析,从使用的经济性、质量的可靠性、施工的安全性、环保节能等多方面,优化出最佳的基础型式PHC管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基础 筏板基础 人工挖孔桩 PHC管桩 环保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合肥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卢嘉宾 《工程与建设》 2006年第6期800-801,共2页
文章详细介绍了合肥某建筑工程PHC管桩试压桩及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援引了国内PHC管桩实验研究成果,分析了PHC管桩的竖向荷载传递过程。PHC管桩的工作机理为端承摩擦桩,以摩擦力为主。k600mm、壁厚130mm、桩长27m的单桩最大加载... 文章详细介绍了合肥某建筑工程PHC管桩试压桩及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援引了国内PHC管桩实验研究成果,分析了PHC管桩的竖向荷载传递过程。PHC管桩的工作机理为端承摩擦桩,以摩擦力为主。k600mm、壁厚130mm、桩长27m的单桩最大加载至7260kN,沉降量为20~30mm,QS曲线未现第二拐点,说明其单桩承载力仍有一定潜力。在合肥地区,PHC管桩作为一个新的桩基型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可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C管桩 试压桩 载荷试验 荷载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